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文通带着那姓孙的来鉴定没几天,这家伙又来了。
约,自然还是鲁文通约的。
一听还是那姓孙的,而且顾西北一问,是不是又卖。
得到大致肯定的答案后,他不禁嘀咕了一句。
“鲁爷,这家伙不会是欺负我俩吧?”
“嗯?怎么说?”
“我先问一句啊!你帮他介绍,他给点么?当然,你不方便可以不说啊!”
“我俩怎么会不方便!说实话,肯定得提点了,否则无缘无故的,我干嘛帮他介绍呢!”
“那没成交也提?”
“没成交那肯定提不了的!”
“嘶!”顾西北不禁吸了一口气。
他没说话呢,那头鲁文通立马明白过来。
“你是担心这家伙是故意来蹭鉴定的?”
“不排除啊!毕竟鉴定一件三万块,那也是不少了!”
“这……不会吧?”
“如果是老熟人,那肯定不会为了这几万块做这种事。你想想,我们认识的哪个不是大藏家,大古董商,大领导,大企业家的,自然是不会做这种事啊!”
“嗯!有道理!”
“但,这姓孙的是干什么的?上次你说问问,你问到没有啊?”
“哦!这事我一忙就给忘了!回头我一定问。不过,也应该问题不大,也是熟人介绍的啊!”
“这可不一定呢!谁没个烂亲戚,狗朋狐友啥的!我们,得多少提防着点!别老是被人忽悠了!我倒还好,坐家里!就是鲁爷你跑来跑去,别汽油钱都不够的!”
“嗯……小顾爷,这次,要不,就先这样!后面,我们在仔细研究研究,看怎么提防吃白食的!”
“行啊!”
这次也的确只能先这样了,因为也不可能不接。
况且,人家就只来了一次,带了件假古董来,这在古董行里属实太正常了。
不能就此就把人家拒之门外了。
只不过,未来还是得想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才对。
这天晚上,一样是八点,鲁文通先到,姓孙的接着就到了。
不一样的是,今晚不着急,没有美女打扰,不影响顾西北拔刀的速度。
而且,更不一样的是,姓孙的这次带的不是画。
几人坐下来,顾西北还是泡茶,倒茶。
只不过,他没开门见山了。
而是闲聊起来,问,“孙先生是职业古董商么?”
孙先生摇摇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然后方才笑呵呵的回答。
“不瞒小顾爷,我可不是职业古董商。其实,我对古董也是半桶水!我做生意的!这两年生意也不好做!就经常会有一些账呢,收不回来,小的,拿汽车抵,大的,要么那房子抵,要么就是古董。上次那幅画,就是这样。还好,我是当天晚上,连夜开车把画给退了!得亏你小顾爷啊!”
顾西北一听,心想原来是这样啊!还差点冤枉这家伙了。
孙先生说完,就直接从地上抱上来一个大锦盒。
顾西北从这锦盒的体量看,肯定不是书画,估计是大瓷瓶。
但是,对方挑开锦盒盖子一看,那是吃惊不小啊!
青铜器!
一只簋(gui)!
“哎呦!”
这是两个人发出来的声音!
顾西北和鲁文通都是不禁惊奇!
尤其鲁文通!
他作为拉纤的,最不喜欢拉青铜器了!
拉纤,一般分两类,熟坑纤和生坑纤。
熟坑生坑不多解释,喜欢古董的都懂。
严格意义上讲,拉纤的人只会专拉一类,不会熟坑生坑都拉。
因为这两类纤所要具备的资源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且,担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
相对来说,熟坑基本没风险。
而生坑那可是冒着蹲局子踩缝纫机的风险。
所以,生坑纤的佣金要比熟坑高多了。
但是,拉熟坑的人可不羡慕拉生坑的。
拉生坑那是资源不到位,没办法才去拉生坑的。
能拉熟坑,谁愿意冒风险呢!
而且,生坑虽然佣金高,但是场次少啊!
综合算下来,还是熟坑赚的多。
而熟坑拉纤的是最最讨厌跟生坑扯上关系。
比如现在,发现交易的货物中有生坑的东西。
这要是出事了,那拉纤的就麻烦了!
