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洛倾颜正把笔帽旋回钢笔顶端。水晶还残留着一丝微光,像是刚刚从一场隐秘的情绪潮汐中退场。她没看邮件内容,只是轻轻将钢笔放进包内夹层,拉链合上的声音很轻,却像是为某个阶段画了句点。
顾逸尘坐在办公桌前,手指在日历上停顿了一下,圈住今晚的日期。酒会邀请函已经打印出来,压在玻璃板下,烫金字体映着午后斜光,有点晃眼。
“他们终于肯见人了?”她问,语气像在确认天气。
“不是‘他们’。”他摇头,“是‘我们’。而且不是见人,是闯门。”
她笑了,没接话,只从包里抽出一张纸——昨晚整理的项目核心亮点清单,三句话,没一个数据,全是画面:“老人数药片时数到十七颗,停住,又倒回去重数;地铁末班车关门前三秒,一只手缓缓伸进光里;还有……冰箱灯那场。”
他抬眼,“你准备拿这个去谈钱?”
“钱是听不懂故事的。”她把纸折好,放进西装内袋,“但听故事的人,能听懂。”
***
酒会现场比预想的热闹,也比预想的冷漠。
水晶吊灯洒下大片光晕,香槟塔折射出无数个顾逸尘的侧影,每一个都笔直、克制、带着恰到好处的疏离。他端着酒杯,站在一圈投资人中间,声音平稳地介绍着《回声》的创作初衷。
“我们想拍的,不是谁哭得多大声,而是谁在夜里,连哭都先关掉灯。”
话音未落,对面一个穿深灰西装的男人就笑了,“顾总还是喜欢搞文艺范儿。可市场要的是爽点,不是沉默。”
旁边有人附和:“这类题材,播了也白播,数据起不来。”
顾逸尘没反驳,只是放下酒杯,杯底与托盘轻碰,一声脆响。
洛倾颜站在不远处,指尖悄悄摸进包里,抽出那支钢笔。她没打开笔帽,只是用拇指轻轻摩挲水晶表面,闭眼默念:**谁在听?谁在犹豫?**
笔身微震,水晶泛起极淡的粉光,像被风吹散的樱花。她睁开眼,视线扫过人群,最终落在角落——一个穿藏青色长裙的女人正低头翻手机,眉心微蹙,却又在听到“冰箱灯”三个字时,指尖顿了顿。
她没说话,只是把手机翻过去,屏幕暗下,动作像在掩藏什么。
洛倾颜把钢笔收回包里,朝露台方向走去。
门推开时,夜风卷着凉意扑面。女人果然在那里,手扶栏杆,望着楼下花园里一盏孤灯。
“您刚才听得很认真。”洛倾颜站到她身侧,没看她,只看着那盏灯,“比屋里所有人都认真。”
女人没回头,“我只是觉得,那盏灯不该关。”
“她本来每天都关。”洛倾颜轻声说,“可那天,她站在门口,没动。”
“为什么?”
“因为她在等一个人。”洛倾颜转头,目光温和,“等一个能替她按下开关的人。”
女人终于看她,眼神里有惊讶,也有松动,“你是编剧?”
“我是制片人。”她微笑,“也是那个每天回家都忘了关灯的人。”
女人沉默几秒,忽然笑了,“你们剧本写到第几集了?”
“第四集刚收到。”洛倾颜从包里拿出平板,调出那行开头,“‘她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是关掉厨房的灯。可今晚,她站在门口,没有动。’”
女人盯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摩挲杯沿,“发我一份。”
“现在就可以。”洛倾颜操作发送,抬头问,“您愿意听完整个故事吗?”
“我不是投资方。”女人说,“但我认识几个愿意听故事的人。”
洛倾颜点头,“那就够了。”
***
回到宴会厅时,顾逸尘正站在窗边,手里空了的酒杯被侍应生默默收走。他没说话,只是朝她看了一眼,眼神里有询问,也有等待。
她走过去,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臂,“有人想看剧本。”
“谁?”
“一个觉得‘灯不该关’的人。”
他眉梢微动,没再问。这种时候,她从来不说多余的话,而她说的每一句,都有分量。
苏曼不知何时出现在不远处,端着香槟,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她走近时,笑容很甜:“顾总今晚可真是放下身段了,连冷门题材都亲自推销。”
顾逸尘淡淡道:“项目没有冷热,只有值不值得。”
“可市场不认‘值得’。”她轻啜一口,“它只认回报率。”
洛倾颜笑了笑,“那您一定很讨厌看电影。”
苏曼一愣。
“因为电影里,有人为了一句话走十里路,有人为了一盏灯等十年。”她语气轻快,“可您说得对,这种事,确实不划算。”
苏曼没接话,只是把酒杯放回托盘,转身离开。
顾逸尘侧头看她,“你什么时候学会呛人了?”
