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狐野孤烟-《不正经系统和新手主角》

  狼烟似血,硝烟如柱。

  所谓狐野,指的是黎魏两国边境处一片广大的原野。

  这里地广人稀,终年干旱,以至于没有太高的树木。就算有,也是非常稀疏的点缀在其中。

  这些小小的树林根本不能支撑大型动物的生存,能在这里生存的最大的肉食动物就是狐狸,也因此被叫做狐野。

  狐野多丘,东西南北皆有数百里,山壑丘陵蜿蜒起伏,组成了这一片巨大的旷野。

  天空广阔,一眼能看到很远的远方。

  不得不说,这里确实是军阵对冲的好地方。

  铁骑踏过,尸首顿时落到那疯长的野草之中。干枯的枝条被压的弯折,血肉化泥,又肥多少鱼虾?

  半月之前,天魁与赤楔便是在这里相遇了。

  李衡和夏为民没有二话,见面即冲锋,二人领军,第一时间撞在了一起!

  军煞混沌,天光反复,日月星辰,皆染血光。

  李衡率【九天破军风雷阵】,夏为民率【长沙落魄喋血阵】,一品大阵汇千万人为一体,身体精血皆溶于其中,带来足以翻天覆地的力量。

  时人只见数十米高的阵灵相互厮杀,引得狂风卷地,百草枯折。乌云密布又被顷刻冲散,地动山摇却被反手镇压,不过一时三刻,天象竟然数变!

  反反复复间,整片狐野都诡异的安静了下来,天地间只剩下那两军纠缠在一起。

  军煞冲天,没有任何煞气能在这里长存,以至于纯粹的军煞汇聚在天空之中,里面有血与火在升腾。

  这是惨烈的一战,也是李衡和夏为民第一次相遇,更是两人相互的一次摸底。

  他们都抱着一击破敌的心态在战斗,无论哪一方露出疲态,战况立刻就会升级。

  见面即决战也不是不可能!

  但这种情况终究没有发生,这场大战足足持续了半个时辰,两军终于鸣金收兵。

  乌压压浪潮回落,这才现出了潮水下的尸体,只此一战,数千人便埋骨异乡了。

  草草收拢了一下尸体,紧接着一场大火又席卷了这里。

  狐野虽然没有很大的树木,但肆意疯长的野草动辄一米多高,期间夹杂着一捧捧枯黄的干草伏折,非常容易点燃。

  双方都害怕对方会趁乱火攻,于是不约而同的放了一把大火。

  火势升腾,滚滚浓烟将太阳遮住,一连烧了三天三夜才停止。

  如今再放眼看去,就只剩下一地的灰烬了,风一吹,那灰黑色的旋风便在这片广袤的空地上驰骋,迷人眼睛。

  战与火的席卷之下,狐野已经变成了一片白地,除了士兵再看不到其他活物。

  而在这场大火之后,两军化整为零,在这方圆几百里的土地上开始了一刻不停的攻防。

  今天打下一个山丘,明天向前挺进一里,每一寸土地上都沁着骨血,杀声震天,终日不得停。

  狐野虽大,却也承不下如此之多的亡魂,此战之后,当百年再无生机。

  如果说这些四处出击的部队是伸出去的触手,那二人亲率的万人军阵就是两军的头颅。

  作为核心的本阵在那一场大战后就一直修生养息,躲在阴影中注视着对方。

  等待一个契机,等待对方的失误。

  虽然如此,但在两军错综复杂的拉锯战中,终究是李衡占了上风。

  魏国四面皆敌,四境战火,能拿出来的兵力本来就更少,哪怕有夏为民坐镇也只能节节败退。

  夏为民已经一退再退,直到今天,没有什么余地了。

  毕竟醒辰关就在身后不到二十里,再退就要回去了。

  夏为民当然也清楚的明白,自己的军力劣势,恐怕难以克敌。李衡身后是一整个黎国,他的身后却只有三分之一乃至更少的魏国。

  在两军交战的瞬间,夏为民就明白了天魁军的成色,并立刻做出了判断。

  “拖!”

