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儿媳罪该万死-《彼岸花与雪莲花》

  皇帝显然未曾料到,上官夜会如此回答,但他的反应速度极快,瞬间便明白了上官夜所指的是,他在太子府见上官月的事情。

  皇帝的脸色微微一变,但他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看着上官夜,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然而,就在皇帝想要开口,回应上官夜的时候,站在一旁的皇后娘娘突然插话道。

  “这世间下毒的方式千千万,你虽然离你哥哥有几米的距离,可那又如何呢?陛下可不要忘了,上官夜可是在年少时,可就有把他哥哥推下池塘的经历,这不得不让我怀疑他啊!”

  皇后娘娘的声音尖锐而刺耳,她的话语如同一把利剑,直直地刺向上官夜。上官夜听到皇后这话,故意示弱 。

  只见,上官夜在皇后的注视下,脸色顿时变得苍白,他瞪大眼睛看着皇后娘娘,嘴唇微微颤抖着。

  “我记得,我小时候解释过,我没有推过他。”上官夜的声音有些低沉,他努力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你说没有就没有吗?当时我身边的暮雨可看的一清二楚。”皇后娘娘冷笑一声,她的目光如鹰隼一般,紧紧地盯着上官夜。

  上官夜的身体微微一震,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痛苦和无奈。他看着皇后娘娘,假装伤心的开口。

  “所以母亲宁愿相信一个下人,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儿子吗?”

  皇后娘娘的脸色微微一变,她似乎没有想到上官夜,会如此直接地质问她,但她很快就恢复了镇定,。

  “我只相信我看到的,反正我觉得,就是因为他的到来,才会让太子的身体里的蜂蛊控制不住的。”

  上官夜听到皇后的话后,他的嘴角微微上扬,但并没有直接回应皇后,而是将目光缓缓地,转向了站在皇后身旁的皇帝。

  皇帝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身姿挺拔,面容威严。他的目光与上官夜交汇的瞬间,似乎眼里闪过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上官夜凝视着皇帝,轻声问道:“父皇,您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皇帝沉默了片刻,他的目光在皇后和上官夜之间游移,最终停留在了皇后的身上。皇后身着华丽的凤袍,仪态端庄,但此刻她的脸色却有些苍白,显然对上官夜的问题感到有些意外。

  皇帝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夜儿……”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尖锐的太监叫声:“太后娘娘到!”

  这突如其来的声音,让原本紧张的气氛瞬间缓和了下来。

  众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门口,只见一个头戴名贵首饰、手捻一串佛珠、身穿黑色金丝绣外袍的老人,在宫女的搀扶下,缓缓走进了太子的寝宫。

  这位太后娘娘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她的衣着打扮却十分得体,脸上眼角虽有一些皱纹,但仍能看出年轻时的美丽。她的头发已经半白,却梳理得整整齐齐,给人一种威严而庄重的感觉。

  随着这个老人的露面,房间里的气氛瞬间变得肃穆起来。所有的人,无论是皇帝、皇后、上官夜,还是躺在床上装虚弱的太子,以及其他在场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那个老人。

  紧接着,一阵此起彼伏的请安声响起:“儿臣(儿媳)见过母亲,孙儿见过祖母,微臣见过太后娘娘,奴婢(奴才)见过太后娘娘。”

  太后严肃的着看着众人,轻声说道:“都起来吧。”她的声音虽然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可忽视的威严。

  众人纷纷应声谢恩:“谢母后,谢祖母,谢太后娘娘。”然后,他们缓缓地站起身来,动作整齐划一,没有丝毫的拖沓。

  而原本站在皇后身旁的皇帝,在行完礼后的第一时间,便迅速地站起了身。

  他迈着稳健的步伐,径直走到了太后的身旁,动作自然而流畅,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他轻轻地扶住太后的手臂,小心翼翼地将太后扶到了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太后坐稳后,皇帝才稍稍松了口气。他关切地问道:“母后,你怎么来了?”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太后的关心和敬重。

  “这不是听说,太子体内的蜂蛊发作了吗?我这个做人家祖母的,就想着来看看他。”太后一脸慈爱地说道。

  皇帝听到太后这话,刚想要开口说话,然而,站在一旁的皇后,却抢先了一步,阴阳怪气地开口。

  “那母后可真是有心了,太子前面发现,中蜂蛊的时候不来看,现在蜂蛊发作了,却要来看了。”

  太后一听,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她瞪了皇后一眼,毫不客气地说道:“皇后这是在责备哀家吗?”

  皇帝眼见太后脸色阴沉,又看了看房间里的其他人,心中暗叫不好,他深知太后已然动怒,生怕太后会借机责罚皇后,于是连忙开口打圆场。

  “母后,您莫要动气,皇后她绝对没有不敬之意啊!她这完全是因为太过关心太子,一时心急,才会口不择言,说出那些不过脑子的话来。恳请母后看在她一片爱子心切的份上,就不要跟她一般见识了。”

  皇帝言辞恳切,一边说着,一边还向太后投去,一个略带哀求的眼神。

  此时的皇后,在皇帝的眼神示意下,如梦初醒,终于意识到是自己说错话,惹恼了太后。

  她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汗,赶忙双膝跪地,诚惶诚恐地向太后请罪。

  “母后,儿媳罪该万死!都是儿媳一时糊涂,说错了话,还请母后大人有大量,宽恕儿媳这一次吧!”

  太后面沉似水,冷冷地看着跪在地上的皇后,一言不发。皇帝见状,心中愈发焦急,他暗自叹了口气,知道今天这事儿怕是不好收场了。

  但他毕竟是一国之君,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后受罚,于是硬着头皮再次开口求情。

  “母后,儿臣知道皇后,她这次确实做得不对,但她也是初为人母,难免有些紧张和焦虑。恳请母后看在儿臣的薄面上,就饶了皇后这一回吧!儿臣在此向母后保证,回去之后,定会让嬷嬷们好生教导皇后,让她日后谨言慎行,绝不再犯类似的错误。”皇帝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太后听到皇帝这番话,沉默片刻后,缓缓地将目光转向跪在地上的皇后。她凝视着皇后,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唉!”太后深深地叹息一声,满脸忧虑地看着皇帝,语重心长地开口。

  “皇儿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次皇后犯错,你总是替她求情。你如此纵容她,长此以往,她岂不是会被你宠坏了?”

  太后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皇帝的不满和担忧。

  “她这样冒犯哀家倒也还罢了,毕竟哀家看在你的情面上,可以对她从轻发落。但若是她得罪了那些不该得罪的人,恐怕会给我们大顺国带来灾祸啊!你呀,确实应该好好管束管束她了。”

  皇帝听了太后的这番话,心里自然明白太后是为了他好,所以并未动怒。他恭敬地回应。

  “多谢母后的教诲,儿臣回去之后定会吩咐嬷嬷对皇后严加管教。”

  然而,太后见皇帝如此敷衍,心里不禁有些失望。

  她本以为皇帝会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惩罚皇后,可没想到皇帝只是随口应承,并没有真正将她的话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