是夜,丑时。
客栈三楼包间内。
四阿哥等人都齐聚一起,今儿兵分两路,大致了解了一下城中情况,现在要将粮食跟官银全都押送到衙门,一直放在外面也不放心。
屋内安静一片。
胤祎四处看了看,出声道。“四哥,十四哥,如今天色已晚,我们何时将粮食运进城?”一双大眼睛在每个人来回看了看。
十四出声道。“四哥,你觉得呢?”
“既然太子都发话了,眼下天色已晚,我们还是兵分两路,我跟十三爷出城运粮,你们去衙门找县令李为宪。”四阿哥说着,李为宪这个人来之前特意打听过,是个好官,不至于会克扣官银和粮食。
微微抬眸对着十四的目光,说道。“十四弟觉得如何?”
十四笑着点点头。“听四哥的。”难得跟他想法一致,也不过多争辩,尽快将黄河发大水的事解决,早日回京才好。
“四哥,我们走。”十三阿哥出声说着,先一步走了出去,四阿哥紧随其后。
若风见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走后,小口喝着茶水道。“我们也走吧!也不知道那个李大人歇下没有?”
“舅舅,城中发生如此大事,想来那李大人定是还未歇下。”胤祎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十四笑着接话道。“没想到胤祎想得如此周到,我们早些去衙门吧!”
“好。”
刚到寅时。
若风跟十四就看见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偷偷押运粮食和官银走到了衙门前。
十四出声道。“若风,快去告诉李大人,立即将衙门外围起来。”
“是。”若风一刻也不敢耽误,急忙往衙门里走去。
正好看见李大人在跟胤祎谈论他自己绘的画,急步走上前,说道。“李大人速速派人将衙门外围起来,粮食跟官银来了。”
“好。”李为宪心中知道此事重大,按照之前所商量好的,派人将衙门外包围起来,正好让那些粮食和官银,能全都搬进衙门。
胤祎看着走远的李为宪,又看着若风,出声道。“舅舅,你觉得李大人画得荷花好看吗?”
“我看看。”若风走上前,看着书案上展开的画卷,倒是让人眼前一亮,没想到这李大人还有这爱好。“挺好看的。”
“怎么?你喜欢?”若风问着,低头看着胤祎。
胤祎却摇摇头。“不是,我想让李大人画一幅海棠送给我,回宫后送给皇额娘,想必皇额娘一定会喜欢。”
“好孩子,我们也去前面看看。”若风按揉着他的脑袋,带着他往府门口走去。
也帮忙将粮食和官银全都搬进衙门,以防万一。
等明儿一早就开始施粥,修缮被大水冲坏的房屋跟堤坝。
....
另一边,养心殿,偏殿内。
明月高悬,若曦坐在梳妆台前,细细梳着发丝,看着铜镜中的自己,竟能看出来她的目光比才进宫时,要凶狠了许多。
“曦儿,我来替你梳妆。”康熙站在她身后,接过她手上的梳子,轻轻梳了起来,眼底满是爱意,时不时抬头看着铜镜中的她。
柔声道。“想来胤祎他们也到了,等处理完黄河发大水的事,回来后,就让他带着胤禧几个出宫玩几天。”
“什么时候想通了?”若曦眼底带着笑。“之前不是不让胤祎出宫?”转身抬眸看他。
康熙放下梳子,从身后轻轻抱着她,柔声道。“不管怎么说胤祎如今还是个孩子,出宫玩几天也能体验老百姓的生活,我觉得还不错。”
“嗯,等胤祎回来。”若曦应着,这些日子,都不知道胤禧跟胤钴两人玩成什么样了,如不是有静宜管着,就该她来了。
还有胤祁还小,在大些,就能跟着胤禧们一起玩了。
“想什么呢?”康熙看着若曦在发呆,柔声问着。“说来我听听,可是有人惹你生气了?”
“没有,我想胤祁在大些,就能跟着胤禧他们了。”若曦如实说着。“歇息吧!”
“好。”
........
