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月饼-《锦色映山河》

  秦书倏地抬眼。

  谢云昭看着他笑而不语。

  片刻,秦书开口道:“你在说什么呢,什么山匪?”

  谢云昭自顾自喃喃道:“怪不得你这么缺钱。”

  原来是在养兵。

  后半句话她并未说出口来,但两人心知肚明。

  秦书笑了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见他不肯承认,谢云昭也不追问,便道:“具体一共多少个人?什么时候来?”

  她不问了,秦书倒是愣了下,沉默一瞬,不再装傻,道:“你怎么猜到的?”

  他仔细想了想,没觉得自己哪里露出了破绽,除了……

  “是土地庙那回?”

  谢云昭一手撑着头,瞥眼看着他,勾唇一笑,示意他猜对了:“那土地庙前原本有一条大道的,以前商队行人常常走那条路,而那条路之所以荒废了,就是因为那土地庙往东去的青牛山上聚集了一群山匪,从那儿过路的人都会被他们打劫,久而久之,大家就不从那条道走了,那路也就荒废了。”

  “尽管后面那里的山匪被官府给清剿了,也没人再走那条路。但那群山匪占的地方却还留着,青牛山山势复杂,草木茂密,视野开阔,易守难攻。”

  总而言之,是个占山为王的绝佳地点。

  秦书挑眼看着她:“你怎么知道这些的?你去过?”

  谢云昭笑了笑,她当然去过,她和宋莲到长灵时,因为宋莲不熟悉路,带着她走的原来的老路,在青牛山下便察觉到山上有人,宋莲趁夜悄悄去探过,发现山上有个山寨。

  她和宋莲在长灵这些时日,一直未曾听说过长灵县周边有山匪劫掠的事,还奇怪过来着,直到那日在土地庙遇到秦书,并且还带着几大袋粮食。

  再联想到秦书堂堂秦家大公子秦大将军的独苗,怎么会缺钱缺得出来放高利贷?

  跟掉进钱袋子里似的,见面就是坑她的钱。

  今日看来,也就能理解了,要养着那一众人,换她她也得掉钱眼儿里。

  “你答应得这么痛快,就不怕我害了你?不问我为何要将他们放进你的染坊里吗?”

  谢云昭微微一笑:“怕什么,有你这个高个子顶在前面,我这个矮个子躲在你后面捡好处就足够了,真要出了事,大不了全推你身上便是。”

  她和秦书,早就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帮不帮都脱不开关系,当初既然拿他做了挡箭牌,就得承担这背后的风险。

  更何况,秦书做这些的目的,她其实能领会,因为那也是她的想法。

  秦书从小跟在他父亲身边,看过将士们为了保家卫国马革裹尸,看过边关百姓因战乱流离失所伏尸荒野,知道北狄西夷是什么德性,他们野心勃勃,对大夏虎视眈眈,绝不会轻易放弃这块到嘴的肥肉。

  她也一样,龙椅上那位是什么东西她更是一清二楚,朝廷和北狄的和谈在她看来,不过是镜花水月,大夏必然要不了几年就会再度陷入战火,到那时候再来思索对策,如同死到临头了才来磨刀,一切都太晚了。

  自然要早做打算,以备来日。

  “那你也不问我养着这些人做什么?不怕我是打算造反吗?”秦书不知她心里所想,调笑着问道。

  谢云昭直言不讳:“你若造反,那我一定是在你身后递刀的。”

  就这缩头乌龟窝囊废的皇帝,占着茅坑不拉屎,谁能给他掀翻了她绝对鼓掌相贺,管他什么正统不正统呢,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谁就是正统。

  两人就在这间小小的书房里说着这些大逆不道的话。

  秦书看着谢云昭忽地哈哈大笑起来,笑了许久,对带着笑意对她道:“一共十六个人,我会让他们趁着中秋那日晚上最热闹的时候,分批进城,直接到你染坊来。”

  谢云昭点点头:“好。”

  秦书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谢云昭在他走后,便将十六份契书准备好来放到匣子里。

  后日就是中秋了,她明日一整日都不得空,后日又要去张家做客,还得去给老师拜节,晚上就要安置秦书送来的人,十六个人,再来一张一张写,也太费时。

  写好契书,也到了工人们下工的时辰,众人陆续在门口排队签退,绿夏拿着册子,一一核对划勾。

  这是谢云昭新加的打卡制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计算工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下工之后还有人在染坊里,结果没注意被锁在里面。

