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钟正国的阻挠!赵立春的希望!-《重生汉东赵瑞龙,我要逆天改命》

  “猴子你说得轻巧!”

  “让我撑几个月,我怎么撑啊?”

  “就算每月只发六百,我一个也得发九十万的工资啊!”

  “为了给工人们发工资,让大伙儿有钱过年,我他妈连房子都卖了呀!”

  蔡成功语气焦急,仿佛热锅上的蚂蚁。

  侯亮平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那你找银行贷款呀!大风厂的设备和地皮,怎么也能抵押贷款个几百万吧?”

  蔡成功苦笑不已。

  “银行贷款我早就背上了。”

  “而且我上个月为了还掉旧债借新债,还找人弄过桥贷款,光是利息就给了十几万。”

  “……”

  侯亮平彻底无语了。

  摸了摸下巴,想了又想。

  “既然你连这一招都用上了,那我看你还是赶紧把大风厂卖了吧!”

  “免得将来越混越惨,搞得资不抵债,破产了都还要欠一屁股外债。”

  蔡成功急问道:“那你看能把大风厂,纳入拆迁范围吗?”

  “这我哪儿知道?”

  侯亮平发火说了一句后,又语气缓和的说道:

  “不过你这也不算什么私事,企业确实遇到了困难,经营不下去。”

  “那我马上把李秘书的电话发给你,我岳父调来燕京前,把他安排进了组织部,你找他打听打听吧!”

  “哎,好嘞,谢谢你猴子,哦不,兄弟!好兄弟!”

  侯亮平二话不说,挂断电话。

  发完短信后,便立马返回客厅。

  屁股才刚落座,钟小艾就像审讯犯人似的问道:

  “你俩聊什么这么久?该不会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吧?”

  “哪有?”

  侯亮平连忙用牙签,插起一块苹果喂到钟小艾嘴边。

  “蔡成功说,他大风厂很久没订单,工资都发不起了。”

  “想趁着大量高科技企业涌入京州投资,土地价格上涨,把大风厂卖了。”

  钟小艾还没开口,钟正国顿时难掩怒容。

  “蔡成功他穷疯了吗?”

  “大风厂可是当年国营企业改制的成功模范。”

  “前前后后,倾注了陈岩石老同志多少心血?岂能他想卖就卖?”

  钟小艾错愕回头。

  “改制后,不就是民营企业了吗?”

  “只要蔡成功征得工人们同意,就能合法出售吧?”

  钟正国当即怒道:

  “法律上是没问题,但大风厂绝不能就这么轻易卖了。”

  “卖了后,他蔡成功倒是拿钱走人了,那一千多名职工怎么办?这不胡闹吗?”

  侯亮平和钟小艾,顿时都无言以对。

  两人立马意识到,父亲的观念跟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

  市场经济,优胜劣汰。

  可是在老一辈人看来,大风厂这样的模范企业,却不能卖。

  否则面子往哪儿搁?

  担心一千多名工人的饭碗是假,不想丢了脸面才是真。

  而怒上心头的钟正国,立马拿出手机。

  翻找出陈岩石的号码,便迅速拨了过去。

  “喂,陈老吗?我钟正国,有急事找你!”

  “我听说大风厂很久没订单,工资都快发不起了,是不是真有这回事?”

  “你回头找蔡成功确认一下,如果企业确实遇到了困难,咱们该帮忙就该帮!”

  “那么大个汉东省,难道连一家服装企业都养不活吗?大量企事业单位的工装制服,还有那么多所学校的校服,为什么不能找他们订购生产?”

  “哪怕工期长一点、价格贵一点,又有什么关系?一千多号职工的饭碗,还要不要保?行,你先找人,不行就我出面,我就不信这点面子,我都没有了!”

  挂断电话,钟正国气呼呼的揣上手机。

  侯亮平愣了愣。

  脑瓜子很聪明的他,很快就反应过来。

  岳父这一出手,其实另有深意啊!

  赵立春上位后,要搞高质量发展。

  换个角度想想,不就是要淘汰落后产能吗?