翌日,天微亮。
通许县,衙门这边,才将粮食、官银全都搬进府中。
十四跟四阿哥又开始张罗起布粥、修缮的事来。
等到清晨第一缕阳光升起时,在城中各处的粥铺也布置起来。
而胤祎跟着若风就守着离衙门不远处的布粥摊位,渐渐城中百姓围了起来,自觉排起队来,每人都有粮食吃。
“他们不是昨日进城的商贩吗?居然会施粥给我们吃,真是好人。”
“是啊!大好人。”
“不像朝廷,根本就不管我们的死活,全靠县令大人一个人支撑起,这怎么能够。”
“小声些,被听见了可不好。”
这些话断断续续都传进了胤祎跟若风的耳中,一时城中百姓都以为此次布粥是昨日进城商贩(指十四他们)所为,言语上对朝廷更加激进起来。
“还有馒头,冒着热气,居然还能吃到馒头,可真是大善人。”
“朝廷难道真的不管我们死活了?这都快一个月了!”
“要我说,就该往京城逃难,在这守着干嘛?”
“小声些。”
胤祎朝若风看了几眼,但都还是专心发起馒头来。
一连几日,都是若风跟胤祎等人布粥发馒头,加之堤坝、房屋都在渐渐修缮。
城中百姓,才知道是朝廷来人了。
就连他们吃了好几日的馒头、白粥全都是朝廷所为。
只是从未想过朝廷派下来的人会伪装成商贩的样子,老百姓在心中都有了不同想法。
四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三人,带着李为宪,用朝廷拨下的官银加固了河岸堤坝,确保下次黄河发大水时,不会像现在这般受灾严重。
在此地一待就是两个月,通许县的所有问题也都一一解决,房屋也修缮完成,家家户户发了白米,才准备启程回京。
可就在回京那日,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知道胤祎是太子,更是让老百姓心中为之一动,没想到太子殿下跟着他们在此处待了这么久,同吃同住,穿得步履蹒跚,想来也是肯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太子。
客栈三楼包间内。
四阿哥等人都齐聚一起,今儿兵分两路,大致了解了一下城中情况,现在要将粮食跟官银全都押送到衙门,一直放在外面也不放心。
屋内安静一片。
胤祎四处看了看,出声道。“四哥,十四哥,如今天色已晚,我们何时将粮食运进城?”一双大眼睛在每个人来回看了看。
十四出声道。“四哥,你觉得呢?”
“既然太子都发话了,眼下天色已晚,我们还是兵分两路,我跟十三爷出城运粮,你们去衙门找县令李为宪。”四阿哥说着,李为宪这个人来之前特意打听过,是个好官,不至于会克扣官银和粮食。
微微抬眸对着十四的目光,说道。“十四弟觉得如何?”
十四笑着点点头。“听四哥的。”难得跟他想法一致,也不过多争辩,尽快将黄河发大水的事解决,早日回京才好。
“四哥,我们走。”十三阿哥出声说着,先一步走了出去,四阿哥紧随其后。
若风见四阿哥和十三阿哥走后,小口喝着茶水道。“我们也走吧!也不知道那个李大人歇下没有?”
“舅舅,城中发生如此大事,想来那李大人定是还未歇下。”胤祎把心中所想说了出来。
十四笑着接话道。“没想到胤祎想得如此周到,我们早些去衙门吧!”
“好。”
刚到寅时。
若风跟十四就看见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偷偷押运粮食和官银走到了衙门前。
十四出声道。“若风,快去告诉李大人,立即将衙门外围起来。”
“是。”若风一刻也不敢耽误,急忙往衙门里走去。
正好看见李大人在跟胤祎谈论他自己绘的画,急步走上前,说道。“李大人速速派人将衙门外围起来,粮食跟官银来了。”
“好。”李为宪心中知道此事重大,按照之前所商量好的,派人将衙门外包围起来,正好让那些粮食和官银,能全都搬进衙门。
胤祎看着走远的李为宪,又看着若风,出声道。“舅舅,你觉得李大人画得荷花好看吗?”
