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过大年-《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

  虽然是大年初一。

  但在这年代人们依旧起的很早。

  这倒是和他前世小时候有些相似。

  天没亮就会被爸妈叫起来,吃完饭不到7点,就开始了到处拜年,不过这也只是他小时候。

  等到他长大一些后,人们拜年的时间就从7点出门。

  改到了8、9点越来越晚。

  起床后。

  李枭就开始了烧火,准备早饭,早饭也很简单,就是饺子,这饺子一般都是大年三十晚上包好。

  不然早上起来现包根本就没时间。

  按照当地的民俗,这大年初一的饺子必须是素馅,其中一个饺子里面还要包上一颗糖,如果谁能吃到糖。

  一年都会有好运。

  这一次李彤比较好运,还没吃几个就吃到了糖。

  “小彤,你这明年可是有福了!”,听到李枭的话,这倒是让李彤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吃完饭,李枭就带着几个妹妹开始在院子里拜年。

  “闫老师新年好!”。

  出了门看到闫埠贵,李枭笑着打着招呼

  “小枭你也新年好。”,闫埠贵也是笑着道。

  “闫老师、闫大妈新年快乐,祝你们事事如意,身体健康……”。

  李彤、李颖几个小家伙。

  也说着李枭教他们的拜年话。

  “好好好,来,这是给你们的压岁钱。”,说着闫埠贵就从口袋里拿出了三个红包。

  红包里的钱不多,一个也就5分钱,图的就是一个喜庆。

  这还别嫌少,这个年代一家少的有两三个孩子,多的没准有五六个,多了是真给不起。

  “谢谢闫老师”。

  倒是几个小家伙接过钱很是高兴。

  这玩意都是礼尚往来,闫埠贵给了几个妹妹红包,他当然也要表示表示,在闫解成拜完年后。

  李枭也给了他一个红包。

  看到刚刚不到两岁的闫解放,他没有像一些人装作看不见,也给他拿了一个。

  这倒是让闫埠贵暗叹了一声。

  这人和人之间是真不一样。

  正和闫埠贵闲聊的时候,刘大爷也走出了屋,看到几个小丫头就招呼道:“小彤、小颖、秀秀,爷爷这里也有红包,你们要不要?”。

  李颖、陆秀秀两个小丫头倒是一点也不客气。

  直接跑了过去。

  李彤看两个妹妹跑了过去,也就跟在了后面。

  “刘爷爷,祝你新的一年福气满满,好运连连,越来越年轻。”。

  “好好好,来拿着”。

  和前院人拜完年,李枭就去了中院。

  中院几家也开始了相互拜年,一个个都是满脸笑容。

  “枭哥过年好。”。

  “过年好枭哥”。

  “过年好柱子、大茂,来给你们一人一个红包,别嫌少啊……”。

  “枭哥我就不用了,我都上了班了能挣钱了,你还是给许大茂吧!”,何雨柱看李枭递过来的红包有些不好意思。

  在个年代不像后世。

  一般满16岁就算是成年了,可以出去上班,一般的厂子招人也都是要求16岁一样。

  上了班也就是大人了。

  而听何雨住这么说,许大茂刚想接过红包,手一下子又缩了回去,两人各方面都要斗上一斗。

  许大茂自然不希望被比下去。

  “枭哥,我也不是小孩了”。

  这让李枭看到有些无语,大过年的他也怕两个人又吵起来,干脆直接吧红包塞进了他人手中。

  这才算完事。

  上午拜完年,下午闲的没事。

  李枭就带着几个妹妹和院子一些人,一起去了厂甸庙会

  厂甸庙会是四九城八大庙会之一,也是四九城规模最大的一个庙会。

  据说它最早起源于康熙年间。

  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影响力,还是规模都极负盛名,每年初一到十五,都会聚集很多人。

  在《厂甸记》中,就有这样一段话描述整个庙会::“至正月则倾城士女,如荼如云,车载手挽,络绎于途。”。

  而在庙会期间,卖东西的商贩更是非常的多。

  有卖古董、字画珠宝的,也有卖各种小吃的,像是炸三角、豌豆黄、煎灌肠、豆腐脑、羊霜霜、甑儿糕等等!

  可以说在四九城能找到的美食,都会聚集到这个庙会上。

  这其中最吸引李枭的还是各种各样的民俗表演。

  有人舞狮子,也有人踩高跷、更是有玩撂跤的、耍五虎棍、飞叉的。除了这些武的以外,

  还有一些文的,像是演双簧。

  所谓的演双簧,就是两个人表演节目,一个人模拟各种场景和人物形象,但不发声,躲在他身后的人则负责说话。

  看的就是两个人的默契配合。

  这个李枭在前世还真没看过。

  而到了庙会上,烧香祈福、求签问卜这个自然少不了,虽然李枭不信,但也没有不敬。

  随大流求了签。

  结果求出来了一个上上挂:“鸿鹄振翅翔九天,前路璀璨映华年。”。

  表示的是:事业运势极佳,如鸿鹄高飞,志向远大且能得展,前行之路光明充满无限可能。

  这么好的上上签,让寺庙老和尚都不由多看了李枭两眼。

  李彤、李颖、陆秀秀也都各自求了一签,卦象也都是很好。

  虽然李枭对此不相信。

  但大过年的,谁都喜欢听好话。

  ……

  这个年过的很快。

  不像是后世,人们会放到初六、初七,这个年代工人一般只有5天假,29、30、1、2、3,五天的时间。

  初三一过。

  人们立刻就忙碌了起来。

  上班的上班,做生意的做生意。

  都会恢复正常。

  为了那碎银几两,开始忙乎。

  而这两天李枭也没闲着,带着妹妹回了一趟老家,也告诉了他们轧钢厂,即将扩大规模招工的事,让家里做好准备。

  不过听院子里的人闲聊李枭这才知道,自己这一回是想简单了。

  虽然现在国家对于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是正面的态度。

  但这个时期的招工,还是有城市户口的人优先,直到1953年的时候,开始重点发展工业、开始三大改造以及大规模经济建设。

  这才让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吸引了大批非城市户口的人进入城市打工。

  现在还远不是那个时候。

  “这要想想办法了!”,李枭心中琢磨着。

  喜欢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