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荣显然很有兴趣,但却又有所顾虑。
他坐了起来,看向郭宗训,一副认真讨论的样子,仿佛在与朝堂重臣商议政务一般,甚至都忘了面前的只是个六岁的孩子。
“这个想法的确不错!”
“可朕只有两天的时间让他们准备,这月二十日朕便要继续挥师北上!”
“这两天的时间够举行对抗演练吗?”
“而且对抗演练也会消耗不少吧?”
“还是算了吧,毕竟赵匡胤的能力是众所周知的,而韩通的能力……”
郭宗训打断道:“爹爹,两天的时间够了!”
“又不是所有将领都要参加,您总不能让将领们觉得您厚此薄彼吧……”
见郭宗训如此笃定,郭荣挑了挑眉:“如此说来,你已经有想法了?”
“说来听听……”
郭宗训见状,当即喜笑颜开地说道:“其实很简单,只需要……”
听完郭宗训的描述,郭荣凝眉思索了片刻。
很快便兴奋地说道:“妙,妙、妙……”
“既能激发他们的战术思索能力,又能推行更优的战术,而且还能显示公平公正!”
“简直是一石三鸟!”
“就这么定了!”
说到此,郭荣竟直接兴奋地下了床,大喊道:
“来人,立刻召赵匡胤、韩通觐见……”
另一边。
刺史府的一间别院内,赵匡胤正在房间内趴在地图上挑灯夜战。
今日傍晚,陛下不仅对他献上的策略盛赞不已,甚至已经答应他担任水路都部署,统领大周水军北上!
按照此次进军规划,宁州之后,他带领的水师便要沿永济渠继续北上,快速推进至独流口(今天津静海北),然后转溯滹沱河西进。
此处为永济渠与滹沱河交汇处,是水路西进的关键节点。
之后便会抵达益津关(今河北霸州)!
而只要快速攻下益津关,这便是他在此次北伐中立下的第一个功劳!
之后便是瓦桥关(今河北雄县西南),若能攻下瓦桥关,便又是大功一件!
然后便是固安,固安是契丹幽州南部的最后一道屏障,驻有精锐骑兵,北距燕京约一百二十里!
此战必然凶险,但若能赶在陆路大军之前攻破,那便更是天大的功劳!
之后便会与陆路大军汇师,一旦与梁王在一起,只怕立功机会便少很多。
所以,只要能成为水路都部署,前面那三关的功劳便谁都抢不走,即便是梁王也没用……
正想着,门外突然传来一道通报声:
“赵指挥使,陛下急召您觐见……”
赵匡胤愣了愣,当即穿好衣服出门。
不久后,当他来到郭荣的房间时,却发现韩通也在,而且还有梁王!
赵匡胤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一股不祥的预感顿时涌上心头……
“末将参见陛下!”
赵匡胤与韩通同时跪拜。
身穿寝衣的柴荣抬手虚扶,开门见山地说道:“这么晚召而二位来,是为了水路都部署的人选一事!”
果然!
赵匡胤皱了皱眉:
陛下不是已经答应让我担任水路都部署吗?
难道又有变动?
而一旁的韩通却挑了挑眉:
看来梁王真的已经说服陛下了。
太好了!
梁王果然厉害,竟能说动陛下改变心意。
刚刚我冒死请求都没有用……
郭荣的声音再次响起:
“水路都部署的人选,朕本来已经定好了,由赵匡胤担任,负责统领水军北上!”
“可韩通之前也找到朕毛遂自荐……”
赵匡胤再次皱了皱眉,微微扭头看向韩通:
什么情况?
你韩瞪眼要和我抢水路都部署的位置?
凭什么?
你有这个资格吗?
你虽然跟随陛下的时间比我早,可你那能力够吗……
也许是感觉到了赵匡胤眼里的不善,也许是韩通本就对赵匡胤不喜。
韩通竟也扭头看向赵匡胤,二人目光碰撞的一瞬间,竟似乎有股隐形的火花!
谁也不肯退缩……
这一幕自然被一旁的郭宗训敏锐地捕捉到了。
见二人已然有了水火不容的苗头,他心底乐开了花!
