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将家业,将一切,都还给兄长,求兄长,饶了我,饶了我娘……”
“我用不着你来求情!”孙夏栀恶狠狠的看向儿子:“死的是你嫡母,从你出身抱着你长大,教你读书识字,懂得道理,视你如亲生骨肉!可你,在最危险的时候却没能护下她!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那天在装死!在你最该与贼人拼命的时候!你在装死!只是断腿都便宜你了!”
“我没有……”谢子期嚎啕大哭:“我没有……娘,我已经没有母亲了,不能再没有你啊,娘……”
谢昀薄唇紧抿,漠然看着他们,突然,他转身大步向外走去。
“一天之内,你们三个从谢家搬出去!搬去西山别苑,没我的命令不得踏出别苑大门一步!”
他头痛欲裂,再也不想见到这几个人了!
就让他们恩恩怨怨的纠缠在一起吧!
谢昀走后,孙夏栀本还想自戕,却被谢诚和谢子期这父子拦下。
但对孙夏栀来说,长久以来,是为主母复仇的信念一直支撑着她不至于倒下去,现在这一信念坍塌,机会不再,活着与死了也没什么区别了。
纵然谢诚现在还是谢家的家主,但宗族耆老,甚至包括谢家的下人以及商铺的管事都只听谢昀的,他一个人孤掌难鸣,也只能顺从的从家里搬走。
谢昀把三人赶走后也并未打算搬回来住,一来他的票号商会建在沙城,二来,他已经在沈家住习惯了,也并打算让沈玉阙搬到苏州来住。
回沙城的船上他一直心不在焉,脑袋里乱糟糟不知在想些什么,直到大船靠岸,遥遥看到沈家船厂,他被海风一吹,才稍微有些清明。
沈家船厂尚未开工,夕阳之下,那些建造了一半的大船犹如黄昏下的巨人,拖着长影矗立其中。
于是整个船厂就恍如一座庞然大物,恍若一艘即将驶向天际的鲲鹏巨艇。
不过也许将来,沈玉阙也会为他造出这样一艘船来,他们可以并肩驶向远方。
将沈家、谢家、大周,将所有人,所有事抛却于红尘之后,他们目之所及将是山河湖海,将是星辰瀚洋。
三年后。
谢家宝船竣工。
寅时的沈家船厂还浸在靛蓝的夜色里,经河的一段河道被辟为沈家新的作塘,拦住作塘的闸门在百名役夫的号子声中缓缓升起。
当第一缕晨光劈开雾帷,岸上人头攒动,都在迫不及待的等着谢家宝船出水的瞬间。
为了这一刻,孟作春早在去年就召集役工拓宽并加深了经河的河道。
此时,宝船落成,九桅十二帆的阴影如乌云压城,遮天蔽日。
船首蚩尾兽的鎏金独角刺破拂晓,和经河的水面一样,在晨光下锻出熔金的色泽。
刷过十五层清亮桐油的船身光可鉴人,需要人仰着头颅才能堪堪看到船身的木刻纹络。
水线以上刷着朱砂大漆,漆层间夹织苎麻,水线以下则包着三尺宽的阳江铁力木,铁皮钉密如龙鳞,新淬的钉头泛着青蓝的冷光。
船上舱房共计七层,船上甲板所用木料皆是数百年的老木。
桅杆则用整木镶接,主桅底部需三人合抱才能抱得过来,未上浆的素麻帆布在风中发出闷鼓般的膨响。
岸边,几位年轻的船匠站在这庞然大物旁边,抚着船壳底部的漆层下花生大小的几个字,那是他们参与制作此船的船匠的名字。
以前他们从未想过能有朝一日能在自己造的船上留名,但大小姐说了,要让他们都把名字刻上,要让他们的手艺和名字都能流传千古,以供后世学习和铭记。
他们当时便已十分雀跃,此时看到自己的名字随着宝船一起面世,这份欢喜亦是达到顶峰!
“就是不知道咱们的名字能在船上留纪念。”
“百年总能留存的吧!”
看着这几个兴奋的年轻后生,关二叔用自己的烟杆敲敲铁力木。
“这宝船,是要饮遍四海之水的,你们这些名字,它漂个一千年估计才能磨平呢!”
众人喜不自禁,都十分爱惜的自己名字上擦了又擦。
关二叔也很高兴,因为他的名字也刻上去了,在新船投下的阴影中,无数匠人的名字正在与木纹共生,宝船
巳时正刻,三十六面日月旗攀上桅林。
当玄色“郑”字帅旗掠过主桅顶时,整艘船发出洪荒巨兽苏醒般的呻吟——
那是新捻的棕缆在滑轮间绷直,是水密隔舱吞进第一口江风,是三千根铁杉木榫卯在晨雾中咬合成生命。
江鸥惊慌炸飞,羽翼拍打声里混着老船正的喃喃:
“活了...六百丈的木头活了!”
