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开垦荒地的消息传出去时,京城里骂声一片。御史在朝堂上叩首流血,说“陛下引妖物入民间,是要遭天谴的”;勋贵们聚在茶馆里嚼舌根,说“那些泥腿子种了洋番薯,怕是要反了”。
陈默坐在龙椅上,听着底下的争吵,指尖在御座扶手上轻轻敲着。这具身体的原主脾气暴,以前遇到这种事,早把御史拖下去打板子了,可他耐着性子听完,只淡淡说了句:“秋收后,再看分晓。”
退朝后,他去了趟御花园的试验田。新种的土豆已经冒出绿油油的芽,像一群怯生生的孩子。李德全在旁边嘀咕:“陛下,昨天有个老太监偷偷在田边烧纸,说要‘驱邪’。”
陈默没说话,蹲下身摸了摸泥土。土是湿的,带着点腥气,比龙椅上的锦垫实在多了。他想起前公司推新产品时,也被同行骂“异想天开”,直到销量破了纪录,质疑声才慢慢歇了。现在的土豆,就像当年那个没人看好的新产品,得用结果说话。
“让侍卫看好这片田,”他站起身,龙袍的后摆沾了块泥,“谁再捣乱,不用上报,直接扔进天牢。”这次,他没压着脾气——有些时候,原主的雷霆手段,比他的“讲道理”管用。
赵磊查滇王船坞的事,碰了个硬钉子。江南巡抚送来的密信里说,滇王的儿子把船坞藏在了太湖深处,四周都是私兵,连只鸟都飞不进去。
“这老狐狸,比太后还能藏。”赵磊把密信拍在桌上,烟盒里的烟只剩最后一根了。他最近总觉得嗓子干,不是烟瘾,是急的——滇王的战船据说快造好了,再查不出来,怕是要出大事。
书童端来一碗冰糖雪梨,是苏晴让人送来的,说“润嗓子,比抽烟强”。赵磊舀了一勺,甜得发腻——这身体的原主嗜甜,他却觉得齁,还是想念咖啡的苦。
“对了,”他突然想起什么,“上次查蜀王当铺时,账册上记着‘太湖松木三千根’,当时以为是盖宅子,现在想来……松木是造船的好材料。”他抓起毛笔,想把这条线索记下来,手腕却抖了一下——这几天熬夜查账,现代的颈椎旧伤犯了,疼得他直皱眉。
“去,把江南所有松木商的账册都调过来,”他对书童说,“我倒要看看,这些木头最后都运去了哪里。”
苏晴用“查账”吓唬嫔妃的法子,起初挺管用,可没过几天,就有人把状告到了太后面前。太后虽然被禁足,却在后宫安插了不少眼线,传话来说“舒贵妃惑乱宫闱,该禁足思过”。
“禁足就禁足,谁怕谁。”苏晴嘴上硬气,心里却发虚。她被关在自己宫里,莲儿急得团团转,说“御膳房送来的点心少了一半,怕是有人想给娘娘难堪”。
苏晴倒不怎么在乎点心,就是闲得慌。她翻出穿越时带的那个笔记本,上面记着以前的客户资料,现在成了她的“解闷手册”。看着“张总,35岁,怕老婆,适合家庭保险”的字迹,突然笑出声——那时候的烦恼,现在看来像过家家。
“莲儿,”她突然想起什么,“你去跟皇后娘娘宫里的小宫女说,‘我宫里的月季快枯死了,得换点新土’。”这是暗号:“太后眼线在御膳房,可能会下毒。”她说话时,故意让声音透着股没精打采,像真的被禁足憋坏了。
莲儿刚走,窗外就飞过一只信鸽,爪子上绑着个小纸条。苏晴拆开一看,是林薇的字:“已让人盯着御膳房,你放心。滇王的女儿在寺庙里不是祈福,是在和倭寇的使者见面。”
苏晴的心沉了下去——倭寇?这比藩王叛乱还麻烦。她把纸条塞进蜡烛里烧了,灰烬飘在空气中,像细小的雪。
林薇处理完织锦局的内鬼,又开始对付御膳房的眼线。她让人在给苏晴送的饭菜里,故意放了点“西域香料”——其实是haress的染色剂,吃了会让舌头变蓝,却不伤人。
果然,当晚就有太监偷偷去报信,说“舒贵妃中了邪,舌头变蓝了”。林薇让人把那太监抓起来,没打没骂,只让他看着染了色的馒头:“这是西域的‘变色馍’,吃了提神,你家主子没见过?”太监吓得面如土色,当场招认是受太后身边的刘公公指使。
