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溃败的消息像一道淬毒的飞箭,穿透层层壁垒,狠狠扎进袁雄的耳中。
彼时他正倚在软榻上摩挲着一枚玉印,听闻信使带着哭腔的禀报,那枚温润的玉石骤然从掌心滑落,在金砖地面上砸出一声脆响。
“废物!一群废物!”
咆哮声撞得梁柱嗡嗡作响,袁雄猛地掀翻榻前矮几,青瓷茶具碎成星屑,滚烫的茶水溅湿了他的锦袍,却丝毫浇不灭眼底的狂怒。
他踉跄着起身,一脚踹向紫檀木桌案,沉重的案几轰然翻倒,卷轴、笔墨、兵符散落一地,砚台在墙角撞出个深坑。
旁边伺候研墨的婢女吓得瘫软在地,裙摆被散落的竹简勾住,发出细碎的撕扯声。
这细微的声响仿佛点燃了袁雄的暴戾。
他反手拔出墙上悬挂的长剑,寒光闪过的瞬间,两个婢女甚至来不及发出尖叫,温热的血便溅上了雕花屏风。
“贱人,安敢败我兴致!”
剑身在空气中嗡鸣,袁雄盯着地上渐渐冰冷的躯体,突然发出困兽般的咆哮:“拖出去!都给我拖出去!”
门外的卫兵闻声涌入,瞥见地上的惨状无不噤若寒蝉,慌忙拖走女尸时,连带着地上的狼藉都不敢多看一眼。
直到殿内重新恢复死寂,袁雄才扶着额头喘息,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知道,此刻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片刻后,他对着空荡的殿门沉声道:“传纪云。”
不到半刻钟,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纪云手提吴钩枪,枪尖斜指地面,玄色战袍上的云纹在烛火下浮动。
他身姿挺拔如松,进门时带起的风卷动了地上未散的血腥气,却连眉头都未曾皱一下。
谁都知道,这位手握重兵的大将是袁雄唯一的心腹——袁雄纳了他的亲妹为妾,却以主母之礼相待,更亲口许诺要立纪氏所出之子为世子,这般恩宠,足以让纪云肝脑涂地。
“前线败了。”
袁雄直盯着他,声音里还带着未散的戾气。
“现在你说——该怎么办?”
纪云将吴钩枪顿在地上,枪尾与地面碰撞的闷响如同定心丸:“主公莫慌。沂水关地势险要,末将愿领三万精兵驻守,敌军远道而来,粮草必然不继。只需坚守三月,末将再寻机劫其粮道,定能逼退敌军。”
“三万?”
袁雄挑眉。
“足矣。”
纪云答得干脆。
沂水关此时已经有了两万多兵。
加上他的三万兵。
五万人。
如果一味坚守,他有信心可以一直守下去。
“还请主公调拨雷龙、赵卜、韩驹、朱能四将相助。”
沂水关有山峰,有小道。纪云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
所以即便是他,也需要一些帮手。
雷龙,赵卜,韩驹,朱能,虽然是中庸之才。
但在袁雄这里已经是最顶尖的人才了。
袁雄挥手应允,目光却掠过纪云坚毅的侧脸,落在殿外沉沉的暮色里。
待纪云领命离去,他立刻对暗卫使了个眼色:“去,赐陈默自尽。”
陈默是军中的智者,前日还力劝袁雄不要出兵。
却被斥为怯战。
此刻接到毒酒的老谋士,望着杯中晃动的涟漪,忽然笑了,笑得咳了起来:“改错不彻底,还不如不改啊……”
这句话随着最后一口气息消散在空屋中,无人听闻。
杀了陈默,袁雄心中的不安却愈发炽烈。
他踱步至沙盘前,指尖划过沂水关的位置,突然厉声下令:“传我将令,三日内强征五万新军!凡十五至五十岁男丁,有敢不从者,族诛!”
