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呀,大山同志,现在见你一面不容易啊!”
很快,棉纺厂的门口,就传来食堂主任王永年热情的声音。
魏大山哈哈一笑,就主动上前握住了王永年的手,
“这不村里事情多,一直没空上来!王主任,最近身体可好?”
一边说着,手已经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塞入了王永年的手中。
这年代,烟也算是人与人之间拉近关系的硬通货了。
王永年不着痕迹的将烟放入口袋,旋即笑着道,
“好着呢好着呢。”
简单的寒暄过后,魏大山方才道明了自己的来意。
“十斤肉换一床棉被?”
王永年瞪大了眼睛,诧异的看向魏大山。
“没错,不用的旧棉被就行。厂里可以先登记,等吴智慧他们把猎物打回来之后,按照登记分肉,我回头跟他们说!”
魏大山点点头。
在这个时候,哪怕是最次的棉花,都七八毛钱一斤,稍微好点的都有两三块,至于一级棉,价格就更贵了。
而且,这个年代的人们做棉被大部分都是自己买棉花做,最少都是十斤棉花起步。
虽然魏大山收的旧被子,但你若是不拿出足够的好处,也不一定换得到。
毕竟,这里是北疆,一年之中有半年处于冬天,哪怕是旧的棉被,关键时候都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呢。
用十斤肉换棉被,一点都不贵。
反正,这些肉,对魏大山来也不算什么,倒不如用来兑换旧棉被。
“好家伙,大山,你要多少棉被?”
王永年听得也是神色一惊。
他只见过托关系来买新棉被的,还是头一次见专门过来要旧棉被的。
“有多少要多少。”
魏大山笑了笑,
虽然一个大棚需要的棉被不算多,可一旦改良成功,以后的大棚都要复制这样的办法,多采购一批旧棉被也没什么问题,反正用得着。
以棉纺厂职工的数量,魏大山还是吃得下的。
“这么大口气,你要这么多棉被干什么?”
王永年听得越发稀奇,事出奇异必有妖,但他想不通,魏大山一下子要这么多棉被,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啊,这不在村里盖了大棚么,晚上温度低,如果弄点棉被盖在上面,可能会好点。”
魏大山倒也不瞒着,直接说了出来。
对于魏大山盖大棚的事情,王永年也知道,毕竟木耳都是从魏大山这里买的,品质是真不错,一听是这个原因,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行,那我中午吃饭的时候,跟大家伙儿说一声。至于有多少人愿意,我也拿不准,你什么时候要?”
“明天呗,明天我再上来!”
反正这几天要给刘铁根供货,魏大山基本上每天都来,但棉被的事情,越快搞定越好。
和王永年谈好,魏大山当即就驱使着马车,离开了棉纺厂。
不过,现在时间还早,难得来城里一趟,正好闲来无事,魏大山就逛悠着来到了专门用来玉石交易的街道。
虽说魏大山前段时间,在山里零零星星的搜集了不少玉石,但在山里面寻找也不是一般的费劲,与其辛苦寻找,倒不如直接来玉石市场进货。
反正,现在才八二年,和田玉的价格还没有开始明显上涨,不论多少,对于魏大山来说,入手都不亏。
放在手里先存着,等到了九十年代,或者两千年之后,再出手也不迟。
对于已经抛光的玉石,除非品相特别好的,魏大山会入手,一般的话,他更偏向于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开石的原石。
毕竟这些原石料子价格便宜,对于旁人来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对于魏大山而言,根本不叫事。
“师傅,这个多少钱?”
“嘿,同志你眼光真好,这可是刚进回来的石头,里面百分之百有货,这样,一口价,五十块钱!”
“二十。”
“四十五,不能再少了!”
“十五。”
“行吧行吧,十五就十五。”
“我也不占你便宜,这块石头多少,一起买了!”
“这块个头也不小啊,我平时都卖四十呢……”
“还是十五,咋样?”
“行吧行吧,这两块石头都是你的,一共三十!”
