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有异常-《锦色映山河》

  张三娘忍不住笑了,拿着团扇扇了扇风,手腕毫不费力,轻巧又好用。

  她拿起来遮住半张脸看着陈十八郎道:“好看吗?配我今日这身如何?”

  陈十八郎看着张三娘露出的一双秋水盈盈的眸子,呆呆点头:“好看。”

  张三娘嗔了他一眼,他才恍惚回过神来。

  想到今日还要见人,他叹了口气,缓了缓心绪,视线下移,正想仔仔细细上下看一看张三娘这身搭配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忽地“咦”了一声。

  “这扇子两面的鱼颜色还不一样呢。”陈十八郎忍不住微微低下头去看扇面上的图。

  不一样?

  张三娘一愣,拿下团扇翻过来。

  团扇另一面也是两尾鱼,不同于其它团扇那般,正面精美,反面粗糙,这把团扇正反面在细节上没有任何差别,唯一不同的是颜色。

  依旧是蓝色,紫色,金色,红色,但另一面的鱼颜色以蓝色为主,而这一面则以紫色为主,鱼背是由深及浅的紫,鱼尾上金色和红色不变,只是蓝色和紫色的分布与另一面相反。

  采薇在一旁亦是惊讶:“这是把两张绣好的绢布粘在一起的?倒是奇巧。”

  张三娘在闺中自然也是学过女红的,在这方面算得上精通,却从未见过这般双面异色的绣法。

  她闻言仔细看了看扇面,看了半天终于确认就是一张绢布,并不是两张合在一起的。

  天下间竟有这样的绣工。

  这是什么针法?

  陈十八郎对这些针线之事是一窍不通的,不过惊讶了一下,注意力便放在了墙角的滴漏上。

  “娘子,该出门了。”他提醒道。

  张三娘只好暂时将疑惑和探究的心思压下,随陈十八郎一道出了门。

  路上陈十八郎一一为她介绍了一番几个叔公叔婆以及叔伯婶娘们。

  总之,在张三娘听来,没一个好相与的。

  如她所想,到了地方,见了人,她就被明里暗里挑剔了个遍。

  虽然她二叔在朝中任中书侍郎,位列参政,手握军政大权,但陈家曾出过两位皇后,陈老太爷还做过帝师,如今虽然已经辞官致仕,可在皇上面前还是有几分薄面的,因此,陈家这些叔伯婶娘们便自觉高人一等。

  陈十八郎被叔公叔伯们叫去了书房,几个叔婆年纪大了问了两句话给了见面礼就让她们退下了。

  张三娘独自面对一群婶娘们。

  这些婶娘各个出身也不凡,有一个甚至还是宗室女。

  张嘴便是规矩礼数,不是说她这儿做得不对,就是说她那儿不够端庄。

  还暗讽张家家底儿薄了些。

  张三娘努力维持着笑意,手中的团扇险些被她捏断。

  要不是顾忌着对方都是长辈,怕落个不孝的名声,她早呛回去了。

  阿娘说得不错,嫁了人,就跟在家里不同了,不能由着性子来。

  “你手里这团扇绣工倒是不错,你母亲在锦绣阁给你置办的吧?”

  连夸赞都说得如同施舍一般。

  张三娘看过去,见是那位话最多的八婶娘。

  众人闻言皆看向张三娘手中的团扇。

  “锦绣阁的团扇,花样虽然新颖,但论精细,还是不如绮罗庄,看这绣工,我倒觉得应是出自绮罗庄才是。”另一位婶娘看了看接话道。

  锦绣阁和绮罗庄都是大夏数一数二的绣庄,陈家平日里的家常衣服是由府里的绣娘做的,但穿出去见客的衣服及香囊配饰之类都是在锦绣阁和绮罗庄定做,是以对这两家绣坊的风格很是熟悉。

  至于绣云坊,她们还看不上眼,根本不曾去过。

  张三娘听着她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自己的团扇来,眼神微微一闪,不经意间将团扇翻了个面,拿团扇掩嘴笑道:“各位婶娘见多识广,只是这次却是猜错了,我这团扇既不是出自锦绣阁,也不是出自绮罗庄。”

  众人的视线随着她的话落到团扇上。

  八婶娘率先发现了端倪,惊讶出声:“这团扇颜色怎么不一样了?”