“看来得给太后送点‘礼物’了。”林薇对着铜镜摘下珍珠耳坠,耳后被坠子磨出了个小红点。这半年来,她早就习惯了这具身体的“娇气”,稍微戴久点耳坠就会过敏,以前她戴合金耳钉都没事。
她让人给慈安宫送了盒“安神香”,里面掺了点助眠的草药——不会伤身,却能让太后睡得沉些,少管闲事。送香的小太监回来禀报:“太后宫里的佛经还在抄,只是字越来越歪,像是没力气写了。”
林薇看着窗外的土豆芽,突然觉得,这大胤朝就像块板结的土地,他们这些“外来者”是种子,得顶开硬土,才能扎下根。疼是肯定的,但只要能发芽,就不算输。
月底的朝会上,江南巡抚送来加急奏报:流民种的土豆长出了块茎,亩产比稻谷高了三倍,灾民们捧着土豆哭,说“陛下是活菩萨”。
陈默把奏报念给大臣们听,底下的争吵声渐渐小了。有个老御史颤巍巍地站出来:“陛下,老臣……老臣想去看看那洋番薯。”
陈默笑了,难得觉得这龙袍穿得舒服:“准了。李德全,备车,朕带你们去看看。”
御花园的试验田里,绿油油的藤蔓爬了一地,小太监们正忙着挖土豆,一个个圆滚滚的块茎滚出来,沾着泥土,像满地的珍珠。
赵磊蹲在地里,手里捧着个大土豆,笑得像个傻子。他的官服沾了泥,烟盒露在外面,也顾不上藏了。苏晴也来了,禁足被解除了,她抓起个土豆就往嘴里塞,被林薇拍了下手:“没洗呢!”
四个人站在田埂上,看着大臣们围着土豆啧啧称奇,看着流民代表跪在地上磕头,突然觉得之前的委屈和艰难,都值了。
“你看,”陈默轻声说,“它还是长出来了。”
赵磊摸出最后一根烟,这次没人拦他。烟雾在阳光下散开,他想起那本研究报告的最后一页,自己写过一句:“穿越的意义,不是改变世界,是让不可能,长出可能。”
月亮升起来时,他们还在田里。土豆的清香混着泥土的气息,飘在风里。苏晴的手指沾着泥,赵磊的烟蒂扔在田埂上,林薇的珍珠耳坠映着月光,陈默的龙袍下摆还沾着那块没拍掉的泥。
花好越圆。这个“越”字里,藏着的不只是穿越的距离,还有跨过艰难的勇气。而此刻,这片长出土豆的土地,就是最好的证明。
陈默坐在龙椅上,听着底下的争吵,指尖在御座扶手上轻轻敲着。这具身体的原主脾气暴,以前遇到这种事,早把御史拖下去打板子了,可他耐着性子听完,只淡淡说了句:“秋收后,再看分晓。”
退朝后,他去了趟御花园的试验田。新种的土豆已经冒出绿油油的芽,像一群怯生生的孩子。李德全在旁边嘀咕:“陛下,昨天有个老太监偷偷在田边烧纸,说要‘驱邪’。”
陈默没说话,蹲下身摸了摸泥土。土是湿的,带着点腥气,比龙椅上的锦垫实在多了。他想起前公司推新产品时,也被同行骂“异想天开”,直到销量破了纪录,质疑声才慢慢歇了。现在的土豆,就像当年那个没人看好的新产品,得用结果说话。
“让侍卫看好这片田,”他站起身,龙袍的后摆沾了块泥,“谁再捣乱,不用上报,直接扔进天牢。”这次,他没压着脾气——有些时候,原主的雷霆手段,比他的“讲道理”管用。
赵磊查滇王船坞的事,碰了个硬钉子。江南巡抚送来的密信里说,滇王的儿子把船坞藏在了太湖深处,四周都是私兵,连只鸟都飞不进去。
“这老狐狸,比太后还能藏。”赵磊把密信拍在桌上,烟盒里的烟只剩最后一根了。他最近总觉得嗓子干,不是烟瘾,是急的——滇王的战船据说快造好了,再查不出来,怕是要出大事。
书童端来一碗冰糖雪梨,是苏晴让人送来的,说“润嗓子,比抽烟强”。赵磊舀了一勺,甜得发腻——这身体的原主嗜甜,他却觉得齁,还是想念咖啡的苦。
“对了,”他突然想起什么,“上次查蜀王当铺时,账册上记着‘太湖松木三千根’,当时以为是盖宅子,现在想来……松木是造船的好材料。”他抓起毛笔,想把这条线索记下来,手腕却抖了一下——这几天熬夜查账,现代的颈椎旧伤犯了,疼得他直皱眉。
“去,把江南所有松木商的账册都调过来,”他对书童说,“我倒要看看,这些木头最后都运去了哪里。”
