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午后,阳光透过四合院书房的雕花窗棂,在红木书桌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沈星晚坐在琴案前,指尖悬在“焦尾”古琴的弦上迟迟不敢落下——这把琴是古琴大师李祥霆先生赠予她的,琴身是百年老桐木制成,表面泛着温润的琥珀色,琴尾刻着“流水”二字,是用金粉勾勒的小篆,琴弦则是特制的冰弦,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银光。她穿着件月白色的对襟襦裙,是用自家研发的可水洗真丝与云锦碎片拼接制成,裙摆绣着细小的流水纹样,领口别着枚银质的古琴造型胸针,胸针背面刻着“知音”二字,冰凉的金属贴着被紧张情绪烘得发烫的肌肤,却压不住心里翻涌的期待与忐忑。
“沈女士,您别紧张,先感受一下琴弦的震动。”李祥霆先生坐在对面,他穿着件藏蓝色的锦缎长袍,头发用木簪束在脑后,手里拿着支玉柄拂尘,语气里满是温和,“古琴讲究‘心手合一’,您就把它当成当年踩缝纫机,不用想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
沈星晚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指尖轻轻落在琴弦上。“哆”的一声,琴音清越却带着几分生涩,她的手不自觉地绷紧,琴弦的震动透过指尖传来,让她想起第一次在粮仓里踩缝纫机的场景——那时候她也是这样紧张,针脚歪歪扭扭,却还是坚持着缝完了第一件棉袄。
“放松些,手腕别太硬。”李祥霆先生轻轻拨动琴弦,悠扬的琴音在书房里散开,像山间的清泉流淌,“您看,《流水》这首曲子,要弹出‘轻如溪涧,重如瀑布’的感觉,就像您当年做面料,要把握好丝线的松紧,太用力就断了,太轻又没质感。”
沈星晚跟着调整手势,指尖在琴弦上慢慢滑动。刚开始琴音还是断断续续,可随着李祥霆先生的指导,她渐渐找到了感觉,琴音也变得流畅起来。就在这时,书房门口传来一阵争执声。
她抬头一看,只见书法老师陈教授正和助理小林吵得面红耳赤。陈教授穿着件灰色的中山装,手里拿着支狼毫毛笔,纸上是刚写废的“宁静致远”四字,墨汁溅得他袖口都是,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我说了要练‘中锋行笔’,你非要让沈女士学‘侧锋’,这不是误人子弟吗?书法讲究的是‘力透纸背’,侧锋写出来的字软趴趴的,没有风骨!”
小林穿着件白色的衬衫,手里拿着本书法教材,语气里满是不服气:“陈教授,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学书法也要与时俱进!沈总平时那么忙,哪有时间练‘中锋行笔’?侧锋简单易学,还能快速出效果,您怎么就不能灵活点?”
“灵活?书法的规矩能灵活吗?”陈教授猛地把毛笔拍在砚台上,墨汁溅得满桌都是,“当年我跟启功先生学书法,光是练‘横’就练了三个月,现在的年轻人倒好,连基本的规矩都不想守,还想写好字?”
周围的学徒都围了过来,有人小声议论:“陈教授说得也对,书法讲究基本功,不能急于求成。”“可小林说得也有道理,沈总时间紧张,侧锋确实更适合她。”李祥霆先生停下抚琴的手,看向沈星晚,眼神里带着询问:“沈女士,要不咱们先暂停,跟陈教授商量商量?”
沈星晚走到两人中间,先接过陈教授手里的毛笔——笔杆是紫檀木的,握在手里沉甸甸的,笔尖的狼毫整齐而有韧性,确实是支好笔。她又拿起小林的书法教材,上面印着各种简化的书法技巧,旁边还标注着“七天速成”的字样。
“陈教授,我知道您想让我打好基本功,这份心意我领了。”沈星晚的声音温和却有力量,瞬间让嘈杂的场面安静下来,“但小林说得也没错,我平时确实没时间长时间练书法。不如这样,咱们早上练‘中锋行笔’,打好基础;下午学‘侧锋’,练习快速创作,这样既能守住书法的规矩,又能兼顾效率,您觉得怎么样?”
陈教授愣了一下,看着沈星晚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手里的毛笔,沉默了许久才开口:“行,就按你说的办。但我丑话说在前面,要是发现你偷懒,只练侧锋不练中锋,我可饶不了你!”
