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郡王高睿被陆令萱、和士开等人陷害至死;元文遥也贬为西兖州刺史,娄定远贬为青州刺史,参与反对和士开的人员都有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这次事件后,和士开的权力越发增长。
由于武成帝的嘱托,齐帝高纬对和士开非常倚重。
胡太后借着握槊游戏,早就与和士开私通;武成帝驾崩,二人更是无所顾忌,经常私混在一起。
和士开善于媚上虐下,很会讨好高纬;他引诱高纬不理朝政、专图享乐。又奴颜婢膝的讨好陆令宣,还成了陆令宣的干儿子。
他诛除异己,作威作福,一时风光无量。他的权力日益隆盛,趋炎附势者络绎不绝。来往的富商大贾与他勾结聚物敛财,给他送礼,他的王府从早到晚都是门庭若市。
(曾有一个笑话,但流传了一千多年,今日还有许多人知晓;)
和士开有次得了很急重的伤寒,他派人寻来太医给他治疗,太医许是看不惯他,就给他开了一副药方,此方中以黄龙汤作为药引,才可治好他的疾病。
黄龙汤实际就是儿童排泄的大小便,此种药方骇人听闻,和士开不想服用。
但太医说的非常严重,若不服用此方,和士开的生命也会有危险;和士开本就发着高热、奄奄一息的样子非常难受,便信了太医的话,可他仍是不想喝此药。
正在此时,有一人前来探望和士开。见此机会,他逢迎拍马屁道,“此种汤易服,大王您若有疑虑,小的可先为您试药。”他说完,端起碗便喝了起来,将一碗粪水饮的干净。
和士开被他所带动,奴仆取了个碗再从药罐中倒出药汁,和士开捏着鼻子勉强的喝了下去,这才将黄龙汤喝下。
和士开的母亲去世时,依附他的下属及商贾前来吊丧,一个个都哭的惊天动地,像是自己的亲娘去了。当时,许多人传为笑谈。
和士开生性狡诈残忍,对敢于对抗自己的、或是潜在威胁的人,都一律铲除,绝不留情。
河清二年时,河南王高孝瑜曾劝武帝高湛不要让和士开与胡皇后对玩坐握槊游戏,高孝瑜进谏道,“皇后乃天下百姓之母,怎可与臣子握手接触。”
武成帝高湛闻言,听进了心里。和士开见此,嫉恨于心,之后诬陷高孝瑜致死。
祖珽琵琶弹的很好,深得武成帝喜爱;武成帝高湛经常来听祖珽弹曲,命和士开与曲调跳胡舞。
和士开见高湛对祖珽的宠幸,心生嫉妒,因此找机会陷害祖珽,将他排挤出朝廷,做了地方官。
胡太后的哥哥尚书令胡长仁,在高纬即位后,被册封陇东郡王。
胡长仁与尚书左丞邹孝裕、郎中陆仁惠、卢元亮…关系密切,他们常聚一起玩乐。
因嬉戏无度,常延误公事,这三人暗被人称为三佞,同时他们又看不惯和士开,嫉妒和士开的权势,因此产生了排挤和士开的想法。他们向胡长仁建议贬出和士开,胡长仁十分赞同。
和士开得知,非常愤怒,想办法将胡长仁的手下贬出邺城。
胡长仁的手下官员不甘示弱,又劝胡长仁设计杀死和士开。
和士开又得知消息,毫不手软的诬陷胡长仁,并让齐帝高纬将他也贬出了邺城。就这样,尚书左丞邹孝裕贬为章武郡守;郎中陆仁惠与卢元亮被除职。
胡长仁身为国舅,封王爵,任职尚书令,他被和士开随意处置,心生不满。怨愤之下,收买剑客刺杀和士开。
在此期间,民间流传一首童谣,“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和士开躲过一劫,之后怂恿齐帝高纬将胡长仁处死。
和士开诛除异己,同时又任人唯亲,随意授官。他权倾朝野,荒淫无耻,提拔奸佞小人,导致朝廷日愈衰败,国势日下,腐败不堪。
他与胡太后的奸情被散播遥传;又用搜刮来的钱财广修府邸,穷极豪华,骄奢享受。因而引起许多王公大臣的愤慨;朝野上下对政局忧心忡忡,奸佞当道,赵郡王高睿之死,也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面对和士开、穆提婆等人的胡作非为,琅琊王高俨非常气愤。有次,在朝会上,高俨大声斥责和士开,“别人修宅院,很快便修完,你修宅院,几月还未修完,这般奢糜,你钱从何处得来?”
