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辉聊这些,自然不是随口说说。
他很清楚,想要向上社交,一定要找准话题。
你想聊什么不重要,关键得是对方感兴趣的。
和穷人聊赚钱,和有钱人聊发展。
和大佬聊什么?
当然是社会责任、愿景和未来趋势。
要是跟他们聊赚钱、洗白、扩生意,对方八成没兴趣。
人家玩的是几十亿、上百亿的项目。
你跟人家聊一年赚几千万、几亿?
那只能说明你还得努力。
他们随便拿块地都不止这个数,说不定还会觉得你是不是缺钱想拉投资。
霍生听得挺高兴。
他不是不知道,地产投资更多是政府喜欢。
一文不值的农田,几百万、几千万卖给他。
开发?路都没有,怎么开发?
就算自己修路开发出来,周围不是村子就是农田,建什么能赚钱?
但工厂他们还真不太敢投。港岛除了纺织业,其他工业都不发达。
传媒、影视、服务业这些港岛厉害的,不过对岸都是国营。
只能在发达城市投点酒店、宾馆。
或者直接搞基建,修桥修路收过路费。
“阿辉,你这想法不错!”
“我不是没发现问题。之前我去丰田、夏普、东芝都考察过。”
“当时我就发现,整个港岛根本没有这种规模的企业!”
“在港岛,一间工厂有500人都算屈指可数的大企业了。”
“地产、金融、贸易赚钱太容易。”
“投资实业、雇大量员工,风险太大,没人愿意做。”
“你可能没经历过,70年代那群鬼佬为了限制我们服装出口,搞出配额制。”
“当时跳楼的、跳海的、全家服毒的太多了,也太惨了。”
“衣服生产出来,根本卖不出去。”
“虽然后来每年还能出口不少,但纺织业再也不敢盲目扩张。”
“哪怕赚钱、卖得好,也不加码,就弄个小作坊,订单多了就分包。”
“不敢加机器加人,就怕哪天又不能出口。做得越大,死得越快!”
林祖辉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事,不过想想也挺合理。
港岛搞实业,有两个根本问题解决不了:
第一,没市场。港岛就几百万人,不算大市场。
对岸现在还穷,也不是无条件倾销地。
企业背后没有能消化产品的大市场,根本立不住。
第二,没资源。就连纺织原料也是进口的。
随着人力成本上涨,低端制造业必然会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
“那是以前,现在不一样了。”
“对岸有10亿人,正慢慢城市化、富裕起来。”
“比如汽车、电视、冰箱——我要有钱,就投这些产业,这都是未来。”
“如果1亿个家庭要买电视,按平均5年换一台,每年就有2000万台的需求。”
鲨胆彤和霍生都有些若有所思。
林祖辉说得没错,对岸肯定会发展起来。现在走私电器这么多,如果直接建厂呢?是不是比投宾馆强?
鲨胆彤很感兴趣,直接问:
“阿辉,你准备投资?”
“我听说你的永辉集团已经很大了,港岛到处是你的店。”
“今年打算做这个?”
霍生没等林祖辉回答,就接话:
“要是投资大,可以找我们一起,份额不是问题。”
林祖辉确实有兴趣,但家电行业挺麻烦——投资大、盈利周期长、研发费用高,还要配套产业。
做成了是好,但做成也不简单。
“彤叔、霍生,先别急。”
“做我是想做,但实业不是买地盖楼,不能先买了再说。”
“真要复制一个东芝、夏普,钱反而不是最关键的。”
“先得对岸大力扶持,再有研发和制造团队。”
“得先弄研究所,把电视造出来,分析怎么压缩成本,再考虑建厂量产、配套产业链和原料采购。”
霍生也知道自己心急了。
林祖辉说得对,实业和他搞的房产、货运、酒店旅游完全不同,得一步步来。
要是先拿了地,却发现造不出来,就闹笑话了。
“对!是不能急,得先建研究所!”
“过几个月我去粤省考察,不如一起去?”
“我来牵线,你来做,先建个研究所不是问题。”
鲨胆彤听说要从研究所开始,就没多大兴趣了。等能量产再说吧。
一个研究所,别说霍生牵线,林祖辉自己也不是搞不定。
又不是造原子弹、卫星、火箭,能有多难?