很好,就是这样!
韩瞪眼啊韩瞪眼,作为本王的腰胆,你就是要与赵匡胤水火不容!
其实也难怪!
毕竟历史上的韩通本就与赵匡胤不亲近,早先郭荣还未继位时,韩通便已经跟着郭荣了,后来赵匡胤加入后,韩通还是赵匡胤的上级。
而且韩通此人不喜结党,也看不惯赵匡胤与众多将领私交甚好的行为。
只是咱们这位韩通韩瞪眼,着实没有赵匡胤那般的能力……
也不知道郭荣有没有察觉到二人刚刚那细微的动作,他继续说道:
“二位将军都是朕的心腹爱将!”
“此时又值北伐,万千将士都看着,朕怎可厚此薄彼,寒了二位将军中任何一人的心,朕都不忍!”
“思前想后,既然二位都很想担任水路都部署,那不如公平公正地举行一场水师对抗演练!”
水师对抗演练?
赵匡胤挑了挑眉:
好!
很好!
既然是对抗演练,那就各凭本事,我倒要看看你韩瞪眼有没有那个能力从我手中抢走水路都部署的位子!
韩通此时却有些傻眼了!
他倒是并不怕对抗演练,可自知在这方面的才能终究比不上赵匡胤!
之前南征的时候,赵匡胤的才能就已经显露了,说实话,他内心也是认可的。
他抬眼看了看一旁的郭宗训:梁王啊梁王,我还以为你已经成功说服陛下了!
搞半天还要弄什么对抗演练!
唉,不说了,我尽力就是了,到时候输了,你可别怪我……
正想着,却见郭宗训正冲着自己微笑……
此时,赵匡胤开口道:
“敢问陛下,具体如何对抗演练?”
郭荣笑了笑,道:“其实很简单!”
“此次对抗演练名为‘舷侧集群进攻赛’!”
“即在水中立三座‘模拟敌船靶’,高两丈、宽三丈,靶上画十个‘敌兵靶位’!”
“由你们二人各领三艘战船,每船配八名弓弩手、两名投石手,模拟‘水师集中压制’。”
“以一炷香之内命中靶位数量,与火力持续时间为评判标准,优胜者便担任水路都部署!”
顿了顿,郭荣还不忘叮嘱道:
“给你们两天的时间准备,二十日凌晨开始比赛,比赛结束,大军立刻开拔!”
“记住,要多在战术上花些心思,只要有能提升战斗力的战术,朕便可将其推广,提升我大周所有水师的战斗能力……”
听完郭荣的描述,赵匡胤率先领命:“谨遵陛下圣旨,臣定当竭尽全力!”
韩通也开口道:“臣也定当竭尽全力!”
只是他的声音比赵匡胤弱了不少。
随后,二人便被郭荣请走了。
刚走出郭荣的房间,赵匡胤便朝着韩通行了一礼,十分客气地说道:
“希望韩将军全力以赴,为我大周研究出更好的水师战术,莫要手下留情,匡胤也会竭尽全力的……”
说罢,便再次拱了拱手,转身大步离去。
看着赵匡胤离去的背影,韩通忍不住啐了一口:
入你娘的,乃公就看不惯你对谁都这副尊敬友善的模样!
惺惺作态!
恶心……
也不知为何,他原本对赵匡胤并没有这么大的敌意。
但此刻,大概是梁王郭宗训的那句“既为腰胆,本王定让你成为殿前都点检”让他开始有了强烈的竞争意识。
故而对赵匡胤的敌意极速上升。
他并没有马上离去,在门口等了好一会,原以为梁王会出来给他指点一二。
可不曾想,等了好半天都不见梁王出来。
他只能悻悻然回去:
唉,我该咋研究新战术赢过赵匡胤啊……
次日,赵匡胤已经开始在布置新战术了,可韩通依旧没有任何头绪,急得他抓耳挠腮,眼睛都瞪得更大了。
赵匡胤自然有耳目能知道韩通的情况。
之前他还担心是又是梁王搞的鬼,毕竟原本还好好的,梁王一来宁州,韩通竟突然要和他抢水路都部署的位子,陛下甚至也改变了主意,还要搞什么对抗演练。
但现在得知韩通毫无进展,他也彻底放下心来。
水路都部署的位子,谁也抢不走……
郭宗训除了每日陪着老爹郭荣,也从未私下见过韩通。
他当然关心韩通的进展,也知道单凭韩通自己的能力,肯定赢不了赵匡胤。
但他不能着急!