消息传到纪云耳中时,他正站在沂水关的城楼上清点军械。
听闻五万新军的消息,这位素来沉稳的大将猛地转身,吴钩枪的枪缨在风中剧烈颤抖。
他望着关内匆匆集结的新兵——那些面黄肌瘦的农夫、尚未成年的少年,甚至还有须发斑白的老者,突然重重叹了口气。
“完了。”
他低声自语,声音被风吹得七零八落。
“三万精兵据守,耗也能耗死敌军。可后面一下子多出了这五万张嘴……咱们的粮草撑不过一月啊。”
城楼下,新兵们还在茫然地接过锈迹斑斑的长矛。
纪云望着远方连绵的山峦,敌军的旗帜仿佛已在天际线摇曳。
他太清楚袁雄的心思——那五万新军不是后援,是催命符。
粮草不济,必然要主动出战,可这群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如何敌得过浴血奋战的敌军?
若自己败了,这五万新兵,不过是给敌军多添些战功罢了。
风卷着沙尘掠过城楼,纪云握紧了吴钩枪,指腹摩挲着冰冷的枪身。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无力回天的叹息。
晨雾还未散尽时,刘醒非的大旗已在山坳里竖起。
两万多降兵排着歪歪扭扭的队伍,手里攥着各式各样的兵器——有锈迹斑斑的长矛,有豁了口的短刀,甚至有人还提着秋收时用的镰刀。
他们大多面黄肌瘦,眼神里带着惶惑,只有偶尔瞥见队伍前列那三千衣甲齐整的本部兵马时,才会下意识地挺直些腰杆。
刘醒非勒着马站在土坡上,望着这将近三万人的“大军”,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身后的亲兵递上一碗热茶,却被他抬手挡开——那茶碗里腾起的热气,恍惚间竟让他想起了山寨粮仓里日渐见空的米缸。
“当家的,都准备好了。”
副将催马过来,声音里带着几分按捺不住的兴奋。
“这一仗要是能拿下沂水关,咱们的地盘可就翻倍了!”
刘醒非没接话,只是调转马头,望着来路那片熟悉的山林。
他本不是个好战的人,当初占山为王,图的不过是安稳二字。
山寨虽小,却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五千兵马不多不少,刚好够守着那片水土过日子。
他甚至已经规划好了新开垦一些的梯田,想着再攒一些粮食,或者把寨墙再加高三尺。
可这一切,都被袁雄搅乱了。
你说这个袁雄,莫名其妙的来找麻烦。
简直是岂有此理。
偏这些人战斗力低下。
一降就是两万多人。
清点战场时,他看着那些跪地求饶的俘虏,头一次犯了难——杀了,坏了名声。
放了,无异于纵虎归山。
思来想去,他咬着牙把人收了,却没料到这竟是个填不满的窟窿。
两万多张嘴,一天就要吃掉两石米。
山寨粮仓里的存粮,撑了不到半月就见了底。
到时没粮,该怎么办?
刘醒非只能带兵出去抢地盘来供养他的兵。
“彼其娘之的袁雄!”
刘醒非猛地抽了一鞭子,马嘶声惊飞了枝头的晨鸟。
他不是没想过袁雄的虚实。
那些俘虏嘴里漏出的消息,早就拼凑出了对方外强中干的底细——兵马虽多,却大多是强征来的农夫,连像样的操练都没有。
将领们只顾着争权夺利,连最基本的布防都漏洞百出。
这样的对手,若是再不出手,岂不是辜负了老天爷送上门的机会?
退一步讲,就算打不赢也无妨。
刘醒非望着队伍里那些脚步虚浮的降兵,眼底闪过一丝冷意。
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些人就是最好的“消耗品”。
等他们死得差不多了,粮食的压力自然就没了,他还能带着本部的三千人退回山寨,大不了从头再来。
“传令!”
他猛地勒住缰绳,声音穿透晨雾。
“目标沂水关,全速前进!”