当然了,话说回来,古董交易要想完全避免生坑的东西那也是不可能的。
也因此呢,看到里面是件青铜器,鲁文通虽然眉头大皱。
但,也没说什么。
况且,也不能排除这东西已经是上了台面的东西呢!
“青铜簋?”
“鬼?”孙先生听的一愣。
随即尴尬的笑了起来。
“这东西叫什么我还真不知道!昨天晚上拿到的,今天我就给拿过来让小顾爷帮忙看看。我就怕像上次那样,又是个假的,那就”
“理解!”顾西北点点头。
他先看了看锦盒里的青铜簋,没上手。
单这么看,似乎也不生。
“孙先生,问一句,你这件是抵了多少钱啊?”
“这件?五百万!我也不知道是多了,还是少了!反正对方说的神乎其神的,说这东西价值八百万!我肯定是不信的。但,不信又能怎样?人家的别墅我也不能搬走。而且,房产都被冻结了,马上要被拍卖。古董估计是最好的选择了!”
这话顾西北怎么感觉在哪里听过呢!
“呵呵!的确啊!这也是有钱人为什么喜欢买古董了!关键时刻比房子方便多了!”
“也是啊!”
“那个,卖?”
“那肯定的!”
“这抵债的古董,如果是真的,为什么不自己藏呢?这比房子好啊!”
“呵呵!我也想呢!但是做生意啊!资金要回笼啊!藏古董,我还没这个资格呢!等缓过这段时间,资金充足了我再来找你小顾爷买古董!”
顾西北点点头,“行啊!”
其实他的小伎俩,根本不管用。
见对方坚定的要卖,顾西北也只好擦擦手,将锦盒里的青铜器给拿了出来。
这青铜器一拿出来,一上手,一感觉。
都没仔细看,都没放鼻子底下闻的。
他就立即判断出来,这是真家伙!
到代的青铜簋!
而且,从样式纹路,还有制作工艺看。
这应当是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簋!
约,自然还是鲁文通约的。
一听还是那姓孙的,而且顾西北一问,是不是又卖。
得到大致肯定的答案后,他不禁嘀咕了一句。
“鲁爷,这家伙不会是欺负我俩吧?”
“嗯?怎么说?”
“我先问一句啊!你帮他介绍,他给点么?当然,你不方便可以不说啊!”
“我俩怎么会不方便!说实话,肯定得提点了,否则无缘无故的,我干嘛帮他介绍呢!”
“那没成交也提?”
“没成交那肯定提不了的!”
“嘶!”顾西北不禁吸了一口气。
他没说话呢,那头鲁文通立马明白过来。
“你是担心这家伙是故意来蹭鉴定的?”
“不排除啊!毕竟鉴定一件三万块,那也是不少了!”
“这……不会吧?”
“如果是老熟人,那肯定不会为了这几万块做这种事。你想想,我们认识的哪个不是大藏家,大古董商,大领导,大企业家的,自然是不会做这种事啊!”
“嗯!有道理!”
“但,这姓孙的是干什么的?上次你说问问,你问到没有啊?”
“哦!这事我一忙就给忘了!回头我一定问。不过,也应该问题不大,也是熟人介绍的啊!”
“这可不一定呢!谁没个烂亲戚,狗朋狐友啥的!我们,得多少提防着点!别老是被人忽悠了!我倒还好,坐家里!就是鲁爷你跑来跑去,别汽油钱都不够的!”
“嗯……小顾爷,这次,要不,就先这样!后面,我们在仔细研究研究,看怎么提防吃白食的!”
“行啊!”
这次也的确只能先这样了,因为也不可能不接。
况且,人家就只来了一次,带了件假古董来,这在古董行里属实太正常了。
不能就此就把人家拒之门外了。
只不过,未来还是得想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才对。
这天晚上,一样是八点,鲁文通先到,姓孙的接着就到了。
不一样的是,今晚不着急,没有美女打扰,不影响顾西北拔刀的速度。
而且,更不一样的是,姓孙的这次带的不是画。
几人坐下来,顾西北还是泡茶,倒茶。
只不过,他没开门见山了。
而是闲聊起来,问,“孙先生是职业古董商么?”