那贩子原本想继续提价的,但看着魏大山似乎也不是善茬,就不再啰嗦,直接一口价,三十块钱,就把两块石头卖给了魏大山。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俩石头里面,还真有不少玉石,品相还不错。
甚至,第二块石头的含玉量,比第一块都要多!
哪怕是以现在的市场价格,让人把这两块石头开出来,里面的玉石,最少也能卖个一百五六呢!
当然,人啊,有时候看的太明白,反而不会幸福。
为了让这位好心老板不至于太过悲伤,魏大山都没有当场开石,直接就将这两块石头搬到了自己的车上,然后,走到下一个摊位前,继续进货。
魏大山之所以选择原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自己的词条空间,灵气不仅可以滋养药草和野兽,对于玉石也有一定的滋润作用,现在把这些毛石头放进去,等再过十多年拿出来,估计里面的玉会更多也更润,到时候,价值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老板,给我看看这块玉石。”
“这个四十块,我就买!”
“五十块太高了,最多给你三十!”
魏大山一路走,一路一挑选,但凡他看中的,都会跟老板讨价还价一番,当然,有时候为了瞒天过海,也不得不先从品相比较好的石头入手。
一番闲逛下来,不知不觉间,魏大山的马车上,都摆放了二十多块石头了,这一下子,魏大山就消费出去了将近七百块。
一时间,引来了不少玉石贩子们好奇的目光。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哪怕是城里人,一年到头都不一定挣得下七百块,即便是一些做生意的万元户,平均下来,一个月才能赚这么多。
可魏大山呢,才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消费了这么多钱,这不是一般的有钱啊。
“这人身上富得流油啊,竟然买了这么多石头,也不开,他咋想的?”
“看穿着,像村里人啊,现在村里人都这么有钱了吗?”
“村里人咋了,往上数三辈,谁家不是村里的,再说了,现在村里也在致富呢,有钱正常,但我想不通,这么多钱他买什么不少,干嘛买这么多石头!”
“谁说不是呢,这石头里面有多少货,不打开谁也说不准!”
此时魏大山在这些玉石贩子的眼中,就是后世十分流行的四个字——人傻钱多。
很快,棉纺厂的门口,就传来食堂主任王永年热情的声音。
魏大山哈哈一笑,就主动上前握住了王永年的手,
“这不村里事情多,一直没空上来!王主任,最近身体可好?”
一边说着,手已经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塞入了王永年的手中。
这年代,烟也算是人与人之间拉近关系的硬通货了。
王永年不着痕迹的将烟放入口袋,旋即笑着道,
“好着呢好着呢。”
简单的寒暄过后,魏大山方才道明了自己的来意。
“十斤肉换一床棉被?”
王永年瞪大了眼睛,诧异的看向魏大山。
“没错,不用的旧棉被就行。厂里可以先登记,等吴智慧他们把猎物打回来之后,按照登记分肉,我回头跟他们说!”
魏大山点点头。
在这个时候,哪怕是最次的棉花,都七八毛钱一斤,稍微好点的都有两三块,至于一级棉,价格就更贵了。
而且,这个年代的人们做棉被大部分都是自己买棉花做,最少都是十斤棉花起步。
虽然魏大山收的旧被子,但你若是不拿出足够的好处,也不一定换得到。
毕竟,这里是北疆,一年之中有半年处于冬天,哪怕是旧的棉被,关键时候都能起到不小的作用呢。
用十斤肉换棉被,一点都不贵。
反正,这些肉,对魏大山来也不算什么,倒不如用来兑换旧棉被。
“好家伙,大山,你要多少棉被?”
王永年听得也是神色一惊。
他只见过托关系来买新棉被的,还是头一次见专门过来要旧棉被的。
“有多少要多少。”
魏大山笑了笑,
虽然一个大棚需要的棉被不算多,可一旦改良成功,以后的大棚都要复制这样的办法,多采购一批旧棉被也没什么问题,反正用得着。
以棉纺厂职工的数量,魏大山还是吃得下的。
“这么大口气,你要这么多棉被干什么?”