号令一下,三万大军像一条臃肿的长蛇,缓缓扭动着向沂水关的方向爬去。
降兵们不知道自己是去送死,还是去抢一条活路,只是麻木地跟着前面的人挪动脚步。
唯有刘醒非知道,这一路奔袭,既是为了抢地盘,更是为了甩包袱。
马蹄扬起的尘土渐渐遮住了来路,刘醒非回头望了一眼山寨的方向,那里曾是他想要守护的安稳。
如今,他却只能攥紧缰绳,朝着一场未知的战争冲去。
风里似乎已经有了血腥味,混杂着降兵们身上散发出的汗馊气,让他忍不住皱了皱眉。
罢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袁雄既然敢惹他,就得承受这份代价。
沂水雄关,天险天成。
沂水关之险,初见便足以让久经沙场的将领心头一沉。
两座巍峨山峰如天造地设的屏障,并肩而立,中间一道雄关横亘,将通路死死锁在\"两峰夹一墙\"的格局里。
关前,沂水滔滔,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既是天然的护城河,更是阻断敌军步伐的天堑。
任谁站在关下仰望,都会明白这关卡的厉害——只要关内粮草不缺,兵马充足,守将稍有胆识,便足以将这关隘守到地老天荒。
刘醒非带兵抵达沂水关前时,河面那座唯一的木桥早已被拆得干干净净。
望着对岸高耸的关墙和湍急的河水,他心中再无半分侥幸。
这是一座真正的坚城硬关,壁垒森严,易守难攻,正常情况下,根本没有强攻下来的可能。
也就在这一刻,刘醒非彻底明白了袁雄的底气所在。
那袁雄论实力并不算出众,却能坐拥三州之地,日子过得安稳滋润,靠的从来不是自身的勇武或智谋,而是这老天爷赏饭吃的先天条件。
他占据的地盘,处处是这般易守难攻的关隘,进可出兵劫掠,退可凭险固守,别人想打进来,难如登天。
眼看沂水关如铜墙铁壁般挡在面前,手下将士虽勇,却也束手无策,刘醒非只觉一阵无可奈何。
强攻?
无异于以卵击石。
围困?
耗到粮草耗尽,自己这边先撑不住。
正当他眉头紧锁时,身旁的赵全上前谏言:“将军,沂水关确实难下,但并非没有他法。属下以为,可转攻涪石关。那涪石关虽也地势险要,却远不如沂水关这般让人绝望。”
话锋一转,赵全又补充道:“只是涪石关与沂水关互为犄角,若攻涪石关,需防沂水关出兵抄断我军后路。依属下之见,有两策可选:其一,佯装攻打涪石关,诱沂水关守军出战,待其出关后设伏围歼,再回头取关;其二,索性真攻涪石关,一旦攻克,便可直入南川,届时掉头北上,便能从后方抄断沂水关的粮道与退路。如此一来,沂水关前后受敌,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必破无疑。”
赵全的话如一道亮光,劈开了刘醒非眼前的迷雾。
沂水关虽险,却非孤立无援,也非无懈可击。
只要找对了突破口,这看似能守到地老天荒的雄关,终有被攻破的一日。
沂水关前的对峙尚未真正开始,刘醒非却已做出了一个让城上守军始料未及的决定。
他点了周山、元昭、赵全、管武四员得力战将,留下两万余兵马,严令他们死死盯住沂水关,寸步不离,绝不能让关内一兵一卒有机会出关滋扰。
布置妥当后,刘醒非亲自率领另一支精锐,调转方向,朝着涪石关的方向开拔而去。
城关之上,纪云正凭栏远眺,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当看到刘醒非的大军分作两股,一股原地布防,一股悄然离去时,他心头猛地一沉,一股强烈的不安瞬间攫住了他。
纪云对沂水关有十足的信心。
这“两峰夹一墙”的天险,加上沂水天堑,只要自己守得稳妥,任凭刘醒非有通天本领,也休想越雷池一步。
可涪石关……
一想到那里,他的心便不由自主地悬了起来。
涪石关的守将是吴乙。
这个名字在纪云脑海中浮现时,最先跳出来的却不是他的战绩或谋略,而是另一个身影——吴乙那个美得声名远播的妹妹。
稍微一想便不难明白,吴乙能坐到守将这个位置,靠的恐怕不是沙场血战的功勋,更多是借了妹妹的光。
让这样一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人镇守涪石关,如何能让人放心?
但纪云却不好对此说什么。
因为你纪云也是有一个妹妹在主公那里的。
怎么,你可以靠妹妹上位。
别人就不行了吗?
但是,吴乙其人,他的能力和纪云一比,那真是天上地下。
所以纪云十分担心。
涪石关虽不如沂水关这般固若金汤,却也是屏障南川的要地,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刘醒非这是看穿了己方的弱点,要避实击虚啊!
