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尘往事-《许我今世,还君来生!》

  元远此时才明白,这么久以来,若筠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始终牵扯着他的心。

  如今的自己和若筠,一个身为楚王和镇南大将军,一个已为楚王妃,在军中将士和楚王府内外仆婢兵丁面前要保持高贵尊严、行止合宜,喜怒自是要不形于色。

  时日渐久,元远自己也因长大后的若筠愈加稳重、善解人意,就理所当然的把她的辛勤付出、平静无争视为了正常。

  想想自成亲后若筠入主楚王府,除府内大小事务,每当自己沙场点兵出战时,若筠又何曾安坐楚王府做养尊处优的楚王妃?

  楚王殿下的楚王军,除了现今实力安稳的后方大本营,王妃杨若筠苦心改造的随军医护保障队也是功不可没!及时的伤员救治减少了战场将士的伤亡是何等的幕后英雄?

  铁军何来?将士是根本!

  如今将士在战场的伤亡比起之前少的岂止是人数,兵士冲锋陷阵时更有小伤死不了的底气,浴血杀敌奋勇争先的勇气大增,这是“楚王军”战无不胜的法宝!

  而这背后的辛劳又岂止那几十个随军医官不怕死不怕苦的冲锋陷阵就可全揽?常备伤药的足量储备更是关键!

  且不说时间就是生命的战场救护,救护人员准确的判断和施救与伤药息息相关!药方谁人操劳?可随身携带的常备伤药谁人承办?

  然而一力操持这些的若筠,何曾在楚王军得胜回师、论功行赏时,向自己要过寸许功劳?

  难怪自己之前战场归来,渴望着小别胜新婚的温存少见回应,却原来自己是得胜回师意气正盛,而若筠却是后方筹措无歇尚未回魂!

  即便过后几天若筠含蓄邀约有意弥补,自己却报复似的假做不懂出府回军营办公,只落得各自失落,互不相扰。

  其实自己从一开始就对她不住,怎么还有那么多底气去挑她的不是!

  想当初今日的楚王元远还是四皇子,在杨若筠拜师昙花谷神医华宁即将启程入川蜀前,百般恳求父皇为自己求娶侯爷杨易之家的杨若筠。

  那天,元远与杨若琨在骑射场跑了几圈马,才射了两桶箭若琨便急着要回府,以往他们一起练习骑射,大多都是元远喊停,而且最少也要射五桶箭,一桶箭十支,也不过半个时辰,可今天汗都还没出若琨就要回家。

  “若琨,你今天怎么回事?这才刚开始你就要撤退。”元远不解的问。

  “其实如果不是因为早就约好了,我今天真的不想来!”若琨有点儿心不在焉。

  “为什么?平日里你不是最喜欢射箭的吗?是我怎么你了?哪里得罪你了?”元远更加不解了,很认真的看着他。

  “不是,没你的事!是若筠,”

  “若筠?若筠怎么了?她不是好了吗?是前段时间得病,又发作了?”元远一听若筠的名字,心里就紧张,

  “你不是说,来了个神医把若筠治好了吗?我总想去看她,可皇兄说我这个时候去不合适,你也不让我去,我都一个多月没见若筠了……”

  “你别急,我没说若筠的病没好呀,她好着呢,没事。”

  “那……那你干嘛这么着急回家?我……你……你还说是因为若筠。”

  “嗐,其实是我爹爹和娘亲,他们说的,”

  “什么?你爹娘?侯爷?他们说什么?”元远被杨若琨没头没脑的话整的也是前言不搭后语,

  “是你爹娘说,他们说若筠怎么了?”

  “这次若筠生病,实在是凶险,我爹娘说,如果不是遇上了华神医云游到洛城,我们就真的失去若筠了!”

  若琨说着,元远也随着想起当时若筠的病势危急,也不禁后怕!他当时曾求了父皇派他的御医去看若筠,可竟也没见起色,他还记得当时杨侯爷低头安抚痛哭的侯爷夫人,自己内心的感觉就像太阳落了山再也不会升起一般。

  “是啊,若筠是吉人自有天相,华神医来了,若筠不是好了吗?”元远忙接着若琨的话从沉闷的记忆里走出来,他再不愿意想起当时的感觉,太可怕了。

  “是,若筠现在好了,没事了!可是……”

  “可是什么?你说话怎么这么啰嗦,磨磨唧唧的,说利索点。”

  “我爹娘说,若筠这次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因缘际会,遇到华神医是若筠的福气,也是若筠的机缘……”

