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万事俱备,就欠东风了!-《重生七零做恶女,抛夫弃子嫁军长》

  秋老虎的威力太大了,半个月功夫,就把苞米秸秆晒成了金黄色,苞米棒子也吹着秋风,欢快摇荡。

  老钟叔抄着嘶哑的嗓子,挥舞着手里的镰刀,带着村里老少开了个动员大会,为秋收做了万全准备。

  一年的辛苦,最重要的就是抢收了。

  万一老天爷不对心思,下几场雨,或者干脆落雪早半个月,损失几成粮食,全村就要半饱半饿挨半年。

  这个时候,全村上下除了瘫痪不能动的,就是五六岁孩子都要跟着下地。

  拴柱儿不能跑城里了,周婶子也要赶回来干活儿。

  吴桂花索性把包子店关门一周,因为提前通知,食客们也没谁抱怨。

  毕竟他们很多人也要请假回家去帮忙!

  碰巧,徐良在南边打电话回来,之前定下的衣服都做好了。

  吴桂花就准备再出门一趟,但逃避劳动的名头可不好,她就想了个主意。

  秋收之后,面对全村收山货!

  干蘑菇,鲜蘑菇,木耳,核桃、榛子和松子,都可以送到吴家换馒头包子或者粮食。

  全村当时就沸腾了,要知道这些东西,漫山遍野,只要肯吃辛苦背下山,几乎不要本钱。而且家家吃了多少年,也不觉得稀罕了。

  如果全家人出动,上山抢个几百斤回来,不用多,只要换回四五十斤粮食,也够全家吃一个月了。

  于是,吴桂花借口去外省找山货销路,就顺顺利利出了门。

  火车上三天两夜的折磨,因为没有徐良在一边,吴桂花还算轻松,偶尔找到机会就进空间吃点儿东西,简单洗个澡,所以到广省的时候,整个人都是干净又精神。

  徐良等在站台上,脖子抻的老长。

  留在广省大半个月,让他迅速蜕变成了半个本地人,一件花衬衫,配了个墨镜,开口就是热情的“雷猴”啊!

  吴桂花笑的不行,一巴掌拍过去,把徐良也拍笑了。

  两人吃了饭,然后就去了制衣厂。

  将近一万件衣服,制衣厂也是早晚赶工,但质量件件合格,没有一点儿敷衍。

  吴桂花抽查了几件,见线头都剪的干干净净,就更满意了。

  她痛快付了尾款,就嘱咐徐良带着货车,把所有打包好的衣服送去了之前租好的仓库。

  然后,徐良领路,吴桂花又把手里剩下的几千块拿出一大半,都换成了墨镜和花衬衫。

  徐良虽然有些习惯姐姐的大手笔了,但依旧心疼的嘴角直抽抽……

  “弟,你先坐火车回家。我已经联系好车皮了,我跟着押货一起回去。”

  “不行,姐,押货危险又辛苦,你一个人根本不行。我跟你一起!”

  “不用了,我已经找好人手了,不会有事。你放心回去,出来这么久,你家里和对象怕是都惦记你了。”

  提起对象,徐良就不再坚持了,麻利买了车票,赶着回家去了。

  吴桂花又停留了一天,买了一些在黑省稀缺的小东西,甚至还买了几棵荔枝树和香蕉树种在空间,其余杨桃之类,她没要。

  实在是北方人,吃不惯这些果子的味道。

  忙完这些,她才收了仓库里的衣服,然后退了租……

  矿山后勤办公室,徐主任皱着眉抽烟,烟头儿差点烧到手才回过神。

  他有些烦躁的扯开中山装的领子,拿起电话,想了想又放下。

  这时候,钱小文找了过来。

  小姑娘刚二十岁出头儿,穿了一件红色格子的春秋衫,梳着两条油黑的辫子,年轻亮丽,只不过黑眼圈有些严重,显然是没睡好。

  “叔,徐良这两天打电话回来了吗?”

  徐主任有些迁怒,毕竟钱家不要那么多彩礼,徐良也不能铤而走险,丢了工作,更不会远去广省,远隔千里,让家里日夜惦记。

  他忍着脾气,简单回了一句。

  “这两天没有电话。”

  钱小文红了眼圈儿,有些委屈又愧疚。

  她是知青回城,家里重男轻女,没给安排工作,幸亏徐良读书时候就和她有感情,重逢之后确立关系就帮她找了卖包子的活儿。

  赚钱之后,她搬出家里住,轻松自在不少。

  但提起结婚,家里还是狮子大开口,她哭过吵过,闹过自杀,爹娘就是要宰徐良一笔钱,留给弟弟娶媳妇……

  她夹在中间,心疼徐良,又不能杀了爹娘……

  徐主任看她这样,也不好再发脾气。

  “你也别太担心了,徐良那小子聪明着呢。而且带他出门的吴桂花,我也熟悉,是个靠谱的,不会……”

  他说到一半,半开的屋门被咣当一声彻底推开。

  徐良像个花花公子一样,闪亮登场!

  “本少爷回来了,快来迎接啊!”

  徐主任高兴疯了,但上去就给了侄子一巴掌。

  “胡说什么,小心被人拉去批斗!”

  他一手关上屋门,一手扯着侄儿就问个不停。

  钱小文更是抱着徐良的胳膊,好像生怕他下一秒就飞了。

  关于采买服装,徐良含糊说了几句,然后就打开了自己的包裹,给了钱小文一条红色纱巾,给了叔叔一只黑色钢笔。

  钱小文把纱巾系在脖子上,美滋滋。

  徐主任嘴上嫌弃侄子乱花钱,手里的钢笔可没松开……

  而两天后的南大洼村,吴家点着蜡烛,老钟叔等人也围着吴桂花,说笑热闹的差点儿掀翻屋顶。

  吴桂花给老钟书和吴大勇,一人买了一双皮鞋,两人用手托着,用衣袖擦了又擦,试一下都舍不得。

  钟婶子拿到了一条灰色的羊绒围脖,她轻轻摸着,生怕手上粗糙勾了绒毛。

  周红霞拿了一条大红色的纱巾,稀罕的眉开眼笑。

  拴柱儿更不得了,腰上斜挎着一个新水壶。

  冬梅抱着两袋奶粉和一个奶瓶,心里分外踏实。孩子出生以后,她的“粮食”不够吃,也不用怕了。

  周婶子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吴桂花给她带了一套大红的牡丹双喜被套,儿子结婚时候套新棉花被,简直太体面了!

  最后,吴桂花又一家给了二斤广式月饼,不只是吃个新鲜,也是后天就到中秋节了。

  钟婶子怕她孤单,坚持要她去家里吃饭。

  吴桂花拒绝了,钟家那儿子不常回来,儿媳是个小领导的闺女,矫情的厉害。

  她怕到时候,有什么看不过眼儿,吵几句,就太尴尬了。

  不如自己过节,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