小林也松了口气,笑着说:“谢谢陈教授,我就知道您最通情达理了!以后我一定督促沈总好好练书法,绝不让她偷懒!”
一场小风波平息后,沈星晚重新回到琴案前,继续跟着李祥霆先生学《流水》。她的指尖在琴弦上灵活地跳跃,琴音时而轻快如溪涧流水,时而激昂如瀑布倾泻,渐渐有了几分韵味。李祥霆先生闭上眼睛,跟着琴音轻轻点头,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错,有进步!你这悟性,比我当年的学生还好,再练一段时间,就能弹出《流水》的精髓了。”
一直站在廊下的陆战锋这时走了进来。他穿着件深灰色的休闲夹克,是沈星晚去年为他设计的,袖口绣着细小的“暖福”logo,手里拿着个保温壶,里面是刚煮好的红糖姜茶。他走到沈星晚身边,粗糙的手掌轻轻覆在她冰凉的手背上,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襦裙面料传过来,像一股暖流注入她的心底:“练了一下午,累坏了吧?我给你带了红糖姜茶,暖暖身子。”
沈星晚靠在他怀里,闻着他身上熟悉的皂角香,疲惫瞬间消散了大半:“还好,跟着李老师学琴很有意思,比在办公室开会议轻松多了。你听,我现在能弹出《流水》的片段了,你要不要听听?”
“好啊。”陆战锋笑着点头,找了把椅子坐在旁边,“我倒要听听,咱们沈大设计师的琴技怎么样。”
沈星晚重新坐直身子,指尖落在琴弦上,悠扬的琴音再次响起。陆战锋坐在一旁,安静地听着,眼神里满是温柔。他想起当年沈星晚摆摊卖发夹时,也是这样认真的样子,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定了,就会全力以赴。
接下来的日子,沈星晚每天都坚持学古琴和书法。早上,她跟着陈教授练“中锋行笔”,从最简单的“横、竖、撇、捺”开始,一笔一划都学得格外认真,手上磨出了茧子也不放弃;下午,她跟着李祥霆先生学古琴,从《流水》到《广陵散》,琴技越来越娴熟。学徒们都说,沈总不像个首富,倒像个刚入学的学生,上课从不迟到,笔记记得比谁都详细。
有次,企业家协会举办雅集,邀请沈星晚参加。她原本不想去,可李祥霆先生鼓励她说:“学艺术要多交流,才能进步。你可以在雅集上弹古琴,让更多人了解古琴文化。”沈星晚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答应了。
雅集当天,沈星晚穿着件淡紫色的旗袍,是用自家研发的可降解真丝面料制成,领口绣着细小的古琴纹样。当她坐在琴案前,拨动琴弦弹奏《流水》时,全场瞬间安静下来。琴音清越悠扬,仿佛将人们带入了山间清泉流淌的意境中,赢得了满堂喝彩。
更意外的是,钢琴家郎朗也受邀参加了这次雅集。当他听到沈星晚的古琴演奏后,主动提出要和她即兴合奏《梁祝》。沈星晚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答应了。
古琴的悠扬与钢琴的激昂交织在一起,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郎朗握着沈星晚的手,激动地说:“沈女士,您的古琴弹得太好了!没想到您不仅是优秀的企业家,还是位出色的古琴演奏者,真是太厉害了!”