纪云望着刘醒非大军远去的方向,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栏杆。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沂水关或许安稳,但若涪石关那边有了差池,他这沂水关纵是守得再牢,也终将沦为一座孤立无援的死关。
彼时他正倚在软榻上摩挲着一枚玉印,听闻信使带着哭腔的禀报,那枚温润的玉石骤然从掌心滑落,在金砖地面上砸出一声脆响。
“废物!一群废物!”
咆哮声撞得梁柱嗡嗡作响,袁雄猛地掀翻榻前矮几,青瓷茶具碎成星屑,滚烫的茶水溅湿了他的锦袍,却丝毫浇不灭眼底的狂怒。
他踉跄着起身,一脚踹向紫檀木桌案,沉重的案几轰然翻倒,卷轴、笔墨、兵符散落一地,砚台在墙角撞出个深坑。
旁边伺候研墨的婢女吓得瘫软在地,裙摆被散落的竹简勾住,发出细碎的撕扯声。
这细微的声响仿佛点燃了袁雄的暴戾。
他反手拔出墙上悬挂的长剑,寒光闪过的瞬间,两个婢女甚至来不及发出尖叫,温热的血便溅上了雕花屏风。
“贱人,安敢败我兴致!”
剑身在空气中嗡鸣,袁雄盯着地上渐渐冰冷的躯体,突然发出困兽般的咆哮:“拖出去!都给我拖出去!”
门外的卫兵闻声涌入,瞥见地上的惨状无不噤若寒蝉,慌忙拖走女尸时,连带着地上的狼藉都不敢多看一眼。
直到殿内重新恢复死寂,袁雄才扶着额头喘息,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他知道,此刻愤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片刻后,他对着空荡的殿门沉声道:“传纪云。”
不到半刻钟,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纪云手提吴钩枪,枪尖斜指地面,玄色战袍上的云纹在烛火下浮动。
他身姿挺拔如松,进门时带起的风卷动了地上未散的血腥气,却连眉头都未曾皱一下。
谁都知道,这位手握重兵的大将是袁雄唯一的心腹——袁雄纳了他的亲妹为妾,却以主母之礼相待,更亲口许诺要立纪氏所出之子为世子,这般恩宠,足以让纪云肝脑涂地。
“前线败了。”
袁雄直盯着他,声音里还带着未散的戾气。
“现在你说——该怎么办?”
纪云将吴钩枪顿在地上,枪尾与地面碰撞的闷响如同定心丸:“主公莫慌。沂水关地势险要,末将愿领三万精兵驻守,敌军远道而来,粮草必然不继。只需坚守三月,末将再寻机劫其粮道,定能逼退敌军。”
“三万?”
袁雄挑眉。
“足矣。”
纪云答得干脆。
沂水关此时已经有了两万多兵。
加上他的三万兵。
五万人。
如果一味坚守,他有信心可以一直守下去。
“还请主公调拨雷龙、赵卜、韩驹、朱能四将相助。”
沂水关有山峰,有小道。纪云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
所以即便是他,也需要一些帮手。
雷龙,赵卜,韩驹,朱能,虽然是中庸之才。
但在袁雄这里已经是最顶尖的人才了。
袁雄挥手应允,目光却掠过纪云坚毅的侧脸,落在殿外沉沉的暮色里。
待纪云领命离去,他立刻对暗卫使了个眼色:“去,赐陈默自尽。”
陈默是军中的智者,前日还力劝袁雄不要出兵。
却被斥为怯战。
此刻接到毒酒的老谋士,望着杯中晃动的涟漪,忽然笑了,笑得咳了起来:“改错不彻底,还不如不改啊……”
这句话随着最后一口气息消散在空屋中,无人听闻。
杀了陈默,袁雄心中的不安却愈发炽烈。
他踱步至沙盘前,指尖划过沂水关的位置,突然厉声下令:“传我将令,三日内强征五万新军!凡十五至五十岁男丁,有敢不从者,族诛!”
消息传到纪云耳中时,他正站在沂水关的城楼上清点军械。
听闻五万新军的消息,这位素来沉稳的大将猛地转身,吴钩枪的枪缨在风中剧烈颤抖。
他望着关内匆匆集结的新兵——那些面黄肌瘦的农夫、尚未成年的少年,甚至还有须发斑白的老者,突然重重叹了口气。
“完了。”
他低声自语,声音被风吹得七零八落。
“三万精兵据守,耗也能耗死敌军。可后面一下子多出了这五万张嘴……咱们的粮草撑不过一月啊。”
城楼下,新兵们还在茫然地接过锈迹斑斑的长矛。
纪云望着远方连绵的山峦,敌军的旗帜仿佛已在天际线摇曳。
他太清楚袁雄的心思——那五万新军不是后援,是催命符。
粮草不济,必然要主动出战,可这群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如何敌得过浴血奋战的敌军?
