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国一些官员感觉大王今天有点不对劲,这不像大王的风格啊。
果然,厉夏笑了笑,又开口说道:“不过孤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两国需要答应孤。”
“炎王请说!”
两国使者立刻警惕了起来,不知道厉夏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来。
“大家也不要紧张,要求很简单,那就是炎国的钱可以在两国使用,当然了,也不会让你们吃亏,一切买卖按照正常规矩来。
同时允许炎国的商人去两国做生意,同样的道理,一切按照两国的规矩来,该给的税一分不少。
你们看这样的要求怎么样,不算过分吧。”
两国太小,原本就没有自己的货币,一直都是安国的货币,毕竟安国商贸频繁,以前炎国也是安国货币以及皇都货币混用。
就因为汇率太麻烦了,所以百姓担心吃亏,宁愿以物易物也不相信货币。
如今炎国内部货币已经统一,百姓才稍微对炎国的圆钱有了信心。
厉夏打算打通炎国的货币市场,从两国开始向周围国家渗透,虽然卫国那里对圆钱接受程度很高,但是途径已经被官方掐断了。
虽然拒绝了两万石粮食,对于炎国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但若是能够打通两国市场,这个损失很快就可以弥补过来。
同时论方便程度,炎国的货币也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厉夏对炎国货币还是有信心的,不一定争不过安国的货币体系。
如果接受了两万石粮食,对于炎国来说,确实解决了燃眉之急,但这只是一锤子买卖,厉夏要的是长久收益。
只要能够打通两国的市场,让炎国的货币能够在两国流通。
两万石粮食罢了,完全可以用钱买过来,甚至可以买到更多的粮食,只要有钱就行了。
无非就是从原来的免费,变成了现在的花钱买罢了。
炎国货币太多了,可以用多余的货币搜刮两国的资源粮食,操控两国的物价,还可以降低炎国货币的风险,简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看似炎国失去了两万石粮食,但是炎国获得了更多粮食的购买权,庞大的资金进入,两国的粮食还不是要多少买多。
当然了,这只是厉夏的第一层考虑。他可不会做出竭泽而渔的事情来。
最多买一些粮食,导致两国的粮价上涨罢了,不会把路做绝的,当然前提是符合他的需要。
第二层考虑,是打算把两国作为桥头堡,打开滦国,青国,甚至安国的桥头堡。
卫国和景国断绝了炎国的粮食来源,炎国打算更换方向,目光瞄准了东南方向。
说起来,卫国和景国虽然大,但是粮食质量和数量,其实都比不上东南各国的,只不过东南各国厉夏插不上手。
现在卫国和景国的路断了,只能换一个方向了。
以炎国自己的名义去买粮食做生意,他担心会发生卫国和景国一样的事情来,毕竟炎国现在的在外的形象并不是太好。
万一滦国,安国等国经不住皇都方面的压力,直接断了和炎国的商贸往来怎么办,炎国就真的四面楚歌了。
所以炎国需要一个桥头堡,一个马甲。
杞和宁两国就是最好的马甲了。
他们国家小,无法对炎国翻脸,除非他们想灭国,何况还就在面前,大军几天功夫的事情罢了。
两个国家无法封杀炎国,就只能老老实实当做桥头堡了。
再加上这两个国家存在感比较低,没有太多的人关注,何况他们还和东南各国都有一定的联系。
这就是炎国打开东南市场的渠道,感觉这两个国家把所有优势都占了,得到的资源偷偷运回炎国消化就可以了。
即使被那些国家发现了又如何,这两个国家虽然小,那也是独立国家,你制裁炎国,抓杞宁两国的商人就说不过去了。
等到操控了两国的市场,炎国就可以向着滦国和东南方向渗透了,粮食来源渠道源源不绝,对于整个炎国未来也是有帮助的。
第三层考虑,可以稍微改变一下炎国不好的名声。
两国之所以过来,其实更多的是畏惧,不要这两万石粮食,也是对两国进行示好。
让炎国的名头不至于那么臭,稍微改变一下炎国在他们眼中的不好形象,也方便炎国商人通过两国去做生意。
没有舍哪有得,通过放弃这两万石粮食,换取两国对于炎国的好印象,支持炎国的商队。
更何况这两万石粮草,原本就不是炎国的,炎国也没有亏,最多只能算没占到便宜罢了。
第四层目的,是为了让两国跟炎国深度捆绑。
不要以为只有联盟和附属才算是捆绑,其实利益捆绑也是一种捆绑,而且比另外两种要更加的牢靠。
通过做生意和两国建立关系,正常交易,不占你便宜,不欺负你,还正常缴税,两国贵族和王室赚到钱了,自然会维护炎国的利益。
如果真的有什么人对炎国不利,恐怕两国还会暗地里帮炎国呢。
小国哪有什么完全的自主,无非是大国碍于颜面罢了,炎国现在的外部环境不允许罢了。
看似两国没有成为附属国,到时候他们还有多少自主权就不好说了。
两国使者盘算了一下,如果只有这点要求的话,确实不算是什么大问题,节约了两万石粮食不说,还能让炎国帮助他们对抗顺国的压力。
关键是做生意都是民间的,他们一分成本都不需要掏,还可以光收税,这简直是送上门的好事啊。
在这个时代,百姓的钱财那是他们自己的,百姓生活交易跟他们没关系,炎国商人从那些贱民身上赚了钱,还要给他们国家钱交税,这事不要太好了。
毕竟都只是小国,两国对商业其实是免税的。
一方面是不重视商业,其次是因为能做生意的都是贵族,贵族原本就有免税的特权,再有就是国家太小,不方便去计算税收一类。
最多就是收一些进城税,其他的任何商税都没有,他们国家的税收,还是依靠最原始的田地。
喜欢人族崛起之峥嵘百家
果然,厉夏笑了笑,又开口说道:“不过孤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两国需要答应孤。”
“炎王请说!”
