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中了-《农家有蓁宝》

  几日后,秦辞主动进宫,将兵权分了大半出去,只保留了北疆的防务,又自请削减食邑,说是“无功不受禄”。

  景康帝看着跪在地上的秦辞,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最终虽未削减食邑,却收回了部分兵权,只让他专心镇守北疆。

  府上的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苏蓁偶尔研究军械,偶尔带着昭安在药圃里玩耍。

  秦辞则每日处理军务,傍晚便陪着妻儿,享受这难得的温馨。

  同年的秋天,苏蓁在府上收到了好消息。

  苏文谦一举高中,得了个乡试第十名的好成绩。

  全村的人都来道喜了。

  苏有山和陈氏大喜,她们的女儿都嫁了好人家,唯有这么一个儿子,终于是出息了。

  苏家村的报喜锣声刚响到村口,苏有山家的院子就被乡亲们挤得水泄不通。

  红绸子从门框垂到院心,苏文谦穿着新做的青布长衫,胸前别着红花,被族老和乡亲们围在中间道贺,平日里沉稳的少年郎,此刻脸颊通红,眼里却亮得惊人。

  陈氏在灶台边忙得脚不沾地,一锅锅蒸好的白面馒头刚端出来,就被乡亲们抢着拿在手里,嘴里不停念叨:“文谦这孩子有出息!苏家要出文曲星了!快来沾沾福气!”

  苏有山背着手站在院门口,平日里总是紧锁的眉头舒展开,见人就拱手道谢,眼角的笑纹堆得老高。

  “我就说文谦这孩子坐得住!小时候看他背书就一字不差,如今果然中了举!”

  “可不是嘛,咱们村又出了举人!往后见了县太爷都不用跪了!”

  “有山哥和嫂子这下可熬出头了,文谦出息了,三丫头和五丫头在京都又风光,你们家这日子,真是蜜里调油了!”

  乡亲们的夸赞声像潮水般涌来,陈氏笑得合不拢嘴:“都是孩子们自己争气,文谦这孩子,打小就懂事,夜里读书的灯总亮到后半夜,现在总算有了回报。”

  苏有仓跑前跑后地给大家分喜糖,见人就说:“我侄子可是乡试第十名!主考官都夸他文章写得好!过两年考个进士,咱们苏家就更风光了!”

  热闹声顺着风飘出老远,苏正禄家的院子周围却没什么人。

  无他,来祝贺的人就得了苏正禄一个干巴的笑脸,和张氏的骂声。

  大家都去了苏有山家里,那里才是有吃有喝的。

  虽然他们也不知道,苏正禄这一家为什么自己的亲孙子高中了会不高兴?

  张氏坐在门槛上,手里攥着没纳完的鞋底,指节都捏得发白。

  刚从镇上回来的苏文浩一进门就嚷嚷:“奶奶!你听说了吗?文谦哥中举人了!村里敲锣打鼓的,比过年还热闹!”

  “中了又怎样?又不是你中了!”张氏没好气地瞪他一眼,声音尖酸,“还不是沾了苏蓁那丫头的光?若不是她在京都给文谦铺路,他能有这福气?咱们家文博要是有这机会,未必比他差!”

  苏文博缩在屋里不敢出声,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这些年读书也没什么心思。

  如今靠着媳妇的嫁妆过活,哪敢跟文谦比?

  孙杏梦端着一碗稀粥出来,轻声道:“奶奶,苏文谦是真用功,我前几年去镇上赶集,总见他在家门口背书,大冷天的手都冻裂了。”

  “用功?我看就是走了狗屎运!”

  张氏“啪”地把鞋底摔在地上,“当年分家的时候,就什么都不该给他们!现在倒好,风水全被他们占了!”

  苏正禄蹲在墙角抽着旱烟,烟袋锅子磕得邦邦响,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按理来说,苏文谦是他孙子,可是他就是笑不出来。

  自己饱含期待的孙子却让人失望,不看好却有了大出息!

  “行了!少说两句!”苏正禄猛地站起身,“文谦中举终究是好事,你是亲奶奶,在这儿说酸话,传出去不怕被人笑话?”

  “我笑话?谁笑话谁还不一定呢!”张氏豁地站起来,杵着拐棍就往外走,“我倒要去看看,这举人老爷的喜宴是何等风光!”

  苏正禄想拉她,却被她甩开:“你别拦我!我又不闹事,就去看看怎么了?难道还能把亲奶奶赶出来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