若自己败了,这五万新兵,不过是给敌军多添些战功罢了。
风卷着沙尘掠过城楼,纪云握紧了吴钩枪,指腹摩挲着冰冷的枪身。
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无力回天的叹息。
晨雾还未散尽时,刘醒非的大旗已在山坳里竖起。
两万多降兵排着歪歪扭扭的队伍,手里攥着各式各样的兵器——有锈迹斑斑的长矛,有豁了口的短刀,甚至有人还提着秋收时用的镰刀。
他们大多面黄肌瘦,眼神里带着惶惑,只有偶尔瞥见队伍前列那三千衣甲齐整的本部兵马时,才会下意识地挺直些腰杆。
刘醒非勒着马站在土坡上,望着这将近三万人的“大军”,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身后的亲兵递上一碗热茶,却被他抬手挡开——那茶碗里腾起的热气,恍惚间竟让他想起了山寨粮仓里日渐见空的米缸。
“当家的,都准备好了。”
副将催马过来,声音里带着几分按捺不住的兴奋。
“这一仗要是能拿下沂水关,咱们的地盘可就翻倍了!”
刘醒非没接话,只是调转马头,望着来路那片熟悉的山林。
他本不是个好战的人,当初占山为王,图的不过是安稳二字。
山寨虽小,却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五千兵马不多不少,刚好够守着那片水土过日子。
他甚至已经规划好了新开垦一些的梯田,想着再攒一些粮食,或者把寨墙再加高三尺。
可这一切,都被袁雄搅乱了。
你说这个袁雄,莫名其妙的来找麻烦。
简直是岂有此理。
偏这些人战斗力低下。
一降就是两万多人。
清点战场时,他看着那些跪地求饶的俘虏,头一次犯了难——杀了,坏了名声。
放了,无异于纵虎归山。
思来想去,他咬着牙把人收了,却没料到这竟是个填不满的窟窿。
两万多张嘴,一天就要吃掉两石米。
山寨粮仓里的存粮,撑了不到半月就见了底。
到时没粮,该怎么办?
刘醒非只能带兵出去抢地盘来供养他的兵。
“彼其娘之的袁雄!”
刘醒非猛地抽了一鞭子,马嘶声惊飞了枝头的晨鸟。
他不是没想过袁雄的虚实。
那些俘虏嘴里漏出的消息,早就拼凑出了对方外强中干的底细——兵马虽多,却大多是强征来的农夫,连像样的操练都没有。
将领们只顾着争权夺利,连最基本的布防都漏洞百出。
这样的对手,若是再不出手,岂不是辜负了老天爷送上门的机会?
退一步讲,就算打不赢也无妨。
刘醒非望着队伍里那些脚步虚浮的降兵,眼底闪过一丝冷意。
真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些人就是最好的“消耗品”。
等他们死得差不多了,粮食的压力自然就没了,他还能带着本部的三千人退回山寨,大不了从头再来。
“传令!”
他猛地勒住缰绳,声音穿透晨雾。
“目标沂水关,全速前进!”
