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剑垂地,划出的血痕在幽暗石面上蜿蜒如溪。那道影子缓缓抬头,铁链拖动的声音在空寂中回荡。王沐阳没有动,也没有再握紧剑柄。他只是静静看着那张布满污垢与伤痕的脸,从浑浊的眼中读出了久囚后的惊疑与残存的恐惧。
“出来吧。”他声音沙哑,却不带杀意,“都结束了。”
影子颤抖着,一寸寸挪出黑暗。铁链磕在石阶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当他终于踏出最后一道阴影,月光从高处破云而下,照在那件残破的长袍上——袍角绣着星纹,早已褪色,却仍可辨认。
老人双膝一软,跪倒在地,额头触地,声音哽咽:“你们……杀了魔首……破了血祭阵眼……我们……活下来了。”
王沐阳俯身,伸手将他扶起。指尖触到对方枯瘦的手臂时,才发觉自己的掌心也在渗血,伤口早已麻木。他没有多言,只是轻轻点头。
外面的风开始变了。
不再是阴冷刺骨的魔气流涌,而是带着一丝湿润的泥土气息,从远处山林间吹来。李欣烨靠在铁门边沿,指尖微微颤动,试图凝聚最后一丝灵力。她闭了闭眼,咬破舌尖,将血混入指诀,低喝一声:“净心·启。”
一道淡青色光晕自她掌心扩散,如涟漪般掠过地面。几处残存的黑雾在光波中扭曲、溃散,最终化作虚无。她喘了口气,嘴角溢出一缕血丝,却仍撑着站直了身体。
黄文杰倚在石柱旁,胸口起伏剧烈。他抬手抹去唇边血迹,从怀中取出一枚火符,以指血激活,猛地拍向身旁古塔底座。轰然一声,塔顶燃起赤红火焰,火光冲天而起,映亮了整片山谷。
这是清源村黄家的烽火令——百年未用,今日为和平而燃。
消息如风传开。
起初是零星的脚步声,从四面八方的山洞、废墟、地穴中传来。接着是孩童的啜泣,妇人的低语,老者的叹息。他们一个接一个走出藏身之地,脸上写满不敢置信。有人颤抖着伸手触碰阳光,仿佛怕它会突然消失。
王沐阳走出铁门,踏上高台。他将那副残破的魔修护心甲掷于台心,抽出断剑,剑尖点地,引动体内残余灵力。火焰自剑锋窜起,瞬间吞没黑甲。焦臭与黑烟腾空而起,旋即被风吹散。
“此物所代表的恐惧,”他声音不高,却清晰传遍全场,“今日起,不复存在。”
人群静默。
片刻后,一声苍老的呼喊自前排响起:“长老!行礼——”
那位被救出的老人颤巍巍上前,双膝跪地,重重叩首。第二声、第三声接连响起。万人伏地,三拜不起。
“救世之名,永载星碑!”
王沐阳怔住。他想退后,却被人群围拢,无处可去。他看见无数双眼睛望着他,有泪光,有感激,有重生的希望。他忽然觉得手中的断剑格外沉重。
他转身欲走,却被一只小手拉住了衣角。
是个约莫七八岁的孩童,脸上还沾着尘土,手里捧着一朵蓝花——花瓣细长,泛着微光,像是从废墟裂缝中挣扎而出。
“送给你。”孩子声音很轻,“妈妈说,这花只在和平时开。”
王沐阳蹲下,接过那朵花。花茎冰凉,却带着生命的温度。他低头看着,喉头微动,终是将花别在了胸前。
“谢谢。”他说。
人群再次沸腾。欢呼声如潮水般涌来,夹杂着哭泣与呐喊。有人开始击鼓,有人点燃篝火,原本死寂的山谷,渐渐被光与声填满。
李欣烨靠在石柱边,望着这一幕,嘴角扬起一丝笑意。她体内的灵力已枯竭至极点,连抬手都费力,却仍挺直脊背,不愿倒下。
黄文杰被人递来一碗酒,他接过,仰头饮尽,豪笑出声:“痛快!下次再聚,我请你们喝清源村的烈酒!”