  所以他一定要在狐野和李衡打一场持久战!

  不光是因为士气,他离开醒辰关百里,以弱势兵力正面迎敌,这个距离本身就有巨大的价值。

  多向前一步,就多一步可以后退。

  一路打一路退,夏为民将李衡当做了砧板上的铁锭,一锤又一锤,锤的铁屑纷飞,温度冷却。

  越拖天魁军就越疲惫,越拖之后的压力就越小。

  黎军是跨国而来,他则随时可以撤回醒辰关!

  到时候就是李衡这一支疲军要来啃这块天下第一雄关了!

  比起下棋,这更像是一场考试。

  夏为民以恒定的速度考验着李衡对于军队的掌控力,只要他出一点错误,就会被牢牢抓住。

  但他却小看了李衡。

  明明见面即冲锋,好像是个多么激进的人似的。可这么多天下来,李衡和天魁军一直以一个稳定到有些僵硬的态度,一点点推进。

  李衡将部队分为了整整数十支,散落在狐野之中,以精确到诡异的程度不断的进攻。

  他好像对狐野的每一个小山包,每一片小树林都了如指掌。

  犬牙交错,三百里狐野无处不战,部队成建制的死亡,散落的残兵随处可见。

  消耗庞大的同时,更是疯狂压榨着为将者的精力。

  这也是李衡对夏为民的考试,精神和体力层次的考试。

  “老先生,尚能饭否?”

  如果有哪一条命令没有及时发出,如果哪一路战线没能及时把握,不留下一条臂膀,可别想着能回去!

  拳怕少壮,一点不假。

  而夏为民对此的回应,是同样精准而快速的判断,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无论天魁军攻向哪里,总会有相应的准备等在那里,四处开花。

  可以确切地说,李衡和夏为民已经展现出了某种意义上的上限。

  纵观历史,从史书中寻找,也找不到能超越他们的将领了,无论谁坐在他们的位置上,都绝不会做的更好。

  以至于二人竟然真的就这么僵持了下来,谁也没有决定性的力量。

  只能等着对方犯错。

  但无论是李衡还是夏为民都明白,对方绝不会犯错。

  于是,他们就只能继续等待,等待那个可以一举改变战场的变数。

  …………………………

  营帐之中,李明威摘下了自己的头盔,轻轻闭上了眼睛。

  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现在终于有了一分喘息的时间。

  虽然强健的体魄让他不至于脱力,但精神上的重担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只看他的头盔就能窥探到一点,这头盔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划痕,其中最凶险的一道是擦着太阳穴过去的一道箭伤。

  当时他被一位升将强者偷袭,是卫一拼死护主才迎来了一分生机。

  战场之中,可没有不允许以大欺小的规矩。正相反,要的就是以强打弱,以大欺小!

  你被选中了是运气不好,没有自保能力是能力不足,死了就死了。

  更何况李明威的身份摆在这里,不被发现还好,一旦被发现,迎来的就是群起而攻之,甚至夏为民也会亲自出手。

  所以,短短大半个月的时间,李明威却好像老了十来岁。原本那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疲惫的中年人。

  明朗温润的面容凭空多了几分凶戾,柔和的眼角也更添些煞气,仅仅是气质上的一些变动,竟然好像是另一个人了!

  胡子没有时间打理,头发也散乱的束在脑后。脸上时时刻刻都带着脏污和血迹,开始是忘了擦拭,如今…却仿佛钦在了血肉中似的。

  皮肤被晒的黝黑,声音变得有些嘶哑,完全没有了昔日李大少的风姿。

  但在他睁眼的瞬间,能看到极为锐利的目光在其中,坚定不移。

  小小的帐篷里,早已经备上了吃食,但李明威却没有任何的食欲。

  如今他也成了统领,有了一帮生死与共的弟兄,也经历了数次生死。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

  “我不是来这里镀金的,李氏门楣,懦夫不入!”