上一世,出于兴趣,他曾研究过五代水军的致命痛点:
水师火力全靠士兵各自射击,弓弩手、投石手节奏混乱,要么一阵猛射后无箭可发,要么火力分散难中靶!
而以现在这个时期的水军战术,特别是大周,基本以陆军为主,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术!
如果没料错的话,赵匡胤善冲锋突击,多半更习惯让士兵尽全力快射……
终于!
在第二天下午,陪同老爹郭荣视察双方进展后,他终于确定了赵匡胤的水师战术:
果然是让士兵尽全力快射,无非就是尽可能让每个士兵提高命中率,然后通过训练让士兵们战斗气势更旺盛,再就是备用箭矢准备得更及时一些,转换地更流畅。
虽然是提升不少战斗效果,但完全没有任何协同意识!。
本质上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
于是,郭宗训彻底放心了!
其实也难怪,毕竟时间太短了,而且现在大周的水军整体战术水平太低。
赵匡胤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韩通却惨了!
郭荣见他没有任何进展,甚至一点提升都没有,当场就狠狠训了他一顿。
以至于在郭荣与郭宗训走后,他都开始在内心抱怨:
梁王啊梁王,你这不是在坑我吗?
让我和他赵匡胤比赛,结果你又不帮我,还害得我被白白训斥一顿,在那么多将士面前丢脸……
然而,他的这些抱怨与情绪,在晚上曹彬派人将一张纸悄悄条送到他手上后,彻底烟消云散了!
甚至像换了一个人,斗志盎然,信心满满……
次日凌晨。
在全军的参观下,水师对抗演练正式开始了。
甚至引来了无数宁州百姓的围观,大河两岸都围满了乌泱泱的人。
偌大的河面上,韩通与赵匡胤各自率领的战船同时上场,分列两端。
他们的前方,同样的距离各有一个‘模拟敌船靶’,高两丈、宽三丈,靶上画十个‘敌兵靶位’。
二人率领士兵整齐地肃立在船头,整装待发,只待大周皇帝郭荣的号令旗挥动!
而此时的郭荣正与郭宗训端坐在河边搭起的高台上。
郭荣扭头凑向郭宗训,轻声埋怨道:
“臭小子,都是你出的好主意!”
“简直是浪费时间!”
“你看韩通那样,怎么可能赢得了赵匡胤,更别指望他能研究出什么新战术……”
郭宗训笑道:“爹爹,别着急嘛?”
“本就是各凭本事的公平比赛,有新战术自然是好,没有也无妨嘛!”
“您看,最起码已经让那么多百姓见到了我大周的水军的气势,这就已经达到目的了,不是吗?”
郭荣挑了挑眉,更加凑近郭宗训,轻声说道:“臭小子,原来你还有这层用意,老爹我都不得不佩服你了……”
说完,他当即恢复端坐状态,大喊道:“演练开始!”
随着号令旗挥动,战鼓轰鸣!
河面上,无数箭矢、飞石瞬间如雨般射向“敌人”……
看台上的人群中。
赵匡义转头看向赵普,不屑地笑道:
“看都不用看,兄长赢定了!”
“这水路都部署的位子,他韩通想都别想……”
然而话音未落,赵普却突然沉声说道:
“不好!”
“明公要输……”
………………………………
说明:
1、关于后周的水师战力、战术水平:
结合《资治通鉴》、《旧五代史》等资料,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水军在周世宗柴荣的推动下才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蜕变。
其战术水平和战力虽然在短时间内达到了与南方政权抗衡的水准。
但与后世相比,比如宋朝、明朝等,却差了非常多!
毕竟“南船北马”的传统军事格局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彻底改变的。
尤其是战术水平,还是较为落后的!
不过要特别说明一下,此时虽然没有大炮之类的武器,但已有“火箭”、“弩炮”等武器!