“不是呛人。”她把包带调整了一下,“是替故事出头。它不会说话,我们得替它说。”
他低笑一声,声音很轻,“走吧,该去下一局了。”
“还有局?”
“我刚约了陈哥的朋友,明晚七点,私人会所。”他顿了顿,“你不用去。”
“为什么?”
“那边……不太欢迎女性制片人。”
她挑眉,“所以你是去谈项目,还是去谈规矩?”
他一怔。
“项目是你做的,故事是你护的,钱是你拉的。”她看着他,“可到了门口,却要我自己走回去?”
他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我不是来当摆设的。”她语气依旧柔和,“我是来和你一起,把门敲开的。”
他凝视她片刻,终于点头,“好。一起。”
***
车停在公司楼下时,夜已深。
顾逸尘没急着下车,而是翻出手机,打开邮箱。那封来自[email protected]的邮件还在,附件标题清晰:《第四集草稿:冰箱灯》。
他点开,快速浏览。看到那句“她站在门口,没有动”时,手指停了下来。
“她为什么不动?”他忽然问。
洛倾颜正在收拾包,闻言抬头,“你觉得呢?”
“等一个人。”他低声说,“等一个能替她按下开关的人。”
她笑了,没说话。
他合上手机,转头看她,“明天见。”
“嗯。”
她推门下车,脚步轻快。包里的钢笔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水晶在黑暗中泛起微不可察的光,像一颗藏在口袋里的星星。
走到公寓门口时,手机震动。
她拿出来,是顾逸尘的消息:
“我刚把剧本转发给了陈哥的朋友。”
停了几秒,又来一条:
“我说,这是个关于‘等灯亮’的故事。”
她回:
“他说什么?”
对方输入框跳动了很久。
最后跳出一句:
“他说,他母亲去年走的那天,家里那盏玄关灯,亮了一整夜。”
她盯着那句话,指尖微微发烫。
正要回复,又一条消息进来:
“他问,还能再发两集吗?”
她没立刻回。
而是把手机翻面,轻轻压在钢笔上。
水晶的光缓缓亮起,像被什么温柔的东西唤醒。
她抬头看向楼上的窗。
灯还没亮。
但她知道,很快就会有人,替她按下开关。
她的手指在屏幕上敲下三个字:
“当然。”
顾逸尘坐在办公桌前,手指在日历上停顿了一下,圈住今晚的日期。酒会邀请函已经打印出来,压在玻璃板下,烫金字体映着午后斜光,有点晃眼。
“他们终于肯见人了?”她问,语气像在确认天气。
“不是‘他们’。”他摇头,“是‘我们’。而且不是见人,是闯门。”
她笑了,没接话,只从包里抽出一张纸——昨晚整理的项目核心亮点清单,三句话,没一个数据,全是画面:“老人数药片时数到十七颗,停住,又倒回去重数;地铁末班车关门前三秒,一只手缓缓伸进光里;还有……冰箱灯那场。”
他抬眼,“你准备拿这个去谈钱?”
“钱是听不懂故事的。”她把纸折好,放进西装内袋,“但听故事的人,能听懂。”
***
酒会现场比预想的热闹,也比预想的冷漠。
水晶吊灯洒下大片光晕,香槟塔折射出无数个顾逸尘的侧影,每一个都笔直、克制、带着恰到好处的疏离。他端着酒杯,站在一圈投资人中间,声音平稳地介绍着《回声》的创作初衷。
“我们想拍的,不是谁哭得多大声,而是谁在夜里,连哭都先关掉灯。”
话音未落,对面一个穿深灰西装的男人就笑了,“顾总还是喜欢搞文艺范儿。可市场要的是爽点,不是沉默。”
旁边有人附和:“这类题材,播了也白播,数据起不来。”
顾逸尘没反驳,只是放下酒杯,杯底与托盘轻碰,一声脆响。
洛倾颜站在不远处,指尖悄悄摸进包里,抽出那支钢笔。她没打开笔帽,只是用拇指轻轻摩挲水晶表面,闭眼默念:**谁在听?谁在犹豫?**
笔身微震,水晶泛起极淡的粉光,像被风吹散的樱花。她睁开眼,视线扫过人群,最终落在角落——一个穿藏青色长裙的女人正低头翻手机,眉心微蹙,却又在听到“冰箱灯”三个字时,指尖顿了顿。
她没说话,只是把手机翻过去,屏幕暗下,动作像在掩藏什么。
洛倾颜把钢笔收回包里,朝露台方向走去。
门推开时,夜风卷着凉意扑面。女人果然在那里,手扶栏杆,望着楼下花园里一盏孤灯。
“您刚才听得很认真。”洛倾颜站到她身侧,没看她,只看着那盏灯,“比屋里所有人都认真。”
女人没回头,“我只是觉得,那盏灯不该关。”
“她本来每天都关。”洛倾颜轻声说,“可那天,她站在门口,没动。”
“为什么?”
