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驹寨,古称龙龟寨,坐落在丹水河北岸。
后因传说刘邦伐秦,其坐骑在此产驹,所以有了“龙驹寨”之名。
也有说法称,是因为西楚霸王项羽的坐骑“神骥乌雅”产于此地而得名。
龙驹寨是座小型的城寨,城墙为夯土结构,东西长约三百三十五步,南北宽约二百二十五步,高约两丈三。
早在春秋战国之时,龙驹寨便是由西北通往东南之交通要冲,也属于军事要地,还有“陕东南第二门户”之称,明朝在此设有巡检司。
原历史中,龙驹寨于张献忠所部义军攻城之时,毁于战火。
秦义军兵围龙驹寨后,开始对城寨中的人劝降。
城寨中的守军,之前已经被刘广生调出进攻闯营,所以城寨内只有巡检司的人防守。
目睹了明军被秦义军围歼过程的巡检司人员,面对秦义军的压境,无不是惊恐害怕。
当劝降书射向城头,巡检司人员果断的打开了城寨大门,向秦义军投降。
城寨中的地主、富户们,面对秦义军的“借粮”虽有抵抗,却撼动不了秦义军分毫。
如此,秦义军不费一兵一卒、一弹一矢便控制了龙驹寨。
在龙驹寨的官仓中,秦义军并没有得到多少粮食,同样被刘广生调拨供给宁夏镇明军了。
秦义军拿下城寨中拿下欺民虐民的地主士绅等人后,得到的粮草也只够半月所需。
而嬴庆还拿出了从中拿出了五日的粮草,用于赈济灾民贫民等。
到了晚上,嬴庆看到了对战宁夏镇明军的伤亡和缴获情况。
虽然宁夏镇明军被秦义军击败,但秦义军的伤亡,也到达了四千之数。
其中,阵亡人数达到一千三百多人,重伤者五百多人,轻伤者两千余人。
由此可以看出,明军精锐的战斗力,不可小觑。
在秦义军和闯营的绝对优势兵力下,明军依旧给秦义军带来了如此的伤亡。
若是换成同等数量的普通明军,秦义军的伤亡绝对不会超过五百。
看到伤亡数字,嬴庆不免心痛,也吸取相关教训。
以后面对精锐明军,他需更加谨慎。
在缴获方面,秦义军这次得到了三千六百余套布面甲和扎甲,皮甲、棉甲上千套,鱼鳞甲、山文甲等精良甲胄上百套。
还有四十多门火炮,火铳、鸟铳、三眼铳八百多杆,其他如百虎齐奔箭一类的火器也数十件。
缴获的刀枪剑戟、弓箭弓弩等兵器上万件,战马近四百匹,其他物资无算。
另外,就是俘虏和招降的明军有近两千人,这些人只需稍加训练,便是战场经验丰富的精兵。
这一战,缴获很丰厚,但伤亡也很大,说不上是亏是赚。
在嬴庆看来,这一战是秦义军吃亏的。
不过,从长远来看,明军精锐减少数千,无疑是对明廷的一种削弱。
明军想要训练出如此精兵,也是需要不少时间和钱粮的。
而以明廷如今的财政状况,训练出精兵的时间,只会更长。
秦义军虽付出代价,却也削弱了明军实力。
以这种伤亡换取明军精锐的折损,事实上很赚,至少在秦义军以外的人看来,确实是如此!