他坐了起来,看向郭宗训,一副认真讨论的样子,仿佛在与朝堂重臣商议政务一般,甚至都忘了面前的只是个六岁的孩子。
“这个想法的确不错!”
“可朕只有两天的时间让他们准备,这月二十日朕便要继续挥师北上!”
“这两天的时间够举行对抗演练吗?”
“而且对抗演练也会消耗不少吧?”
“还是算了吧,毕竟赵匡胤的能力是众所周知的,而韩通的能力……”
郭宗训打断道:“爹爹,两天的时间够了!”
“又不是所有将领都要参加,您总不能让将领们觉得您厚此薄彼吧……”
见郭宗训如此笃定,郭荣挑了挑眉:“如此说来,你已经有想法了?”
“说来听听……”
郭宗训见状,当即喜笑颜开地说道:“其实很简单,只需要……”
听完郭宗训的描述,郭荣凝眉思索了片刻。
很快便兴奋地说道:“妙,妙、妙……”
“既能激发他们的战术思索能力,又能推行更优的战术,而且还能显示公平公正!”
“简直是一石三鸟!”
“就这么定了!”
说到此,郭荣竟直接兴奋地下了床,大喊道:
“来人,立刻召赵匡胤、韩通觐见……”
另一边。
刺史府的一间别院内,赵匡胤正在房间内趴在地图上挑灯夜战。
今日傍晚,陛下不仅对他献上的策略盛赞不已,甚至已经答应他担任水路都部署,统领大周水军北上!
按照此次进军规划,宁州之后,他带领的水师便要沿永济渠继续北上,快速推进至独流口(今天津静海北),然后转溯滹沱河西进。
此处为永济渠与滹沱河交汇处,是水路西进的关键节点。
之后便会抵达益津关(今河北霸州)!
而只要快速攻下益津关,这便是他在此次北伐中立下的第一个功劳!
之后便是瓦桥关(今河北雄县西南),若能攻下瓦桥关,便又是大功一件!
然后便是固安,固安是契丹幽州南部的最后一道屏障,驻有精锐骑兵,北距燕京约一百二十里!
此战必然凶险,但若能赶在陆路大军之前攻破,那便更是天大的功劳!
之后便会与陆路大军汇师,一旦与梁王在一起,只怕立功机会便少很多。
所以,只要能成为水路都部署,前面那三关的功劳便谁都抢不走,即便是梁王也没用……
正想着,门外突然传来一道通报声:
“赵指挥使,陛下急召您觐见……”
赵匡胤愣了愣,当即穿好衣服出门。
不久后,当他来到郭荣的房间时,却发现韩通也在,而且还有梁王!
赵匡胤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一股不祥的预感顿时涌上心头……
“末将参见陛下!”
赵匡胤与韩通同时跪拜。
身穿寝衣的柴荣抬手虚扶,开门见山地说道:“这么晚召而二位来,是为了水路都部署的人选一事!”
果然!
赵匡胤皱了皱眉:
陛下不是已经答应让我担任水路都部署吗?
难道又有变动?
而一旁的韩通却挑了挑眉:
看来梁王真的已经说服陛下了。
太好了!
梁王果然厉害,竟能说动陛下改变心意。
刚刚我冒死请求都没有用……
郭荣的声音再次响起:
“水路都部署的人选,朕本来已经定好了,由赵匡胤担任,负责统领水军北上!”
“可韩通之前也找到朕毛遂自荐……”
赵匡胤再次皱了皱眉,微微扭头看向韩通:
什么情况?
你韩瞪眼要和我抢水路都部署的位置?
凭什么?
你有这个资格吗?
你虽然跟随陛下的时间比我早,可你那能力够吗……
也许是感觉到了赵匡胤眼里的不善,也许是韩通本就对赵匡胤不喜。
韩通竟也扭头看向赵匡胤,二人目光碰撞的一瞬间,竟似乎有股隐形的火花!
谁也不肯退缩……
这一幕自然被一旁的郭宗训敏锐地捕捉到了。
见二人已然有了水火不容的苗头,他心底乐开了花!
很好,就是这样!