和士开闻言,吓出一身冷汗。此后,便惧怕高俨了,同时又恨极了高俨。
和士开与穆提婆私下会面,和士开道,“琅琊王高俨目光如电,慑人心魄,我们做的事逃不过他的眼睛,应想办法尽早除掉他。”
公元571年(武平二年)年初,琅琊王高俨被齐帝高纬迁出了皇宫,只准高俨每隔五日才能进宫面见太后一次。紧接着,齐帝高纬削弱了高俨的职权。
高俨手下的治书侍御史王子宜、开府高舍洛、中常侍刘辟疆同时疑道,“殿下被疏远,皆因和士开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所致,不然,何至于此?”
高俨也认为再这样下去,自己迟早会被和士开等人的谗言所害,于是,他跟自己的姨父冯子琮商量:“和士开秽乱宫掖,惑主误国,罪恶深重,孤想除掉他,也国除害。”
【冯子琮曾为了官职不会被贬,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讨好和士开,凡事唯其马首是瞻。和士开的弟弟和士休娶妻时,自己身为朝廷大臣,竟像小厮一样为其奔走杂务,至多人对他不屑,这也让他心中不快,但为了权位,他只得顺从。】
冯子琮闻言,非常赞同高俨的想法。于是二人商议计策。
高俨长居宫中,十分了解高纬,知晓高纬批阅奏章时从不看内容,盖了章就完事。
于是高俨决定,让王子宜上表弹劾和士开的罪行,请求将其治以死罪。
这份奏章被冯子琮夹杂在其他奏章中,一并交给了高纬。
果然不出高俨所料,高纬根本没看奏章内容,一笔勾过盖章了事。
由于武成帝的嘱托,齐帝高纬对和士开非常倚重。
胡太后借着握槊游戏,早就与和士开私通;武成帝驾崩,二人更是无所顾忌,经常私混在一起。
和士开善于媚上虐下,很会讨好高纬;他引诱高纬不理朝政、专图享乐。又奴颜婢膝的讨好陆令宣,还成了陆令宣的干儿子。
他诛除异己,作威作福,一时风光无量。他的权力日益隆盛,趋炎附势者络绎不绝。来往的富商大贾与他勾结聚物敛财,给他送礼,他的王府从早到晚都是门庭若市。
(曾有一个笑话,但流传了一千多年,今日还有许多人知晓;)
和士开有次得了很急重的伤寒,他派人寻来太医给他治疗,太医许是看不惯他,就给他开了一副药方,此方中以黄龙汤作为药引,才可治好他的疾病。
黄龙汤实际就是儿童排泄的大小便,此种药方骇人听闻,和士开不想服用。
但太医说的非常严重,若不服用此方,和士开的生命也会有危险;和士开本就发着高热、奄奄一息的样子非常难受,便信了太医的话,可他仍是不想喝此药。
正在此时,有一人前来探望和士开。见此机会,他逢迎拍马屁道,“此种汤易服,大王您若有疑虑,小的可先为您试药。”他说完,端起碗便喝了起来,将一碗粪水饮的干净。
和士开被他所带动,奴仆取了个碗再从药罐中倒出药汁,和士开捏着鼻子勉强的喝了下去,这才将黄龙汤喝下。
和士开的母亲去世时,依附他的下属及商贾前来吊丧,一个个都哭的惊天动地,像是自己的亲娘去了。当时,许多人传为笑谈。
和士开生性狡诈残忍,对敢于对抗自己的、或是潜在威胁的人,都一律铲除,绝不留情。
河清二年时,河南王高孝瑜曾劝武帝高湛不要让和士开与胡皇后对玩坐握槊游戏,高孝瑜进谏道,“皇后乃天下百姓之母,怎可与臣子握手接触。”
武成帝高湛闻言,听进了心里。和士开见此,嫉恨于心,之后诬陷高孝瑜致死。