三年后,谢昀的宝船竣工。
各地商会赶来贺喜,说朝廷放宽海上贸易,以后要追随谢昀的脚步,毕竟他是曾经和南洋客商打过‘商战’的人。
董乘风从京城送信回来,说他这次回京述职,得知有人眼红沈谢两家强强联手,要害谢昀,状告谢昀逾矩造宝船,还说谢家当年在筹集救灾米粮时中饱私囊。皇帝担心谢昀势力太大,要治谢昀的罪,让他们早作准备。
沈担心,谢昀说这一天迟早要来,不过既然追究的是谢家的罪,谢家有个现成的替罪羔羊。
圣旨到沙城后,谢昀命人把弟弟送去京城。
飞鸽传书:弟弟到京城把所有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没等吟风制造他畏罪自裁的假象,他就先要自杀,被太子的人救下。
谢昀觉得自己得去京城一趟,太子出面,事情不会这么轻易了结,沈说,你也是为了谢子期吧,谢不承认,沈说你装的心硬,其实最是心软,谢说这么多年了,自己对他还是不够了解。
谢昀进京见太子,太子说你终于肯来了,这是你的战场,而镇北关的战场也十分胶着,你拿出诚意,本宫可以帮你,谢知道,天家目的就是为了银子。
面圣,拿出诚意,愿用财产充盈国库,充作军饷,皇帝和他达成和解,弟弟也因此得救。
太子想补偿谢昀,谢昀却说起商贸和制海权的重要性,太子恍然大悟,将沈家船厂改名为宝船厂,开辟海上贸易,不仅要下南洋,还要下西洋。
第一艘远洋宝船诞生,沈、谢同行出海,想将足迹踏遍世界。在船上看到,难过,要哭,太子说你的志向不该在此,董乘风说我想好了,愿去镇北关历练,太子说他有大将之材,以后大周的安危就系于他了。
大船驶向大海,水下有人穿着水靠,凿船,飞身上船行刺。
混乱中,董乘风护太子和沈,太子说不怕,随扈的船会来救他们,但随扈的船也都被凿沉,包括他的宝船,太子这才畏惧,没想到齐王身边这么多人。沈说齐王在江南收买人心,船舶司和南洋客商,包括南瑾在内一大部分商人都愿意帮他,他有的是人手,太子这才害怕,恐惧,说齐王该死。
沈见太子害怕,安慰他船不会沉,太子不信,说之前的使船沉了,你爹娘的船也沉了,沈说,我不是他们,我保太子,是为了为他们沉冤昭雪。
节度使乘坐谢昀的漕船来救,谢昀见到沈,激动。
众人无损,因沈玉阙改良的水密船舱得以救命,齐王也被黄雀在后的太子拿下。
沈玉阙认出齐王的手段正是害死她父母的手段,由此牵扯出当年使船沉没也是齐王动了手脚。
喜欢惊春阙
“我用不着你来求情!”孙夏栀恶狠狠的看向儿子:“死的是你嫡母,从你出身抱着你长大,教你读书识字,懂得道理,视你如亲生骨肉!可你,在最危险的时候却没能护下她!别以为我不知道!你那天在装死!在你最该与贼人拼命的时候!你在装死!只是断腿都便宜你了!”
“我没有……”谢子期嚎啕大哭:“我没有……娘,我已经没有母亲了,不能再没有你啊,娘……”
谢昀薄唇紧抿,漠然看着他们,突然,他转身大步向外走去。
“一天之内,你们三个从谢家搬出去!搬去西山别苑,没我的命令不得踏出别苑大门一步!”
他头痛欲裂,再也不想见到这几个人了!
就让他们恩恩怨怨的纠缠在一起吧!
谢昀走后,孙夏栀本还想自戕,却被谢诚和谢子期这父子拦下。
但对孙夏栀来说,长久以来,是为主母复仇的信念一直支撑着她不至于倒下去,现在这一信念坍塌,机会不再,活着与死了也没什么区别了。
纵然谢诚现在还是谢家的家主,但宗族耆老,甚至包括谢家的下人以及商铺的管事都只听谢昀的,他一个人孤掌难鸣,也只能顺从的从家里搬走。
谢昀把三人赶走后也并未打算搬回来住,一来他的票号商会建在沙城,二来,他已经在沈家住习惯了,也并打算让沈玉阙搬到苏州来住。
回沙城的船上他一直心不在焉,脑袋里乱糟糟不知在想些什么,直到大船靠岸,遥遥看到沈家船厂,他被海风一吹,才稍微有些清明。
沈家船厂尚未开工,夕阳之下,那些建造了一半的大船犹如黄昏下的巨人,拖着长影矗立其中。
于是整个船厂就恍如一座庞然大物,恍若一艘即将驶向天际的鲲鹏巨艇。
不过也许将来,沈玉阙也会为他造出这样一艘船来,他们可以并肩驶向远方。
将沈家、谢家、大周,将所有人,所有事抛却于红尘之后,他们目之所及将是山河湖海,将是星辰瀚洋。
三年后。
谢家宝船竣工。
寅时的沈家船厂还浸在靛蓝的夜色里,经河的一段河道被辟为沈家新的作塘,拦住作塘的闸门在百名役夫的号子声中缓缓升起。
当第一缕晨光劈开雾帷,岸上人头攒动,都在迫不及待的等着谢家宝船出水的瞬间。
为了这一刻,孟作春早在去年就召集役工拓宽并加深了经河的河道。
此时,宝船落成,九桅十二帆的阴影如乌云压城,遮天蔽日。
船首蚩尾兽的鎏金独角刺破拂晓,和经河的水面一样,在晨光下锻出熔金的色泽。
刷过十五层清亮桐油的船身光可鉴人,需要人仰着头颅才能堪堪看到船身的木刻纹络。
水线以上刷着朱砂大漆,漆层间夹织苎麻,水线以下则包着三尺宽的阳江铁力木,铁皮钉密如龙鳞,新淬的钉头泛着青蓝的冷光。
船上舱房共计七层,船上甲板所用木料皆是数百年的老木。
桅杆则用整木镶接,主桅底部需三人合抱才能抱得过来,未上浆的素麻帆布在风中发出闷鼓般的膨响。
岸边,几位年轻的船匠站在这庞然大物旁边,抚着船壳底部的漆层下花生大小的几个字,那是他们参与制作此船的船匠的名字。
以前他们从未想过能有朝一日能在自己造的船上留名,但大小姐说了,要让他们都把名字刻上,要让他们的手艺和名字都能流传千古,以供后世学习和铭记。
他们当时便已十分雀跃,此时看到自己的名字随着宝船一起面世,这份欢喜亦是达到顶峰!