沈星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郎先生过奖了,我只是刚入门,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这次跨界合奏的视频被传到了网上,很快就火了。在b站,视频的点击量破了千万,弹幕里满是“被商业耽误的艺术家”“古琴和钢琴的结合太惊艳了”“沈总也太全能了吧”的留言。很多年轻人因为这段视频,开始对古琴和书法产生兴趣,还有人特意去报名学习古琴,说“想成为像沈星晚女士一样有气质的人”。
沈星晚看到网友的留言,心里满是欣慰。她靠在陆战锋怀里,看着视频里自己弹奏古琴的样子,笑着说:“真没想到,学古琴和书法还能影响这么多人。以后我要更加努力,把这些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陆战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温暖而有力:“我就知道你能行。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学艺术,你都能做到最好。以后我会一直陪着你,看你在艺术的世界里发光发热。”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书房的窗户洒进来,将沈星晚、陆战锋和那把“焦尾”古琴的影子拉得很长。沈星晚知道,学习古琴和书法不仅是培养兴趣,更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她会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前行,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古琴、书法这些传统艺术,而身边的陆战锋,会永远陪着她,见证每一个温暖的时刻,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艺术情怀与幸福。
“沈女士,您别紧张,先感受一下琴弦的震动。”李祥霆先生坐在对面,他穿着件藏蓝色的锦缎长袍,头发用木簪束在脑后,手里拿着支玉柄拂尘,语气里满是温和,“古琴讲究‘心手合一’,您就把它当成当年踩缝纫机,不用想太多,跟着感觉走就行。”
沈星晚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指尖轻轻落在琴弦上。“哆”的一声,琴音清越却带着几分生涩,她的手不自觉地绷紧,琴弦的震动透过指尖传来,让她想起第一次在粮仓里踩缝纫机的场景——那时候她也是这样紧张,针脚歪歪扭扭,却还是坚持着缝完了第一件棉袄。
“放松些,手腕别太硬。”李祥霆先生轻轻拨动琴弦,悠扬的琴音在书房里散开,像山间的清泉流淌,“您看,《流水》这首曲子,要弹出‘轻如溪涧,重如瀑布’的感觉,就像您当年做面料,要把握好丝线的松紧,太用力就断了,太轻又没质感。”
沈星晚跟着调整手势,指尖在琴弦上慢慢滑动。刚开始琴音还是断断续续,可随着李祥霆先生的指导,她渐渐找到了感觉,琴音也变得流畅起来。就在这时,书房门口传来一阵争执声。
她抬头一看,只见书法老师陈教授正和助理小林吵得面红耳赤。陈教授穿着件灰色的中山装,手里拿着支狼毫毛笔,纸上是刚写废的“宁静致远”四字,墨汁溅得他袖口都是,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我说了要练‘中锋行笔’,你非要让沈女士学‘侧锋’,这不是误人子弟吗?书法讲究的是‘力透纸背’,侧锋写出来的字软趴趴的,没有风骨!”
小林穿着件白色的衬衫,手里拿着本书法教材,语气里满是不服气:“陈教授,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学书法也要与时俱进!沈总平时那么忙,哪有时间练‘中锋行笔’?侧锋简单易学,还能快速出效果,您怎么就不能灵活点?”
“灵活?书法的规矩能灵活吗?”陈教授猛地把毛笔拍在砚台上,墨汁溅得满桌都是,“当年我跟启功先生学书法,光是练‘横’就练了三个月,现在的年轻人倒好,连基本的规矩都不想守,还想写好字?”
周围的学徒都围了过来,有人小声议论:“陈教授说得也对,书法讲究基本功,不能急于求成。”“可小林说得也有道理,沈总时间紧张,侧锋确实更适合她。”李祥霆先生停下抚琴的手,看向沈星晚,眼神里带着询问:“沈女士,要不咱们先暂停,跟陈教授商量商量?”
沈星晚走到两人中间,先接过陈教授手里的毛笔——笔杆是紫檀木的,握在手里沉甸甸的,笔尖的狼毫整齐而有韧性,确实是支好笔。她又拿起小林的书法教材,上面印着各种简化的书法技巧,旁边还标注着“七天速成”的字样。
“陈教授,我知道您想让我打好基本功,这份心意我领了。”沈星晚的声音温和却有力量,瞬间让嘈杂的场面安静下来,“但小林说得也没错,我平时确实没时间长时间练书法。不如这样,咱们早上练‘中锋行笔’,打好基础;下午学‘侧锋’,练习快速创作,这样既能守住书法的规矩,又能兼顾效率,您觉得怎么样?”
陈教授愣了一下,看着沈星晚真诚的眼神,又看了看手里的毛笔,沉默了许久才开口:“行,就按你说的办。但我丑话说在前面,要是发现你偷懒,只练侧锋不练中锋,我可饶不了你!”
小林也松了口气,笑着说:“谢谢陈教授,我就知道您最通情达理了!以后我一定督促沈总好好练书法,绝不让她偷懒!”
