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隔空怒骂高迎祥-《穿越明末,我率先举起义旗》

  听到嬴庆的问话,夜不收总旗官连忙回道:“回大帅,刘广生率军抵达秦王山今杨斜镇地界)附近,按其行军速度,今日午时将进入蓝田县境内!”

  嬴庆听完,连忙让人取来舆图查看,找到秦王山所在,对夜不收小旗官问道:“按照你们走过的道路,刘广生还要多久能到西安城?”

  夜不收总旗官心中盘算一番,然后开口:“回大帅,按照最快的路线,再以明军当前的行军速度,至少要到后天中午,才能抵达西安城!”

  嬴庆点点头,又问道:“军师可有说什么?”

  他带人出来,军务自然就暂时交给了种光道接管,夜不收会优先将打探到的消息送至秦义军大营所在。

  由于他很快会返回大营,所以只交代种光道将重要事情派人转告于他。

  如今种光道派人送来关于刘广生动向的消息,说明种光道拿不准主意,要让嬴庆做抉择。

  夜不收总旗官连忙回答:“回大帅,军师认为我们应该今天就拔营撤离,特让我等前来请求大帅的意见!”

  嬴庆闻言,陷入了思考。

  种光道提议今天就撤离,那自然是要与刘广生保持足够的距离,避免被明军咬住。

  不过,若今天撤离的话,刘广生还是有可能折返回去,再对高迎祥部追剿。

  这样一来,说不得刚刚脱困的高迎祥,会措手不及,从而陷入更大的困境,甚至被刘广生率军剿灭。

  思及此处,嬴庆对夜不收总旗官说道:“传令给军师,做好拔营准备,明日早饭过后,从西安城下后撤军!”

  “是,大帅!”夜不收总旗官领命,纵马疾驰而去。

  嬴庆也没耽搁太久,便下令骑营归拢,然后往大营所在回返。

  翌日一早,秦义军开始拔营起寨,往黄龙山方向撤离。

  秦义军刚从高陵段为何渡河不久,夜不收又送来消息:“报,大帅,刘广生率军撤离商洛山后,高迎祥率军攻克山阳,三日后又兵临丹凤,目前还未有撤离商洛地区迹象!”

  “高迎祥这是在找死吗?真当以为我秦义军能有办法救他第二次?”嬴庆忍不住骂出口。

  这若是刘广生率军折返商洛,高迎祥部必然再度被明军围困。

  如此,秦义军的一番努力,可就真真是白费了!

  以刘广生的聪明,在这番之前,必然会留下一部兵马在西安城附近,以防秦义军再度威胁西安城。

  哪怕刘广生只留下三千边军精锐,也足以让西安城无恙。

  他们秦义军可不敢在数千边军精锐的面前放肆,那是要吃苦头的。

  思及此处,嬴庆心中忍不住嘀咕:“高迎祥能在历史上留名,不可能连这点军事见解都没有吧!

  难道说,高迎祥还没有经历原历史上的那些事情,故而军事经验欠缺?

  又或者说,顾君恩等人还没投入高迎祥麾下,这才欠缺思考?”

  嬴庆一时想不通其中缘由,他可不认为高迎祥另有谋划,能自信面对刘广生率领的明军。

  不然的话,高迎祥也不会被刘广生困于商洛山。

  如此想来,那定是高迎祥自大的认为刘广生不会率军折返,故而敢在商洛地区停留。

  至于是从哪方面做出这等判断的,那嬴庆就不得而知了。

  “真是令人头疼!”嬴庆忍不住的吐槽。

  种光道略微沉思后开口:“大帅,我们还要管他高迎祥吗?”

  如今的情况,他们已经做到了救援,算是进了仁义,若再管高迎祥的事情,他们秦义军反而可能陷入被动。

  刘广生如今率领的大军,可不是之前的西安四卫及兵备道的兵马,而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边军精锐。

  纵然秦义军有着兵力优势,但面对明军的精锐兵马,也难有胜算。

  要知道,能安排去京师勤王的兵马,着甲率绝对不低,士卒也都是年轻力壮的,领兵的将领更是作战经验丰富。

  精锐士卒,硬核装备,作战经验,加上沙场老将坐镇指挥,可谓各方面的属性都得到了叠加增强。

  而秦义军成立时间尚短,很多方面都比不上明军。

  另外,明军有朝廷支撑,可以失败许多次,而秦义军失败一次,就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嬴庆思考一番,开口说道:“管还是要管的,但不能将我们自己搭进去!”

  毕竟高迎祥是各地义军队伍中能排前几的,一旦败亡或者投明,影响不可谓不大。

  略微停顿后,他下令道:“传令,大军原地安营,牵制刘广生部明军兵力,夜不收全部散出,密切关注周围百里的动静,另派一部盯紧同州境内的风吹草动,一有情况,立即来报!”

  “是,大帅!”传令兵答应一声,匆匆而去。

  刘广生率军回到西安城,见城池无恙,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在得知秦义军在高陵段渭河对岸安营,窝了一肚子火的刘广生,率领大军来到高陵,与秦义军隔岸相望。

  他自是不敢这个时候渡河的,上次在洛河被秦义军半渡而击,给他造成了深刻的心理阴影。

  那一次,他差点全军覆没,两万多兵马,最后跟在他身边的,只有三四千人。

  而且,跟在他身边的兵马,无不是丢盔弃甲,如丧家之犬。

  后来收拢溃兵,勉强凑齐一万余人,但士气低落,甲胄器械损失七八成,战斗力大不如前。

  如今虽然填充军户训练,但数月时间几乎毫无成效,连武器都难以配备齐全,更遑论甲胄、战马等高价值装备。

  可以说,西安四卫和几处分巡道的兵马,几乎是名存实亡。

  这也是他毫不犹豫从商洛山折返西安的原因,实在是西安城的军队,无法让他安心。

  眼下几乎相同的境况,他自然要提起十二分的防备,以免重蹈覆辙。

  若连他现在率领的边军精锐都折损了,别说西安城了,只怕整个陕西的防务都会岌岌可危。

  不过,刘广生可不想让上万大军空耗粮草军饷,他手上的钱粮也是有数的。

  与秦义军隔岸相峙两天后,刘广生得知高迎祥还在商洛地带停留,便听从幕僚的建议,采取分兵之策,优先对付高迎祥部。

  于是,刘广生将甘肃镇兵马留在西安城内,积极筹备守城、巷战等事宜,以防秦义军故技重施。

  他自己则率领宁夏镇兵马,直奔商洛而去。

  嬴庆得知刘广生的动作,气得破口大骂高迎祥,恨不得直接率军返回黄龙山,任由高迎祥自生自灭。

  好在他足够理智,为顾全大局,压下了这种心思。

  但接下来如何应对,却是需要他与诸将仔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