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书将葡萄放回去,擦了擦手,坐起身来:“行,怎么不行?你问,我知无不言。”
谢云昭警惕地看他一眼,怎么突然这么好说话了?
秦书自然看出她的警惕,有些无语,但坑人家三万贯的也是自己,他只好摸了摸鼻子,当做没看见,说起自己知道的消息来。
“梁永知是征和元年的进士,一开始在工部任主事,后被外放为官,任满回京之后进了户部,一直不温不火,直到三年前户部侍郎入了政事堂,户部侍郎职位空缺出来,梁永知得张随推荐,坐上了户部侍郎之位。”
谢云昭直起身子:“你说梁永知是被张随推荐才做了户部侍郎的?梁永知是张随的人?”
那她爹的事,和张随也有关系?若真是如此……
谢云昭眼神微凉。
别的她可以不在乎,但加注在她爹身上那些莫须有的罪名,是否也和张随有关系?
秦书躺又躺回躺椅上,翘起脚道:“说不准。”
谢云昭抬眼看着他:“怎么说?”
秦书也看向她:“梁永知死在秦州城外的事,想必不用我告诉你了吧?”
谢云昭点点头。
“那你可知,在梁永知死后第二个月,张随忽然弹劾他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经查后发现属实,皇帝看在梁永知因公殉职的份上,没有处置他的妻儿,只抄没了他的家产。”秦书道。
这件事刚好发生在朝廷与北狄议和期间,议和之事才是重中之重,一个已经死了的官员被抄了家,在国家大事面前,并没有激起什么水花,很快就如尘埃一般飞散去了,至于他的家人,更是无人关心。
谢云昭手指点着桌面,皱眉不语。
若梁永知真是张随的人,那张随何必在他已经死了之后来这一手?对他没有丝毫好处。
还直接向百官和皇帝证明自己识人不明,以后他再推荐别人,谭世良一党岂不是随时能拿这件事作为理由阻止,皇帝想必也要掂量一下。
不仅如此,张随毫不犹豫舍弃自己人,他手底下的其他人难道不会寒心?
还是说,有人手中握有梁永知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的证据,准备参奏他,被张随提前知晓了,所以先下手为强,抢先一步自己先把人给参了?还能落个大公无私的名声?
这也没道理啊?就算别人参奏梁永知,和张随有什么关系?或许会说他识人不明,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人都是会变的,谁也无法保证一个人能一直禁得住诱惑。
无论是张随参梁永知,还是别人参梁永知,都会落个识人不明的标签,相比之下,前者损失更大。
这张随……
谢云昭皱眉开口:“张随是个什么样的人?”
秦书抱臂摇了摇躺椅,思考了一瞬才道:“我对张随了解不多,但我爹与张随当了几十年的同僚,他说过张随是个狐狸,很能猜测皇帝的心思。”
要不然官位也不会升得如此顺利,不到四十就升任了中书侍郎,位列参政。
谢云昭明白了,这样说来,张随不过是猜准了皇帝的心思,这才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她爹出事的时候,正值北狄攻破丰州之时,皇帝其实早就得到了她爹准备造饭的消息,一直按兵不动,选在这个时候发难,不过是料准了她爹的性子。
外敌当前,内乱再起,大夏亡国只是顷刻之间的事,皇帝不过是知道她爹不会不顾大夏危亡,不顾百姓死活,所以才敢在这个关头对她爹出手罢了。
年初之时,张随和谭世良两党为议和还是议战之事争破了头,皇帝在两人之间摇摆不定,而张随参奏梁永知之后,皇帝态度就发生了变化。
不过——
梁永知已经死了,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再对他的妻儿出手?抄了他的家?
抄家……
谢云昭眉头舒展开,原来是为了这个。
看来梁家有皇帝想要的东西了,就是不知是不是拿到了,还是说在其妻儿手中。
“梁永知的妻儿去了哪儿?”她问道。
秦书偏头看向她:“在前往梁夫人娘家的路上,被山匪截杀,除了他大女儿命大逃过一劫,其余人全部死于非命。”
谢云昭沉默下来。
如此看来,梁姑娘不知内情,恨上张随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皇帝并没有继续对梁姑娘赶尽杀绝,那么东西大概是拿到了,留下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梁姑娘,不足为虑。
那东西会是什么?