“就是不知道咱们的名字能在船上留纪念。”
“百年总能留存的吧!”
看着这几个兴奋的年轻后生,关二叔用自己的烟杆敲敲铁力木。
“这宝船,是要饮遍四海之水的,你们这些名字,它漂个一千年估计才能磨平呢!”
众人喜不自禁,都十分爱惜的自己名字上擦了又擦。
关二叔也很高兴,因为他的名字也刻上去了,在新船投下的阴影中,无数匠人的名字正在与木纹共生,宝船
巳时正刻,三十六面日月旗攀上桅林。
当玄色“郑”字帅旗掠过主桅顶时,整艘船发出洪荒巨兽苏醒般的呻吟——
那是新捻的棕缆在滑轮间绷直,是水密隔舱吞进第一口江风,是三千根铁杉木榫卯在晨雾中咬合成生命。
江鸥惊慌炸飞,羽翼拍打声里混着老船正的喃喃:
“活了...六百丈的木头活了!”
三年后,谢昀的宝船竣工。
各地商会赶来贺喜,说朝廷放宽海上贸易,以后要追随谢昀的脚步,毕竟他是曾经和南洋客商打过‘商战’的人。
董乘风从京城送信回来,说他这次回京述职,得知有人眼红沈谢两家强强联手,要害谢昀,状告谢昀逾矩造宝船,还说谢家当年在筹集救灾米粮时中饱私囊。皇帝担心谢昀势力太大,要治谢昀的罪,让他们早作准备。
沈担心,谢昀说这一天迟早要来,不过既然追究的是谢家的罪,谢家有个现成的替罪羔羊。
圣旨到沙城后,谢昀命人把弟弟送去京城。
飞鸽传书:弟弟到京城把所有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没等吟风制造他畏罪自裁的假象,他就先要自杀,被太子的人救下。
谢昀觉得自己得去京城一趟,太子出面,事情不会这么轻易了结,沈说,你也是为了谢子期吧,谢不承认,沈说你装的心硬,其实最是心软,谢说这么多年了,自己对他还是不够了解。
谢昀进京见太子,太子说你终于肯来了,这是你的战场,而镇北关的战场也十分胶着,你拿出诚意,本宫可以帮你,谢知道,天家目的就是为了银子。
面圣,拿出诚意,愿用财产充盈国库,充作军饷,皇帝和他达成和解,弟弟也因此得救。
太子想补偿谢昀,谢昀却说起商贸和制海权的重要性,太子恍然大悟,将沈家船厂改名为宝船厂,开辟海上贸易,不仅要下南洋,还要下西洋。
第一艘远洋宝船诞生,沈、谢同行出海,想将足迹踏遍世界。在船上看到,难过,要哭,太子说你的志向不该在此,董乘风说我想好了,愿去镇北关历练,太子说他有大将之材,以后大周的安危就系于他了。
大船驶向大海,水下有人穿着水靠,凿船,飞身上船行刺。
混乱中,董乘风护太子和沈,太子说不怕,随扈的船会来救他们,但随扈的船也都被凿沉,包括他的宝船,太子这才畏惧,没想到齐王身边这么多人。沈说齐王在江南收买人心,船舶司和南洋客商,包括南瑾在内一大部分商人都愿意帮他,他有的是人手,太子这才害怕,恐惧,说齐王该死。
沈见太子害怕,安慰他船不会沉,太子不信,说之前的使船沉了,你爹娘的船也沉了,沈说,我不是他们,我保太子,是为了为他们沉冤昭雪。
节度使乘坐谢昀的漕船来救,谢昀见到沈,激动。
众人无损,因沈玉阙改良的水密船舱得以救命,齐王也被黄雀在后的太子拿下。
沈玉阙认出齐王的手段正是害死她父母的手段,由此牵扯出当年使船沉没也是齐王动了手脚。
喜欢惊春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