韩瞪眼啊韩瞪眼,作为本王的腰胆,你就是要与赵匡胤水火不容!
其实也难怪!
毕竟历史上的韩通本就与赵匡胤不亲近,早先郭荣还未继位时,韩通便已经跟着郭荣了,后来赵匡胤加入后,韩通还是赵匡胤的上级。
而且韩通此人不喜结党,也看不惯赵匡胤与众多将领私交甚好的行为。
只是咱们这位韩通韩瞪眼,着实没有赵匡胤那般的能力……
也不知道郭荣有没有察觉到二人刚刚那细微的动作,他继续说道:
“二位将军都是朕的心腹爱将!”
“此时又值北伐,万千将士都看着,朕怎可厚此薄彼,寒了二位将军中任何一人的心,朕都不忍!”
“思前想后,既然二位都很想担任水路都部署,那不如公平公正地举行一场水师对抗演练!”
水师对抗演练?
赵匡胤挑了挑眉:
好!
很好!
既然是对抗演练,那就各凭本事,我倒要看看你韩瞪眼有没有那个能力从我手中抢走水路都部署的位子!
韩通此时却有些傻眼了!
他倒是并不怕对抗演练,可自知在这方面的才能终究比不上赵匡胤!
之前南征的时候,赵匡胤的才能就已经显露了,说实话,他内心也是认可的。
他抬眼看了看一旁的郭宗训:梁王啊梁王,我还以为你已经成功说服陛下了!
搞半天还要弄什么对抗演练!
唉,不说了,我尽力就是了,到时候输了,你可别怪我……
正想着,却见郭宗训正冲着自己微笑……
此时,赵匡胤开口道:
“敢问陛下,具体如何对抗演练?”
郭荣笑了笑,道:“其实很简单!”
“此次对抗演练名为‘舷侧集群进攻赛’!”
“即在水中立三座‘模拟敌船靶’,高两丈、宽三丈,靶上画十个‘敌兵靶位’!”
“由你们二人各领三艘战船,每船配八名弓弩手、两名投石手,模拟‘水师集中压制’。”
“以一炷香之内命中靶位数量,与火力持续时间为评判标准,优胜者便担任水路都部署!”
顿了顿,郭荣还不忘叮嘱道:
“给你们两天的时间准备,二十日凌晨开始比赛,比赛结束,大军立刻开拔!”
“记住,要多在战术上花些心思,只要有能提升战斗力的战术,朕便可将其推广,提升我大周所有水师的战斗能力……”
听完郭荣的描述,赵匡胤率先领命:“谨遵陛下圣旨,臣定当竭尽全力!”
韩通也开口道:“臣也定当竭尽全力!”
只是他的声音比赵匡胤弱了不少。
随后,二人便被郭荣请走了。
刚走出郭荣的房间,赵匡胤便朝着韩通行了一礼,十分客气地说道:
“希望韩将军全力以赴,为我大周研究出更好的水师战术,莫要手下留情,匡胤也会竭尽全力的……”
说罢,便再次拱了拱手,转身大步离去。
看着赵匡胤离去的背影,韩通忍不住啐了一口:
入你娘的,乃公就看不惯你对谁都这副尊敬友善的模样!
惺惺作态!
恶心……
也不知为何,他原本对赵匡胤并没有这么大的敌意。
但此刻,大概是梁王郭宗训的那句“既为腰胆,本王定让你成为殿前都点检”让他开始有了强烈的竞争意识。
故而对赵匡胤的敌意极速上升。
他并没有马上离去,在门口等了好一会,原以为梁王会出来给他指点一二。
可不曾想,等了好半天都不见梁王出来。
他只能悻悻然回去:
唉,我该咋研究新战术赢过赵匡胤啊……
次日,赵匡胤已经开始在布置新战术了,可韩通依旧没有任何头绪,急得他抓耳挠腮,眼睛都瞪得更大了。
赵匡胤自然有耳目能知道韩通的情况。
之前他还担心是又是梁王搞的鬼,毕竟原本还好好的,梁王一来宁州,韩通竟突然要和他抢水路都部署的位子,陛下甚至也改变了主意,还要搞什么对抗演练。
但现在得知韩通毫无进展,他也彻底放下心来。
水路都部署的位子,谁也抢不走……
郭宗训除了每日陪着老爹郭荣,也从未私下见过韩通。
他当然关心韩通的进展,也知道单凭韩通自己的能力,肯定赢不了赵匡胤。
但他不能着急!
