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巨变的世界-《我为音修之道友别来无恙》

  京郊

  大祈皇家避暑山庄。

  远处山脚下来了一道威严的队伍。

  属于大祈国的旌旗飘动处,周边簇拥着几架马车,制式相近,皆由六匹骏马拉着缓缓而行。

  位于中间的那辆马车格外豪华,规格比较于其它马车相对高贵,由八匹汗血宝马拉着前行,车帘浮动间,隐隐可见一个头戴天子冕旒,身着五爪龙袍的青年男子端坐其中。

  他面目肃然,朗月清风,此时正拿着一卷奏折,正在蹙眉细看。

  位于他身前的桌案,左手边还有一摞摞奏章,堆成小山一般,右手边则摆放着一樽笔架和正化开墨条的砚台。

  这时,一个面白无须,手持拂尘的人,躬身来到小窗前颔首言语,他身边还跟随着一个单溥的小宦官。

  “启禀陛下,国师求见!”

  男子抬头,透过布幔看向宦官,难得露出些许喜色。

  “有请国师!”

  “诺!”

  宦官躬身充诺,给随身的小宦官使了一个眼色,对方立马向后方跑去。

  而这位手持拂尘的宦官却未离去,而是继续小跑跟着车驾并驱前行。

  车内男子见状转头看向他,见其额间冒出细汗,高高的帽子难掩其两鬓斑白。

  “李伴伴可是还有事?”

  “臣闻大皇子组建各位年轻一代皇亲与臣子于皇家狩猎场举办每年一度的狩猎活动,曾邀陛下主阵......”

  男子揉了揉额头。

  “今乃多事之秋,前有大祈境内多地连发地龙翻身及各种天灾,后有周边各小国因频发的水患及各种灾情请求支援......”

  男子顿了顿,“至于皇家狩猎活动,便全权交给霁儿办理吧!”

  “诺!”

  宦官还想说些什么。

  男子摆了摆手。

  “李伴伴,你也下去吧!”

  “诺!”

  萧正云放下手中的奏折,透过窗帘看向前方,苍翠的大山,一座行宫隐匿于其中,山顶似有乌云凝聚。

  正如此时他的心情一般暗沉。

  他已继位四载,事情却如这乌云一般越来越多,让他也有些力不从心,若非有国师支持,他也想退位让贤。

  正如当初皇叔那般潇洒离去。

  风中带着湿气,恐怕不久便有大雨。

  “加速前行!”

  他朝前方骑马的御前侍卫说了一声。

  “诺!”

  御前侍卫应声,高呼:“陛下有令!加速前行!”

  一声声指令以他为中心扩展开来,迅速传遍整个队伍。

  数月前,一道惊雷劈下,直指皇宫,虽伤亡不重,但因此人心惶惶。

  早朝时,更有不怕死的御史谏言:“天降雷霆,乃因陛下失德,当罪己昭,向天请罪!”

  一时间满朝文武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当朝丞相正要反驳,一道惊雷直下,直直劈向那名勇士,勇士眨眼间被劈成了爆炸头,浑身哆嗦,身上还流窜着顽皮的电流,倏忽他身子一绷,宛若僵尸般直直朝后栽倒,生死不知。

  满朝文武:“!!!”

  以其为中心迅速朝周边远去。

  所有的言语皆卡在了咽喉。

  就连稳坐龙椅的萧正云都吓了一跳。

  未等众人反应过来,只见方才还阳光明媚的天气,瞬间阴云满布,整座皇城的天空顿时布满了惊雷。

  恍惚间那惊雷就要劈下。

  满朝文武包括皇城上下一干人等都要绝望了。

  国师从天而降。

  只见其一挥手,皇城所有人瞬间出现在百丈之外。

  那漫天的雷霆足足朝皇城劈了一天一夜。

  那名勇于发言的御史睁眼醒来便嚎啕大哭,满满一个时辰。

  满朝文武皆感叹其生命力之顽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将是史书上第一个因谏言而被雷劈的御史,将成为后世子孙茶余饭后之谈资。

  “陛下,天地巨变,我等应顺天意!”

  众人回神,皆看向那个救众人于雷霆之下道骨仙风的国师。

  “上天突降雷霆,难道不是因我等行了上天不容之事而降罪于我等?”

  此时还敢直抒己见的当然是那个生命力顽强的御史。

  众人虽也有此意,但不敢说,于是皆朝其露出钦佩的目光。

  国师一袭青衫如画,洁如霜雪,眸光如水,温文如玉,恬淡而高雅,仿若谪仙,不食人间烟火。

  负手执青玉笛,唇角微扬,若皎皎明月,徐徐清风,周身仙气飘渺。

  “天降雷霆乃是因为道的变化,山川河流变化,皆因道的调整,天地局势之变,只因灵气复苏,此界将迈入新纪元!”

  国师的声音温和如风,缓缓说出令人震惊又迷茫的消息。

  ............

  车队进入皇家避暑山庄不久,大雨便倾盆而下,仿佛从天空中倾倒下来,世间的喧嚣皆淹没在磅礴的水声之中。

  萧正云正在行宫最中央的宫殿,此时殿中只有三人。

  手持拂尘的宦官站立于萧正云左侧后方,随时听候指令。

  皎月清风般的国师与萧正云相对而坐,桌前有棋局,两人各执一方正在棋盘中厮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今帝丘城已被雷霆夷为平地,朕想建国都于纶城,国师以为如何?”

  萧正云落下一黑子,从前他不爱下棋,皇叔为了淬练其心性,经常要求他下棋培养心性,如今倒是越发的喜欢起来了。

  纶城是属于南方一座城池,其连通了大祈皇朝三分之一的商道,是大祈皇朝的后方粮仓。

  曾有先祖想将国都建于纶城,但因其战略方面的劣于帝丘而被否决,如今帝丘遭此巨变,是时候考虑一下纶城了。

  “陛下何不考虑重建?”

  国师执起白子,落下,眉目温和地看向萧正云。

  “国师有何高见?”萧正云眼神微亮。

  虽有国师出面说天降雷霆不是因为皇帝德行有亏。

  但是耐不住朝中大臣心中还有疑虑。

  于是关于国都之事,又分为两派,一派以为帝丘遭大劫虽有道的变化,但也有上天示警之意,预意迁都;另一派则相信国师之言,雷霆只是道的自然变化,于帝丘之内重建国都即可。

  支持重建的皆因祖上世代都是帝丘人士,对帝丘这个故乡有着浓浓的乡情,不愿就此迁移,背井离乡。

  而支持迁都的祖上大部分非土生土长的帝丘人士,乃是后来定居的,又亲眼目睹了雷霆之威,害怕再来一次小命不保。

  在临时朝堂就这个问题已经被争论了很多次了,还没有争出个结果来。

  萧正云私心是不想迁都的,但是需要一个服众的理由。

  喜欢我为音修之道友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