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这一次,我都要!-《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

  “大父,孙儿知晓轻重!”

  岷笑了笑,朝着固,道:“舍本求末的事情,我是不会干的!”

  “嗯 !”

  点了点头,固笑着,道:“这件事上,你有分寸就好!”

  固没有办法劝阻岷。

  巫灸开的那些方子,光是食补,每日都需要耗费百钱,这还只是才开始。

  越到后面,耗费的越多。

  固心里清楚,光靠自己的俸禄,以及那些田地,根本难以支撑岷打磨身体。

  等到药浴的时候,这种消耗才更大。

  这就意味着,他们需要大量的钱粮。

  而且,临洮县终究是一个小县,看似繁华,但也只能跟清水乡这样比。

  很多需要的药材,临洮县未必有。

  这就需要一个商社。

  在陇西郡,亦或者咸阳,甚至于山东诸国去采购。

  相比于其他人,固更相信芮。

  所以,固没有阻拦岷。

  对于这件事,他只有一个原则。

  那便是岷不能亲自下场,必须要保持史子籍。

  士农工商,一旦沦为市籍,就没有出头之日。

  对于这一点,岷也是认可的。

  没有人愿意将自己出身点,再一次降低。

  虽然从卑贱之子,一跃而起,成为帝国丞相,更具有传奇性。

  但是,没有必要为了所谓的传奇,让自己去吃没有必要的苦头。

  这个时候,固起身走了出去,只有苍老的声音传来:“老夫与芮准备晚食,今日岁首,不要多想了!”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目送老头子离开,岷心头的记忆被翻开。

  关于秦王政元年,这一年的事情,就像是字幕一般闪过。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晋阳反,上将军蒙骜击定之。

  以及郑国渠开始修建,鼎鼎大名的《吕览》也开始了编撰。

  念头转动,岷不由得无奈一笑。

  他的年岁,也不允许,他能够参与其中。

  对于这些大事,他只能是当一个旁观者,去听闻他的发生。

  ........

  大雪纷飞。

  天地一片苍茫,特别是今日岁首,街巷上行人稀少。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壮年冒着风雪踏足了咸阳城。

  他叫做李斯!

  从兰陵县而出,一路上去了很多地方,终于是来到了咸阳。

  片刻后,李斯来到了官驿。

  抖了抖雪,朝着舍人,道:“一壶秦酒,一份晚食,有劳!”

  这个时候,李斯取出袖中竹简朝着舍人,道:“在下李斯,与相邦有约,此乃老师书信!”

  “由于在下非秦人,尚无验传!”

  “若是舍人不信,可以前往相府求证!”

  “好!”

  老舍人盯着李斯半晌,从李斯手中接过了竹简:“你且在这里烤火!”

  “老夫给你准备热汤!”

  “暖暖身子!”

  “等老夫与相府核实,自然会送来酒菜!”

  “好!”

  这一刻,李斯点了点头。

  一路西来,对于大秦的情况,李斯自然也是了解过。

  舍人只是一介小吏,养家糊口不易,没有必要为难。

  在一旁落座,李斯顿觉得暖意袭来,整个人仿佛活了过来。

  片刻后,老舍人端来热汤。

  “多谢舍人!”

  李斯接过热汤,朝着老舍人道谢,然后喝了起来。

  一口热汤下肚,腹中暖意升腾,李斯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大雪纷飞,他一路而来,可谓是吃尽了苦头。

  如今这一碗热汤,他都觉得很幸福。

  老舍人朝着伙计吩咐一声,然后走出了官驿:“青皮,你盯着点,老夫去相府核实!”

  一刻钟后,老舍人消失在茫茫大雪中。

  望着老舍人离去,李斯收回了目光。

  看到伙计一脸的戒备,他也就失去了交流了心思。

  这个时候,李斯心中是振奋的。

  也是激情四射的!

  他对于自己,极端的自信。

  从那座学宫中走出,他就是为了扬名,为了施展才华。

  更是为了升官发财,改变命运来的。

  这一刻,李斯放下陶碗,望着咸阳宫的方向,心中暗自发誓:“这一次,我都要!”

  许久,老舍人冒雪而来。

  后面跟着一个壮年。

  “先生便是荀子高足?”

  王绾走进官驿,朝着李斯拱手,道。

  闻言,李斯起身还礼,语气平静:“在下李斯,敢问阁下是?”

  “长史,王绾!”

  王绾看着李斯片刻,然后笑着,道:“相邦一直让我留意先生,但一直都没有等到先生的消息!”

  “却不料,先生在岁首这日抵达咸阳!”

  “有劳长史!”

  李斯朝着王绾再一次行礼:“途中有些事,以至于耽搁了行程!”

  “今日岁首,却劳烦长史前来!”

  “还望长史莫怪!”

  “哈哈哈,先生不必如此,绾今日也是闲暇无事!”

  王绾大笑一声,然后朝着老舍人,道:“璀,准备酒菜!”

  “诺!”

  点头答应一声,璀转身离去。

  这个时候,王绾朝着李斯,道:“今日大雪纷飞,先生不要见怪!”

  “有此地躲避风雪,已经很好了!”

  李斯脸上满是笑容,邀请王绾落座:“长史,请!”

  “好!”

  王绾在一旁落座,然后朝着李斯,道:“先生此番前来咸阳,相邦之意,便是先生有何需求,可以直言相告于绾!”

  闻言,李斯深深地看了一眼王绾,然后轻笑,道:“不瞒长史,李斯此番前来,只求相府一舍人!”

  李斯是一个聪明人。

  他心里清楚,他在大秦,一无所有。

  荀子虽然是名满天下的儒家大师,封子中原。

  但是,这里是大秦!

  大秦以法治国,对于儒家,很是抵触。

  他这个荀子高足的身份,在吕不韦眼中尚好,但是在大秦朝堂之上,并非是什么优势。

  所以,他只能求小吏。

  然后在以后的时间中,一点一点去证明自己。

  唯有他在咸阳名声鹊起,大秦朝野上下认可了他,他才能一步登天。

  这些日子,李斯也是了解过,入秦的外邦文吏的经历。

  基本上都是如此。

  纵然是当初的商君,也是经历了这些,才得到了秦国朝野的认可。

  李斯虽然自信,但他也不至于自信到认为自己超越了商君卫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