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项羽退兵,不敢赌下去!-《神话大秦:我高要,绝不太监!》

  当楚军后队变前队,真正开始远离阳平关城墙的那一刻,高要悬在嗓子眼的那颗心,才真正地、重重地落回了胸腔深处!

  赌赢了!

  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巨大庆幸、后怕和极度疲惫的热流瞬间席卷全身,让他几乎站立不稳。但他强行用长枪拄地,支撑住了身体。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

  项羽的退兵,对于几乎油尽灯枯的南境军而言,无异于久旱逢甘霖,绝处逢生!这宝贵的喘息时间,是城下无数兄弟用鲜血和生命,以及他高要与萧何兵行险着换来的!

  高要从未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场奇迹般的守城战上。作为南境之主,他的视野远比一座关隘更加广阔。在与萧何星夜驰援阳平关的同时,他的政令早已通过快马传遍四方!

  巴蜀二郡以及汉中本地的郡兵,确实已在之前的战斗中消耗殆尽或驰援至此。但是,南境的潜力远不止于此!

  甄陀、黔中、南郡这三郡之地,地处后方,相对安稳,郡兵建制较为完整,且未经大战消耗。高要在出发前,就已经以最高紧急军令,抽调这三郡精锐郡兵,共计三万人,火速驰援阳平关!

  古代的兵力调动绝非易事。尽管高要执政以来,大力修缮道路、建立驿站系统,极大改善了南境的交通状况,但从那三郡集结军队、准备粮草辎重,再长途跋涉赶往最前线的阳平关,依然需要时间!

  根据最快的估算,这支三万人的生力军,至少需要十五个昼夜,才能完成全部行程,抵达阳平关下。

  时间的竞赛:胜利的天平开始倾斜

  而从高要离开南郑,亲赴阳平关血战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八天!

  这八天,是用阳平关守军的血肉和意志硬生生扛过来的,每一天都惨烈无比,但也成功地、最大限度地迟滞了楚军的攻势。

  如今,项羽退兵了!

  只要楚军退出阳平关外围三十里以外,脱离最直接的接触,重新扎营整顿,那么战略上,高要就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他成功守住了这道屏障,挫败了项羽企图速战速决、闪电西进的战略意图。

  更重要的是,他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

  从现在算起,到三万援军预计抵达的时间,还剩下七天!

  关防修复: 守军可以抓紧时间修补破损的城墙、加固工事、制造更多的守城器械。

  残存的守军可以得到宝贵的休整时间,治疗伤员,恢复体力和精神。哪怕只能恢复五六成战力,也是巨大的提升。

  主君仍在,关隘未失,援军正在路上的消息一旦传开,将极大提振守军几乎崩溃的士气。

  一旦三万生力军如期抵达,与阳平关守军里应外合,高要甚至可以考虑从单纯的防御,转向对休整中的楚军进行反击或骚扰,夺回战略主动权!

  即便项羽在几天后通过斥候侦察,逐渐反应过来自己可能中了疑兵之计,但等到他再次下定决心,重新组织起强大的攻势时,很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南境军的援军或许已经近在咫尺,严阵以待的阳平关将再次变成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高要站在城头,望着楚军逐渐远去的烟尘,冰冷的脸上终于缓缓浮现出一丝极其疲惫却又带着锐利光芒的笑意。

  楚军退兵的烟尘尚未完全消散,一阵急促而略显虚浮的脚步声便从城墙阶梯处传来。只见萧何气喘吁吁、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爬上了最后几级台阶,快步来到高要身边。他官袍凌乱,发髻散开,额头上全是汗水,显然是一路狂奔而来。

  当他的目光越过垛口,确认那庞大的楚军确实正在缓缓远离阳平关时,一直紧绷的神经终于松弛下来,长长地、深深地吁出了一口浊气。那口气中,带着无尽的疲惫,更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巨大庆幸。

  “恭……恭喜王上!”萧何的声音还带着奔跑后的喘息,但语气中的激动和如释重负却难以掩饰,“天佑南境!我们……我们最终还是赌赢了!”

  他这句话,既是向高要道贺,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安慰和肯定。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刚才那段时间里,他承受着何等巨大的心理压力!那个“疑兵之计”,完全是被逼到绝境后的无奈之举,是真正的兵行险招!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夜间“突围”被识破、城头伪装被看穿、或者项羽根本不吃这一套选择直接强攻——都将导致万劫不复的后果!

  想到这里,萧何内心也不由得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他看了一眼身旁虽然疲惫却依旧挺立的高要,心中暗道:“若非王上您……如此乱来,执意亲身犯险,死守孤城,将我南境置于如此险地,我萧何又怎会被逼至这般田地?又何须想出这等剑走偏锋、近乎赌博的计策?”

  这股小小的埋怨很快就被另一种更强烈的情绪所取代——那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突破感和成就感。

  萧何与张良,虽同被誉为汉初杰出谋臣,但两人因生长环境、经历和天性不同,其谋略风格和侧重点迥异。张良善于奇谋,精于战略布局和关键时刻的致命一击,如同天外飞仙,飘逸而凌厉。而他萧何,则更擅长阳谋,长于治国理政、筹措粮饷、稳定后方、制定律法,其谋划如大地般厚重扎实,于无声处见真章,为前线提供最稳固的支撑。

  让他去行险弄奇,并非其所长。但这一次,在被高要拖下水、面临绝境的巨大压力下,他竟逼着自己跳出了固有的思维框架,硬生生在看似无解的绝境中,撬开了一丝缝隙!这计策或许不如张良的谋略那般精妙绝伦、充满艺术性,但它却实实在在地起到了作用,吓退了这位楚王项羽!

  这对于萧何自身而言,无疑是一次谋略上的极大突破和升华!让他意识到,自己并非只能局限于后方经营,在必要时刻,同样可以拿出足以扭转战局的奇计!这种认知上的突破,其价值甚至远超眼前这场守城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