谢云昭直觉和她爹的事有关。
至于张随,这就是个心里什么都清楚的政客,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什么事都能拿来利用。
那么他放任梁姑娘嫁给张四公子,又是基于什么考虑呢?是保护?还是拿来作为筹码?这件事,皇帝知晓吗?
谢云昭心里有太多疑惑,但最在意的,还是皇帝从梁家拿走的东西。
她转头看向窗外,见太阳正垂落在山顶上,虽然已近迟暮,依然金光灿灿让人不可直视。
她和皇权,就如同伸手触摸太阳的距离。
“我还有一条关于周庭的消息,你想不想知道?”
正想着,秦书开口打断了她的神思。
她回过神,看向秦书。
周庭?
秦书撑着下巴,笑意盈盈地看着她。
谢云昭看到他眼底的探究。
“什么消息?”她问道。
秦书慢悠悠道:“周庭因为检举有功,死罪可免,挨了一顿板子被放出来了,前几日被太子招作幕僚,进了东宫。”
谢云昭故作惊讶:“进了东宫?”
“你们早就安排好的?”秦书可不信她是真的惊讶,眼睛在她脸上转了转,“你们要从太子身上下手?”
谢云昭反问:“天下人人都知道燕王府的罪证是周庭呈上的,无论对错,他都背叛了燕王府,如何就是我们安排的?”
秦书微微笑着摇了摇头:“别人不认识周庭,我却是认得的,对他算是略有了解。”
燕王的下属里,谁都可能背叛燕王,周庭不会。
他在西北那些年,时常出入燕王府。
和这位燕王府长史打过无数次照面,在军营也常与其见面,还是并肩而战的战友。
周庭家三代为军,祖父,父亲,都死在战场之上,周庭父母双亡,孤儿一个,在军营常被欺负,得燕王赏识,成了燕王亲卫,后做了燕王府长史。
对燕王忠心耿耿,燕王也颇为信任他。
在战场之上,周庭毫不在意自己的性命,颇为勇猛,他爹都起了爱才之心。
可这样的周庭,对燕王却紧张得很,燕王受一点小伤都要担心半天。
甚至不惜此身为燕王挡箭。
秦书抬头看了眼谢云昭,要不是面前这个女人一张方子让大夫给人救了回来,周庭那次就没命了。
若连周庭都背叛燕王,他想不出来这世上还有谁能值得信任。
谢云昭没有反驳,略过了这个话题,问他:“谢云景一点消息都没有吗?”
秦书深深看她一眼,没再追问周庭的事。
“你和谢云景因兵乱在兴元府分开,他就在兴元府失去了消息。”他回道:“我让人去打探了,还没有消息。”
谢云昭点点头,以谢云景的手段,真想藏起来,不会轻易让人找到。
反正她是不担心谢云景的安危的,他武力和秦书不相上下,更何况还有三个燕云卫跟在他身边,这还让他没了命,那也只能说时运不济了。
问完了话,谢云昭挥手赶人,被秦书翻了一顿白眼,骂她过河拆桥。
谢云昭指了指桌上堆满的账册,策划书等等各类东西:“那要不你来弄?”
秦书敬谢不敏,拍拍屁股走人。
……
进了八月,天气渐渐凉爽起来。
太阳不再那么灼人,蚊虫也少了很多,但偶尔仍然围绕在人身边,惹人厌烦。
施州山多水多,也是少不了蚊虫烦扰。
虽然陈府每日都有专人熏药驱蚊,还是有些漏网之蚊围着人转个不停。
“啪——”
张三娘拿着团扇扇走一只小飞蛾,却不料扇子打在桌角,一下将绢布划破了一条口子。
“拿去换一个吧。”她吩咐贴身丫鬟采薇,将坏掉的扇子扔到桌上。
“换什么?”