  众人闻言皆发出惊讶的声音。

  “诶?难道是我看错了?方才不还是蓝色吗?”

  “你没看错,我也记得是蓝色。”

  “怎的还会变色?”

  “这是如何做到的?”

  张三娘笑眯眯拿下扇子,将扇子重新翻过来展示给众人看,淡然道:“哦,不是变色,方才婶娘们看的应该是这面。”

  “给我看看。”八婶娘对她伸手道。

  张三娘起身将团扇递给她。

  八婶娘将团扇翻过来覆过去仔仔细细看,众人皆起身围到两人身边。

  “这是什么针法?”

  “从未见过。”

  “你们看这两面,一模一样,绣得好精细。”

  “这是一根针绣出来吗?”

  “一根针怎么绣出两种颜色来?怕是用的两根针线。”

  “两根针怎么绣?”

  八婶娘抬头看向张三娘:“这团扇是哪家的款式?难不成是绣云坊的新品?”

  张三娘嘴角带笑,摇摇头道:“我也不知,这团扇是朋友送的添箱礼。”

  朋友送的?

  众人各自对视一眼。

  “莫不是锦绣阁或是绮罗庄出了新品了吧?”有人忍不住道。

  “怎么可能,我昨天才去逛过锦绣阁,锦绣阁出新品了怎么会不拿给我看?”有人反驳。

  她们陈家在锦绣阁绮罗庄一年花了那么多钱,连第一时间知道新品的资格都没有吗?

  “难道是绣云坊?”

  六婶娘看向张三娘:“你用过绣云坊的绣品,看这团扇可像是出自绣云坊?”

  张三娘果断摇摇头:“不像。”

  站在花厅角落的采薇忽然上前插嘴道:“娘子,这团扇似乎是秦小娘子自己做的。”

  当时张家出阁宴唱名之事,因为怕影响新娘子的心情,大夫人下令不许和娘子说,但娘子不知道,她却是知道的,秦小娘子可丢了好大的脸。

  她听人议论说秦小娘子的姨母就是绣娘,而且秦小娘子赴宴时带的团扇便是自己做的,便有人说秦小娘子送的团扇也是自己做的,她当时还好一阵生气,觉得秦小娘子不将她家娘子放在眼里。

  没想到这团扇竟大有乾坤。

  张三娘自然不知道这些事,闻言愣了愣。

  主人说话,丫鬟插嘴,这在陈家是非常不合规矩的事,换做以往,早叫人掌嘴了,不过众人的心思已经不在关注这方面上了。

  “秦小娘子是谁?就是三娘你那个朋友?”

  “当真是她自己做的?”

  “她是哪家闺秀?”

  张三娘闻言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见众人都目光灼灼地盯着她,只好道:“我对她也不太了解,只是有过两面之缘。”

  众人愕然。

  两面之缘,便送了这么精心的礼物?

  这张三娘,有这么大魅力吗?

  “那你回门的时候帮我问一问她,这团扇是谁绣的。”那位宗室女二伯娘拉住张三娘的手开口道。

  说着从发间取下一支镂金凤簪插到张三娘发间,语气温和道:“这凤簪还是曾经我出嫁的时候,皇后娘娘赏我的,我如今年纪大了,戴着显得稚气,不如你们年轻小姑娘戴着合适。”

  张三娘愕然,这怎么突然就变了态度?

  就因为一把团扇?

  回去的路上,张三娘都还有些没回过神来,忍不住将事情和陈十八郎说了,问道:“二伯娘为何对这件事如此上心?”

  竟大方地赏她一支凤簪,还是皇后娘娘赏赐下来的。

  就为了知道绣这团扇的绣娘?

  这事儿怎么看怎么不合理。

  她伸手摸摸头上的簪子。

  陈十八郎也有些惊讶,看了眼那支镂金凤簪,疑惑地皱了皱眉。

  很快想到什么,露出恍然的神情,道:“想必是为了太后娘娘的寿辰。”

  “原来如此。”张三娘道。

  不过就算是为太后娘娘准备寿礼,那位伯娘的态度似乎也过于殷勤了些,生怕她不答应一样。

  陈十八郎靠在车壁上,笑道:“做母亲的,为了儿子总是要‘殷勤’一些。”

  为了儿子?