  “机缘?什么机缘?”元远感觉侯爷夫妇的话很奇怪,今天的若琨也很奇怪。

  “嗐,其实就是我爹娘觉得,若筠从小到大每年都生病,每次都吓人,他们曾经都不敢抱希望若筠能健健康康的长大……”

  “这是什么话?若筠怎么就不能长大了?”元远听了有点儿生气,这是一个爱孩子的父母该说的话吗。

  “你不知道,若筠先天不足,从出生到长大,每次生病都难受的不行,你虽知道若筠身子弱,可毕竟没看到她生病时的难受样子,我看着都恨不能替她生病!”杨若琨说着眼圈不由泛了红。

  “嗯,我知道了,可若筠生病我去看她,你爹娘,杨侯爷和夫人总不让我见若筠,我有什么办法?”

  “若筠生病,我跟大哥爹娘都难得让我们看一眼,你又不是若筠的哥哥,爹娘自然不让你见了。别说这些了,我还得回家多陪若筠玩几天,以后咱们再约吧!”

  “什么意思,你话说半截就要走,哪有这样的。把话说清楚再走,什么叫回家多陪若筠玩儿几天?”元远真急了,一把扯住杨若琨把他拉回来,这个杨若琨今天说话奇奇怪怪的。

  “唉,就是刚才说的,我爹娘说,因缘际会,华神医救了若筠,或许就是若筠的机缘!想让神医收若筠为徒,若能得神医守护调养身体平安长大就是福气,另外若真得了这个福气未来学得医术也当能治病救人以报师恩!”

  杨若琨一口气说到这里,看看元远,

  “华神医也很喜欢若筠,愿意收若筠做他的关门弟子!所以,等过些日子,若筠身体再好些,华神医就来接若筠去川蜀了!”

  “你说什么?侯爷让若筠拜华神医为师去川蜀学医?”元远一把抓住杨若琨的胳膊,惊诧的眼睛都快瞪出来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若筠什么时候走?”

  杨若琨的胳膊被元远的手紧紧的抓着,力道大的若琨不禁疼得歪了嘴,

  “疼疼疼……兄弟,胳膊要折了,松手,快松手……”

  “快说呀,什么时候?若筠真的要走吗?”元远此时眼眶发红,已经有点儿急得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下个月初,华神医会来洛城,接……若筠!”杨若琨看到元远激动的样子有点意外,不明白好兄弟为什么听了妹妹拜师的事情是这个反应。

  第三天,陛下诏杨易之夫妇入宫。

  侯爷夫妇回了侯府,杨易之唤杨若琨到书房,问了他几个问题,

  第一,四皇子殿下是怎么知道若筠要拜华神医为师的?

  第二,平日里四皇子到侯府,是他主动要来的还是你邀请的?

  第三,以后,不要再主动邀请四皇子到侯府做客。

  杨若琨被父亲的话整蒙了,不明白这几件事里都有什么关系,可十三四岁的半大小子,多少也开始懵懂感到些人事,只是无从想起!

  又过了几日,陛下竟亲临侯府,还带着四皇子元远一起。

  杨易之夫妇一家出府迎驾,侯府门口里里外外跪了几十人。

  “杨爱卿,夫人免礼!朕今日只是家常拜访,杨爱卿无需多礼!”文帝元宏春风满面,和蔼可亲的伸手亲自将杨易之扶起来,拉着他的手一起走进侯府!

  “陛下亲临,臣满府蓬荜生辉,只不知陛下因何有此雅兴?”

  落了座,杨易之让夫人亲自为陛下敬了茶,才礼貌周到的开了场。

  “爱卿文武双全,做事深谋远虑,想必朕今日登门的目的已经想到,不会不懂朕的意思!”

  文帝自北元一统江北后,为推动以儒治国的方略在一众能臣武将扶助下力排众议将都城北迁至洛城至今,堪称一代圣君,征西侯杨易之更是他器重的能臣爱将,

  “还是前几日的事情,朕这次亲自登门拜访,就是遵循民间求亲的规矩,特意来为小子求娶爱卿家的千金为妻的!”

  “陛下,陛下如此看中臣下,臣倍感荣幸!只是,当日臣已经向陛下陈明缘由,四皇子人品贵重,将来定富贵永昌、前途无量,小女自幼体弱多病,承受不起皇家尊贵,还望陛下容臣谨守祖训,恕臣不能领受陛下恩泽!”