上一世,出于兴趣,他曾研究过五代水军的致命痛点:
水师火力全靠士兵各自射击,弓弩手、投石手节奏混乱,要么一阵猛射后无箭可发,要么火力分散难中靶!
而以现在这个时期的水军战术,特别是大周,基本以陆军为主,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术!
如果没料错的话,赵匡胤善冲锋突击,多半更习惯让士兵尽全力快射……
终于!
在第二天下午,陪同老爹郭荣视察双方进展后,他终于确定了赵匡胤的水师战术:
果然是让士兵尽全力快射,无非就是尽可能让每个士兵提高命中率,然后通过训练让士兵们战斗气势更旺盛,再就是备用箭矢准备得更及时一些,转换地更流畅。
虽然是提升不少战斗效果,但完全没有任何协同意识!。
本质上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
于是,郭宗训彻底放心了!
其实也难怪,毕竟时间太短了,而且现在大周的水军整体战术水平太低。
赵匡胤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韩通却惨了!
郭荣见他没有任何进展,甚至一点提升都没有,当场就狠狠训了他一顿。
以至于在郭荣与郭宗训走后,他都开始在内心抱怨:
梁王啊梁王,你这不是在坑我吗?
让我和他赵匡胤比赛,结果你又不帮我,还害得我被白白训斥一顿,在那么多将士面前丢脸……
然而,他的这些抱怨与情绪,在晚上曹彬派人将一张纸悄悄条送到他手上后,彻底烟消云散了!
甚至像换了一个人,斗志盎然,信心满满……
次日凌晨。
在全军的参观下,水师对抗演练正式开始了。
甚至引来了无数宁州百姓的围观,大河两岸都围满了乌泱泱的人。
偌大的河面上,韩通与赵匡胤各自率领的战船同时上场,分列两端。
他们的前方,同样的距离各有一个‘模拟敌船靶’,高两丈、宽三丈,靶上画十个‘敌兵靶位’。
二人率领士兵整齐地肃立在船头,整装待发,只待大周皇帝郭荣的号令旗挥动!
而此时的郭荣正与郭宗训端坐在河边搭起的高台上。
郭荣扭头凑向郭宗训,轻声埋怨道:
“臭小子,都是你出的好主意!”
“简直是浪费时间!”
“你看韩通那样,怎么可能赢得了赵匡胤,更别指望他能研究出什么新战术……”
郭宗训笑道:“爹爹,别着急嘛?”
“本就是各凭本事的公平比赛,有新战术自然是好,没有也无妨嘛!”
“您看,最起码已经让那么多百姓见到了我大周的水军的气势,这就已经达到目的了,不是吗?”
郭荣挑了挑眉,更加凑近郭宗训,轻声说道:“臭小子,原来你还有这层用意,老爹我都不得不佩服你了……”
说完,他当即恢复端坐状态,大喊道:“演练开始!”
随着号令旗挥动,战鼓轰鸣!
河面上,无数箭矢、飞石瞬间如雨般射向“敌人”……
看台上的人群中。
赵匡义转头看向赵普,不屑地笑道:
“看都不用看,兄长赢定了!”
“这水路都部署的位子,他韩通想都别想……”
然而话音未落,赵普却突然沉声说道:
“不好!”
“明公要输……”
………………………………
说明:
1、关于后周的水师战力、战术水平:
结合《资治通鉴》、《旧五代史》等资料,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水军在周世宗柴荣的推动下才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蜕变。
其战术水平和战力虽然在短时间内达到了与南方政权抗衡的水准。
但与后世相比,比如宋朝、明朝等,却差了非常多!
毕竟“南船北马”的传统军事格局不是短短几年就能彻底改变的。
尤其是战术水平,还是较为落后的!
不过要特别说明一下,此时虽然没有大炮之类的武器,但已有“火箭”、“弩炮”等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