正说完,门口传来一道男声。
张三娘转过头,露出笑意,起身迎上去,喊道:“官人回来了,没什么,就是扇子破了。”
进来之人正是她的新婚夫婿陈十八郎。
陈家也是不输于张家的大族,但子嗣要比张家兴旺得多,陈十八郎是陈家三房的嫡长子,却在族中排到十八。
陈十八郎只看了眼被丫鬟拿走的团扇便收回了视线,对张三娘展开胳膊,一面说道:“回门的日子定下来了,祖母说在家过了中秋再启程,找先生看过了,八月十八是个好日子。”
施州虽然在夔州隔壁,但坐马车也得花上不少时日,三朝回门自然来不及,是以便推迟了些日子。
张三娘一边给陈十八郎宽衣,一边回道:“好,那我去信和爹娘说一声。”
“嗯,辛苦娘子了。”陈十八郎点点头,又道:“明日要去见几位叔公叔婆还有那边的叔伯婶婶们,你好好打扮打扮,最好穿得鲜亮一些,但别穿红的。”
张三娘不解:“为何?是叔伯长辈们有什么忌讳吗?”
既然是见长辈,不应该以低调沉稳为妥吗?可既要穿得鲜亮,但又不能穿红?
“叔公叔婆们年纪大了,喜欢小辈们穿得鲜亮漂亮,但我有个叔婆常年吃斋念佛,说看到别人穿红的就跟看到人一身血一样,不舒服,我们成婚她都没过来。”陈十八郎解释道。
张三娘愕然,这……
世上奇奇怪怪的人还真是怪得各有千秋。
怪是怪了些,但没办法,她是小辈,自然以长辈的喜好为先。
翌日一早,张三娘穿了件鹅黄色印金抹胸,下身配乳白色百褶裙,外面套孔雀蓝对襟长褙子,由丫鬟梳了头,插上簪子,起身对歪在罗汉床上的陈十八郎转了转身子。
“官人瞧我这身如何?”她问道。
陈十八郎眼睛一亮,从床上下了地,走到张三娘面前左右看了看,笑着夸赞道:“娘子艳冠群芳,叫我那些叔婆婶婶们看见,定然要移不开眼睛了。”
张三娘有些羞怯地打了他一下,低头抿嘴笑。
“再拿上一把团扇,往那儿一站就是一幅仕女图。”陈十八郎握住张三娘打他的手,笑意盈盈补充道。
“净油嘴滑舌。”张三娘佯怒瞪了他一眼。
然而说是这么说,还是让采薇去找一把合适的团扇来。
采薇忙去了,前后拿了好几把来,却都不尽人意,不是太素就是和身上的衣服不搭配。
“去我嫁妆里找找,我记得是有团扇。”张三娘道。
采薇匆匆去了,没过多久,抱回来几个盒子。
张三娘让她一一打开来。
“娘子看这把如何?这扇框上还嵌着珍珠呢,和你衣服正好搭配。”
陈十八郎从最边上的锦盒里拿起一把团扇来。
张三娘转头看去,一眼看见团扇上两尾鱼,颜色颇为绚丽,以蓝色为主,鱼背上的蓝色由深到浅,鱼尾是紫色和蓝色相交织,夹杂着金色,还带着丝丝的红。
“好漂亮。”采薇忍不住开口。
张三娘放下手中的团扇,伸手将陈十八郎拿着的团扇接过来,手指拂着扇面上的鱼。
“这绣工可真好。这是谁送的?还是母亲准备的?”她问道。
陈十八郎翻过锦盒,看到锦盒上的字帖。
“秦嫣。”他说道:“是你的好友吗?”
张三娘愣了愣——
是秦小娘子啊。
她的视线落到扇面右上方,只见那里还题着一首诗:
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沈。
河中上得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
鲤鱼奋力越过龙门,便不再感叹江湖岁月的艰辛。
张三娘微微怔神,别人都祝她百年好合,白头偕老,早生贵子,这秦小娘子,竟祝她拼搏进取,逆流而上,早日越过龙门?
但意外的,她竟觉得这祝福最得她心。
秦小娘子,还真是个趣人儿。
谢云昭警惕地看他一眼,怎么突然这么好说话了?
