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新阳正要开口解释,不想兴旺先抢了话:“呵呵,你也知道我家只是农户,这样的年成家里应该粮食紧张,吃不上这样的米面,就没想过这些东西都是哪来的?”
武师傅想着兴旺既然这么说,就说明这些东西来路有些不同,疑惑的问:“总不至于是徒儿出去抢的吧?”
兴旺嗤笑:“就你这脑子,也难怪要想方设法脱离江湖,不然见到了阎王爷,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去的。”
“这些精细的吃食,大多都是老爷子晚上偷偷让人送来的。”云新阳看兴旺阴阳怪气说了半天,也没说到点子上,解释道。
“听明白了没有?我家底子薄,大灾之年,到我家吃饭是要自带口粮的。”兴旺倒不是真的想要找武师傅要粮食,就是单纯的看他每日巴巴的在老爷子这里讨好卖乖不顺眼。
武师傅想了想,也是,这大灾之年,粮食紧张,天天在人家吃,人家又不好意思问你要钱,是该偷偷的送些粮食过来,于是心里也有了主意。
云老二忙着做木架,倒是没有忘记给儿子找书童的事,只是,从上台子回来已经好些天了,三叔一向办事都是那牢靠的,可既没有人送孩子过来让自己相看,也没有派人来说句话,觉着不应该呀,就想着下午抽空再去问问,如果不行,自己还得再寻人选。
事有凑巧,云老二这边都打算动身了,那边大门被敲响了,到了门前一问,竟然是九爷家的那个三叔云南宏来了,打开门看到三叔身后跟着个孩子,想必就是那个孩子。
他把云南宏让进来,云南宏一说才知道,之所以耽搁了这么多天,是因为他那个大伯太狠心,竟然冰天雪地的又把孩子从家里赶了出去,让孩子去讨饭,云南宏让家里的长工走村串巷,这么多日,今天上午才终于把这个孩子找到。
这孩子听到有这样的好事,当然愿意,就跟着一起来了。
既然是给云新阳选书童,人自然得云新阳看中才行。于是让人喊来了云新阳。
云新阳进了屋子,先给云南宏行礼:“三爷爷好!这么大冷的天,还让三爷爷辛苦跑这么远为我的事操心,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
云南宏没所谓的摆摆手:“都是自家孙子,能帮则帮一把,都是举手之劳而已,还谈什么谢。”
云新阳与三爷爷寒暄完,再看给自己选的书童。
这孩子又瘦又小,穿着一身不合身的旧袄裤,明显是别人送给他的旧衣服,脸倒是洗的很干净。
上埠镇这一带的云家人,血脉都不算远,这孩子叫新昌,他的太爷爷和云南宏的爹——九爷是同爹不同娘的亲兄弟。
云新阳知道,这里的云家人,除了像老淘那样的,大多家里多多少少都是有些田产的,“你家有多少田亩?你爹兄弟几人?”
“十三亩,兄弟俩。”
“这么说,你家的田地至少有六亩半是你的。”
新昌点头“他们一亩都不会给我的。”
云新阳道:“不用急,你现在还小,先好好的跟着我几年,等你到了十六岁,我去帮你把田地要过来,到时候如果你愿意回去种地就回去,不愿意就把地租出去。”
新昌一下子激动起来,声音都有点发颤:“真的可以吗?那太谢你了,”他顿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还不知道怎么称呼,我虚岁十四,二月生。”
“那我以后就叫你新昌哥。”云新阳看着比自己矮一头的小孩,有点不好意思的说。
新昌腼腆的笑笑,“那我以后跟在你身边,是叫云秀才还叫你新阳弟弟。”他不确定的问。
云新阳道:“你就叫我新阳吧,还显得亲切。”
云老二问:“新昌,我们家管吃管住一年四套衣服,每月二百文工钱,你可满意?”
