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咄咄怪事-《和女友穿越到东晋》

  张虎四下打量着,搜寻着任何可能存在的痕迹。

  除了挂得整整齐齐地衣服,张虎还看见了一排柜子。

  手掌贴在上面,传来的是冰凉的触感。

  铁柜?

  在张虎的印象里,装在铁柜里的应该是珍贵的宝物。

  试着搬动了一下。

  就算用尽全身的力气也搬不动。

  张虎看了眼严丝合缝的铁柜,放弃了用匕首撬动的想法。

  又转身抚摸起了挂在一边的衣服。

  丝织品特有的柔软和细腻让张虎有些心动。

  再加上精美的做工。

  张虎萌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

  拿几件送给夫人,她会喜欢。

  刚要伸手扯下。

  身为猎户的本能,让他警觉起来。

  这是陷阱!

  哪有这种好事?

  荒郊野岭平白有一间房,堆满衣服让人随便拿。

  不是官府要拿人顶罪,就是鬼怪要勾人魂魄。

  想到这里,张虎赶快抽回手。

  跑出了那间奇怪的房屋。

  张虎又四下张望,确认没有人赶来拿赃。

  跪在地上,叩拜起了山神。

  “小人素来得了不少恩惠,今日不该贪恋财富,山神爷勿怪,勿怪!”

  张虎正在叩头,忽听得空中传来声音。

  “嘎……嘎……嘎!”

  响亮且具有穿透力的声音,加上空中排成“一”的队形。

  雁!雁来了!

  张虎顾不上其他,赶紧解下箩筐。

  掏出一只假雁,和一张大网。

  将大网张开,将假雁丢在中间。

  掏出些粟米,鱼干当做诱饵。

  抓着绳索,披上鹿皮躲在一边。

  从怀里摸出一支猎哨。

  模仿起了大雁的声音。

  “嘎……嘎……嘎!”

  雁是一种群居性的鸟类,听见同类的声音,就会赶来汇合。

  只是这种生存方式反倒被人类利用。

  自投罗网!

  随着头雁带着雁群落在假雁的周围。

  张虎清点起了数量。

  二、四、六、八、十。

  刚好十只。

  不知是不是雌雄各半。

  顾不上其他,趁着雁群啄食的空档。

  张虎用力一拉绳索。

  机括带着大网,迅速收紧。

  头雁来不及带着雁群飞出,全都被罩在网中。

  全着!

  张虎边收紧绳索,边往前赶。

  别乱飞了,网只会越收越紧。

  能在十一月顺利捕到十只雁。

  只有山神爷庇佑。

  看着还在网内扑腾的雁群。

  张虎只觉得后怕。

  要是刚才真动了贪念,只怕自己也成了笼中困兽了。

  下意识的回头去看。

  哪还有房屋的影子。

  除了四周自己的脚印,没有其他证据能证明这里曾有房屋的存在。

  张虎更加确信,这是山神爷在考验自己。

  突然冒出来的雁群,是自己通过考验的奖励。

  这样说服了自己后,张虎兴高采烈地带着猎物上了山。

  如果杨行秋和叶阳鹤能看见的话,肯定会给张虎解释下,什么是更衣室,什么是穿越。

  当然,不只张虎,两晋时还有很多人遇到过这种怪事。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

  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

  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在信安郡的石室山,西晋有个叫王质的樵夫砍柴的时候,走到了山中,看到有几位童子有的在下棋,有的在唱歌,王质就到近前去听。

  童子把一个形状像枣核一样的东西给王质 ,他吞下了以后,竟然不觉得饥饿了。

  过了一会儿,童子对他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呢?”王质这才起身,他看自己的斧子时,那木头的斧柄已经完全腐烂了。等他回到人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已经没有了。

  这就是烂柯人的典故,是南朝任昉《述异记》中的记载。

  刘裕的侄子刘义庆写了一本《幽明录》,里面也记载了类似的情况。

  汉明帝永平年间,刘晨和阮肇在天台桃源洞遇仙。还乡后,已是晋武帝太康年间。

  这就是刘阮遇仙的典故。

  古人受封建迷信的影响,将这些穿越时空的案例,归结为神迹仙术。

  其实穿越时空是存在科学理论依据的。

  广义相对论中存在一种特殊的结构。

  一根时空管道连接起两个不同的时空区域。

  称为爱因斯坦—罗森桥,也叫虫洞。

  利用虫洞的特性,就可以完成时空穿越。

  只是偶然出现的虫洞在缺少观测者的情况下,从确定的本征态恢复到了不确定的叠加态。

  张虎又把这件事当成秘密烂在肚子里。

  杨行秋就这样失去了一次带女友回到原本世界的机会。

  还好,至少今天他还没有这个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