“我看看。”若风走上前,看着书案上展开的画卷,倒是让人眼前一亮,没想到这李大人还有这爱好。“挺好看的。”
“怎么?你喜欢?”若风问着,低头看着胤祎。
胤祎却摇摇头。“不是,我想让李大人画一幅海棠送给我,回宫后送给皇额娘,想必皇额娘一定会喜欢。”
“好孩子,我们也去前面看看。”若风按揉着他的脑袋,带着他往府门口走去。
也帮忙将粮食和官银全都搬进衙门,以防万一。
等明儿一早就开始施粥,修缮被大水冲坏的房屋跟堤坝。
....
另一边,养心殿,偏殿内。
明月高悬,若曦坐在梳妆台前,细细梳着发丝,看着铜镜中的自己,竟能看出来她的目光比才进宫时,要凶狠了许多。
“曦儿,我来替你梳妆。”康熙站在她身后,接过她手上的梳子,轻轻梳了起来,眼底满是爱意,时不时抬头看着铜镜中的她。
柔声道。“想来胤祎他们也到了,等处理完黄河发大水的事,回来后,就让他带着胤禧几个出宫玩几天。”
“什么时候想通了?”若曦眼底带着笑。“之前不是不让胤祎出宫?”转身抬眸看他。
康熙放下梳子,从身后轻轻抱着她,柔声道。“不管怎么说胤祎如今还是个孩子,出宫玩几天也能体验老百姓的生活,我觉得还不错。”
“嗯,等胤祎回来。”若曦应着,这些日子,都不知道胤禧跟胤钴两人玩成什么样了,如不是有静宜管着,就该她来了。
还有胤祁还小,在大些,就能跟着胤禧们一起玩了。
“想什么呢?”康熙看着若曦在发呆,柔声问着。“说来我听听,可是有人惹你生气了?”
“没有,我想胤祁在大些,就能跟着胤禧他们了。”若曦如实说着。“歇息吧!”
“好。”
........
翌日,天微亮。
通许县,衙门这边,才将粮食、官银全都搬进府中。
十四跟四阿哥又开始张罗起布粥、修缮的事来。
等到清晨第一缕阳光升起时,在城中各处的粥铺也布置起来。
而胤祎跟着若风就守着离衙门不远处的布粥摊位,渐渐城中百姓围了起来,自觉排起队来,每人都有粮食吃。
“他们不是昨日进城的商贩吗?居然会施粥给我们吃,真是好人。”
“是啊!大好人。”
“不像朝廷,根本就不管我们的死活,全靠县令大人一个人支撑起,这怎么能够。”
“小声些,被听见了可不好。”
这些话断断续续都传进了胤祎跟若风的耳中,一时城中百姓都以为此次布粥是昨日进城商贩(指十四他们)所为,言语上对朝廷更加激进起来。
“还有馒头,冒着热气,居然还能吃到馒头,可真是大善人。”
“朝廷难道真的不管我们死活了?这都快一个月了!”
“要我说,就该往京城逃难,在这守着干嘛?”
“小声些。”
胤祎朝若风看了几眼,但都还是专心发起馒头来。
一连几日,都是若风跟胤祎等人布粥发馒头,加之堤坝、房屋都在渐渐修缮。
城中百姓,才知道是朝廷来人了。
就连他们吃了好几日的馒头、白粥全都是朝廷所为。
只是从未想过朝廷派下来的人会伪装成商贩的样子,老百姓在心中都有了不同想法。
四阿哥、十三阿哥和十四三人,带着李为宪,用朝廷拨下的官银加固了河岸堤坝,确保下次黄河发大水时,不会像现在这般受灾严重。
在此地一待就是两个月,通许县的所有问题也都一一解决,房屋也修缮完成,家家户户发了白米,才准备启程回京。
可就在回京那日,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知道胤祎是太子,更是让老百姓心中为之一动,没想到太子殿下跟着他们在此处待了这么久,同吃同住,穿得步履蹒跚,想来也是肯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