新昌摇摇头:“管吃管住就行,不要工钱,也不要新衣服,就穿三弟的旧衣服就好。”
云南宏说:“既然他不要工钱,反正他还小,你就先给他存着,等他长大娶媳妇时再给他。”云南宏没说的是,怕新昌手里有了钱也存不住,被他大伯或奶奶要了去。
书童的事就这样定下了,新昌留了下来,云老二在心里叹息,果然,荒地里又收下了一个无家可归之人,就是不知道将来还要收留多少。
刘氏在娘家十四岁就开始当家,到了婆家第一天,二小叔子就让他接管云家,如今,当家理事已经十分周到,看到新昌就那么空着手来,连身上的衣服都是不合适的,想着他将来是要跟着三小叔子出去读书的,就跟婆婆商量着是不是要给新昌做几件衣服?
徐氏笑:“这也要问我,库房的钥匙不都是给你了吗?”
刘氏心疼的叹息:“这一下子要做多少他才能够换洗。”
徐氏说:“既然心疼布料,就别做那么多新的呀,我去翻翻阳儿的旧衣服,晖儿的旧衣服改一改不就行了吗?”想着新昌那不合身的衣服,立即放下绣活,起身去儿子房间里去找。
刘氏醒悟,是呀,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新昌本就是个勤劳踏实肯干的孩子,如今一下子由小乞丐变成了有吃有住的孩子,十分珍惜眼前的日子,每日早上先给云新阳整理好床铺,打好洗脸水,发现没有自己要做的事情后,就去院子里,只要是自己会做的,见啥活干啥活,没活还四处找活干?讲究的就是一个我不能闲着。
老黑在云家这几个月,晚上照顾牛,白日里无事时也会帮云家干一些杂活,这新昌一来,他才摸起扫帚把后院扫完来扫前院呢,前院已经被新昌清扫干净了,想着去劈柴呢,还没到跟前就听见了,“砰砰啪啪”的劈柴声,过去一看,果然是新昌那个半大的小屁孩撅着屁股在那忙呢。
老黑眼看着这瘦小的孩子,把从前本该自己可以干的活计都给抢了先,就不乐意了。上午和大东家终于把小水池里的冰都凿成块,中午回去吃个饭,稍稍休息一会儿,挑着筐去大水沟捞冰呢,新昌那个小屁孩已经挑着冰回来了,等老黑挑了一筐冰来到小水池这儿,好家伙,小水池都已经装了半池冰了。
武师傅想着兴旺既然这么说,就说明这些东西来路有些不同,疑惑的问:“总不至于是徒儿出去抢的吧?”
兴旺嗤笑:“就你这脑子,也难怪要想方设法脱离江湖,不然见到了阎王爷,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去的。”
“这些精细的吃食,大多都是老爷子晚上偷偷让人送来的。”云新阳看兴旺阴阳怪气说了半天,也没说到点子上,解释道。
“听明白了没有?我家底子薄,大灾之年,到我家吃饭是要自带口粮的。”兴旺倒不是真的想要找武师傅要粮食,就是单纯的看他每日巴巴的在老爷子这里讨好卖乖不顺眼。
武师傅想了想,也是,这大灾之年,粮食紧张,天天在人家吃,人家又不好意思问你要钱,是该偷偷的送些粮食过来,于是心里也有了主意。
云老二忙着做木架,倒是没有忘记给儿子找书童的事,只是,从上台子回来已经好些天了,三叔一向办事都是那牢靠的,可既没有人送孩子过来让自己相看,也没有派人来说句话,觉着不应该呀,就想着下午抽空再去问问,如果不行,自己还得再寻人选。
事有凑巧,云老二这边都打算动身了,那边大门被敲响了,到了门前一问,竟然是九爷家的那个三叔云南宏来了,打开门看到三叔身后跟着个孩子,想必就是那个孩子。
他把云南宏让进来,云南宏一说才知道,之所以耽搁了这么多天,是因为他那个大伯太狠心,竟然冰天雪地的又把孩子从家里赶了出去,让孩子去讨饭,云南宏让家里的长工走村串巷,这么多日,今天上午才终于把这个孩子找到。
这孩子听到有这样的好事,当然愿意,就跟着一起来了。
既然是给云新阳选书童,人自然得云新阳看中才行。于是让人喊来了云新阳。
云新阳进了屋子,先给云南宏行礼:“三爷爷好!这么大冷的天,还让三爷爷辛苦跑这么远为我的事操心,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
云南宏没所谓的摆摆手:“都是自家孙子,能帮则帮一把,都是举手之劳而已,还谈什么谢。”
云新阳与三爷爷寒暄完,再看给自己选的书童。
这孩子又瘦又小,穿着一身不合身的旧袄裤,明显是别人送给他的旧衣服,脸倒是洗的很干净。
上埠镇这一带的云家人,血脉都不算远,这孩子叫新昌,他的太爷爷和云南宏的爹——九爷是同爹不同娘的亲兄弟。
云新阳知道,这里的云家人,除了像老淘那样的,大多家里多多少少都是有些田产的,“你家有多少田亩?你爹兄弟几人?”