孙先生摇摇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然后方才笑呵呵的回答。
“不瞒小顾爷,我可不是职业古董商。其实,我对古董也是半桶水!我做生意的!这两年生意也不好做!就经常会有一些账呢,收不回来,小的,拿汽车抵,大的,要么那房子抵,要么就是古董。上次那幅画,就是这样。还好,我是当天晚上,连夜开车把画给退了!得亏你小顾爷啊!”
顾西北一听,心想原来是这样啊!还差点冤枉这家伙了。
孙先生说完,就直接从地上抱上来一个大锦盒。
顾西北从这锦盒的体量看,肯定不是书画,估计是大瓷瓶。
但是,对方挑开锦盒盖子一看,那是吃惊不小啊!
青铜器!
一只簋(gui)!
“哎呦!”
这是两个人发出来的声音!
顾西北和鲁文通都是不禁惊奇!
尤其鲁文通!
他作为拉纤的,最不喜欢拉青铜器了!
拉纤,一般分两类,熟坑纤和生坑纤。
熟坑生坑不多解释,喜欢古董的都懂。
严格意义上讲,拉纤的人只会专拉一类,不会熟坑生坑都拉。
因为这两类纤所要具备的资源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且,担的风险也是不一样的。
相对来说,熟坑基本没风险。
而生坑那可是冒着蹲局子踩缝纫机的风险。
所以,生坑纤的佣金要比熟坑高多了。
但是,拉熟坑的人可不羡慕拉生坑的。
拉生坑那是资源不到位,没办法才去拉生坑的。
能拉熟坑,谁愿意冒风险呢!
而且,生坑虽然佣金高,但是场次少啊!
综合算下来,还是熟坑赚的多。
而熟坑拉纤的是最最讨厌跟生坑扯上关系。
比如现在,发现交易的货物中有生坑的东西。
这要是出事了,那拉纤的就麻烦了!
当然了,话说回来,古董交易要想完全避免生坑的东西那也是不可能的。
也因此呢,看到里面是件青铜器,鲁文通虽然眉头大皱。
但,也没说什么。
况且,也不能排除这东西已经是上了台面的东西呢!
“青铜簋?”
“鬼?”孙先生听的一愣。
随即尴尬的笑了起来。
“这东西叫什么我还真不知道!昨天晚上拿到的,今天我就给拿过来让小顾爷帮忙看看。我就怕像上次那样,又是个假的,那就”
“理解!”顾西北点点头。
他先看了看锦盒里的青铜簋,没上手。
单这么看,似乎也不生。
“孙先生,问一句,你这件是抵了多少钱啊?”
“这件?五百万!我也不知道是多了,还是少了!反正对方说的神乎其神的,说这东西价值八百万!我肯定是不信的。但,不信又能怎样?人家的别墅我也不能搬走。而且,房产都被冻结了,马上要被拍卖。古董估计是最好的选择了!”
这话顾西北怎么感觉在哪里听过呢!
“呵呵!的确啊!这也是有钱人为什么喜欢买古董了!关键时刻比房子方便多了!”
“也是啊!”
“那个,卖?”
“那肯定的!”
“这抵债的古董,如果是真的,为什么不自己藏呢?这比房子好啊!”
“呵呵!我也想呢!但是做生意啊!资金要回笼啊!藏古董,我还没这个资格呢!等缓过这段时间,资金充足了我再来找你小顾爷买古董!”
顾西北点点头,“行啊!”
其实他的小伎俩,根本不管用。
见对方坚定的要卖,顾西北也只好擦擦手,将锦盒里的青铜器给拿了出来。
这青铜器一拿出来,一上手,一感觉。
都没仔细看,都没放鼻子底下闻的。
他就立即判断出来,这是真家伙!
到代的青铜簋!
而且,从样式纹路,还有制作工艺看。
这应当是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