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郭宗训如此问,郑起与杨徽之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按道理这个时候应该顺着梁王的话说“请殿下解惑……”
可即便他们二人此刻对这个问题的求知欲已经达到了顶峰,但还是谁都没有说话。
因为在他们看来,郭宗训能如此重视他们,给他们这么好的机会,这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
难道还要问梁王为什么这么重视他们?
说白了,梁王要是主动说那是最好,若不主动说,即便他们很想知道,但他们也没资格问……
其实也能理解!
换句话说,当领导突然看中你了,愿意给你一个很好的机会。
你难道还会去当面问领导为什么会看中你吗?
绝大多数正常人都不会问,顶多是私下考虑这个问题。
而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出当面询问的人只有两种:要么恃才自傲、自认清高,想反过来筛选领导。
要么就是傻到了极点!
像他们二人这种普通官吏,自然不会恃才自傲、自认清高,更不会傻到极点,所以二人都没有开口。
营帐内也因此陷入了短暂的宁静。
可这种宁静却让郭宗训觉得有些尴尬:
啥情况?
我都已经主动开口了,你们都不接着问?
这不让我尴尬吗?
关键是你们不接着问,不表现出求知欲,我还怎么立礼贤下士、推心置腹的人设?
看着二人正睁着大眼睛就那么水灵灵地看着自己,郭宗训心底暗自叹了口气:
唉,难怪你们都只是普通官吏!
记住了,一个好的下属必须要懂完美接领导的话,绝不能让领导的话掉在地上!
敲黑板,这是考点……
正暗自吐槽着,一道声音突然响起:“我等愚钝之人能得殿下如此重视,实在三生有幸,感激不尽。”
“还请殿下解惑,不知为何会急召我等前来……”
见说话之人正是王著,郭宗训眼前一亮:
难怪能郭荣临死前被提拔为宰相,果然是个心思玲珑之人!
郭宗训满意地笑道:“三位既已入行营,那便是自己人!”
“对待自己人,本王向来毫无保留,自然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顿了顿,见另外二人满脸动容、满眼期待,他这才继续说道: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本王的母后!”
“你们应该都知道,拜母后所赐,本王知道了很多原本不知道的东西……”
“在此之前,本王都未与你们见过几面,甚至都不记得你们。”
说到此,他收敛笑意,正色道:
“可母后在梦里叮嘱过本王,若有变,你们三人,可为本王心腹!”
郭宗训挑了挑眉,扫视了一眼三人的反应。
母后托梦的借口用多了肯定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在同一个人身上,老爹郭荣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多用在不同人的身上,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正如一招鲜吃遍天!
老是在一个人身上用那一招,迟早出问题。
但完全可以一人给一闷棍嘛!
韩通用一次,这三个用一次,以后再换别人也可以再用一次……
果然,听闻此言,三人都不由得脸色微变!
杨徽之与郑起更是受宠若惊:
心腹?
已故皇后竟然托梦说自己能成为梁王的心腹?
难怪!
难怪梁王会如此重视自己……
对于梁王的这个说法,他们是相信的。
毕竟自从酸枣门前的那一幕发生后,这段时间,梁王是神童的事情早已人尽皆知,甚至连京都内的百姓都在议论此事。
若不是已故皇后显灵,梁王怎可能突然变得如此天纵奇才?
而这次,如果不是已故皇后托梦,他们怎么也想不通:
好端端的,在完全没有人任何交集的情况下,梁王为何会指名道姓地要他们来。
所以,梁王说的一定是真的……
想到此,二人更是在心中暗暗发誓:既然如此,绝不能辜负已故皇后的重托,定要誓死效忠殿下……
然而王著却敏锐地抓住了郭宗训这句话的重点,开口道:
“殿下,恕臣冒昧,皇后托梦给您时,提到的‘有变’是指……”
闻言,杨徽之与郑起也瞬间严肃了起来,纷纷看向郭宗训。
郭宗训眼底再次闪过一丝满意:果然是个人才!
没错!
这就是他单独约谈这三人的目的!
郭宗训叹了口气,幽幽道:“母后没有明说,只说了一句‘虎踞国门、黄Pao加身’!”
虎踞国门,黄Pao加身?
闻言!
三人瞬间神情大变,脸色唰的一下惨白!
这句话的分量,这件事的严重性,三人都很清楚:
这摆明了是说有人要造*反,若传出去,可是要杀头的!
见三人如此反应,郭宗训眼底又一次闪过一丝满意,继续沉声道:
“只可惜这句话到底指的是什么,本王到现在还没参透!”
