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被国家宣传部征用-《你回农村种地,怎么成大明星了?》

  沪城。

  一名二十几岁的男子,又接到了阮行打过来的电话。

  “李青?”

  “你说作者是李青?”

  男子一阵沉默,好一会儿之后才说道:“好的,我知道了,阮社长。”

  男子便是陈然了。

  今年26岁,还很年轻。

  年纪轻轻的他已经在诗词领域有了很大的名气,被称为是年轻一辈中最着名的诗人之一。

  他为此十分骄傲。

  他当然也的确有骄傲的资本。

  他的目标是在三十岁之前,成为年轻一辈中最着名、最有影响力的诗人。

  没有之一。

  他有自信能够实现这样的目标。

  那些目前和他齐名的诗人,他都有自信能够将他们一一甩在身后。

  唯有一个人让他有些忌惮,便是李青。

  虽然李青目前还仅有三首诗流出。

  但这三首诗每一首都是足以成为经典的存在。

  李青的创作能力非常强!

  陈然深知这一点。

  所以,虽然李青现在的名气不如他,但却是他唯一忌惮的人。

  因为他知道,李青的名气之所以不如他,不过只是因为低调。

  他有想过,如果什么时候有机会和李青直接交手,然后赢了李青。

  那么,他就有可能不会再忌惮李青了。

  他也期待出现能够和李青直接交手的机会。

  却不曾想,在他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这样与李青直接交手了。

  而结果让人沮丧。

  不过,这一次只是自己有些思虑不周,没有意识到这样的诗题应该把诗写得简单一些。

  不仅如此,自己还存心想在柳元,以及其余几位评委,还有现场那么多观众的眼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才会把诗写得比较深,还特意加了典故。

  现在看来,倒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自己这一次失败,完全是因为自己有意炫技。

  如果自己能够意识到应该买把诗写得简单一些,那应该就未必会输了。

  陈然找到了他自己这一次会失败的理由。

  客观上说,他这一次失败的确与他有意炫技有些关系。

  只是,就算他事先意识到了应该把诗写得简单一些,就真的不会输了吗?

  没有人知道答案。

  但不管怎样,陈然都期待能够有机会再与李青交手。

  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要战胜李青。

  ……

  落峡村。

  李青在村子里转悠了一圈后,开始往回走了。

  回去做晚上的饭菜了。

  吃啥?

  李青一边走,一边考虑晚上的食材。

  突然。

  眼前一亮。

  在前面发现了一大片食材。

  黄花菜!

  野生的。

  既是一种花卉,也是一种食材。

  整点回去炒鸡蛋好了。

  就这么办。

  李青走过去。

  辣手摧花!

  这花还挺好看的。

  在茎的顶端开花,花瓣分列四周,很大一朵,黄色的。

  李青摘了一朵又一朵。

  这种花在以前还叫做萱草、忘忧草。

  一直都大名鼎鼎,是满汉全席中草八珍之一,营养价值很高。有止血、清热、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

  吃法多样,做汤、凉拌、炒都可以。

  大家经常说的,“等到黄花菜都凉了”中的黄花菜,就是它了。

  摘了大概有二十几朵的时候,李青觉得差不多了。

  继续回家。

  ……

  回到家里后。

  李青走进厨房,他要先把黄花菜的花芯摘了,然后还要放进淡盐水里浸泡一段时间。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新鲜的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

  人吃了之后,有可能会中毒。

  摘掉花芯,并且用淡盐水浸泡,能够去除黄花菜里的秋水仙碱。

  操作完成后,李青又拿着一个篮子到了菜园。

  摘些青椒回去做个青椒肉丝。

  再打一个汤。

  两菜一汤够了。

  ……

  第二天。

  上午。

  京城。

  国家宣传部。

  一名叫做卫鹏的办公室人员,敲开了办公室主任刘铭的办公室门,非常欣喜的说道:“主任,我们计划拍摄一部关于节约粮食的公益广告,不是还差一首诗吗?现在诗有了,出现了一首感觉应该会非常适合的诗。”

  刘铭听后,脸上露出喜色。

  最近响应国家号召,上面有一个任务下来,拍摄一部关于节约粮食的公益广告,在央视以及各大卫视播出,以配合宣传。

  办公室高度重视,不敢怠慢。

  文案已经基本起草好了,就差一首诗了。

  词当然也可以。

  刘铭将相关诗词全都过滤了一遍,有合适的,但并没有特别满意的。

  为此,刘铭很是头疼。

  没想到今天刚到办公室,卫鹏就敲门进来先前那样说道。

  刘铭很是惊喜,问道:“是哪一首?我们还遗漏了哪一首诗吗?”

  卫鹏道:“不是遗漏。而是一首昨天下午才出现的新诗。昨天,在杭城西湖……”

  卫鹏将昨天杭城西湖的那场比赛简单的说了一下。

  最后将一页纸放到刘铭的办公桌上,继续又说道:“主任,这便是李青那首《悯农》,请你看看。我认为应该是非常适合我们这一次使用的,你觉得怎么样?”

  刘铭一眼就将诗扫完了。

  很快,脸上出现极为惊喜之色。

  就它了,就是这一首。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刘铭就已经做出了决定,几乎没有任何的犹豫和迟疑。

  因为这首诗非常符合他心里对于这一次用诗的要求。

  要简单,简单到几乎所有人都一看就懂。但又不能口水到毫无营养,必须要引起人的共鸣,让人愿意去想,去思考真的应该要节约粮食。

  这样的要求无疑非常高,甚至是苛刻。

  因为在一首诗里,这两方面的要求往往只能满足其中一方面,要么非常简单,但全是口水话,没有营养。要么能够引起人的共鸣和思考,但会比较复杂,大部分人可能都会看不太明白。

  要想在一首诗里同时达到两个方面。

  几乎不太可能。

  刘铭本以为最终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一首比较中和的,两个方面多少能够都占一些。

  却没有想到出现了这样一首诗。

  这首诗在两个方面都完美的达到了。

  所以,刘铭的决定做得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和迟疑。

  看到刘铭这么快就做出了决定,卫鹏并不意外,只是非常高兴。

  如此,这一次公益广告的文案终于可以确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