有人应和,笑声四起。
王沐阳站在高台边缘,望着远方。天际云层彻底裂开,星河倾泻而下,洒在山峦、湖面、人群头顶。他忽然想起桃花林中的那道虚影,那句未曾说完的话——“守护,不是为了被铭记,而是为了让灯火不灭。”
他抬手抚过胸前的蓝花,轻声道:“我们非为名而战,只为有人值得守护。今日之和平,属于你们自己。”
全场寂静。
随即,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响彻夜空。
庆典持续升温。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歌声与鼓点交织,孩童在人群中奔跑,老人含泪起舞。一名少女捧着陶碗走上高台,碗中盛着清泉,恭敬地递到王沐阳面前。
他摇头:“我不渴。”
少女坚持:“这是星泪泉的第一滴水,只有今日才会涌出。长老说,必须由您先饮。”
王沐阳迟疑片刻,接过碗,浅啜一口。水极清冽,入喉如冰,却在腹中化作暖流。
他将碗递还,转身走向李欣烨与黄文杰。
“该休息了。”李欣烨轻声说,靠在石柱上,眼皮沉重。
黄文杰点头:“再不歇,怕是要站不住了。”
王沐阳扶住她手臂,三人缓缓退离高台,避开人群,登上附近一座山巅。此处视野开阔,可俯瞰整个庆典。灯火如星河铺展,与天穹交相辉映。
夜风拂面,带着草木初生的气息。
黄文杰靠着一块岩石坐下,长舒一口气:“总算……结束了。”
李欣烨闭目养神,嘴角仍带着笑:“是啊,有人会记住今天。”
王沐阳站在崖边,望着星空。他的断剑斜挂腰侧,剑身残缺,却依旧锋利。胸前的蓝花在夜风中轻轻摇曳,花瓣边缘泛着微光。
他忽然察觉脚下地面有异。
低头看去,石缝间竟浮现出一道极淡的纹路——与方才血阵中的云纹相似,却更加古老,像是某种铭文在回应星力。他蹲下,指尖抚过那道刻痕,还未细察,身后传来李欣烨一声轻唤。
“沐阳。”
他回头。
“出来吧。”他声音沙哑,却不带杀意,“都结束了。”
影子颤抖着,一寸寸挪出黑暗。铁链磕在石阶上,发出沉闷的撞击声。当他终于踏出最后一道阴影,月光从高处破云而下,照在那件残破的长袍上——袍角绣着星纹,早已褪色,却仍可辨认。
老人双膝一软,跪倒在地,额头触地,声音哽咽:“你们……杀了魔首……破了血祭阵眼……我们……活下来了。”
王沐阳俯身,伸手将他扶起。指尖触到对方枯瘦的手臂时,才发觉自己的掌心也在渗血,伤口早已麻木。他没有多言,只是轻轻点头。
外面的风开始变了。
不再是阴冷刺骨的魔气流涌,而是带着一丝湿润的泥土气息,从远处山林间吹来。李欣烨靠在铁门边沿,指尖微微颤动,试图凝聚最后一丝灵力。她闭了闭眼,咬破舌尖,将血混入指诀,低喝一声:“净心·启。”
一道淡青色光晕自她掌心扩散,如涟漪般掠过地面。几处残存的黑雾在光波中扭曲、溃散,最终化作虚无。她喘了口气,嘴角溢出一缕血丝,却仍撑着站直了身体。
黄文杰倚在石柱旁,胸口起伏剧烈。他抬手抹去唇边血迹,从怀中取出一枚火符,以指血激活,猛地拍向身旁古塔底座。轰然一声,塔顶燃起赤红火焰,火光冲天而起,映亮了整片山谷。
这是清源村黄家的烽火令——百年未用,今日为和平而燃。
消息如风传开。
起初是零星的脚步声,从四面八方的山洞、废墟、地穴中传来。接着是孩童的啜泣,妇人的低语,老者的叹息。他们一个接一个走出藏身之地,脸上写满不敢置信。有人颤抖着伸手触碰阳光,仿佛怕它会突然消失。
王沐阳走出铁门,踏上高台。他将那副残破的魔修护心甲掷于台心,抽出断剑,剑尖点地,引动体内残余灵力。火焰自剑锋窜起,瞬间吞没黑甲。焦臭与黑烟腾空而起,旋即被风吹散。
“此物所代表的恐惧,”他声音不高,却清晰传遍全场,“今日起,不复存在。”
人群静默。
片刻后,一声苍老的呼喊自前排响起:“长老!行礼——”
那位被救出的老人颤巍巍上前,双膝跪地,重重叩首。第二声、第三声接连响起。万人伏地,三拜不起。
“救世之名,永载星碑!”