  也许论武功他并不如阿姐,但论觉悟,他不逊色分毫。

  李明威也将自己的性命摆上了天平,要在这前所未有的大战之中,将自己这柄钢刀磨的锋利。

  他自信自己是美玉,自信自己能超越阿姐,超越父亲,为此不惜任何磨砺自己的手段!

  不成则死,没有二话。

  来之前,他已经给母亲留下了一封遗书。里面除了各种亲爱之语外,在最后还有一句。

  “战死疆场乃李氏荣勋,我今继之!”

  狐野之战,他为先锋,率三千锋矢打响了第一枪。李衡与夏为民这两个庞然大物相撞的时候,他也在侧面与人拼杀,杀的鲜血迷了眼,杀的双手都握不住枪。

  再回头,三千弟兄只剩下了一千多。

  自此,他便多了几分稳重,也因此功被封为副都统,什么时候升起自己的将魂,什么时候就能把这个“副”字去掉。

  这确实是巨大的晋升,也是对他的认可。

  已经快了,李明威能清晰地感觉到,随着一场场战斗的过去,在他的灵魂之中,有什么东西正在蠢蠢欲动。

  就差一个决定性的契机。

  “罢了,先吃饭吧。”

  尽管没有食欲,但不吃饭是不行的,每天巨大的体力消耗必须要食物来补充。

  李明威强迫自己张口,机械般的摄入营养,大鱼大肉只会让他反胃,吃的都是些青菜白粥之类的东西。

  “卫二,西线如何了?”

  李明威的志向是将军,为将者不能不思索全局,尽管他如今只是一个副统,但还是唤来了自己的亲信,一边吃饭一边思考。

  狐野现在大志致分为了东西中三线,其中李衡和夏为民的本军居中线,一直在互相试探,反而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

  而东西两线就不一样了,战况非常胶着。

  李明威目前处于东线,因为地理位置不算太过重要,战火没有西线那么烈。

  目前双方有九位升将的强者在其中对峙,黎军五人,魏军四人。每天都有摩擦,时不时就要真刀真枪的干上一场。

  卫二依然是一身的黑袍,闻言从帐外进入,行了一礼道:

  “西线依然不太明晰,王景林能耐不小,无论军略还是个人实力都走到了升将的尽头。虽然步步后退,但却不骄不躁,极有章法。”

  卫二思考了一下,继续说道:

  “自从上周他从丹山奇袭而下,阵斩了谢勇之后,各部都变得小心了起来,更加不敢冒然上前了。”

  谢勇是黎军都统之一,升将强者。

  本次黎军出征,有一正将,三副将,一偏将,十六都统。

  将军自然是李衡,三位副将都是他的副手,各自领着四位都统。

  偏将是西戎将军都迁的亲侄子,正威将军都凌,代表着他对于李衡的支持,也领着四位都统。

  负责东线的是副将之一的伊城霜,对李明威多有照顾,不然他恐怕早就交代这场战争之中了。

  这些人除李衡之外都是升将的强者,整整二十位。足足占据了黎国四分之一的数量,也是一时间能拿出来的全部筹码。

  毕竟无论是西边还是国内,都需要人看守,可以说已经没有其他人能挤出来了。

  所以,死了这样一位都统,对黎军而言堪称是锥心之痛!

  而在西线,黎军本来有十位升将之人,魏军只有七位。

  以优势兵力还能被伺机反杀一人,可见那王景林的实力与胆略。

  李明威忍不住咬牙切齿道:

  “此人不死,真是我军大患!”

  卫二点了点头。

  “王景林和周隆一直是夏为民左右手一般的人物,确实是当世英杰。”

  李明威眉眼舒展了一些。

  “多亏了阿姐和余元宝,不光阻止了夜袭,还将周隆当场斩杀,如若不然,现在真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

  “要我说,这才是此战第一功!”

  说着他轻轻叹了口气。

  “也不知道阿姐到底怎么样了,这么多天都没有消息……”

  想到这里,他放下了碗筷,对卫二说道:

  “让陈陆和孟观平来见我。”

  “是!”

  卫二听命离开了帐篷,不一会,帐外边传来了密集的脚步声。

  两个身影在门口站定,洒下一片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