苏晴用“查账”吓唬嫔妃的法子,起初挺管用,可没过几天,就有人把状告到了太后面前。太后虽然被禁足,却在后宫安插了不少眼线,传话来说“舒贵妃惑乱宫闱,该禁足思过”。
“禁足就禁足,谁怕谁。”苏晴嘴上硬气,心里却发虚。她被关在自己宫里,莲儿急得团团转,说“御膳房送来的点心少了一半,怕是有人想给娘娘难堪”。
苏晴倒不怎么在乎点心,就是闲得慌。她翻出穿越时带的那个笔记本,上面记着以前的客户资料,现在成了她的“解闷手册”。看着“张总,35岁,怕老婆,适合家庭保险”的字迹,突然笑出声——那时候的烦恼,现在看来像过家家。
“莲儿,”她突然想起什么,“你去跟皇后娘娘宫里的小宫女说,‘我宫里的月季快枯死了,得换点新土’。”这是暗号:“太后眼线在御膳房,可能会下毒。”她说话时,故意让声音透着股没精打采,像真的被禁足憋坏了。
莲儿刚走,窗外就飞过一只信鸽,爪子上绑着个小纸条。苏晴拆开一看,是林薇的字:“已让人盯着御膳房,你放心。滇王的女儿在寺庙里不是祈福,是在和倭寇的使者见面。”
苏晴的心沉了下去——倭寇?这比藩王叛乱还麻烦。她把纸条塞进蜡烛里烧了,灰烬飘在空气中,像细小的雪。
林薇处理完织锦局的内鬼,又开始对付御膳房的眼线。她让人在给苏晴送的饭菜里,故意放了点“西域香料”——其实是haress的染色剂,吃了会让舌头变蓝,却不伤人。
果然,当晚就有太监偷偷去报信,说“舒贵妃中了邪,舌头变蓝了”。林薇让人把那太监抓起来,没打没骂,只让他看着染了色的馒头:“这是西域的‘变色馍’,吃了提神,你家主子没见过?”太监吓得面如土色,当场招认是受太后身边的刘公公指使。
“看来得给太后送点‘礼物’了。”林薇对着铜镜摘下珍珠耳坠,耳后被坠子磨出了个小红点。这半年来,她早就习惯了这具身体的“娇气”,稍微戴久点耳坠就会过敏,以前她戴合金耳钉都没事。
她让人给慈安宫送了盒“安神香”,里面掺了点助眠的草药——不会伤身,却能让太后睡得沉些,少管闲事。送香的小太监回来禀报:“太后宫里的佛经还在抄,只是字越来越歪,像是没力气写了。”
林薇看着窗外的土豆芽,突然觉得,这大胤朝就像块板结的土地,他们这些“外来者”是种子,得顶开硬土,才能扎下根。疼是肯定的,但只要能发芽,就不算输。
月底的朝会上,江南巡抚送来加急奏报:流民种的土豆长出了块茎,亩产比稻谷高了三倍,灾民们捧着土豆哭,说“陛下是活菩萨”。
陈默把奏报念给大臣们听,底下的争吵声渐渐小了。有个老御史颤巍巍地站出来:“陛下,老臣……老臣想去看看那洋番薯。”
陈默笑了,难得觉得这龙袍穿得舒服:“准了。李德全,备车,朕带你们去看看。”
御花园的试验田里,绿油油的藤蔓爬了一地,小太监们正忙着挖土豆,一个个圆滚滚的块茎滚出来,沾着泥土,像满地的珍珠。
赵磊蹲在地里,手里捧着个大土豆,笑得像个傻子。他的官服沾了泥,烟盒露在外面,也顾不上藏了。苏晴也来了,禁足被解除了,她抓起个土豆就往嘴里塞,被林薇拍了下手:“没洗呢!”
四个人站在田埂上,看着大臣们围着土豆啧啧称奇,看着流民代表跪在地上磕头,突然觉得之前的委屈和艰难,都值了。
“你看,”陈默轻声说,“它还是长出来了。”
赵磊摸出最后一根烟,这次没人拦他。烟雾在阳光下散开,他想起那本研究报告的最后一页,自己写过一句:“穿越的意义,不是改变世界,是让不可能,长出可能。”
月亮升起来时,他们还在田里。土豆的清香混着泥土的气息,飘在风里。苏晴的手指沾着泥,赵磊的烟蒂扔在田埂上,林薇的珍珠耳坠映着月光,陈默的龙袍下摆还沾着那块没拍掉的泥。
花好越圆。这个“越”字里,藏着的不只是穿越的距离,还有跨过艰难的勇气。而此刻,这片长出土豆的土地,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