  人都走完了以后,谢云昭和宋莲照例检查了一圈,确认各个门窗都锁好了,各房用过的火也都浇灭了,才收拾东西回家去。

  第二日谢云昭没去染坊,留在了家里准备月饼,染坊事务则由宋莲和宋竹主持,宋莲管着库房重地,宋竹因为之前开杂货店有些经验,如今管着一票伙计,这两人如今已然被染坊众人尊为大掌柜二掌柜。

  “阿姐做的月饼一定顶好吃。”

  听到谢云昭说要做月饼,顾元祺就自动跟在了她身后,变成了她的小尾巴。

  因着要过节了,蒙学馆包括松风书院也都放了假。

  顾元瑾自觉到厨房做生火工,顾婉和宋兰则在一旁给她打下手。

  “这些是什么?咸鸭蛋?怎么还买了肉?不是做月饼么?”宋兰看着她从篮子里拿出各种食材来,却都是和月饼不相关的东西,不由疑惑。

  这些食材是谢云昭昨日还有今日一大早去市场里买回来的,都很新鲜。

  她要做的月饼与大夏朝的月饼不太相同,主要是馅料大不相同。

  如今世面上的月饼馅料比较单一,主要是饴糖和油酥,还有果仁之类,因此宋兰看见她买这些食材做月饼才会惊讶。

  谢云昭笑道:“这是我家乡的月饼做法,一会儿姨母可以尝尝。”

  大夏朝那么大,各个地方风俗饮食皆有不同,倒也正常,宋兰收起了惊讶,道:“那我倒要尝个鲜。”

  顾元祺在一旁拍手:“尝个鲜!”

  谢云昭捏了把他近来被养得肉嘟嘟的小脸,学他的声音:“尝个鲜。”

  屋内众人都笑起来。

  一家人便在笑语声声里齐心协力做起月饼来。

  宋兰去一旁和面做饼皮。

  谢云昭和顾婉负责做馅料。

  顾婉听着谢云昭吩咐将泡好的红豆加入适量的水放进锅里煮,谢云昭另起一锅,把今早买来的里脊肉剃掉筋膜,切成小块和葱姜一起丢进锅里,加一点料酒去腥焯水。

  “这个锅火不要太大。”谢云昭指了指煮红豆的锅对顾元瑾道。

  顾元瑾答应一声。

  “这个红豆大概煮半个时辰,阿婉记得看着些,别给煮干了。”谢云昭又转头叮嘱顾婉。

  见顾婉应下她才专心开始做肉松。

  煮开的里脊肉撇去浮沫,再盖上盖子继续炖煮,直到煮熟。

  用筷子插了插,能轻松插进去差不多就可以捞起来。

  捞起来的肉用冷水清洗干净,拿了干净的布吸干水分,而后用擀面杖将肉敲打一遍,直到肉块变得松散。

  接下来便是最费力费时的工作,将这些肉一条条撕成细丝。

  工程量大,顾婉和顾元祺都洗了手来帮着撕。

  谢云昭抬头看向灶上煮红豆的锅,道:“红豆煮好了吧。”

  顾婉放下肉,打开锅盖给谢云昭看:“阿姐看这样可以吗?”

  “你用勺子舀一点上来,用手拿一颗碾碎它看看,小心烫啊。”谢云昭说着起身探头看了看,看到锅里滚滚热气,忙放下肉,“算了,你别碰了,我来。”

  “没事,我可以的。”顾婉说道,刚说完便被蒸汽烫得缩了下手。

  谢云昭正要不顾手上油将勺子接过来,那边宋兰便擦了擦手过来:“我饼皮做好了,等它放一下,我来吧。”