号令一下,三万大军像一条臃肿的长蛇,缓缓扭动着向沂水关的方向爬去。
降兵们不知道自己是去送死,还是去抢一条活路,只是麻木地跟着前面的人挪动脚步。
唯有刘醒非知道,这一路奔袭,既是为了抢地盘,更是为了甩包袱。
马蹄扬起的尘土渐渐遮住了来路,刘醒非回头望了一眼山寨的方向,那里曾是他想要守护的安稳。
如今,他却只能攥紧缰绳,朝着一场未知的战争冲去。
风里似乎已经有了血腥味,混杂着降兵们身上散发出的汗馊气,让他忍不住皱了皱眉。
罢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袁雄既然敢惹他,就得承受这份代价。
沂水雄关,天险天成。
沂水关之险,初见便足以让久经沙场的将领心头一沉。
两座巍峨山峰如天造地设的屏障,并肩而立,中间一道雄关横亘,将通路死死锁在\"两峰夹一墙\"的格局里。
关前,沂水滔滔,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既是天然的护城河,更是阻断敌军步伐的天堑。
任谁站在关下仰望,都会明白这关卡的厉害——只要关内粮草不缺,兵马充足,守将稍有胆识,便足以将这关隘守到地老天荒。
刘醒非带兵抵达沂水关前时,河面那座唯一的木桥早已被拆得干干净净。
望着对岸高耸的关墙和湍急的河水,他心中再无半分侥幸。
这是一座真正的坚城硬关,壁垒森严,易守难攻,正常情况下,根本没有强攻下来的可能。
也就在这一刻,刘醒非彻底明白了袁雄的底气所在。
那袁雄论实力并不算出众,却能坐拥三州之地,日子过得安稳滋润,靠的从来不是自身的勇武或智谋,而是这老天爷赏饭吃的先天条件。
他占据的地盘,处处是这般易守难攻的关隘,进可出兵劫掠,退可凭险固守,别人想打进来,难如登天。
眼看沂水关如铜墙铁壁般挡在面前,手下将士虽勇,却也束手无策,刘醒非只觉一阵无可奈何。
强攻?
无异于以卵击石。
围困?
耗到粮草耗尽,自己这边先撑不住。
正当他眉头紧锁时,身旁的赵全上前谏言:“将军,沂水关确实难下,但并非没有他法。属下以为,可转攻涪石关。那涪石关虽也地势险要,却远不如沂水关这般让人绝望。”
话锋一转,赵全又补充道:“只是涪石关与沂水关互为犄角,若攻涪石关,需防沂水关出兵抄断我军后路。依属下之见,有两策可选:其一,佯装攻打涪石关,诱沂水关守军出战,待其出关后设伏围歼,再回头取关;其二,索性真攻涪石关,一旦攻克,便可直入南川,届时掉头北上,便能从后方抄断沂水关的粮道与退路。如此一来,沂水关前后受敌,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必破无疑。”
赵全的话如一道亮光,劈开了刘醒非眼前的迷雾。
沂水关虽险,却非孤立无援,也非无懈可击。
只要找对了突破口,这看似能守到地老天荒的雄关,终有被攻破的一日。
沂水关前的对峙尚未真正开始,刘醒非却已做出了一个让城上守军始料未及的决定。
他点了周山、元昭、赵全、管武四员得力战将,留下两万余兵马,严令他们死死盯住沂水关,寸步不离,绝不能让关内一兵一卒有机会出关滋扰。
布置妥当后,刘醒非亲自率领另一支精锐,调转方向,朝着涪石关的方向开拔而去。
城关之上,纪云正凭栏远眺,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当看到刘醒非的大军分作两股,一股原地布防,一股悄然离去时,他心头猛地一沉,一股强烈的不安瞬间攫住了他。
纪云对沂水关有十足的信心。
这“两峰夹一墙”的天险,加上沂水天堑,只要自己守得稳妥,任凭刘醒非有通天本领,也休想越雷池一步。
可涪石关……
一想到那里,他的心便不由自主地悬了起来。
涪石关的守将是吴乙。
这个名字在纪云脑海中浮现时,最先跳出来的却不是他的战绩或谋略,而是另一个身影——吴乙那个美得声名远播的妹妹。
稍微一想便不难明白,吴乙能坐到守将这个位置,靠的恐怕不是沙场血战的功勋,更多是借了妹妹的光。
让这样一个靠裙带关系上位的人镇守涪石关,如何能让人放心?
但纪云却不好对此说什么。
因为你纪云也是有一个妹妹在主公那里的。
怎么,你可以靠妹妹上位。
别人就不行了吗?
但是,吴乙其人,他的能力和纪云一比,那真是天上地下。
所以纪云十分担心。
涪石关虽不如沂水关这般固若金汤,却也是屏障南川的要地,一旦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刘醒非这是看穿了己方的弱点,要避实击虚啊!
纪云望着刘醒非大军远去的方向,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栏杆。
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沂水关或许安稳,但若涪石关那边有了差池,他这沂水关纵是守得再牢,也终将沦为一座孤立无援的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