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惠龙能源成立,高启强野心膨胀!-《重生汉东赵瑞龙,我要逆天改命》

  咚咚咚!

  咚咚咚!

  锣鼓喧天,金龙飞舞,狮跃如风。

  条幅招展、彩旗飘扬,热闹非凡的揭幕仪式上。

  当赵瑞龙和周卫泓,一起掀掉牌匾上的红布,露出公司全名。

  摆在公司大门外两侧的一长排烟花墙被点燃。

  顷刻间。

  礼花咻咻咻的直冲云霄,拉出一根根彩色烟柱。

  各种颜色的并列在一起,宛若一道绚丽的彩虹,也好似一堵色彩艳丽的烟墙。

  现场掌声如潮。

  站在嘉宾人群中的高启强奋力鼓掌,双手都拍红了。

  虽然昨晚只睡了不到四个小时,但此时此刻的他依然精神抖擞。

  今天省里市里,都来了不少领导,还有众多媒体全程采访报道。

  在这样隆重的仪式上,哪还有半点困意?

  热烈的掌声中。

  身着工装、站成方阵的惠龙能源员工们,有序走向办公楼正门。

  个个笑逐颜开的,接过赵瑞龙发的开工红包。

  然后和周卫泓等领导逐一握手,进入办公楼。

  “赵公子可真大方呀!”

  “是啊,每个红包都那么厚实,估计装了好几百块!”

  “应该不止几百块,我估计得上千元。”

  “一人发一千,那也数额不小了啊!”

  “相比于几个亿的投资,几十万红包又算什么呀?”

  “这倒也是,惠龙集团主打高科技,不优待人才,哪能玩得转?”

  “一千算什么?据说汉东那边,搞芯片研究的高级人才,入职就有几万安家费!”

  “我的天啊,不会吧?几万块?你确定?那得是多厉害的高级人才啊?”

  “那是能搞芯片设计、封装测试、光刻研究的人才,可不是搬砖民工!”

  ……

  高启强默默听着周围的人小声嘀咕。

  不禁想起昨天为了尽快完工,自己承诺给每人发一千元红包。

  工人们真是干劲儿如火、热情高涨,愣是顶着酷暑烈日,十几个小时就完美收工。

  这件事让高启强切身体会到,钱真是好东西,只要把钱给足了,工作就没有不积极的。

  由此想想。

  汉东省众多高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进展飞速,显然也是因为赵瑞龙把钱给足了。

  两千的工资,员工拖拖拉拉。

  但要是月入过万,员工恨不得把公司当家。

  这就是现实!

  更何况……

  赵瑞龙可不止是发钱啊!

  在他的影响下,省里市里还来了不少领导。

  这些平日里,基本只能在新闻上才能看到的。

  如今不仅活生生的出现在面前,还跟大家微笑握手,鼓励好好工作。

  这自然将情绪价值,直接拉满。

  高启强觉得自己要是惠龙能源公司的员工。

  绝对感动得稀里哗啦,而且心里一定干劲儿十足。

  恨不得抛头颅洒热血,尽快把风电产业做大做强。

  当最后一名员工,也进入了办公楼,开始去工作之后。

  赵瑞龙来到了嘉宾队伍前。

  简短的客套答谢后,便邀请众人进入公司参观。

  没有和弟弟高启盛站在一起的高启强,自然不急不慢的跟在干爹陈泰后面。

  虽然之前为了又快又好的完成厂区改造,高启强来过很多次,绝对的熟门熟路。

  但这一次,自然不一样。

  除了沿途有各种展板、模型、动画展示等,可以生动形象的了解风电产业之外。

  众人来到了会议厅落座,还有赵瑞龙亲自给所有人,言简意赅的上了一堂科普课。

  这自然让没读过初中的高启强大开眼界。

  他终于知道,风力发电可不是简简单单,弄个高耸的塔筒,装上超长的扇叶,让风带动大功率电机发电。

  风力发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不仅要有各种高标准、高质量的硬件,还要有一系列的配套系统软件。

  而且风力发电,还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辽阔的大海、广袤的山川、浩瀚的西部……

  只要常年有风的地方,就可以搞风力发电。

  这可是纯正的绿色清洁能源。

  虽然风力发电,并不是特别稳定,没有风就无法发电。

  但是它却可以和光伏发电,以及抽水蓄能相结合。

  当风电和光电,都很富裕的时候,电网无法消纳,就可以用来抽水蓄能。

  简单来说,就相当于把水,从山下抽到山上的水库。

  一旦天黑,没办法光伏发电,同时也没有风,就可以开闸用水力发电。

  如此一来。

  风电、光电和水电三者相互结合,便能让清洁能源电力,也可以实现稳定供应。

  而随着全世界,越来越越注重节能环保、绿色发展、控制碳排放量。

  清洁能源市场规模必然会越来越大,因而京海大力发展风电正当时。

  一堂课听完,都不用去车间和实验室参观了。

  高启强都有一种冲动,想要投资清洁能源市场。

  虽然自己在建工集团上班,给干爹陈泰打工,没办法说服他拓展业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弟弟高启盛,却可以新增业务啊!