祖珽琵琶弹的很好,深得武成帝喜爱;武成帝高湛经常来听祖珽弹曲,命和士开与曲调跳胡舞。
和士开见高湛对祖珽的宠幸,心生嫉妒,因此找机会陷害祖珽,将他排挤出朝廷,做了地方官。
胡太后的哥哥尚书令胡长仁,在高纬即位后,被册封陇东郡王。
胡长仁与尚书左丞邹孝裕、郎中陆仁惠、卢元亮…关系密切,他们常聚一起玩乐。
因嬉戏无度,常延误公事,这三人暗被人称为三佞,同时他们又看不惯和士开,嫉妒和士开的权势,因此产生了排挤和士开的想法。他们向胡长仁建议贬出和士开,胡长仁十分赞同。
和士开得知,非常愤怒,想办法将胡长仁的手下贬出邺城。
胡长仁的手下官员不甘示弱,又劝胡长仁设计杀死和士开。
和士开又得知消息,毫不手软的诬陷胡长仁,并让齐帝高纬将他也贬出了邺城。就这样,尚书左丞邹孝裕贬为章武郡守;郎中陆仁惠与卢元亮被除职。
胡长仁身为国舅,封王爵,任职尚书令,他被和士开随意处置,心生不满。怨愤之下,收买剑客刺杀和士开。
在此期间,民间流传一首童谣,“狐截尾,你欲除我,我除你。”
和士开躲过一劫,之后怂恿齐帝高纬将胡长仁处死。
和士开诛除异己,同时又任人唯亲,随意授官。他权倾朝野,荒淫无耻,提拔奸佞小人,导致朝廷日愈衰败,国势日下,腐败不堪。
他与胡太后的奸情被散播遥传;又用搜刮来的钱财广修府邸,穷极豪华,骄奢享受。因而引起许多王公大臣的愤慨;朝野上下对政局忧心忡忡,奸佞当道,赵郡王高睿之死,也引起了极大的民愤。
面对和士开、穆提婆等人的胡作非为,琅琊王高俨非常气愤。有次,在朝会上,高俨大声斥责和士开,“别人修宅院,很快便修完,你修宅院,几月还未修完,这般奢糜,你钱从何处得来?”
和士开闻言,吓出一身冷汗。此后,便惧怕高俨了,同时又恨极了高俨。
和士开与穆提婆私下会面,和士开道,“琅琊王高俨目光如电,慑人心魄,我们做的事逃不过他的眼睛,应想办法尽早除掉他。”
公元571年(武平二年)年初,琅琊王高俨被齐帝高纬迁出了皇宫,只准高俨每隔五日才能进宫面见太后一次。紧接着,齐帝高纬削弱了高俨的职权。
高俨手下的治书侍御史王子宜、开府高舍洛、中常侍刘辟疆同时疑道,“殿下被疏远,皆因和士开在陛下面前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所致,不然,何至于此?”
高俨也认为再这样下去,自己迟早会被和士开等人的谗言所害,于是,他跟自己的姨父冯子琮商量:“和士开秽乱宫掖,惑主误国,罪恶深重,孤想除掉他,也国除害。”
【冯子琮曾为了官职不会被贬,卑躬屈膝、阿谀奉承的讨好和士开,凡事唯其马首是瞻。和士开的弟弟和士休娶妻时,自己身为朝廷大臣,竟像小厮一样为其奔走杂务,至多人对他不屑,这也让他心中不快,但为了权位,他只得顺从。】
冯子琮闻言,非常赞同高俨的想法。于是二人商议计策。
高俨长居宫中,十分了解高纬,知晓高纬批阅奏章时从不看内容,盖了章就完事。
于是高俨决定,让王子宜上表弹劾和士开的罪行,请求将其治以死罪。
这份奏章被冯子琮夹杂在其他奏章中,一并交给了高纬。
果然不出高俨所料,高纬根本没看奏章内容,一笔勾过盖章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