“但母后说过,只有你们才能帮我保护父皇,化解灾变……”
“这也是为何,本王会在成功随父皇北伐后,第一时间向父皇争取召三位前来……”
说到此,郭宗训停了下来,静静地看着三人。
他知道需要给时间让他们消化这些话……
其实他并不担心这三人不相信他说的话:
首先,这个时代毕竟是封建社会,托梦一说多少是有人相信的,而且他突然变成神童,不就是最好的佐证吗?
迷信是干嘛用的?
不就是给没道理的事找个可以被利用的理由吗?
其次,就算这三人不信,他们也都应该明白他这些话的严重程度,这些话若从他们口中传出去,那便是杀头之罪。
即便他们可以推脱说这些话是出自他这个梁王之口,但他毕竟是梁王,皇帝的亲儿子,最后出了祸端,背锅的一定是他们这些人。
他们现在或许已经在暗自后悔听到这些话。
但不管他们信与不信,他的这艘“贼船”,他们已经被绑了上来,下不去了!
如果他们真想下船,他也不介意除掉他们……
不过,从历史资料对他们事迹的记载看来,特别是宋朝建立以后,这三人对大周、对郭荣的忠诚是相当可靠的,甚至比那三位宰相还要靠谱!
这也是为什么郭宗训当初会指名道姓让他们三人前来,为此还在老爹郭荣面前将演技发挥到极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还是那句话,时间紧迫,他必须尽快发展属于他心腹,越多越好!
武将自然是韩通、曹彬为先,而文臣自然就是他眼前这三人优先!
毕竟这都是历史资料“严选”的……
虽然这几人之中,曹彬是“宋初第一良将”,但以此人的人品与原则,只要此人忠于他,那就绝不会有任何问题,绝对靠谱!
然而,等了良久,那三人竟然还是没有说话!
郭宗训不由地皱了皱眉:
难道这一招又出得太急,把他们吓懵了?
还是说他们并没有历史资料上记载的那般对大周、对郭荣忠诚?
就在郭宗训想着如何继续把话题引导到今日的最终目的上时,王著突然跪倒在地,目光坚定地说道:
“既然殿下如此信任我等,我等必当誓死效忠殿下,誓死保护陛下,誓死捍卫大周!”
郭荣训挑了挑眉,还不等他看向另外二人,那二人竟也不约而同地跪倒在地:
“誓死效忠殿下,誓死保护陛下,誓死捍卫大周……”
郭宗训嘴角微微勾起:
很好!
这三个誓死,足以证明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他们已经是自己的绝对心腹了……
郭宗训连忙起身,亲自将三人一一扶起来,道:“多谢三位先生!”
“今日起,三位便是本王的恩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我想母后若是得知,也一定会欣慰的……”
郭宗训说着,让三人落座,自己回到主座上,再次叹了口气,缓缓道:
“此事事关重大,这些话本王原本该先向父皇说的,可如今正值北伐,父皇全身心都投入北伐之中。”
“若将此事告诉父皇,一来父皇未必会相信,二来也很有可能影响北伐大计!”
“所以啊,本王只能与三位先生私下讨论,最好能在不影响北伐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化解可能发生的灾变!”
“我想,这也是为何母后会赶在父皇北伐之际托梦于我……”
郭宗训再次扫视了一眼三人,又叹息一声,继续道:
“可是本王实在愚钝,这段时间日思夜想,仍旧不知母后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话音刚落,王著突然开口道:“黄Pao加身这很好理解,关键是虎踞国门这四个字!”
“虎踞国门,老虎盘踞在国门,这句话很明显是在暗指武将!”
“自唐覆灭,中原纷乱皆出于武将,这种事情的概率很大!”
“而且既然皇后托梦说让我等助王爷保护陛下,化解灾变,那也就是说,这场灾变很有可能源自内部!”
“也就是说,这场灾变的根源很有可能就是我大周内部的某个武将……”
漂亮!
还真是捡到宝了!
这王著简直特码的就是个天才!
不,应该说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郭宗训内心大喜,他本来还在想如果这三人都解不开他苦心构思的那个谶语,那他该怎么继续引导他们?
可不曾想,这王著竟然这么快就完美地解析了自己的这个谶语!
于是,他凝眉追问道:“武将?那会是谁?”
却见王著偷偷瞥了眼另外二人,思忖道:“我大周武将这么多,谁最有可能呢?”
“张点检?”
“还是李指挥使?”
“可他们二人都是皇亲国戚……”
“难道会是慕容延钊、石守信之辈……”
很快,另外二人竟也忍不住开口了。
杨徽之率先开口道:“不,要我看最有可能的就是赵匡胤赵指挥使!”