王永年听得越发稀奇,事出奇异必有妖,但他想不通,魏大山一下子要这么多棉被,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啊,这不在村里盖了大棚么,晚上温度低,如果弄点棉被盖在上面,可能会好点。”
魏大山倒也不瞒着,直接说了出来。
对于魏大山盖大棚的事情,王永年也知道,毕竟木耳都是从魏大山这里买的,品质是真不错,一听是这个原因,当即就答应了下来。
“行,那我中午吃饭的时候,跟大家伙儿说一声。至于有多少人愿意,我也拿不准,你什么时候要?”
“明天呗,明天我再上来!”
反正这几天要给刘铁根供货,魏大山基本上每天都来,但棉被的事情,越快搞定越好。
和王永年谈好,魏大山当即就驱使着马车,离开了棉纺厂。
不过,现在时间还早,难得来城里一趟,正好闲来无事,魏大山就逛悠着来到了专门用来玉石交易的街道。
虽说魏大山前段时间,在山里零零星星的搜集了不少玉石,但在山里面寻找也不是一般的费劲,与其辛苦寻找,倒不如直接来玉石市场进货。
反正,现在才八二年,和田玉的价格还没有开始明显上涨,不论多少,对于魏大山来说,入手都不亏。
放在手里先存着,等到了九十年代,或者两千年之后,再出手也不迟。
对于已经抛光的玉石,除非品相特别好的,魏大山会入手,一般的话,他更偏向于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开石的原石。
毕竟这些原石料子价格便宜,对于旁人来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对于魏大山而言,根本不叫事。
“师傅,这个多少钱?”
“嘿,同志你眼光真好,这可是刚进回来的石头,里面百分之百有货,这样,一口价,五十块钱!”
“二十。”
“四十五,不能再少了!”
“十五。”
“行吧行吧,十五就十五。”
“我也不占你便宜,这块石头多少,一起买了!”
“这块个头也不小啊,我平时都卖四十呢……”
“还是十五,咋样?”
“行吧行吧,这两块石头都是你的,一共三十!”
那贩子原本想继续提价的,但看着魏大山似乎也不是善茬,就不再啰嗦,直接一口价,三十块钱,就把两块石头卖给了魏大山。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俩石头里面,还真有不少玉石,品相还不错。
甚至,第二块石头的含玉量,比第一块都要多!
哪怕是以现在的市场价格,让人把这两块石头开出来,里面的玉石,最少也能卖个一百五六呢!
当然,人啊,有时候看的太明白,反而不会幸福。
为了让这位好心老板不至于太过悲伤,魏大山都没有当场开石,直接就将这两块石头搬到了自己的车上,然后,走到下一个摊位前,继续进货。
魏大山之所以选择原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自己的词条空间,灵气不仅可以滋养药草和野兽,对于玉石也有一定的滋润作用,现在把这些毛石头放进去,等再过十多年拿出来,估计里面的玉会更多也更润,到时候,价值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老板,给我看看这块玉石。”
“这个四十块,我就买!”
“五十块太高了,最多给你三十!”
魏大山一路走,一路一挑选,但凡他看中的,都会跟老板讨价还价一番,当然,有时候为了瞒天过海,也不得不先从品相比较好的石头入手。
一番闲逛下来,不知不觉间,魏大山的马车上,都摆放了二十多块石头了,这一下子,魏大山就消费出去了将近七百块。
一时间,引来了不少玉石贩子们好奇的目光。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哪怕是城里人,一年到头都不一定挣得下七百块,即便是一些做生意的万元户,平均下来,一个月才能赚这么多。
可魏大山呢,才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消费了这么多钱,这不是一般的有钱啊。
“这人身上富得流油啊,竟然买了这么多石头,也不开,他咋想的?”
“看穿着,像村里人啊,现在村里人都这么有钱了吗?”
“村里人咋了,往上数三辈,谁家不是村里的,再说了,现在村里也在致富呢,有钱正常,但我想不通,这么多钱他买什么不少,干嘛买这么多石头!”
“谁说不是呢,这石头里面有多少货,不打开谁也说不准!”
此时魏大山在这些玉石贩子的眼中,就是后世十分流行的四个字——人傻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