  完全可以在电子产品销售、连锁网吧运营之外,新增清洁能源业务。

  持续发展下去,强盛公司岂不是就能发展壮大,变成强盛集团?

  想想赵瑞龙的超然地位。

  单纯只是靠他权贵子弟身份吗?

  显然不是!

  虽然他是汉东一把手赵立春的宝贝儿子。

  但在临江省,他的身份背景能产生的影响力并不大。

  真正让他被省里市里无比重视,甚至有求必应的,是他的投资。

  赵瑞龙的投资,能促进就业,能拉动经济,能贡献税收……

  既能让民众增收致富,又能让官员平步青云。

  这样的赵瑞龙,能不在临江大受欢迎吗?

  同理。

  自己要是一直给干爹陈泰打工,在京海建工集团上班。

  始终都会活在陈泰的影子下,也干不出多大的成绩。

  毕竟建工集团主营业务,就是搞工程建设。

  是汤家覆灭,海富集团破产,才兼并重组弄出了房地产开发业务。

  因而再怎么发展下去,京海建工集团也只是搞工程和地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大。

  自己想要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拥有足够高的社会地位。

  显然必须要搞制造业,要直接能影响到很多人的饭碗。

  如果自己能给京海,带来大量的就业岗位、不菲的财税收入。

  就算没有背景靠山,也没有人敢轻易动自己。

  甚至不仅不敢擅动,反而会拼命保护。

  否则企业破产、员工下岗、财税减少……

  乌纱帽,还要不要?

  一想到这些。

  高启强的野心,就忍不住疯狂膨胀。

  “盘踞京海市多年的汤家,为什么会轰然覆灭?”

  “身家两百多亿的前临江省首富苏金义,又为什么落个狼狈出逃的下场?”

  “是因为他们背景后台不够硬吗?显然不是,汤家有汤副市长,苏金义还有个副省大哥,不也照样挨收拾了?”

  “他们被整,不仅仅是因为捞钱太狠,为非作歹实在是太多太多,还因为他们并没有难以替代的存在价值!”

  “他们的生意,都没什么科技含量,就像海富集团垮了,建工集团立马就能接手,搞工程搞房产,还不简单吗?”

  “而且他们倒下了,反而还能让权力、资本和资源,被重新洗牌分配,对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好处,不被收拾才怪!”

  “相比之下,玩高科技的惠龙集团,随便一个生产电子产品的工厂,都有好几万人,关系到这么多人的就业,谁敢动他赵瑞龙?”

  “如果我和弟弟联手,也搞一搞有点科技含量的制造业,把强盛公司变成强盛集团,员工几万十几万,年产值上千亿,就算有点灰色生意又如何?”

  “只要不太过分,不触碰原则性的底线问题,不搞出大乱子弄得民怨纷腾、官方愤怒,那些灰色生意就根本不会有任何问题,毕竟我不做,别人也会做!”

  “至于干爹泰叔……他真是太迂腐、太保守、太老土了,一门心思只想着多干几个工程、多开发几个楼盘,像他这样折腾,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多少钱,成不了多大气候!”

  “他不是想让我给他养老吗?那他就干脆让位出来,不要再插手经营管理,只管拿着手里的股份,每年等着分红就行……”

  参观还在继续。

  众人都在实验室,认真听赵瑞龙讲解。

  但高启强的心思,早已飞到九霄云外。

  他恨不得干爹陈泰,赶紧退休回家养老。

  自己和弟弟高启盛,直接将建工集团兼并重组,变成强盛集团。

  此时此刻。

  陈泰哪儿知道,身边的干儿子高启强,会有这样的心思?

  当初干女儿陈书婷,将他介绍给自己之时,高启强可是当众下跪,大喊着要为自己养老。

  进入自己的京海建工集团后,高启强也确实惟命是从、任劳任怨,把活儿干得很漂亮。

  因而陈泰想不到,高启强已经开始野心膨胀。

  今天的他,一门心思就是来给赵瑞龙贺喜,听他做各种介绍的。

  他原本以为,赵瑞龙就是一个出身显赫,但没多大本事的权贵子弟。

  是靠着父辈的权势,以及巨额的投资,才受人欢迎。

  如今亲眼目睹、亲耳听见,赵瑞龙全程没用任何稿子,给众人做科普讲解、做产业发展规划介绍、做科研实验技术讲解……

  陈泰是真服气了。

  如果没有真本事,哪有人能靠死记硬背,记住这么多知识要点?