“此人目前虽然只是殿前都指挥使,受殿前都点检辖制,但此人在军中威望极高,甚至隐隐有超张点检与李指挥使之势……”
话音未落,郑起也附和道:“没错,他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我之前就曾留意过,此人在军中不仅威望极高,而且人缘极好,禁军将领中,有很多人与他关系极好,甚至有些人以他马首是瞻!”
“若此人心怀野心,定然祸乱一方……”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这三位果然是人才,有木有?
郭宗训的激动得快要手舞足蹈了,但没办法,只能尽力压制!
没错,这就是他今日的最终目的:让赵匡胤成为自己这个小团队的共同敌人!
他也万万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如此顺利!
杨徽之、郑起这二人不愧是历史上最先发现赵匡胤有野心的两个人,没想到这个时候,他们就已经在暗中留意,甚至是暗中怀疑赵匡胤了!
不过想想也是,历史上杨徽之是在郭荣生病后劝谏的,而郑起是在郭荣死后上书范质的。
此时离那两个时间点并不远,他们能一个面谏,一个上书,那就证明他们早就在怀疑赵匡胤了!
而自己这个“母后托梦”的事一出,很容易就能将他们对赵匡胤的怀疑勾出来……
但最让他惊喜的还是王著!
他观察得很清楚,这王著从头到尾都与那二人表现地不同。
他甚至能隐隐感觉到:这王著不一定是怀疑赵匡胤,但一定是知道自己想对付赵匡胤!
所以整个过程,这王著明显在帮自己打辅助!
甚至还故意用列举其他人,来引那二人开口。
说白了,他是在帮自己更加“捆紧”杨徽之、郑起二人!
郭宗训很清楚,如果作为君王,或者某个组织机构的老大,被下属猜透心思并不是一件好事!
但在现在这个阶段,特别是要手撕赵匡胤的阶段,手下懂自己的心思,却是一件极好的事!
一念至此,他双眼放光地看向王著:
你这家伙虽然是个酒鬼,但当真是心思透亮啊!
嗯,历史上因为范质的阻挠你没当成宰相,但这一次有本王在!
日后宰相之位,定然有你一席……
收敛心神,郭宗训连忙将话题推进下去,生怕又跑偏了:
“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该怎么办?”
按道理这个时候应该顺着梁王的话说“请殿下解惑……”
可即便他们二人此刻对这个问题的求知欲已经达到了顶峰,但还是谁都没有说话。
因为在他们看来,郭宗训能如此重视他们,给他们这么好的机会,这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
难道还要问梁王为什么这么重视他们?
说白了,梁王要是主动说那是最好,若不主动说,即便他们很想知道,但他们也没资格问……
其实也能理解!
换句话说,当领导突然看中你了,愿意给你一个很好的机会。
你难道还会去当面问领导为什么会看中你吗?
绝大多数正常人都不会问,顶多是私下考虑这个问题。
而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出当面询问的人只有两种:要么恃才自傲、自认清高,想反过来筛选领导。
要么就是傻到了极点!
像他们二人这种普通官吏,自然不会恃才自傲、自认清高,更不会傻到极点,所以二人都没有开口。
营帐内也因此陷入了短暂的宁静。
可这种宁静却让郭宗训觉得有些尴尬:
啥情况?
我都已经主动开口了,你们都不接着问?
这不让我尴尬吗?
关键是你们不接着问,不表现出求知欲,我还怎么立礼贤下士、推心置腹的人设?
看着二人正睁着大眼睛就那么水灵灵地看着自己,郭宗训心底暗自叹了口气:
唉,难怪你们都只是普通官吏!
记住了,一个好的下属必须要懂完美接领导的话,绝不能让领导的话掉在地上!
敲黑板,这是考点……
正暗自吐槽着,一道声音突然响起:“我等愚钝之人能得殿下如此重视,实在三生有幸,感激不尽。”
“还请殿下解惑,不知为何会急召我等前来……”
见说话之人正是王著,郭宗训眼前一亮:
难怪能郭荣临死前被提拔为宰相,果然是个心思玲珑之人!
郭宗训满意地笑道:“三位既已入行营,那便是自己人!”
“对待自己人,本王向来毫无保留,自然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顿了顿,见另外二人满脸动容、满眼期待,他这才继续说道:
“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本王的母后!”
“你们应该都知道,拜母后所赐,本王知道了很多原本不知道的东西……”
“在此之前,本王都未与你们见过几面,甚至都不记得你们。”
说到此,他收敛笑意,正色道:
“可母后在梦里叮嘱过本王,若有变,你们三人,可为本王心腹!”