不过说来说去,这种家电产业在港岛没戏,主要市场在对岸,何必在港岛建厂?
“阿辉,这产业肯定得在对岸。有没有能在港岛做的?”
“商业肯定是港岛方便,还能出口全世界。”
林祖辉当然知道港岛适合什么产业——这地方其实做电子、娱乐、旅游就够了。地方小,又没资源。
“港岛要说实业,其实只有电子还能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的产不了,只能生产寻呼机、手提电话。这两个未来一定会普及。”
“一部寻呼机几千,手提电话几万,原料其实就几十块。”
“找点研究人员,直接逆向复制。”
“几千变几百,几万变几千,能不能赚钱?能不能反向卖到国外?”
说起这个,鲨胆彤就来劲了。他也在用手提电话,拿出来仔细看了看。
这东西要说原材料,估计真就值几十块。
“你说得对,但这有专利吧?直接复制会不会被告?”
林祖辉笑了——他还是头一回听人问他专利问题。
“怕什么?找个80岁老伯当法人。”
“你想打国际官司,我就陪你慢慢打,一边打一边赚钱。”
“等你告赢,我直接破产,公司就一个空账户加一个老头,你抓他好了。”
“之后我换个名字继续卖,你能奈我何?”
他这番光棍发言,把两位大亨都逗乐了。
“哈哈哈~”
书房里一时笑声一片。
三人越聊越投机,霍生对林祖辉也越来越欣赏。
想法天马行空的人很多,但林祖辉已经做成了不少事,他嘴里说出来的自然和其他人不一样。
永辉集团的情况,包括他在环保行业的投资,对他们都不是秘密。
甚至林祖辉前段时间和李首富斗法,他们都了解不少细节。
港岛这么小,两边斗法都牵扯媒体了,他们这群大亨怎么会没点消息?
未来聊完,又聊了会现状。
林祖辉没说集团的事,他已经有完善的规划,也没什么需要帮忙的。
但他提到自己之前想入股亚视,投资传媒、娱乐行业。
还跟邱老板聊过,不过邱老板之后就没消息了。
喜欢港综之一个大佬的诞生
他很清楚,想要向上社交,一定要找准话题。
你想聊什么不重要,关键得是对方感兴趣的。
和穷人聊赚钱,和有钱人聊发展。
和大佬聊什么?
当然是社会责任、愿景和未来趋势。
要是跟他们聊赚钱、洗白、扩生意,对方八成没兴趣。
人家玩的是几十亿、上百亿的项目。
你跟人家聊一年赚几千万、几亿?
那只能说明你还得努力。
他们随便拿块地都不止这个数,说不定还会觉得你是不是缺钱想拉投资。
霍生听得挺高兴。
他不是不知道,地产投资更多是政府喜欢。
一文不值的农田,几百万、几千万卖给他。
开发?路都没有,怎么开发?
就算自己修路开发出来,周围不是村子就是农田,建什么能赚钱?
但工厂他们还真不太敢投。港岛除了纺织业,其他工业都不发达。
传媒、影视、服务业这些港岛厉害的,不过对岸都是国营。
只能在发达城市投点酒店、宾馆。
或者直接搞基建,修桥修路收过路费。
“阿辉,你这想法不错!”
“我不是没发现问题。之前我去丰田、夏普、东芝都考察过。”
“当时我就发现,整个港岛根本没有这种规模的企业!”
“在港岛,一间工厂有500人都算屈指可数的大企业了。”
“地产、金融、贸易赚钱太容易。”
“投资实业、雇大量员工,风险太大,没人愿意做。”
“你可能没经历过,70年代那群鬼佬为了限制我们服装出口,搞出配额制。”
“当时跳楼的、跳海的、全家服毒的太多了,也太惨了。”
“衣服生产出来,根本卖不出去。”
“虽然后来每年还能出口不少,但纺织业再也不敢盲目扩张。”
“哪怕赚钱、卖得好,也不加码,就弄个小作坊,订单多了就分包。”
“不敢加机器加人,就怕哪天又不能出口。做得越大,死得越快!”