  而且面对嘉宾和记者们的提问,还能始终对答如流。

  这一切都足以证明,赵瑞龙是既懂技术又有远见。

  至于赵瑞龙为什么如此开诚布公,几乎毫无保留的给大家做介绍。

  赵瑞龙给出的解释,更是让陈泰佩服不已。

  从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米国人卡内基钢铁、标准石油、福特汽车等企业。

  不断通过研发或引进最先进的技术,革新生产管理手段,并购竞争对手、控制上下游企业,实现全产业链自主掌控。

  最终,这一系列举动,让这些米国公司的成本大幅低于其他国家的同行企业,让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了国际巨头。

  米国人早已证明,任何先进技术都需要通过规模化应用、产业整合和制度创新,才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谁有能力将先进技术,尽快在市场上应用扩散,谁能将成本控制到最低、将效率提升到最高,谁就能获得丰厚收益。

  新能源行业,并不是一个新兴行业。

  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国内外早就有工程实例,在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已经建成投用了不少。

  哪怕是在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龙国,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解决工业发展迅速、电力供应不足的问题,都开始着手搞风力发电。

  导致新能源行业发展缓慢,清洁能源市场规模增长迟缓的主要原因,除了全球节能环保意识不够强、政策配套不给力,还因为成本不够低。

  如果风力发电的成本很高,甚至比火力发电的电价还贵,谁会购买使用?

  只有尽快想办法,让风电的成本低于售价,有利可图才能吸引大家积极投资,才能让行业迅速发展壮大。

  而赵瑞龙的办法,就是开放合作。

  他希望大量的资本、技术和人才,都能积极加入进来。

  大家扬长补短、合作共赢,一起提升效率和技术,降低成本和能耗,以便将产业做大做强。

  为此,他愿意充当开路先锋,投入巨资、集中力量,先搞一批产品和项目出来,将市场培育起来……

  这格局,这魄力,着实让陈泰佩服不已。

  “赵公子真不愧是做大事的人啊!”

  “换做是我做生意,我巴不得自己独家掌控一切,所有的利润都自己赚,其他人别想进来分一杯羹,而他呢?”

  “他却巴不得更多人进入行业,一起把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各种部件和各大系统,做到降本增效、有利可图!”

  “不过赵公子这么做,也是对的,一家企业再怎么强大,也不可能垄断一整个行业,只有让整个行业发展起来了,作为行业龙头才有钱赚。”

  “否则就靠惠龙能源公司一家,哪能既要研制风力发电装置,又要勘察设计,还能海上和陆地施工作业?不同技术领域,本就需要不同特长的企业来做,才能又快又好!”

  “就像我的京海建工集团,就算自己能勘察设计,能出各种施工方案,但我还能自己炼钢、自己造工程机械、自己生产各种建材吗?什么都做,只能什么都做不好、做不精!”

  ……

  这一场参观,陈泰是深有感悟,学习进步了不少。

  殊不知,跟在一旁的高启强,却在想让他退休养老。

  参观结束,临别之际。

  赵瑞龙挨个握手,答谢嘉宾。

  饶是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但和赵瑞龙握手,陈泰依然激动不已。

  除了一个劲儿的点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反而是一旁的高启强,听了赵瑞龙的褒奖后,应答自如。

  直到坐车离开好一会儿,陈泰才渐渐平静下来。

  自嘲的呵呵一笑后,微微侧目瞥向坐旁边的高启强。

  “昨天的辛苦努力,果然没有白费,赵公子很满意呀!”

  高启强点点头道:“是啊,不然也不会跟咱们多聊了好几句。”

  陈泰回头看向前方,不急不缓的说道:

  “我突然在想,这风力发电场的施工建设,也是不小的工程啊!”

  “而且一节风电塔筒,就有二三十米长,好几十吨重,叶片就更长更重了。”

  “所以不管风力发电场,是建在陆地,还是海上,吊装施工都是个技术活。”

  “既然赵公子说,风电行业未来前景广阔,我想咱们招人才买设备,一旦有了这方面的施工技术和资质,将来肯定不少赚。”

  高启强很是无语。

  未来必然规模庞大、产值惊人的风电产业。

  你居然就只想搞施工?

  还能不能有点出息?

  就不能干点更有技术含量的吗?

  将来运作上市,大把大把的捞钱,难道不爽吗?

  不过尽管心有不满,但高启强依然笑容满面的点头附和。

  “干爹英明!”

  “一会儿到了集团,我就组织各部门开会研究。”

  微笑看向前方,高启强心里暗暗下定决心。

  下午就跟弟弟商量,成立京海强盛集团,做大做强、走向辉煌……

  喜欢重生汉东赵瑞龙,我要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