郭宗训挑了挑眉,扫视了一眼三人的反应。
母后托梦的借口用多了肯定不是什么好事,特别是在同一个人身上,老爹郭荣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多用在不同人的身上,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正如一招鲜吃遍天!
老是在一个人身上用那一招,迟早出问题。
但完全可以一人给一闷棍嘛!
韩通用一次,这三个用一次,以后再换别人也可以再用一次……
果然,听闻此言,三人都不由得脸色微变!
杨徽之与郑起更是受宠若惊:
心腹?
已故皇后竟然托梦说自己能成为梁王的心腹?
难怪!
难怪梁王会如此重视自己……
对于梁王的这个说法,他们是相信的。
毕竟自从酸枣门前的那一幕发生后,这段时间,梁王是神童的事情早已人尽皆知,甚至连京都内的百姓都在议论此事。
若不是已故皇后显灵,梁王怎可能突然变得如此天纵奇才?
而这次,如果不是已故皇后托梦,他们怎么也想不通:
好端端的,在完全没有人任何交集的情况下,梁王为何会指名道姓地要他们来。
所以,梁王说的一定是真的……
想到此,二人更是在心中暗暗发誓:既然如此,绝不能辜负已故皇后的重托,定要誓死效忠殿下……
然而王著却敏锐地抓住了郭宗训这句话的重点,开口道:
“殿下,恕臣冒昧,皇后托梦给您时,提到的‘有变’是指……”
闻言,杨徽之与郑起也瞬间严肃了起来,纷纷看向郭宗训。
郭宗训眼底再次闪过一丝满意:果然是个人才!
没错!
这就是他单独约谈这三人的目的!
郭宗训叹了口气,幽幽道:“母后没有明说,只说了一句‘虎踞国门、黄Pao加身’!”
虎踞国门,黄Pao加身?
闻言!
三人瞬间神情大变,脸色唰的一下惨白!
这句话的分量,这件事的严重性,三人都很清楚:
这摆明了是说有人要造*反,若传出去,可是要杀头的!
见三人如此反应,郭宗训眼底又一次闪过一丝满意,继续沉声道:
“只可惜这句话到底指的是什么,本王到现在还没参透!”
“但母后说过,只有你们才能帮我保护父皇,化解灾变……”
“这也是为何,本王会在成功随父皇北伐后,第一时间向父皇争取召三位前来……”
说到此,郭宗训停了下来,静静地看着三人。
他知道需要给时间让他们消化这些话……
其实他并不担心这三人不相信他说的话:
首先,这个时代毕竟是封建社会,托梦一说多少是有人相信的,而且他突然变成神童,不就是最好的佐证吗?
迷信是干嘛用的?
不就是给没道理的事找个可以被利用的理由吗?
其次,就算这三人不信,他们也都应该明白他这些话的严重程度,这些话若从他们口中传出去,那便是杀头之罪。
即便他们可以推脱说这些话是出自他这个梁王之口,但他毕竟是梁王,皇帝的亲儿子,最后出了祸端,背锅的一定是他们这些人。
他们现在或许已经在暗自后悔听到这些话。
但不管他们信与不信,他的这艘“贼船”,他们已经被绑了上来,下不去了!
如果他们真想下船,他也不介意除掉他们……
不过,从历史资料对他们事迹的记载看来,特别是宋朝建立以后,这三人对大周、对郭荣的忠诚是相当可靠的,甚至比那三位宰相还要靠谱!
这也是为什么郭宗训当初会指名道姓让他们三人前来,为此还在老爹郭荣面前将演技发挥到极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还是那句话,时间紧迫,他必须尽快发展属于他心腹,越多越好!
武将自然是韩通、曹彬为先,而文臣自然就是他眼前这三人优先!
毕竟这都是历史资料“严选”的……
虽然这几人之中,曹彬是“宋初第一良将”,但以此人的人品与原则,只要此人忠于他,那就绝不会有任何问题,绝对靠谱!
然而,等了良久,那三人竟然还是没有说话!
郭宗训不由地皱了皱眉:
难道这一招又出得太急,把他们吓懵了?
还是说他们并没有历史资料上记载的那般对大周、对郭荣忠诚?
就在郭宗训想着如何继续把话题引导到今日的最终目的上时,王著突然跪倒在地,目光坚定地说道:
“既然殿下如此信任我等,我等必当誓死效忠殿下,誓死保护陛下,誓死捍卫大周!”
