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拜将封侯!(4更!)-《说好当兵娶婆娘,你混成皇帝?》

  赵锋心中还有第三点没有说出口。

  襄阳,乃是前世古楚文化的发源与核心之地。

  与“大楚”国号一脉相承。

  同时,此地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龙兴之地!

  赵锋是唯物的。

  但还是那句话,穿越过的朋友都知道。

  穿越后,多少会信点玄学命数!

  ......

  赵锋这一番话,如醍醐灌顶。

  将襄阳的军事、防御、经济、后勤等战略价值。

  剖析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大堂之内,鸦雀无声。

  之前所有反对的人,此刻都哑口无言。

  他们抬起头。

  呆呆地看着那个在舆图前侃侃而谈的身影,心中只剩下无边的震撼与钦佩。

  原来,在他们还在为“楚”之国号而热血沸腾时。

  主公的思绪,早已跨越了千山万水。

  为这个新生的王朝,规划好了未来百年的根基!

  这是何等的深谋远虑!

  何等的雄才大略!

  “臣……愚钝!”

  赵富贵“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一张黑脸涨成了猪肝色,羞愧地将头磕在地上,“主公深谋远虑,俺……俺是个只顾眼前的蠢货!俺,心服口服!”

  “臣等,心服口服!”

  所有反对者,此刻都发自内心地跪拜下去,再无半点不甘。

  赵锋满意地点了点头。

  将朱砂笔扔下,目光落在了夏侯昱和李伯智的身上。

  “国号、国都已定!”

  “余下封王大典的日期、礼仪章程,由夏侯昱负责草拟!”

  “迁都的具体规划,户籍、钱粮、军械的转运,由李伯智负责统筹!”

  “两所学校也要迁,除此之外,孤欲再建立一所海军大学,也拿出一个章程来!”

  “臣,遵命!”

  夏侯昱和李伯智精神一振,齐齐躬身领命。

  ......

  夜。

  繁星点点。

  处理完堆积如山的政务。

  赵锋拖着一丝疲惫,回到了王府后院。

  刚踏入陈卿舒的院落,一股饭菜的馨香便扑面而来。

  烛光摇曳的厅堂内,早已备好了一桌精致的宵夜。

  陈卿舒、方瑾瑜、吴念薇三女。

  正围坐桌边,低声说着话,似乎在专程等他。

  “夫君回来了。”

  陈卿舒最先看到他,脸上立刻绽放出温柔的笑意。

  起身迎了上来,自然而然地为他解下外袍。

  方瑾瑜和吴念薇也跟着站起身,盈盈一福。

  “见过夫君。”

  “坐,都坐吧。”

  赵锋笑了笑。

  在那张熟悉的主位上坐下,感受着这难得的家庭温馨。

  饭桌上,三女默契地没有提任何关于政务的事情。

  只是聊着些府里的趣事,或是腹中孩儿的动静。

  方瑾瑜与吴念薇如今已经显怀,眉眼间满是初为人母的喜悦与期待。

  陈卿舒则安静许多。

  但看向赵锋的眼神,充满了依赖与柔情。

  一顿饭,吃得轻松而惬意。

  饭后,宫人撤下碗筷,奉上香茗。

  赵锋却没有在此多做停留。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三女。

  “卿舒,瑾瑜,念薇,你们随我来书房一趟。”

  三女闻言,皆是一怔。

  她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疑惑。

  但还是顺从地站起身,跟着赵锋走向了书房。

  夜深人静,书房内灯火通明。

  赵锋却毫无睡意。

  他没有坐在书案后,而是站在书房中央。

  在他面前,立着一块新搬来的巨大黑板。

  黑板的最上方,用白色的粉笔,苍劲有力地写着七个爵位。

  文臣三等,自上而下,分别是:上大夫、博士、都君。

  武将四等,自上而下,分别是:彻侯、关内侯、大庶长、公乘。

  而在黑板旁的一张长案上。

  则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堆用竹简制成的牌子。

  每一个牌子上。

  都刻着一个追随他至今的文武官员的名字。

  夏侯昱、李伯智、凌仓、张豹、赵大牛、赵富贵、盛之焕、诸葛晦……

  密密麻麻,几十人。

  每一个名字。

  都代表着一份浴血拼杀的功劳,一份呕心沥血的谋划。

  陈卿舒、方瑾瑜、吴念薇三女走进书房。

  看到这番景象,都明白了什么,神情不自觉地变得严肃起来。

  赵锋看着黑板上的名字,眉头紧紧锁起。

  分封。

  看似是论功行赏。

  实则是封王之后,最重要的一次权力再分配。

  这比打一场决定生死的大战役,还要艰难百倍。

  如何平衡最早跟随自己的赵家村旧部。

  与后来投效的九江、广陵等新晋势力?

  如何安抚那些战功赫赫却骄横难驯的莽撞武将?

  如何提拔重用那些才华横溢却根基尚浅的新晋贤才?

  如何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脱缰,不乱套?

  这其中的每一个问题,都足以让他殚精竭虑。

  他缓缓转过身,看着面前的三位妻子。

  “今日叫你们来,是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赵锋的声音很平静,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郑重。

  “卿舒,你是我正妻,未来的楚王后。凡事需有主母的格局与眼光,为我稳固后宅,也要能看清大势。”

  “瑾瑜,你出身大儒之家,饱读诗书,聪慧明理。我希望你能从‘法’与‘理’的角度,为我剖析利弊。”

  “念薇,你曾是大乾公主,自幼耳濡目染皇家权术。对于分封制衡,安抚人心,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清楚其中的门道。”

  赵锋的目光在三女脸上一一扫过。

  “稍后,我每拿出一人,你们各自发表意见。可以说任何想法,不必顾忌。”

  “但,最终的决定,由我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