“因为她在等一个人。”洛倾颜转头,目光温和,“等一个能替她按下开关的人。”
女人终于看她,眼神里有惊讶,也有松动,“你是编剧?”
“我是制片人。”她微笑,“也是那个每天回家都忘了关灯的人。”
女人沉默几秒,忽然笑了,“你们剧本写到第几集了?”
“第四集刚收到。”洛倾颜从包里拿出平板,调出那行开头,“‘她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是关掉厨房的灯。可今晚,她站在门口,没有动。’”
女人盯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摩挲杯沿,“发我一份。”
“现在就可以。”洛倾颜操作发送,抬头问,“您愿意听完整个故事吗?”
“我不是投资方。”女人说,“但我认识几个愿意听故事的人。”
洛倾颜点头,“那就够了。”
***
回到宴会厅时,顾逸尘正站在窗边,手里空了的酒杯被侍应生默默收走。他没说话,只是朝她看了一眼,眼神里有询问,也有等待。
她走过去,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臂,“有人想看剧本。”
“谁?”
“一个觉得‘灯不该关’的人。”
他眉梢微动,没再问。这种时候,她从来不说多余的话,而她说的每一句,都有分量。
苏曼不知何时出现在不远处,端着香槟,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扫视。她走近时,笑容很甜:“顾总今晚可真是放下身段了,连冷门题材都亲自推销。”
顾逸尘淡淡道:“项目没有冷热,只有值不值得。”
“可市场不认‘值得’。”她轻啜一口,“它只认回报率。”
洛倾颜笑了笑,“那您一定很讨厌看电影。”
苏曼一愣。
“因为电影里,有人为了一句话走十里路,有人为了一盏灯等十年。”她语气轻快,“可您说得对,这种事,确实不划算。”
苏曼没接话,只是把酒杯放回托盘,转身离开。
顾逸尘侧头看她,“你什么时候学会呛人了?”
“不是呛人。”她把包带调整了一下,“是替故事出头。它不会说话,我们得替它说。”
他低笑一声,声音很轻,“走吧,该去下一局了。”
“还有局?”
“我刚约了陈哥的朋友,明晚七点,私人会所。”他顿了顿,“你不用去。”
“为什么?”
“那边……不太欢迎女性制片人。”
她挑眉,“所以你是去谈项目,还是去谈规矩?”
他一怔。
“项目是你做的,故事是你护的,钱是你拉的。”她看着他,“可到了门口,却要我自己走回去?”
他张了张嘴,没说出话。
“我不是来当摆设的。”她语气依旧柔和,“我是来和你一起,把门敲开的。”
他凝视她片刻,终于点头,“好。一起。”
***
车停在公司楼下时,夜已深。
顾逸尘没急着下车,而是翻出手机,打开邮箱。那封来自[email protected]的邮件还在,附件标题清晰:《第四集草稿:冰箱灯》。
他点开,快速浏览。看到那句“她站在门口,没有动”时,手指停了下来。
“她为什么不动?”他忽然问。
洛倾颜正在收拾包,闻言抬头,“你觉得呢?”
“等一个人。”他低声说,“等一个能替她按下开关的人。”
她笑了,没说话。
他合上手机,转头看她,“明天见。”
“嗯。”
她推门下车,脚步轻快。包里的钢笔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水晶在黑暗中泛起微不可察的光,像一颗藏在口袋里的星星。
走到公寓门口时,手机震动。
她拿出来,是顾逸尘的消息:
“我刚把剧本转发给了陈哥的朋友。”
停了几秒,又来一条:
“我说,这是个关于‘等灯亮’的故事。”
她回:
“他说什么?”
对方输入框跳动了很久。
最后跳出一句:
“他说,他母亲去年走的那天,家里那盏玄关灯,亮了一整夜。”
她盯着那句话,指尖微微发烫。
正要回复,又一条消息进来:
“他问,还能再发两集吗?”
她没立刻回。
而是把手机翻面,轻轻压在钢笔上。
水晶的光缓缓亮起,像被什么温柔的东西唤醒。
她抬头看向楼上的窗。
灯还没亮。
但她知道,很快就会有人,替她按下开关。
她的手指在屏幕上敲下三个字: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