八月二十七日一早,秦义军离开龙驹寨,沿着丹水河直奔商州。
秦义军在第二天上午抵达商州城外,并立即与闯营共同围城。
商州城南北宽二里半,东西长达五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外包青砖,修有垛口、女墙、墩台、城楼、角楼等建筑。
城池东、西、北三面挖有壕沟,宽约三丈,深约丈许,南面则临丹水河。
商州城整体形似飞翔的白鹤,又面对龟山,被称为“龟山鹤城”。
这座大型州城,原有两个千总队守军的编制。
但到如今喝兵血的明末,城内还有多少兵力,已不得而知。
商州城的守军,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敌人,腿肚子直打颤。
攻城之前,嬴庆自然是要进行劝降的。
若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商州城,那自是最好不过了。
不过,劝降并没有成功。
在午饭过后,秦义军和闯营便开始了攻城。
秦义军将七十多门火炮架设在东面城外,其中有半数是从宁夏镇明军手中缴获的。
当给城中考虑投降时间一过,火炮齐鸣,震天动地。商州城墙在炮火中颤抖,砖石飞溅。
闯营则从北面城墙发起进攻,他们没有火炮,直接以长梯、撞车强攻,喊杀声震天。
城头的守军拼死抵抗,商州知州亲临北面城头坐镇,誓死坚守。
知州坐镇城头,守军士气大振。
城头箭矢如雨,滚木礌石倾泻而下,闯营的伤亡迅速增加。
东面,在秦义军的火炮打响数轮后,城头的垛墙被轰塌数处,露出豁口。
当炮管发烫,秦义军步兵扛着长梯发起进攻,弓箭手、火铳手也逼近城墙,掩护登城队伍。
抵近城墙后,登城队伍迅速将长梯架在垛墙豁口处,刀盾手开始试探性的攀爬。
城墙上的守将见状,一面令人灌注沙袋运上城头堵缺,一面让士兵用箭矢、滚油、金汁儿、滚木礌石进行反击。
面对这些手段,秦义军早已有了相关经验。
秦义军的弓箭手、火铳手对着出现在垛墙豁口的守军进行密集射击,让明军的反击变得困难重重。
登上长梯的刀盾手,将刀咬在口中,单手将圆盾举过头顶,防御滚油、金汁儿等物,另一只手扶着长梯,一步步的往上爬。
在城下远程攻击的掩护下,秦义军没有付出多少伤亡,便有人登上了城头。
守军自然不会让登上城头的敌人站稳脚跟,以各种手段围杀登上城墙的秦义军。
遇到悍勇的秦义军士兵,守军亦毫不退缩,甚至使用同归于尽的方法,直接抱着秦义军士兵跳下城墙。
身上几十斤的甲胄,加上人体的重量,从两丈五的城墙上摔下来,即便不死,也基本上是重伤难愈的下场。
不过,真心不怕死的守军,毕竟是少数。
随着秦义军士兵源源不断登上城头,守军愈发感到防守吃力。
当秦义军逐渐在城墙上站稳脚跟,守军的反抗便显得无力起来,完全被秦义军压着打。
而东面城墙,逐渐被秦义军控制,城池告破已然是板上钉钉的事!
后因传说刘邦伐秦,其坐骑在此产驹,所以有了“龙驹寨”之名。
也有说法称,是因为西楚霸王项羽的坐骑“神骥乌雅”产于此地而得名。
龙驹寨是座小型的城寨,城墙为夯土结构,东西长约三百三十五步,南北宽约二百二十五步,高约两丈三。
早在春秋战国之时,龙驹寨便是由西北通往东南之交通要冲,也属于军事要地,还有“陕东南第二门户”之称,明朝在此设有巡检司。
原历史中,龙驹寨于张献忠所部义军攻城之时,毁于战火。
秦义军兵围龙驹寨后,开始对城寨中的人劝降。
城寨中的守军,之前已经被刘广生调出进攻闯营,所以城寨内只有巡检司的人防守。
目睹了明军被秦义军围歼过程的巡检司人员,面对秦义军的压境,无不是惊恐害怕。
当劝降书射向城头,巡检司人员果断的打开了城寨大门,向秦义军投降。
城寨中的地主、富户们,面对秦义军的“借粮”虽有抵抗,却撼动不了秦义军分毫。
如此,秦义军不费一兵一卒、一弹一矢便控制了龙驹寨。
在龙驹寨的官仓中,秦义军并没有得到多少粮食,同样被刘广生调拨供给宁夏镇明军了。
秦义军拿下城寨中拿下欺民虐民的地主士绅等人后,得到的粮草也只够半月所需。
而嬴庆还拿出了从中拿出了五日的粮草,用于赈济灾民贫民等。
到了晚上,嬴庆看到了对战宁夏镇明军的伤亡和缴获情况。
虽然宁夏镇明军被秦义军击败,但秦义军的伤亡,也到达了四千之数。
其中,阵亡人数达到一千三百多人,重伤者五百多人,轻伤者两千余人。
由此可以看出,明军精锐的战斗力,不可小觑。
在秦义军和闯营的绝对优势兵力下,明军依旧给秦义军带来了如此的伤亡。
若是换成同等数量的普通明军,秦义军的伤亡绝对不会超过五百。
看到伤亡数字,嬴庆不免心痛,也吸取相关教训。
以后面对精锐明军,他需更加谨慎。
在缴获方面,秦义军这次得到了三千六百余套布面甲和扎甲,皮甲、棉甲上千套,鱼鳞甲、山文甲等精良甲胄上百套。
还有四十多门火炮,火铳、鸟铳、三眼铳八百多杆,其他如百虎齐奔箭一类的火器也数十件。
缴获的刀枪剑戟、弓箭弓弩等兵器上万件,战马近四百匹,其他物资无算。
另外,就是俘虏和招降的明军有近两千人,这些人只需稍加训练,便是战场经验丰富的精兵。
这一战,缴获很丰厚,但伤亡也很大,说不上是亏是赚。
在嬴庆看来,这一战是秦义军吃亏的。
不过,从长远来看,明军精锐减少数千,无疑是对明廷的一种削弱。
明军想要训练出如此精兵,也是需要不少时间和钱粮的。
而以明廷如今的财政状况,训练出精兵的时间,只会更长。
秦义军虽付出代价,却也削弱了明军实力。
以这种伤亡换取明军精锐的折损,事实上很赚,至少在秦义军以外的人看来,确实是如此!