两国使者立刻警惕了起来,不知道厉夏会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来。
“大家也不要紧张,要求很简单,那就是炎国的钱可以在两国使用,当然了,也不会让你们吃亏,一切买卖按照正常规矩来。
同时允许炎国的商人去两国做生意,同样的道理,一切按照两国的规矩来,该给的税一分不少。
你们看这样的要求怎么样,不算过分吧。”
两国太小,原本就没有自己的货币,一直都是安国的货币,毕竟安国商贸频繁,以前炎国也是安国货币以及皇都货币混用。
就因为汇率太麻烦了,所以百姓担心吃亏,宁愿以物易物也不相信货币。
如今炎国内部货币已经统一,百姓才稍微对炎国的圆钱有了信心。
厉夏打算打通炎国的货币市场,从两国开始向周围国家渗透,虽然卫国那里对圆钱接受程度很高,但是途径已经被官方掐断了。
虽然拒绝了两万石粮食,对于炎国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但若是能够打通两国市场,这个损失很快就可以弥补过来。
同时论方便程度,炎国的货币也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厉夏对炎国货币还是有信心的,不一定争不过安国的货币体系。
如果接受了两万石粮食,对于炎国来说,确实解决了燃眉之急,但这只是一锤子买卖,厉夏要的是长久收益。
只要能够打通两国的市场,让炎国的货币能够在两国流通。
两万石粮食罢了,完全可以用钱买过来,甚至可以买到更多的粮食,只要有钱就行了。
无非就是从原来的免费,变成了现在的花钱买罢了。
炎国货币太多了,可以用多余的货币搜刮两国的资源粮食,操控两国的物价,还可以降低炎国货币的风险,简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看似炎国失去了两万石粮食,但是炎国获得了更多粮食的购买权,庞大的资金进入,两国的粮食还不是要多少买多。
当然了,这只是厉夏的第一层考虑。他可不会做出竭泽而渔的事情来。
最多买一些粮食,导致两国的粮价上涨罢了,不会把路做绝的,当然前提是符合他的需要。
第二层考虑,是打算把两国作为桥头堡,打开滦国,青国,甚至安国的桥头堡。
卫国和景国断绝了炎国的粮食来源,炎国打算更换方向,目光瞄准了东南方向。
说起来,卫国和景国虽然大,但是粮食质量和数量,其实都比不上东南各国的,只不过东南各国厉夏插不上手。
现在卫国和景国的路断了,只能换一个方向了。
以炎国自己的名义去买粮食做生意,他担心会发生卫国和景国一样的事情来,毕竟炎国现在的在外的形象并不是太好。
万一滦国,安国等国经不住皇都方面的压力,直接断了和炎国的商贸往来怎么办,炎国就真的四面楚歌了。
所以炎国需要一个桥头堡,一个马甲。
杞和宁两国就是最好的马甲了。
他们国家小,无法对炎国翻脸,除非他们想灭国,何况还就在面前,大军几天功夫的事情罢了。
两个国家无法封杀炎国,就只能老老实实当做桥头堡了。
再加上这两个国家存在感比较低,没有太多的人关注,何况他们还和东南各国都有一定的联系。
这就是炎国打开东南市场的渠道,感觉这两个国家把所有优势都占了,得到的资源偷偷运回炎国消化就可以了。
即使被那些国家发现了又如何,这两个国家虽然小,那也是独立国家,你制裁炎国,抓杞宁两国的商人就说不过去了。
等到操控了两国的市场,炎国就可以向着滦国和东南方向渗透了,粮食来源渠道源源不绝,对于整个炎国未来也是有帮助的。
第三层考虑,可以稍微改变一下炎国不好的名声。
两国之所以过来,其实更多的是畏惧,不要这两万石粮食,也是对两国进行示好。
让炎国的名头不至于那么臭,稍微改变一下炎国在他们眼中的不好形象,也方便炎国商人通过两国去做生意。
没有舍哪有得,通过放弃这两万石粮食,换取两国对于炎国的好印象,支持炎国的商队。
更何况这两万石粮草,原本就不是炎国的,炎国也没有亏,最多只能算没占到便宜罢了。
第四层目的,是为了让两国跟炎国深度捆绑。
不要以为只有联盟和附属才算是捆绑,其实利益捆绑也是一种捆绑,而且比另外两种要更加的牢靠。
通过做生意和两国建立关系,正常交易,不占你便宜,不欺负你,还正常缴税,两国贵族和王室赚到钱了,自然会维护炎国的利益。
如果真的有什么人对炎国不利,恐怕两国还会暗地里帮炎国呢。
小国哪有什么完全的自主,无非是大国碍于颜面罢了,炎国现在的外部环境不允许罢了。
看似两国没有成为附属国,到时候他们还有多少自主权就不好说了。
两国使者盘算了一下,如果只有这点要求的话,确实不算是什么大问题,节约了两万石粮食不说,还能让炎国帮助他们对抗顺国的压力。
关键是做生意都是民间的,他们一分成本都不需要掏,还可以光收税,这简直是送上门的好事啊。
在这个时代,百姓的钱财那是他们自己的,百姓生活交易跟他们没关系,炎国商人从那些贱民身上赚了钱,还要给他们国家钱交税,这事不要太好了。
毕竟都只是小国,两国对商业其实是免税的。
一方面是不重视商业,其次是因为能做生意的都是贵族,贵族原本就有免税的特权,再有就是国家太小,不方便去计算税收一类。
最多就是收一些进城税,其他的任何商税都没有,他们国家的税收,还是依靠最原始的田地。
喜欢人族崛起之峥嵘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