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舒阿姨 01-《住家保姆》

  一直想为舒阿姨开个单篇,甚至考虑过给她写一篇小说,因为舒阿姨的原型曾是我生活中的一位老朋友,八十几岁的高龄,一个人独居。

  她曾经问过我是否可以给她写自传?因为工作忙,也没写过自传,所以一直没敢答应。

  有一天,正好她家抽水马桶不下水,打电话叫我过去。

  好久没见她了,看她朋友圈,前段时间还去了一趟春城。

  照片里,她脖子上挂着一个大花环,戴着一顶白色的遮阳帽,笑靥如花,背景是洱海,看起来精神状态很不错。

  八十几岁的老人,居然还能外出旅游,这让我有些诧异。

  下班之后,我直接去了舒阿姨家。

  听到我的声音,舒阿姨开了门,样子很是开心。

  我要修马桶,舒阿姨却让我等一会儿再弄,指着桌子上的绿豆汤,说不急,先喝一碗绿豆汤,解解暑,大热天的跑过来,出了不少汗吧!还有这西瓜,我已经切好了,等会喝完汤,再吃两块瓜。

  舒阿姨还是一如既往的客气和讲究,每次来她都是早早准备一些吃食,生怕我饿着渴着了。

  我喝绿豆汤的时候,舒阿姨把手机拿出来,给我看她旅游的照片,很多知名的景点她都拍照打卡了。

  说实话,我还没去过春城,这些景点也只是网上见过,看着舒阿姨兴致勃勃的劲头,真心替她高兴。

  老人这岁数了,身体还这么好,一个人独居,也没问题,不知道自己老了,有没有她一半的体力。

  舒阿姨说,都这个岁数了,多活一天就是多赚一天,多去一个地方,就少一份遗憾。

  这话说的,我忍不住给她竖起一个大拇指。

  修完马桶之后,舒阿姨又给我泡了一杯茶,拿了点心,留我多聊一会儿。

  舒阿姨说她手机最近卡顿的很,总提示说什么内存占用太多,要删除一些东西,她也不知道哪些能删哪些不能删,让我给看看。

  我看了一下,发现有几百个音频文件,占了很多内存,于是问她这些音频文件是干嘛的?

  舒阿姨笑着说,是她没事时,自述往事录下来的,已经从小时候录到当知青那会儿了。

  我有些惊讶,之前她叫我帮她写自传时,曾提议她可以先自述录音,到时真写的时候,可以参考修改,没想到她真的听进去了,这让我有点惭愧。

  说实话,老人年纪大了,很喜欢怀念从前,那些过往的点滴记忆,藏着她们的人生悲喜。

  这个世界,我来过。

  这一辈子,我活的值了,或许还有遗憾,但我真实的活过。

  我提醒她,说是音频文件太多,占了手机内存,最好是录好的音频全部导出来,放到电脑里面,这样手机就不卡。

  舒阿姨有些遗憾,说家里以前有个老台式机,后来坏掉了,她就没再打开过。

  正好我下班时带着电脑,脱口而出,说我有电脑,不然先放我电脑里,你想听那一段,我到时再转发给你。

  舒阿姨一听很开心,说这样她可以一直自述录音,手机也不会卡顿。

  我把电脑拿出来,连上手机,找到这些音频文件,全部转到了自己电脑里,占用了快一个盘的内存。

  文件传好了之后,我让舒阿姨试了试手机,果然不一样了,比之前快多了。

  离开舒阿姨家的时候,她叮咛我,说到时我手机里录满了,你再来拷走。

  我满口答应,结果转头又忘了。

  再次见到舒阿姨的时候,她已经去了养老院,因为身体差了,已经不能完全自理,社区担心她出事,征得她同意之后,送她去了养老院。

  她拉着我的手,指着电脑,话都说不全,但我瞬间明白她的意思。

  我回去找来电脑,把她手机上再次自述的音频文件都拷到电脑上,一个盘符已经存不下了。

  后来,我又找来移动硬盘,把电脑里所有这些音频文件,都转存到移动硬盘里,文件夹的名字叫“舒清眸”。

  我告诉她,我会好好听音频文件,争取早一点把它变成文字,到时拿给你看。

  舒阿姨笑着冲我点头。

  有些人见一面少一面,我还没来得及全部听完这些音频,还没来得及动笔,舒阿姨就过世了。

  她没有子女,只有一些侄子侄女。

  单位给她办的追悼会,很简单,我也去了,带着深深的愧疚和遗憾。

  下面的内容就是根据音频资料整理出来的,我不知道能不能发,因为没有得到舒阿姨的授权。

  还有舒阿姨的一生从民国三十年到现在,经历了很多历史性时刻,有时代的裂痕和记忆,有些内容让我很犹豫。

  后来我释然了,一个普通女子的人生,在时代浪潮面前可能微不足道,但也代表着一个鲜活生命的成长起落,让人赞叹和敬佩,她活的很认真,就像《活着》里的富贵一样。

  所以还是决定发出来,或许这也是她所希望的......

  以下是舒阿姨的口述(有修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

  我叫舒青眸,字楠溪。

  名字是我父亲取得,出自苏轼的诗句:“高赀一朝尽,里巷谁青眸?”

  这句诗对我的一生,也算是一语成谶。

  字是国立女子师范附中沈柠先生给的。

  她说东晋有瓯水,北宋名楠溪,树以楠贵,水尊溪奇,这个解释我非常喜欢。

  我的父亲舒华琰,是民国十七年的留洋博士。

  当时他去的是英国伦敦,学的是化学,因为我祖父家是医学世家,六代行医,开的有“保元堂”医馆,舒氏在浙闽一带特别有名。

  小时候的记忆中,五岁那年,我跟随父亲回过一次老家。

  印象最深的是门口的小狮子和青石门槛,小狮子雕的栩栩如生,实在太喜欢了,走的时候闹着要父亲带回北平。

  而之所以会记住青石门槛,则是因为我进门就被它绊倒,摔掉了一颗牙齿(其实本来也快掉了)。

  惹得哥哥们笑了好几天,我也哭了好几天,说再也不回老家了。

  最后还是祖母把我哄好了,她给了我一块夜晚会发光的小石头,说是独一无二,世间罕见。

  哥哥们看过来的眼神,都充满了羡慕,这让我十分傲娇,于是便忘记了牙齿的事。

  姆妈再三叮嘱我,石头一定要用黑布包起来,不能漏一点光,不然会被人偷走。

  这让我十分紧张,晚上都放在胸口,才能睡着觉,还叮嘱丫鬟三喜,一定要帮我守好门窗。

  喜欢住家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