秦书自然看出她的警惕,有些无语,但坑人家三万贯的也是自己,他只好摸了摸鼻子,当做没看见,说起自己知道的消息来。
“梁永知是征和元年的进士,一开始在工部任主事,后被外放为官,任满回京之后进了户部,一直不温不火,直到三年前户部侍郎入了政事堂,户部侍郎职位空缺出来,梁永知得张随推荐,坐上了户部侍郎之位。”
谢云昭直起身子:“你说梁永知是被张随推荐才做了户部侍郎的?梁永知是张随的人?”
那她爹的事,和张随也有关系?若真是如此……
谢云昭眼神微凉。
别的她可以不在乎,但加注在她爹身上那些莫须有的罪名,是否也和张随有关系?
秦书躺又躺回躺椅上,翘起脚道:“说不准。”
谢云昭抬眼看着他:“怎么说?”
秦书也看向她:“梁永知死在秦州城外的事,想必不用我告诉你了吧?”
谢云昭点点头。
“那你可知,在梁永知死后第二个月,张随忽然弹劾他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经查后发现属实,皇帝看在梁永知因公殉职的份上,没有处置他的妻儿,只抄没了他的家产。”秦书道。
这件事刚好发生在朝廷与北狄议和期间,议和之事才是重中之重,一个已经死了的官员被抄了家,在国家大事面前,并没有激起什么水花,很快就如尘埃一般飞散去了,至于他的家人,更是无人关心。
谢云昭手指点着桌面,皱眉不语。
若梁永知真是张随的人,那张随何必在他已经死了之后来这一手?对他没有丝毫好处。
还直接向百官和皇帝证明自己识人不明,以后他再推荐别人,谭世良一党岂不是随时能拿这件事作为理由阻止,皇帝想必也要掂量一下。
不仅如此,张随毫不犹豫舍弃自己人,他手底下的其他人难道不会寒心?
还是说,有人手中握有梁永知贪污受贿,中饱私囊的证据,准备参奏他,被张随提前知晓了,所以先下手为强,抢先一步自己先把人给参了?还能落个大公无私的名声?
这也没道理啊?就算别人参奏梁永知,和张随有什么关系?或许会说他识人不明,但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人都是会变的,谁也无法保证一个人能一直禁得住诱惑。
无论是张随参梁永知,还是别人参梁永知,都会落个识人不明的标签,相比之下,前者损失更大。
这张随……
谢云昭皱眉开口:“张随是个什么样的人?”
秦书抱臂摇了摇躺椅,思考了一瞬才道:“我对张随了解不多,但我爹与张随当了几十年的同僚,他说过张随是个狐狸,很能猜测皇帝的心思。”
要不然官位也不会升得如此顺利,不到四十就升任了中书侍郎,位列参政。
谢云昭明白了,这样说来,张随不过是猜准了皇帝的心思,这才做出了这样的举动。
她爹出事的时候,正值北狄攻破丰州之时,皇帝其实早就得到了她爹准备造饭的消息,一直按兵不动,选在这个时候发难,不过是料准了她爹的性子。
外敌当前,内乱再起,大夏亡国只是顷刻之间的事,皇帝不过是知道她爹不会不顾大夏危亡,不顾百姓死活,所以才敢在这个关头对她爹出手罢了。
年初之时,张随和谭世良两党为议和还是议战之事争破了头,皇帝在两人之间摇摆不定,而张随参奏梁永知之后,皇帝态度就发生了变化。
不过——
梁永知已经死了,为何还要多此一举再对他的妻儿出手?抄了他的家?
抄家……
谢云昭眉头舒展开,原来是为了这个。
看来梁家有皇帝想要的东西了,就是不知是不是拿到了,还是说在其妻儿手中。
“梁永知的妻儿去了哪儿?”她问道。
秦书偏头看向她:“在前往梁夫人娘家的路上,被山匪截杀,除了他大女儿命大逃过一劫,其余人全部死于非命。”
谢云昭沉默下来。
如此看来,梁姑娘不知内情,恨上张随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皇帝并没有继续对梁姑娘赶尽杀绝,那么东西大概是拿到了,留下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梁姑娘,不足为虑。
那东西会是什么?
