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去边关人选-《签到:穿书女配搅了女主的风光局》

  “那就必须立即派人前去幽州增援,从京城到幽州,反过来从边关到幽州,都必须沿途派人守候。”

  江宥帧有些头疼,这需要不少人手。不过现在知道幽州是必停之地,那就好办多了。

  “你的意思是有人会在半路伏击祖父?”秦严冬觉得确实有可能,毕竟朝中必然有细作,半路伏击很正常。

  “从京城到边关,幽州是必经之路。之后有两条官道,其中一条路近,他们肯定会猜测秦国公走近道,毕竟边关这边等不得!京城他们不敢动手,最好的伏击之处就是幽州。”

  江宥帧揉了揉眉心,那半块虎符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伴随虎符而来的圣旨。

  一旦皇上手中那半块虎符和圣旨被北明国捷足先登了,那就算她得到定远大将军手中那半块,她也会失去边关的主控权。

  “我立刻去信幽州,将此事说明,让舒大人派人增援祖父!”秦严冬道。

  “嗯!随机应变!如若不是秦国公,那事情就更难办了!”

  江宥帧只能做最坏的打算,皇上目前能信任的也就那么几人,秦国公是最合适的。她就是在赌,赌赢了胜算就大了!

  “对了!你那些训练有素的侍卫从哪里来的?看着本事不错!”

  秦严冬很是羡慕,江宥帧是农家子,家中肯定没有死士。但那些侍卫太厉害了,比死士都厉害。

  “我说捡来的,你信吗?”江宥帧随后回了一句。

  “不想说就不说!好捡来的,你再捡点我看看?”

  江宥帧:倒也不是不能再捡,毕竟今天就只出动了五十名傀儡侍卫!

  “那柯振秋,你打算这么处置?他肯定不会承认,说是被蒙蔽了,也说得过去,除非抓到他更多证据。”秦严冬想到了柯振秋,便开始分析。

  “那你信吗?”江宥帧反问道。

  “不信!”秦严冬摇头。

  “那不就行了?找个机会放出来,放长线钓大鱼!”江宥帧思索着,这人很关键,关着就作不了妖了。

  秦严冬顿时勾唇一笑,“你可真坏!”

  江宥帧白了他一眼,“他可比你我会装多了,那小心思一套一套的。你可别被他骗了,他能卖了你,还让你帮他数钱。”

  “他要是这么能耐,你放了他,他肯定会怀疑。”秦严冬不服。

  “那就等着人来救他呗!反正有人比我们急。”江宥帧无所谓地道。

  接下来四五日,江宥帧在将军府竟然过上了悠闲的生活。除了刘夫人时不时哭诉,让江宥帧仔细审问柳牧云,给定远将军报仇之外,日子当真是清闲。

  此时边关进入了诡异的平静之中,仿佛一潭死水,一切都照常。

  然而江宥帧明白,这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深夜,烛光微弱。

  江宥帧坐在书案前仔细端详着手中的半块虎符。还好没被人捷足先登,虎符终究落在了她的手上。

  只是,奏折已经去了京城,皇上那边必然是要派人持另一半过来的。半块只能调动五十万军马,若是合二为一,那边关这七十万大军就全由一人调动。

  江宥帧摸着手中的虎符,忽然心中有了一瞬间的迟疑。只是下一刻,她惊觉自己怎会有如此荒谬的想法?这实在太惊悚了!

  然而心中的想法一旦萌芽,就如同生根一般。她望着虎符出神,除了江礼和江义,无人知道这一半虎符在她手里。

  京城

  夜已深,忽然距离东城门不远处一道疾驰的马蹄声传来。

  守城的侍卫立刻借着火把的光亮向着道上望去,只听的马蹄声越来越近,很快。一起便出现在城门不远处。

  “戒备!有不明人士靠近城门!”守城的将士立刻大喝道。

  “来者何人?城门已闭,不可擅闯!否则格杀勿论!”

  “报!边关急报!八百里加急!速开城门!”来人高举小旗,声嘶力竭地喊道。

  一骑近了,守城的将士心中一惊,立刻看到骑马之人背上的小旗,立刻下令,“快开城门!是边关急报!”

  承乾宫

  皇上于龙榻辗转反侧,江宥帧去边关已经半月有余,却没有一丝消息传来。

  玉明关是大运朝最重要的关卡,定远将军若真遭遇不测,那就意味着边关要乱了。

  “皇上!皇上!边关急报来了!”周总管快速跑进来。

  皇上立刻起身,“宣!”

  一身戎装的侍卫直接进了承乾宫,即刻将密封的奏折呈了上去。

  一人一骑,日夜兼程!一共五日,跑死了两匹汗血宝马,换了三人,终于送到了。

  皇上迫不及待打开奏折,可越看脸色越沉,最终心沉到了谷底,他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江宥帧的奏折所述,种种迹象表明定远将军已经被带到了北明国,那就只有两种结局。

  一是定远将军熬不过刑罚,背叛了朝廷,那虎符就落入了北明国之手。

  二是定远将军宁死不屈,但也不能保证虎符现在不在北明国手中,不过应该可保住驻扎军营的部署。

  但不论是哪种情况,现在边关防御岌岌可危。北明国和其他小国部落都狼子野心,必定准备良久,就为了这一日。

  为今之计,只能如江宥帧的提议,就是派猛将持另一半虎符前往边关镇守。

  可是这人选,却让皇上犯了难!

  周忠是第一次看到皇上的脸色如此凝重和焦急,以及犹豫不决。

  只见皇上披着大氅,在殿内来回踱步!

  他揉了揉眉心,将朝中所有武将都盘算了一遍,首先就排除了长公主一脉的。

  虽然江宥帧在奏折上写明查到一部分证据,表明定远大将军失踪一案与元明世子无关,但的确与关外有些勾结,因此他自然不敢赌。

  元明世子镇守玉明关多年,谁能保证他不会昏了头呢?

  只是这么一来,能派去的人选又少了几个。

  皇上越想越急切,靖安侯府的老侯爷?他摇头!

  不说老侯爷年岁已大,就是之前李家出了那档子事儿,李家的忠诚度就大打折扣。

  老侯爷虽大义灭亲,但在此之前,他可没约束好世子,都有些老糊涂了!

  皇上又将剩下的武将过了一遍,甚至将几位皇子都考虑了进去,最终却是叹息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