“十三亩,兄弟俩。”
“这么说,你家的田地至少有六亩半是你的。”
新昌点头“他们一亩都不会给我的。”
云新阳道:“不用急,你现在还小,先好好的跟着我几年,等你到了十六岁,我去帮你把田地要过来,到时候如果你愿意回去种地就回去,不愿意就把地租出去。”
新昌一下子激动起来,声音都有点发颤:“真的可以吗?那太谢你了,”他顿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还不知道怎么称呼,我虚岁十四,二月生。”
“那我以后就叫你新昌哥。”云新阳看着比自己矮一头的小孩,有点不好意思的说。
新昌腼腆的笑笑,“那我以后跟在你身边,是叫云秀才还叫你新阳弟弟。”他不确定的问。
云新阳道:“你就叫我新阳吧,还显得亲切。”
云老二问:“新昌,我们家管吃管住一年四套衣服,每月二百文工钱,你可满意?”
新昌摇摇头:“管吃管住就行,不要工钱,也不要新衣服,就穿三弟的旧衣服就好。”
云南宏说:“既然他不要工钱,反正他还小,你就先给他存着,等他长大娶媳妇时再给他。”云南宏没说的是,怕新昌手里有了钱也存不住,被他大伯或奶奶要了去。
书童的事就这样定下了,新昌留了下来,云老二在心里叹息,果然,荒地里又收下了一个无家可归之人,就是不知道将来还要收留多少。
刘氏在娘家十四岁就开始当家,到了婆家第一天,二小叔子就让他接管云家,如今,当家理事已经十分周到,看到新昌就那么空着手来,连身上的衣服都是不合适的,想着他将来是要跟着三小叔子出去读书的,就跟婆婆商量着是不是要给新昌做几件衣服?
徐氏笑:“这也要问我,库房的钥匙不都是给你了吗?”
刘氏心疼的叹息:“这一下子要做多少他才能够换洗。”
徐氏说:“既然心疼布料,就别做那么多新的呀,我去翻翻阳儿的旧衣服,晖儿的旧衣服改一改不就行了吗?”想着新昌那不合身的衣服,立即放下绣活,起身去儿子房间里去找。
刘氏醒悟,是呀,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新昌本就是个勤劳踏实肯干的孩子,如今一下子由小乞丐变成了有吃有住的孩子,十分珍惜眼前的日子,每日早上先给云新阳整理好床铺,打好洗脸水,发现没有自己要做的事情后,就去院子里,只要是自己会做的,见啥活干啥活,没活还四处找活干?讲究的就是一个我不能闲着。
老黑在云家这几个月,晚上照顾牛,白日里无事时也会帮云家干一些杂活,这新昌一来,他才摸起扫帚把后院扫完来扫前院呢,前院已经被新昌清扫干净了,想着去劈柴呢,还没到跟前就听见了,“砰砰啪啪”的劈柴声,过去一看,果然是新昌那个半大的小屁孩撅着屁股在那忙呢。
老黑眼看着这瘦小的孩子,把从前本该自己可以干的活计都给抢了先,就不乐意了。上午和大东家终于把小水池里的冰都凿成块,中午回去吃个饭,稍稍休息一会儿,挑着筐去大水沟捞冰呢,新昌那个小屁孩已经挑着冰回来了,等老黑挑了一筐冰来到小水池这儿,好家伙,小水池都已经装了半池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