谢云昭直觉和她爹的事有关。
至于张随,这就是个心里什么都清楚的政客,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什么事都能拿来利用。
那么他放任梁姑娘嫁给张四公子,又是基于什么考虑呢?是保护?还是拿来作为筹码?这件事,皇帝知晓吗?
谢云昭心里有太多疑惑,但最在意的,还是皇帝从梁家拿走的东西。
她转头看向窗外,见太阳正垂落在山顶上,虽然已近迟暮,依然金光灿灿让人不可直视。
她和皇权,就如同伸手触摸太阳的距离。
“我还有一条关于周庭的消息,你想不想知道?”
正想着,秦书开口打断了她的神思。
她回过神,看向秦书。
周庭?
秦书撑着下巴,笑意盈盈地看着她。
谢云昭看到他眼底的探究。
“什么消息?”她问道。
秦书慢悠悠道:“周庭因为检举有功,死罪可免,挨了一顿板子被放出来了,前几日被太子招作幕僚,进了东宫。”
谢云昭故作惊讶:“进了东宫?”
“你们早就安排好的?”秦书可不信她是真的惊讶,眼睛在她脸上转了转,“你们要从太子身上下手?”
谢云昭反问:“天下人人都知道燕王府的罪证是周庭呈上的,无论对错,他都背叛了燕王府,如何就是我们安排的?”
秦书微微笑着摇了摇头:“别人不认识周庭,我却是认得的,对他算是略有了解。”
燕王的下属里,谁都可能背叛燕王,周庭不会。
他在西北那些年,时常出入燕王府。
和这位燕王府长史打过无数次照面,在军营也常与其见面,还是并肩而战的战友。
周庭家三代为军,祖父,父亲,都死在战场之上,周庭父母双亡,孤儿一个,在军营常被欺负,得燕王赏识,成了燕王亲卫,后做了燕王府长史。
对燕王忠心耿耿,燕王也颇为信任他。
在战场之上,周庭毫不在意自己的性命,颇为勇猛,他爹都起了爱才之心。
可这样的周庭,对燕王却紧张得很,燕王受一点小伤都要担心半天。
甚至不惜此身为燕王挡箭。
秦书抬头看了眼谢云昭,要不是面前这个女人一张方子让大夫给人救了回来,周庭那次就没命了。
若连周庭都背叛燕王,他想不出来这世上还有谁能值得信任。
谢云昭没有反驳,略过了这个话题,问他:“谢云景一点消息都没有吗?”
秦书深深看她一眼,没再追问周庭的事。
“你和谢云景因兵乱在兴元府分开,他就在兴元府失去了消息。”他回道:“我让人去打探了,还没有消息。”
谢云昭点点头,以谢云景的手段,真想藏起来,不会轻易让人找到。
反正她是不担心谢云景的安危的,他武力和秦书不相上下,更何况还有三个燕云卫跟在他身边,这还让他没了命,那也只能说时运不济了。
问完了话,谢云昭挥手赶人,被秦书翻了一顿白眼,骂她过河拆桥。
谢云昭指了指桌上堆满的账册,策划书等等各类东西:“那要不你来弄?”
秦书敬谢不敏,拍拍屁股走人。
……
进了八月,天气渐渐凉爽起来。
太阳不再那么灼人,蚊虫也少了很多,但偶尔仍然围绕在人身边,惹人厌烦。
施州山多水多,也是少不了蚊虫烦扰。
虽然陈府每日都有专人熏药驱蚊,还是有些漏网之蚊围着人转个不停。
“啪——”
张三娘拿着团扇扇走一只小飞蛾,却不料扇子打在桌角,一下将绢布划破了一条口子。
“拿去换一个吧。”她吩咐贴身丫鬟采薇,将坏掉的扇子扔到桌上。
“换什么?”