  “知道,朕知道你杨家祖训,爱卿不用担心,朕不会委屈了你的宝贝女儿!”

  文帝元宏听了杨易之又一次以同样的理由拒绝自己为儿子的求亲,并不生气,反更加有耐心的解释起来,

  “杨爱卿家自入我北元朝堂,两代忠勇为北元立下汗马功劳,朕心里都有数。”说着文帝看一眼身旁立着的四皇子元远,对杨易之道:

  “元远这孩子,你也是看着长大的。他与令郎若琨同年,一起入学,习文练武,日常同出同入,想必爱卿对他的心性也了解一二。”

  杨易之听着陛下话家常般的话语,只能边听边点头,此时抬头看一眼面前的元远,心底也明白,

  “这是个好孩子,只可惜生在皇家,天潢贵胄,日后长大了怎少的了三妻四妾,注定与我有一夫一妻祖训的杨家女儿无缘!”

  “陛下所言甚是,臣知道四皇子性格率直,品格高洁,人品又如此出众,如今入学勤学不辍、不辞辛苦,假以时日定是我北元栋梁之材。”

  “即如此,若我儿愿意遵守你杨家祖训,给你做女婿可好?这样爱卿可能接受?”

  “陛下……”杨易之闻听此言,竟一时愣了,

  “这怎么使得?四皇子是陛下的爱子,人品贵重,未来前途无量,怎能因我杨家祖训误了一身贵气?我杨家承受不起陛下如此的恩宠,还望陛下莫要如此!”

  “哎……爱卿此言差矣!自古英雄出少年,可英雄也难过美人关!我知你家女儿天赋异禀,资质更胜许多学富五车的学士,样貌也出众,她小时候朕也是见过的,”文帝元宏今日也是势在必得,

  “别说朕的儿子怎么高贵,就你家这个世不二出的宝贝女儿,也配得上!”

  见杨易之还要推辞,元宏向元远使了个眼色,元远会意,迈步来到杨易之面前,先躬身施了一礼,杨易之忙拱手回礼,元远接着转身面向文帝元宏双膝跪地,朗声道:

  “父皇,儿臣今日叩请父皇为儿臣做主,允准儿臣郑重承诺:遵杨家祖训,求娶杨若筠为妻!此生一夫一妻,绝不纳妾!请父皇做主,为儿臣赐婚!”

  说罢三叩首,叩叩到地!

  “杨爱卿,朕和这孩子如此诚意,你可愿意接受?”

  杨易之被元宏父子这一通操作整懵了,他已经没话可说了,怎么说呀?再说就真成了不识好歹、无视天恩了!

  杨易之只能点头了,三日后,赐婚圣旨颁下:

  “征西侯杨易之之女杨若筠,赐婚四皇子元远为妻!待杨若筠及笄之年,奉旨择日成婚!”

  杨若琨终于知道了,好兄弟元远为什么是那样了!

  那年,若筠七岁,元远十三岁。若筠还不太懂赐婚的意义,只知道从那天起,到她离开侯府随师父去川蜀之前的日子,远哥哥几乎每天都来侯府看自己,给她带各种好东西,好吃的好玩儿的,还说会常给她写信;嘱咐她,有时间也给自己写信!

  之后若筠随神医华宁入了川蜀,一去十年。十年间元远虽不能说是相思成疾、度日如年,却也是身边佳丽都不见,心心念念只有她。

  期间元远求学练武,勤学不辍。十四岁便随父皇征战江北,随后受封安南王辖荆州二十郡内外军事,带兵平乱意图南方。

  七年前朝中太子被拥生乱,元远配合二皇兄助父皇平复内政,太子被废,两年后父皇南征病逝,二皇兄阵前即了皇帝位,各处藩王意图生乱,他就担了更重的担子,一心扶助二皇兄稳定朝堂征平四方,一眨眼五年又过去了。

  如今四方稍定,皇兄临朝亦步入正轨,元远也深得皇兄的信任和倚重,自当尽心尽责为皇兄尽职尽忠, 既全了兄弟之情,也全了身为皇子护家国生民一方安宁的心。

  十年转瞬即逝,原本应着那及笄之年成婚的婚约,若筠因学医成痴又晚了两年才下山。

  最后若筠如约出师离了川蜀回到新都洛城侯府,只等与当年的四皇子现时已是安南王的元远拟定了婚期既成大礼……

  ……

  元远神思游动,脑海中不由闪现出杨若筠随家兄杨若琨下山回府,与自己洛城外十里长亭的那场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