  张三娘不解。

  “我那位六堂兄,文不成武不就的,之前二伯娘托人给他谋了好几个差事都被他搞黄了,闯祸闯得没人愿意给他收拾烂摊子了,二伯娘急得跟什么似的,这回怕是想求到太后娘娘跟前了。”陈十八郎道。

  “不是说后宫不能干政吗?太后娘娘还能管他的差事?”

  “你还知道‘后宫不能干政’?”陈十八郎笑着握住张三娘的手,道:“太后娘娘管不了,还有太子殿下呢,把太后娘娘哄高兴了,和太子殿下说一声也不是什么难事,这么一点小事,太子殿下还能拒绝自己的皇祖母?”

  张三娘似懂非懂地点头。

  ……

  与此同时,夔州长灵,山河坊里,也有人在说太子。

  宋莲将刚刚得来的消息告诉谢云昭:“听说太子在四处搜寻奇珍异宝。”

  谢云昭挑眉:“为了太后寿辰?”

  宋莲点点头,忍不住笑了声:“皇帝要给几个皇子选妃了,他当然坐不住了。”

  一个强有力的岳家,是成大事的资本。

  太子早就已经娶了太子妃了。

  太子妃乃是成国公府的嫡长女。

  只是成国公府这几年频频出事,不怎么得圣心,连带着太子也吃了几次挂落。

  皇子选妃,他当然着急。

  皇帝以仁孝治天下,对太后一向孝顺。

  太后高兴,也就是皇帝高兴。

  太子是换不了岳丈了,趁着太后寿辰,向皇帝彰显彰显自己的孝心也好。

  谢云昭几个皇子的勾心斗角毫不关心,她问道:“周庭怎么样了?”

  宋莲摇头:“不知道,自从他进了东宫,就没有消息传出来了。”

  她和谢云昭只有两个人,其他燕云卫又联系不上,除了从坊间,根本没有渠道知晓京城的消息。

  谢云昭叹了口气,那就只有等谢云景的消息了,她还是专心赚她的钱得了。

  “那几个染工有什么动作没有?还有那几个新来的,有没有有异常的?”她转而问起正事来。

  这些日子,染坊一直没停止招工,宋竹也没停止在外宣传。

  这几日,倒是新招了几个工人,三男两女,谢云昭让乔珍娘带他们熟悉了染坊事物,教了他们红花饼的制法。

  有了他们加入,红花饼制作已经接近尾声,差不离今日就能完工。

  除了染工,还另外招了几个打杂的伙计,宋莲收的那几个小弟,也放了两个人进染坊,作为宋莲在染坊的眼睛。

  其他人则依旧留在外面,随时听候吩咐。

  这些时日,宋莲和她的两个小弟小山麻三一直暗中盯着库房,也随时注意着那几个员工。

  “发现了一个异常的。”宋莲看着谢云昭道。

  还真有?

  谢云昭抬眼:“谁?”

  “何雪,她去上茅房,好几次从放染料的库房绕道,并在门外徘徊逗留了好些时候。”

  何雪……

  谢云昭拧眉。

  何雪家就住在城郊,家里加上她一共六口人,有三个孩子,婆婆卧病在床,她丈夫是个猎户,常年酗酒,有时候喝醉了还会打她。

  她一方面是不堪忍受丈夫的殴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补贴家用,听到了染坊招工的消息,选择过来碰碰运气。

  当然,这些情况面试时何雪并没有说,她也没问,这是她事后找秦书帮忙调查的。

  除了何雪,其他人她也都请秦书做了调查。

  她当然无意窥探他人的隐私,只是陈家虎视眈眈,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了解清楚更为稳妥,不仅是为了她好,也是为了他们好,谁知道陈家会不会从他们或是他们家人身上下手,提前了解清楚,也方便她必要时刻出手帮忙。

  谢云昭测试过何雪,她力气其实不大,但好在耐力还可以,也颇为耐心,这才将她招了进来。

  谢云昭想了想,从身后书架上取下一个盒子来,这里面存放着各个员工的资料。

  她从中找出何雪的。

  将其摊开放在桌上,确认自己没有记错之后,对宋莲道:“多盯着她,看看她想干什么,库房那边别松懈了。”

  宋莲点头应“是”。

  如谢云昭所料,红花饼在夜幕降临之前终于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