郭荣训挑了挑眉,还不等他看向另外二人,那二人竟也不约而同地跪倒在地:
“誓死效忠殿下,誓死保护陛下,誓死捍卫大周……”
郭宗训嘴角微微勾起:
很好!
这三个誓死,足以证明自己的选择并没有错,他们已经是自己的绝对心腹了……
郭宗训连忙起身,亲自将三人一一扶起来,道:“多谢三位先生!”
“今日起,三位便是本王的恩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我想母后若是得知,也一定会欣慰的……”
郭宗训说着,让三人落座,自己回到主座上,再次叹了口气,缓缓道:
“此事事关重大,这些话本王原本该先向父皇说的,可如今正值北伐,父皇全身心都投入北伐之中。”
“若将此事告诉父皇,一来父皇未必会相信,二来也很有可能影响北伐大计!”
“所以啊,本王只能与三位先生私下讨论,最好能在不影响北伐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化解可能发生的灾变!”
“我想,这也是为何母后会赶在父皇北伐之际托梦于我……”
郭宗训再次扫视了一眼三人,又叹息一声,继续道:
“可是本王实在愚钝,这段时间日思夜想,仍旧不知母后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话音刚落,王著突然开口道:“黄Pao加身这很好理解,关键是虎踞国门这四个字!”
“虎踞国门,老虎盘踞在国门,这句话很明显是在暗指武将!”
“自唐覆灭,中原纷乱皆出于武将,这种事情的概率很大!”
“而且既然皇后托梦说让我等助王爷保护陛下,化解灾变,那也就是说,这场灾变很有可能源自内部!”
“也就是说,这场灾变的根源很有可能就是我大周内部的某个武将……”
漂亮!
还真是捡到宝了!
这王著简直特码的就是个天才!
不,应该说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郭宗训内心大喜,他本来还在想如果这三人都解不开他苦心构思的那个谶语,那他该怎么继续引导他们?
可不曾想,这王著竟然这么快就完美地解析了自己的这个谶语!
于是,他凝眉追问道:“武将?那会是谁?”
却见王著偷偷瞥了眼另外二人,思忖道:“我大周武将这么多,谁最有可能呢?”
“张点检?”
“还是李指挥使?”
“可他们二人都是皇亲国戚……”
“难道会是慕容延钊、石守信之辈……”
很快,另外二人竟也忍不住开口了。
杨徽之率先开口道:“不,要我看最有可能的就是赵匡胤赵指挥使!”
“此人目前虽然只是殿前都指挥使,受殿前都点检辖制,但此人在军中威望极高,甚至隐隐有超张点检与李指挥使之势……”
话音未落,郑起也附和道:“没错,他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我之前就曾留意过,此人在军中不仅威望极高,而且人缘极好,禁军将领中,有很多人与他关系极好,甚至有些人以他马首是瞻!”
“若此人心怀野心,定然祸乱一方……”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
这三位果然是人才,有木有?
郭宗训的激动得快要手舞足蹈了,但没办法,只能尽力压制!
没错,这就是他今日的最终目的:让赵匡胤成为自己这个小团队的共同敌人!
他也万万没想到事情竟然会如此顺利!
杨徽之、郑起这二人不愧是历史上最先发现赵匡胤有野心的两个人,没想到这个时候,他们就已经在暗中留意,甚至是暗中怀疑赵匡胤了!
不过想想也是,历史上杨徽之是在郭荣生病后劝谏的,而郑起是在郭荣死后上书范质的。
此时离那两个时间点并不远,他们能一个面谏,一个上书,那就证明他们早就在怀疑赵匡胤了!
而自己这个“母后托梦”的事一出,很容易就能将他们对赵匡胤的怀疑勾出来……
但最让他惊喜的还是王著!
他观察得很清楚,这王著从头到尾都与那二人表现地不同。
他甚至能隐隐感觉到:这王著不一定是怀疑赵匡胤,但一定是知道自己想对付赵匡胤!
所以整个过程,这王著明显在帮自己打辅助!
甚至还故意用列举其他人,来引那二人开口。
说白了,他是在帮自己更加“捆紧”杨徽之、郑起二人!
郭宗训很清楚,如果作为君王,或者某个组织机构的老大,被下属猜透心思并不是一件好事!
但在现在这个阶段,特别是要手撕赵匡胤的阶段,手下懂自己的心思,却是一件极好的事!
一念至此,他双眼放光地看向王著:
你这家伙虽然是个酒鬼,但当真是心思透亮啊!
嗯,历史上因为范质的阻挠你没当成宰相,但这一次有本王在!
日后宰相之位,定然有你一席……
收敛心神,郭宗训连忙将话题推进下去,生怕又跑偏了:
“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