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8章 嗯,都是“黏土砂”的错!-《抗战之工业强国》

  对这个日本鬼子的现宝!

  李老师连理都懒得答理:

  尼玛,“砂型”好不好,老子不会用眼看啊?用得着你在这里显摆?

  给了这厮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让他自己体会,李老师就自顾自的走到那台被自己改装过的“压型机”前......

  首先映入眼帘的:

  就是工作台上,两个长八十公分,宽五十公分,高十公分的“砂箱”,里面各有一整版(一版二十个)“压型机”压制出来的“砂型”与“砂芯”......

  嗯!

  将它们合拢在一起!

  再通过浇铸口往“砂箱”灌入生铁!

  就可以浇铸出生产一整箱手榴弹所需的壳体!

  ......

  当然!

  李老师看得不是这个!

  他小心翼翼的用手指戳戳已经半干的“砂芯”!

  却发现“砂芯”只是稍微凹陷了一小片,却并未如自己预料的出现碎落的情况!

  李老师又将注意力转向另外“砂箱”中那一整版“砂型”,轻戳几下却发现碎落情况同样不像自己想象的严重!

  再观察一下“砂型”的表面,竟意外的发现上面的螺纹清晰可见!

  嗯,大概已经达到了后世“玻璃药瓶的水准”!

  这下,李老师真的兴奋起来了:

  “我靠,能耐呀!”

  ......

  说实话!

  跟老胡同志混了好几个月了!

  李老师也算多少了解了一些“翻砂”的基本常识!

  他知道这种传统的铸造工艺:只要涉及到价钱方面一般用的都是“黏土砂”!成份嘛,也就是九分砂(石英砂)一分土(黏土)......

  嗯,成份上或许有细微的差别,但大体都可以归类到这个范畴!

  ......

  问题是!

  “黏土砂”便宜是便宜!

  可它的缺点也是极“显而易见的”:

  强度不够(砂型易破损),透气性不好(容易出现气泡),以及一些李老师说都说不出来的缺点!

  当然!

  有这两点也就足够了:

  由于强度不高,“机器压型”破损率必然不小!

  而为了降低“机器压型”的破损率,就必须提高“压型机”的工作压力!

  可一旦“压型机”的工作压力上来了,“砂型”的透气性就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继而导致大量“不良产品”的出现!

  另外就是:

  由于“黏土砂”众所周知的缺陷!

  导致,无论是“手工翻砂”还是“机械造型”产出的“砂型”精度都是极粗糙的!

  这一点,从熊孩子们“自检手榴弹的粗暴方式”,以及“李老师看到砂型上清晰螺纹的惊讶程度”就能看出一二!

  总之,一切都是“黏土砂”的错!

  ......

  可现在?

  看着眼前两版黑乎乎的“砂型”!

  李老师感觉自己的某些“固有印象”被打破了:如果“机器压型"能做到这种程度,“黏土砂”的缺点似乎也就算不上缺点了!

  是的!

  李老师可以非常确定:

  自己面前的两版“砂型”依旧是“黏土砂”出品!

  因为!

  这玩意儿的成份拿手一摸就知道!

  嗯,至少有八成的砂子,还有大概一成的黏土,煤灰的含量比黏土要少一些,却也没有少上太多,剩下的还有什么......

  李老师就实在摸不出来了!

  于是!、

  他连忙兴致勃勃的将头驴转向老胡同志:

  “老胡,能耐不小啊,这都能被你搞出来?说说吧,到底往里面加了什么好东西?”

  (PS:问的deepseek,算是一种典型的铸铁砂型,目前普遍用于机械翻砂,为的就是价钱便宜!)

  喜欢抗战之工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