正说完,门口传来一道男声。
张三娘转过头,露出笑意,起身迎上去,喊道:“官人回来了,没什么,就是扇子破了。”
进来之人正是她的新婚夫婿陈十八郎。
陈家也是不输于张家的大族,但子嗣要比张家兴旺得多,陈十八郎是陈家三房的嫡长子,却在族中排到十八。
陈十八郎只看了眼被丫鬟拿走的团扇便收回了视线,对张三娘展开胳膊,一面说道:“回门的日子定下来了,祖母说在家过了中秋再启程,找先生看过了,八月十八是个好日子。”
施州虽然在夔州隔壁,但坐马车也得花上不少时日,三朝回门自然来不及,是以便推迟了些日子。
张三娘一边给陈十八郎宽衣,一边回道:“好,那我去信和爹娘说一声。”
“嗯,辛苦娘子了。”陈十八郎点点头,又道:“明日要去见几位叔公叔婆还有那边的叔伯婶婶们,你好好打扮打扮,最好穿得鲜亮一些,但别穿红的。”
张三娘不解:“为何?是叔伯长辈们有什么忌讳吗?”
既然是见长辈,不应该以低调沉稳为妥吗?可既要穿得鲜亮,但又不能穿红?
“叔公叔婆们年纪大了,喜欢小辈们穿得鲜亮漂亮,但我有个叔婆常年吃斋念佛,说看到别人穿红的就跟看到人一身血一样,不舒服,我们成婚她都没过来。”陈十八郎解释道。
张三娘愕然,这……
世上奇奇怪怪的人还真是怪得各有千秋。
怪是怪了些,但没办法,她是小辈,自然以长辈的喜好为先。
翌日一早,张三娘穿了件鹅黄色印金抹胸,下身配乳白色百褶裙,外面套孔雀蓝对襟长褙子,由丫鬟梳了头,插上簪子,起身对歪在罗汉床上的陈十八郎转了转身子。
“官人瞧我这身如何?”她问道。
陈十八郎眼睛一亮,从床上下了地,走到张三娘面前左右看了看,笑着夸赞道:“娘子艳冠群芳,叫我那些叔婆婶婶们看见,定然要移不开眼睛了。”
张三娘有些羞怯地打了他一下,低头抿嘴笑。
“再拿上一把团扇,往那儿一站就是一幅仕女图。”陈十八郎握住张三娘打他的手,笑意盈盈补充道。
“净油嘴滑舌。”张三娘佯怒瞪了他一眼。
然而说是这么说,还是让采薇去找一把合适的团扇来。
采薇忙去了,前后拿了好几把来,却都不尽人意,不是太素就是和身上的衣服不搭配。
“去我嫁妆里找找,我记得是有团扇。”张三娘道。
采薇匆匆去了,没过多久,抱回来几个盒子。
张三娘让她一一打开来。
“娘子看这把如何?这扇框上还嵌着珍珠呢,和你衣服正好搭配。”
陈十八郎从最边上的锦盒里拿起一把团扇来。
张三娘转头看去,一眼看见团扇上两尾鱼,颜色颇为绚丽,以蓝色为主,鱼背上的蓝色由深到浅,鱼尾是紫色和蓝色相交织,夹杂着金色,还带着丝丝的红。
“好漂亮。”采薇忍不住开口。
张三娘放下手中的团扇,伸手将陈十八郎拿着的团扇接过来,手指拂着扇面上的鱼。
“这绣工可真好。这是谁送的?还是母亲准备的?”她问道。
陈十八郎翻过锦盒,看到锦盒上的字帖。
“秦嫣。”他说道:“是你的好友吗?”
张三娘愣了愣——
是秦小娘子啊。
她的视线落到扇面右上方,只见那里还题着一首诗:
眼似真珠鳞似金,时时动浪出还沈。
河中上得龙门去,不叹江湖岁月深。
鲤鱼奋力越过龙门,便不再感叹江湖岁月的艰辛。
张三娘微微怔神,别人都祝她百年好合,白头偕老,早生贵子,这秦小娘子,竟祝她拼搏进取,逆流而上,早日越过龙门?
但意外的,她竟觉得这祝福最得她心。
秦小娘子,还真是个趣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