  像钢铁、水泥、化工、纺织等等,这些产能过剩又低附加值的产业,显然不可能还扶持补贴,会任由它们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也只有这样,汉东才能大力扶持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高科技产业,大量落后的企业倒闭后,新的企业也才有充足的劳动力供应。

  就像大风厂倒闭后,一千多名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工作技能的工人们,能踩缝纫机就能去组装电子产品,就能让其他新成立的科技企业,有充足的劳动力可以招募。

  但是……

  这样的产业升级,利国利民。

  却并不符合钟正国的意愿。

  他很不喜欢赵立春,也就自然不喜欢赵立春搞的高质量发展。

  因此。

  哪怕赵立春是对的,岳父也要跟他对着干。

  这也就完美解释了,为什么他豁出脸面不要,也要死保大风厂。

  照此看来。

  赵立春要对汉东多家国营企业动手,岳父也一定会想办法阻挠。

  “爸这又是何必呢?”

  “都已经离开汉东,不再是汉东的一把手了,还阻挠赵立春。”

  “难道他是怕赵立春,真把汉东经济搞好了,将来更进一步反超了他?”

  侯亮平思来想去,也就只有这个答案比较合理。

  想通了这一点,已经和岳父深度绑定的他。

  也很快觉得适当采取一些措施很有必要。

  斗争就是这么残酷,必须不择手段!

  否则赵立春要是后来居上,那何止是岳父不能再进步。

  自己将来也不可能再平步青云。

  想到这儿,侯亮平立马谄媚的笑道:

  “大风厂确实不能轻易卖了。”

  “咱们马上就要加入世贸,外贸经济必然好转,岂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卖掉呢?”

  “我马上给蔡成功打个电话,让他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住,咱们大家帮忙联系订单,肯定能撑到外贸经济好转。”

  侯亮平如此迅速的见风使舵,自然立马讨得钟正国欢心。

  “这就对了!”

  “好好的模范企业,岂能说卖就卖?”

  “有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嘛,又不是多大的事!”

  ……

  京州火车站。

  一列从燕京始发的特快列车,缓缓驶入站台。

  列车还没停稳,许多着急下车的旅客,就已经在过道上排起了长龙。

  当车停稳,列车员们却并没有开启车门。

  直到搭乘这辆列车的神秘旅客先行离去,所有车门才打开。

  顷刻间。

  大量的拎着大包小包的返乡旅客涌出车厢。

  汇聚成了滚滚人流,涌向了出站口。

  车站指挥中心。

  来一线慰问并督导春运工作的赵立春,将一切尽收眼底。

  转身走向另一边。

  只见车站广场上,还有大量的旅客,带着大量行李排队进站。

  虽然天气寒冷,但很多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回乡的期待与喜悦。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在外奔波忙碌了一年,大家都盼着回家团聚!”

  “可是咱们这铁路运力,是真的不行啊,哪怕已经第六次提速!”

  暗暗嘀咕之余,赵立春想到了儿子的提议,大力发展高速铁路。

  如果有了四通八达、速度极快的高铁……

  那么逢年过节,就不至于很多人买不到回家团聚的车票。

  可想要发展高铁?

  谈何容易?

  由于整体工业的实力欠缺,导致龙国的铁路行业,落后西方一大截。

  自主研发的高速动车组,在试验线上运行不久,便发现了不少问题。

  对此。

  赵瑞龙提议以庞大的市场需求为诱饵,诱使西方高铁企业转让技术。

  放眼全世界,只有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还很不均衡的龙国,有大规模发展高铁的潜力。

  其他国家,要么太小、要么太穷。

  或者就像米国那样,拥有发达的民航业,中远距离出行,人们更乐于坐飞机。

  从理论上来说,赵瑞龙的提议很具有可行性。

  而且赵立春也特别希望在汉东大力发展高铁。

  因为汉东本身就有一定的铁路产业基础。

  在京州西郊,就有一座近百年历史的铺镇车辆厂。

  这是一家员工人数过万,隶属于铁路总署的重要车辆生产企业。

  具备电力机车、空调客车、城轨列车等多种车型的研制与生产能力。

  去年还成功与法兰阿特斯通合作,成为了天海地铁的车辆供应商。

  可惜这家车辆厂坐落于京州,经营管理却只听从铁路总署。

  为此。

  赵立春特意邀请铁路总署的副署长柳志恒来京州。

  柳志恒一直痴迷于高铁,人称高铁狂人。

  他很早就提出,应该在龙国大规模修建高速铁路。

  收到赵立春的邀请函,他风风火火从燕京赶来。

  快步走进指挥中心,紧紧握住赵立春的手。

  “我同意市场换技术,也支持对铁路企业进行改制。”

  “现在困扰咱们发展高铁的唯一问题,就是没钱!”

  “既没钱修客运专线,也没钱采购高速列车!”

  喜欢重生汉东赵瑞龙,我要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