一场小风波平息后,沈星晚重新回到琴案前,继续跟着李祥霆先生学《流水》。她的指尖在琴弦上灵活地跳跃,琴音时而轻快如溪涧流水,时而激昂如瀑布倾泻,渐渐有了几分韵味。李祥霆先生闭上眼睛,跟着琴音轻轻点头,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不错,有进步!你这悟性,比我当年的学生还好,再练一段时间,就能弹出《流水》的精髓了。”
一直站在廊下的陆战锋这时走了进来。他穿着件深灰色的休闲夹克,是沈星晚去年为他设计的,袖口绣着细小的“暖福”logo,手里拿着个保温壶,里面是刚煮好的红糖姜茶。他走到沈星晚身边,粗糙的手掌轻轻覆在她冰凉的手背上,掌心的温度透过薄薄的襦裙面料传过来,像一股暖流注入她的心底:“练了一下午,累坏了吧?我给你带了红糖姜茶,暖暖身子。”
沈星晚靠在他怀里,闻着他身上熟悉的皂角香,疲惫瞬间消散了大半:“还好,跟着李老师学琴很有意思,比在办公室开会议轻松多了。你听,我现在能弹出《流水》的片段了,你要不要听听?”
“好啊。”陆战锋笑着点头,找了把椅子坐在旁边,“我倒要听听,咱们沈大设计师的琴技怎么样。”
沈星晚重新坐直身子,指尖落在琴弦上,悠扬的琴音再次响起。陆战锋坐在一旁,安静地听着,眼神里满是温柔。他想起当年沈星晚摆摊卖发夹时,也是这样认真的样子,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定了,就会全力以赴。
接下来的日子,沈星晚每天都坚持学古琴和书法。早上,她跟着陈教授练“中锋行笔”,从最简单的“横、竖、撇、捺”开始,一笔一划都学得格外认真,手上磨出了茧子也不放弃;下午,她跟着李祥霆先生学古琴,从《流水》到《广陵散》,琴技越来越娴熟。学徒们都说,沈总不像个首富,倒像个刚入学的学生,上课从不迟到,笔记记得比谁都详细。
有次,企业家协会举办雅集,邀请沈星晚参加。她原本不想去,可李祥霆先生鼓励她说:“学艺术要多交流,才能进步。你可以在雅集上弹古琴,让更多人了解古琴文化。”沈星晚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答应了。
雅集当天,沈星晚穿着件淡紫色的旗袍,是用自家研发的可降解真丝面料制成,领口绣着细小的古琴纹样。当她坐在琴案前,拨动琴弦弹奏《流水》时,全场瞬间安静下来。琴音清越悠扬,仿佛将人们带入了山间清泉流淌的意境中,赢得了满堂喝彩。
更意外的是,钢琴家郎朗也受邀参加了这次雅集。当他听到沈星晚的古琴演奏后,主动提出要和她即兴合奏《梁祝》。沈星晚愣了一下,随即笑着答应了。
古琴的悠扬与钢琴的激昂交织在一起,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郎朗握着沈星晚的手,激动地说:“沈女士,您的古琴弹得太好了!没想到您不仅是优秀的企业家,还是位出色的古琴演奏者,真是太厉害了!”
沈星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郎先生过奖了,我只是刚入门,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这次跨界合奏的视频被传到了网上,很快就火了。在b站,视频的点击量破了千万,弹幕里满是“被商业耽误的艺术家”“古琴和钢琴的结合太惊艳了”“沈总也太全能了吧”的留言。很多年轻人因为这段视频,开始对古琴和书法产生兴趣,还有人特意去报名学习古琴,说“想成为像沈星晚女士一样有气质的人”。
沈星晚看到网友的留言,心里满是欣慰。她靠在陆战锋怀里,看着视频里自己弹奏古琴的样子,笑着说:“真没想到,学古琴和书法还能影响这么多人。以后我要更加努力,把这些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陆战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温暖而有力:“我就知道你能行。不管是做企业还是学艺术,你都能做到最好。以后我会一直陪着你,看你在艺术的世界里发光发热。”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书房的窗户洒进来,将沈星晚、陆战锋和那把“焦尾”古琴的影子拉得很长。沈星晚知道,学习古琴和书法不仅是培养兴趣,更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来,她会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前行,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古琴、书法这些传统艺术,而身边的陆战锋,会永远陪着她,见证每一个温暖的时刻,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艺术情怀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