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天下文坛,彻底变天了-《再逼我娶公主当宰辅,我可造反了》

  只见这满身肥肉长得如笑面佛的总管太监,脸上笑容戛然而止。

  声音冷冽,甚至有些渗人,“这李骁,身为国子监生员,天下学子之典范,本当勤学奋进,以求忠贞之心报效朝廷栽培之恩。”

  “更应恪守圣人教诲,德馨高洁,以仁孝彰君子之风!”

  “因此,作为此届恩科考生,在考官大人面前,自然当以弟子之礼拜之。”

  “然而,今日却屡次冲撞副考官大人,且出言不逊言行狂悖。”

  “此言此状,愧为天下读书人。”

  “不仅如此,尔等考生学子,纵然心中对此届恩科之阅卷评判准则有所不满,对朝廷恩科之公平公正有所质疑,亦当以言梳奏呈圣上才是,相信陛下定有圣断!”

  “而李骁,却无端无状,煽动上千考生学子作乱,意欲冲撞考官大人府邸!”

  “此乃无视礼法藐视朝廷之罪也!”

  冷哼一声,“陛下口谕,即日起,革去李骁国子监生员之资,剥其恩科参考资格,永世不得录用为官,并交由京兆尹衙门严查问罪!”

  大手一挥,朝随行那几名宫中侍卫一声吩咐,“拿下吧!”

  只见那李神童,本来也正被这突如其来的朝廷旨意,特别是那“文圣公”的封号,震惊得呆若木鸡。

  木头桩子般矗在那里,双目充血狰狞得可怕,满面羞愤不甘,却又偏偏不敢丝毫轻举妄动。

  而刹那间,闻得此言,更是如遭雷击。

  只如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之中,陡然坠入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身子猛地一个踉跄,头晕目眩,一屁股跌坐在地。

  哪还有刚才礼部贡院外,振臂一呼煽动群愤时,那般激扬少年的意气风华?

  哪还有刚才高呼“科考不公国将不国”之口号,哪怕当朝国公面前也浑然不惧,言辞激烈时的宁死激昂之态?

  微胖的脸颊,唰的一下变作一片死灰。

  身子如筛糠,额头豆大汗珠一颗接着一颗向下滚落,眨眼间连身上衣衫都彻底湿透。

  嘴唇不停蠕动着,似乎想要说点什么,却又根本发不出丁点声音来,目光之中,只剩一片万念俱灰的绝望。

  ……

  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考生学子动乱,就这样草草落下帷幕。

  张谨很快便领着几个侍卫,告辞回宫复命。

  连振臂一呼的带头大哥,都已落得个被革去国子监生员之资,且更极有可能因冲撞国公府藐视朝廷的罪名而锒铛入狱,这辈子前程算是彻底毁了……

  几千名血气方刚气势汹汹的考生学子,纵然心中还有太多愤恨不甘,可又能如何?

  尽管皇帝的旨意中,对李骁李神童的处置,或许有杀鸡儆猴的意思。

  可枪打出头鸟,有了前车之鉴,又有谁胆敢再站出来,高呼“为天下读书人讨一个公道”的口号,彰显一身为正义宁死的雄浑气魄?

  毕竟,前程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最终,考生学子们,也只得在一片或唏嘘或惊叹或埋怨声中,灰头土脸悻悻离去。

  柳俊彦混杂人群中,有些木然浑浑噩噩向前方走着。

  可此时,却依然只感觉心中万千震撼,大脑嗡嗡地响,久久不能平息。

  说实话,纵然出身重臣之家见识颇广,还真没料到,这场声势浩大的乱子,最终竟会是这样的结局。

  其实……与其说是考生学子们,因为科考落榜含愤而聚众闹事,讨要一个说法公道,实质上,又何尝不是天下文坛,新旧两种文风的一次生死较量?

  虽然这其中,少不了当今天子的推波助澜与支持立场……

  但毫无疑问,那个死变态,借着今年恩科一事,以雷霆铁血手腕大力推动天下士子文风之变革……纵然冒天下之大不韪,纵然堪称与全天下文人为敌……

  可至少最终,他赢了!

  而那位出身蕲州府的李神童,少年成名饱受赞誉的天之骄子,似乎注定只会成为这一场新旧文风的交锋下的牺牲品。

  此刻,他柳大公子不得不承认,对那个死变态,心中竟然生出了许多敬佩之意!

  至少,扪心自问,就这份胆敢与天下儒生士子为敌,哪怕身败名裂也浑然不惧的胆量与气魄,他柳大才子反正是比不上的!

  没办法,为前程,为名声,为人还是怂一点的好!

  而更令他心中恍惚,有种恍若隔世的惶恐震撼的……

  又如何不清楚,时值此刻,天下文坛,彻底变天了!

  一句“文以承道”,算是彻底击溃了几十年来,天下文坛所盛行的,士子文章只顾一味追求辞藻华丽用典巧妙,却浑然不顾实质性内容的偏颇风气!

  注定从此天下士子文风,将进入一片全新气象!

  不知为何,一时间,惶恐之余,心中竟还忍不住有点激动。

  只是此时此刻,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多少年后,当龙椅上的皇帝都已承换了两任……

  新帝正值壮年克继大统,虽依然姓赵,却与这个令他整宿整宿睡不着觉的死变态很像,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不但才学惊世,常有狂悖之举,却更是雄才伟略胆魄惊人,有着吞吐天下之志,实乃大康之幸也。

  而他柳大公子,也早已从一个风度翩翩才气逼人还有点怂的少年郎,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风烛残年的老人,从位列中枢的朝廷重臣,功成身退而远离庙堂颐养天年……

  茶余饭后儿孙绕膝感慨人生苦短时,或与那同样早已位列名臣百姓人人称颂的张氏兄弟,把酒言欢时,每每提及今日,又何尝不是依然心中万千唏嘘感慨?

  而这一天,就在这朱雀大街,这死变态以一人之力,雄辩几千名考生学子,开天下文坛新气象……

  流传下来的史书上,洋洋洒洒竟足足记载了万字之多。

  史称“景隆论典”。

  ……

  时间转眼,已是四月初五。

  北方的天气,本就寒暑分明,节气上早已进入夏日,这让京城中更徒增了不少炎热。

  可这一天,似乎早已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天!

  天子生母,当今太后曹氏八十二岁寿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