  勺子被宋兰接了过去,从锅里舀起两粒红豆,放在指尖搓开。

  软烂的红豆很轻易地被碾成沙状。

  “可以了。”谢云昭说道。

  她去洗了手来,将豆沙从锅里捞出来,宋兰去帮忙撕肉丝。

  将捞出来的豆沙沥干水分,倒进锅里小火翻炒。

  加入饴糖,继续翻炒,饴糖融化在红豆沙里,豆沙变得浓稠,散发出微微甜香。

  这时候再加入适量的猪油。

  雪白的猪油很快和红豆沙相融,消失不见。

  谢云昭继续翻炒了一会儿,见豆沙已经炒得十分细腻,报团不散,便将其捞出来。

  这时肉丝也撕好了,宋兰拿着红豆沙去包月饼,谢云昭则去炒肉丝。

  将肉丝倒进无水无油的锅里,淋上油,酱油,加入一点点糖,适量的盐。

  接下来便是考验耐性的时候,全程小火不停翻炒。

  就这样炒了将近半个时辰,肉丝变得蓬松,厨房里弥漫着独特醇厚的肉香。

  顾元祺站在谢云昭身旁,望着锅里的肉松移不开眼睛。

  谢云昭拈起一点塞进他嘴里,问他:“好吃吗?”

  顾元祺舔着舌头嚼,猛点头:“好吃!”

  众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肉,都跟着围过来,谢云昭让他们拿筷子,自己则将肉松从锅里铲出来。

  几双筷子齐齐伸进装肉松的盆里。

  片刻,厨房里接连响起说“好吃”的声音。

  谢云昭自己也尝了尝,入口蓬松柔软,鲜香细腻,似乎一抿就化了,咸甜适中,带着肉松独特的口感。

  不如她前世吃的味道丰富,但也勉强将就。

  忙碌了一整天,谢云昭和宋兰一起做了近一百个月饼,咸蛋黄的,肉松的,红豆沙的,还有各有各的风味。

  家里几个孩子,包括顾元瑾,光吃月饼就吃了个饱。

  谢云昭在工人们下工之前,带着自己做的月饼,再在点心铺子里买了些月饼到了染坊。

  染坊里正弥漫着欢快的气氛,只因宋大掌柜通知大家说明日中秋可以不来上工,留在家里过节。

  虽然一天不上工就得少拿一天的工钱,可毕竟是过节,和家里人团圆的日子,他们挣钱不就为了家人吗?如此一想,那点遗憾也就没,更多的是明日中秋佳节的期待。

  下了工,几人三三两两聊着明日过节的事,听说还有灯会,不由引起一阵激动,长灵都好几年没办过灯会了,自从战事起来,过节的氛围都淡了,如今总算又能热闹热闹了。

  一群人走到门口照常签退。

  绿夏笑盈盈道:“我们东家祝大家中秋喜乐,亲手做了月饼,大家若有感兴趣的,可去饭堂领月饼。”

  众人惊讶出声:“还可以领月饼?!”

  “东家亲手做的?!”有人更惊讶这句话。

  他们这等人家,一年也吃不上几个点心,就连中秋拜月也用不起月饼,都是随意做些面食,或者不用祭品,拜拜是个意思,没想到过节还能领月饼,还是东家亲手做的。

  早有机灵的转身就往饭堂跑,反应过来的人们忙跟上。

  空旷的饭堂很快涌进一大群人,小山和麻三块头最大,瞬间挤到人群前面。

  李婶子笑着道:“别挤别挤,都有都有。”

  她挥手:“排队来。”

  人群很快自动排成长队。

  李婶子一边麻利的给他们装月饼,一边介绍道:“这边这个饼上面点了红点的是东家亲手做的,这边这个是在刘记点心铺子买的,东家说她做的每人一个,一共三种馅,拿到哪种是哪种。”

  “刘记点心铺子买的一人五个,凑在一起刚好六个,祝大家六六大顺,团团圆圆。”

  六个!

  东家可真大方!

  “东家呢?也好叫我给她说个吉祥话听啊。”

  “就是就是,东家祝我们团团圆圆,我们也要祝她福寿安康。”

  李婶笑道:“等到后日,你们再当面跟她说也不迟。”

  众人抱着纸包,笑容满面地出了门。

  这些时日外面的流言把东家说得十恶不赦,在他们看,根本就是故意抹黑,这么好的东家,上哪儿找去?

  何雪走在最后,捧着六个月饼,有点想哭,她当初怎么就猪油蒙了心……

  “何娘子,娘子请你去书房找她,她有事交代你。”绿夏收起册子,拉住正要离开的何雪。

  何雪忙眨了眨眼,将泪水憋回去,道:“好,我这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