林祖辉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事,不过想想也挺合理。
港岛搞实业,有两个根本问题解决不了:
第一,没市场。港岛就几百万人,不算大市场。
对岸现在还穷,也不是无条件倾销地。
企业背后没有能消化产品的大市场,根本立不住。
第二,没资源。就连纺织原料也是进口的。
随着人力成本上涨,低端制造业必然会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转移。
“那是以前,现在不一样了。”
“对岸有10亿人,正慢慢城市化、富裕起来。”
“比如汽车、电视、冰箱——我要有钱,就投这些产业,这都是未来。”
“如果1亿个家庭要买电视,按平均5年换一台,每年就有2000万台的需求。”
鲨胆彤和霍生都有些若有所思。
林祖辉说得没错,对岸肯定会发展起来。现在走私电器这么多,如果直接建厂呢?是不是比投宾馆强?
鲨胆彤很感兴趣,直接问:
“阿辉,你准备投资?”
“我听说你的永辉集团已经很大了,港岛到处是你的店。”
“今年打算做这个?”
霍生没等林祖辉回答,就接话:
“要是投资大,可以找我们一起,份额不是问题。”
林祖辉确实有兴趣,但家电行业挺麻烦——投资大、盈利周期长、研发费用高,还要配套产业。
做成了是好,但做成也不简单。
“彤叔、霍生,先别急。”
“做我是想做,但实业不是买地盖楼,不能先买了再说。”
“真要复制一个东芝、夏普,钱反而不是最关键的。”
“先得对岸大力扶持,再有研发和制造团队。”
“得先弄研究所,把电视造出来,分析怎么压缩成本,再考虑建厂量产、配套产业链和原料采购。”
霍生也知道自己心急了。
林祖辉说得对,实业和他搞的房产、货运、酒店旅游完全不同,得一步步来。
要是先拿了地,却发现造不出来,就闹笑话了。
“对!是不能急,得先建研究所!”
“过几个月我去粤省考察,不如一起去?”
“我来牵线,你来做,先建个研究所不是问题。”
鲨胆彤听说要从研究所开始,就没多大兴趣了。等能量产再说吧。
一个研究所,别说霍生牵线,林祖辉自己也不是搞不定。
又不是造原子弹、卫星、火箭,能有多难?
不过说来说去,这种家电产业在港岛没戏,主要市场在对岸,何必在港岛建厂?
“阿辉,这产业肯定得在对岸。有没有能在港岛做的?”
“商业肯定是港岛方便,还能出口全世界。”
林祖辉当然知道港岛适合什么产业——这地方其实做电子、娱乐、旅游就够了。地方小,又没资源。
“港岛要说实业,其实只有电子还能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的产不了,只能生产寻呼机、手提电话。这两个未来一定会普及。”
“一部寻呼机几千,手提电话几万,原料其实就几十块。”
“找点研究人员,直接逆向复制。”
“几千变几百,几万变几千,能不能赚钱?能不能反向卖到国外?”
说起这个,鲨胆彤就来劲了。他也在用手提电话,拿出来仔细看了看。
这东西要说原材料,估计真就值几十块。
“你说得对,但这有专利吧?直接复制会不会被告?”
林祖辉笑了——他还是头一回听人问他专利问题。
“怕什么?找个80岁老伯当法人。”
“你想打国际官司,我就陪你慢慢打,一边打一边赚钱。”
“等你告赢,我直接破产,公司就一个空账户加一个老头,你抓他好了。”
“之后我换个名字继续卖,你能奈我何?”
他这番光棍发言,把两位大亨都逗乐了。
“哈哈哈~”
书房里一时笑声一片。
三人越聊越投机,霍生对林祖辉也越来越欣赏。
想法天马行空的人很多,但林祖辉已经做成了不少事,他嘴里说出来的自然和其他人不一样。
永辉集团的情况,包括他在环保行业的投资,对他们都不是秘密。
甚至林祖辉前段时间和李首富斗法,他们都了解不少细节。
港岛这么小,两边斗法都牵扯媒体了,他们这群大亨怎么会没点消息?
未来聊完,又聊了会现状。
林祖辉没说集团的事,他已经有完善的规划,也没什么需要帮忙的。
但他提到自己之前想入股亚视,投资传媒、娱乐行业。
还跟邱老板聊过,不过邱老板之后就没消息了。
喜欢港综之一个大佬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