王沐阳怔住。他想退后,却被人群围拢,无处可去。他看见无数双眼睛望着他,有泪光,有感激,有重生的希望。他忽然觉得手中的断剑格外沉重。
他转身欲走,却被一只小手拉住了衣角。
是个约莫七八岁的孩童,脸上还沾着尘土,手里捧着一朵蓝花——花瓣细长,泛着微光,像是从废墟裂缝中挣扎而出。
“送给你。”孩子声音很轻,“妈妈说,这花只在和平时开。”
王沐阳蹲下,接过那朵花。花茎冰凉,却带着生命的温度。他低头看着,喉头微动,终是将花别在了胸前。
“谢谢。”他说。
人群再次沸腾。欢呼声如潮水般涌来,夹杂着哭泣与呐喊。有人开始击鼓,有人点燃篝火,原本死寂的山谷,渐渐被光与声填满。
李欣烨靠在石柱边,望着这一幕,嘴角扬起一丝笑意。她体内的灵力已枯竭至极点,连抬手都费力,却仍挺直脊背,不愿倒下。
黄文杰被人递来一碗酒,他接过,仰头饮尽,豪笑出声:“痛快!下次再聚,我请你们喝清源村的烈酒!”
有人应和,笑声四起。
王沐阳站在高台边缘,望着远方。天际云层彻底裂开,星河倾泻而下,洒在山峦、湖面、人群头顶。他忽然想起桃花林中的那道虚影,那句未曾说完的话——“守护,不是为了被铭记,而是为了让灯火不灭。”
他抬手抚过胸前的蓝花,轻声道:“我们非为名而战,只为有人值得守护。今日之和平,属于你们自己。”
全场寂静。
随即,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响彻夜空。
庆典持续升温。火光映红了半边天,歌声与鼓点交织,孩童在人群中奔跑,老人含泪起舞。一名少女捧着陶碗走上高台,碗中盛着清泉,恭敬地递到王沐阳面前。
他摇头:“我不渴。”
少女坚持:“这是星泪泉的第一滴水,只有今日才会涌出。长老说,必须由您先饮。”
王沐阳迟疑片刻,接过碗,浅啜一口。水极清冽,入喉如冰,却在腹中化作暖流。
他将碗递还,转身走向李欣烨与黄文杰。
“该休息了。”李欣烨轻声说,靠在石柱上,眼皮沉重。
黄文杰点头:“再不歇,怕是要站不住了。”
王沐阳扶住她手臂,三人缓缓退离高台,避开人群,登上附近一座山巅。此处视野开阔,可俯瞰整个庆典。灯火如星河铺展,与天穹交相辉映。
夜风拂面,带着草木初生的气息。
黄文杰靠着一块岩石坐下,长舒一口气:“总算……结束了。”
李欣烨闭目养神,嘴角仍带着笑:“是啊,有人会记住今天。”
王沐阳站在崖边,望着星空。他的断剑斜挂腰侧,剑身残缺,却依旧锋利。胸前的蓝花在夜风中轻轻摇曳,花瓣边缘泛着微光。
他忽然察觉脚下地面有异。
低头看去,石缝间竟浮现出一道极淡的纹路——与方才血阵中的云纹相似,却更加古老,像是某种铭文在回应星力。他蹲下,指尖抚过那道刻痕,还未细察,身后传来李欣烨一声轻唤。
“沐阳。”
他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