八月二十七日一早,秦义军离开龙驹寨,沿着丹水河直奔商州。
秦义军在第二天上午抵达商州城外,并立即与闯营共同围城。
商州城南北宽二里半,东西长达五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外包青砖,修有垛口、女墙、墩台、城楼、角楼等建筑。
城池东、西、北三面挖有壕沟,宽约三丈,深约丈许,南面则临丹水河。
商州城整体形似飞翔的白鹤,又面对龟山,被称为“龟山鹤城”。
这座大型州城,原有两个千总队守军的编制。
但到如今喝兵血的明末,城内还有多少兵力,已不得而知。
商州城的守军,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敌人,腿肚子直打颤。
攻城之前,嬴庆自然是要进行劝降的。
若能兵不血刃的拿下商州城,那自是最好不过了。
不过,劝降并没有成功。
在午饭过后,秦义军和闯营便开始了攻城。
秦义军将七十多门火炮架设在东面城外,其中有半数是从宁夏镇明军手中缴获的。
当给城中考虑投降时间一过,火炮齐鸣,震天动地。商州城墙在炮火中颤抖,砖石飞溅。
闯营则从北面城墙发起进攻,他们没有火炮,直接以长梯、撞车强攻,喊杀声震天。
城头的守军拼死抵抗,商州知州亲临北面城头坐镇,誓死坚守。
知州坐镇城头,守军士气大振。
城头箭矢如雨,滚木礌石倾泻而下,闯营的伤亡迅速增加。
东面,在秦义军的火炮打响数轮后,城头的垛墙被轰塌数处,露出豁口。
当炮管发烫,秦义军步兵扛着长梯发起进攻,弓箭手、火铳手也逼近城墙,掩护登城队伍。
抵近城墙后,登城队伍迅速将长梯架在垛墙豁口处,刀盾手开始试探性的攀爬。
城墙上的守将见状,一面令人灌注沙袋运上城头堵缺,一面让士兵用箭矢、滚油、金汁儿、滚木礌石进行反击。
面对这些手段,秦义军早已有了相关经验。
秦义军的弓箭手、火铳手对着出现在垛墙豁口的守军进行密集射击,让明军的反击变得困难重重。
登上长梯的刀盾手,将刀咬在口中,单手将圆盾举过头顶,防御滚油、金汁儿等物,另一只手扶着长梯,一步步的往上爬。
在城下远程攻击的掩护下,秦义军没有付出多少伤亡,便有人登上了城头。
守军自然不会让登上城头的敌人站稳脚跟,以各种手段围杀登上城墙的秦义军。
遇到悍勇的秦义军士兵,守军亦毫不退缩,甚至使用同归于尽的方法,直接抱着秦义军士兵跳下城墙。
身上几十斤的甲胄,加上人体的重量,从两丈五的城墙上摔下来,即便不死,也基本上是重伤难愈的下场。
不过,真心不怕死的守军,毕竟是少数。
随着秦义军士兵源源不断登上城头,守军愈发感到防守吃力。
当秦义军逐渐在城墙上站稳脚跟,守军的反抗便显得无力起来,完全被秦义军压着打。
而东面城墙,逐渐被秦义军控制,城池告破已然是板上钉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