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冲出家门的时候,天还没亮。夜雾像一层湿透的纱布裹在脸上,呼吸都带着铁锈味。青石巷三个字在我舌尖滚了三遍,每一次都像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疼得发麻。我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走到图书馆的,只记得脚底踩着的每一块地砖,都像是从旧梦里抠出来的,缝隙里渗着血。
图书馆的灯昏黄,走廊空荡,脚步声被吸进墙皮里,连回音都不敢出来。档案室在地下二层,楼梯往下走时,空气越来越冷,像是有人提前把冬天埋在了这里。墙角堆着几摞发霉的报纸,水珠顺着天花板滴落,砸在铁皮桶里,一声,又一声,像在数命。
管理员是个老头,戴着老花镜,镜片厚得像两块冰。他抬头看我,眼神浑浊,却像能穿透皮肉,直勾勾地落在我骨头缝里。
“查青石巷的?”他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你是第三个了。”
我喉咙一紧:“还有谁来过?”
他没立刻回答,只是从抽屉里抽出一叠泛黄的报纸,纸页脆得像枯叶,一碰就要碎。他递给我时,指尖微微发抖。
“一个穿黑风衣的男人,三天前来的。查完就走了,第二天……跳楼了。”他顿了顿,镜片后的眼睛眨了一下,“从顶楼,头朝下栽下来的。听说,落地时嘴里还念着‘铃……响了’。”
我接过报纸,手心冒汗,纸页上的油墨味混着霉味钻进鼻腔,熏得我头晕。1987年12月24日,《晚报》头版赫然印着几个黑体大字:
青石巷命案:母女双亡,疑为邪教献祭
我盯着那行字,心跳慢了半拍。
母亲林素贞,被发现吊死于屋中铜铃之下。女儿失踪,至今未寻获。警方称,现场发现七封未寄出的信,内容不明,已被列为机密。
女儿……失踪?
我手指猛地一颤,纸页哗啦作响。
可我就是那个女儿啊。
我叫林晚秋,父亲是城东小学的教员,母亲早逝,我从小被他抚养长大。记忆里,我家住在城东老街,红砖房,院子里有棵老槐树,夏天蝉鸣吵得睡不着。我从未听过青石巷,也从不知道自己有个亲生母亲叫林素贞。
可为什么……这个名字像一把锈刀,狠狠插进我太阳穴?
我翻到下一页,一张现场照片猝不及防地撞进视线。
照片已经泛黄,边缘卷曲,像是被水泡过又晾干。画面中央,一个女人吊在房梁上,脖子扭曲,长发垂落,遮住半张脸。她脚下,放着一个布娃娃——棉布缝的,眼睛是两颗黑纽扣,嘴巴用红笔歪歪扭扭地画着,笑得极不自然。
我猛地倒退一步,后背撞上铁架,冷汗顺着脊椎滑下去。
那个娃娃……是我的。
我五岁那年,母亲送我的生日礼物。她说:“晚秋,它会替妈妈看着你。”后来搬家时弄丢了,我哭了整整三天。父亲说,小孩子的东西,丢了就丢了。
可它怎么会出现在命案现场?和一个死去的女人,一起留在1987年的照片里?
我蹲下身,手指颤抖地抚过照片。娃娃的笑脸在昏黄灯光下忽然扭曲了一下,仿佛那红笔画的嘴角,正缓缓上扬。
就在这时,一阵尖锐的耳鸣刺穿大脑。
眼前一黑。
记忆像井水倒灌,从地底深处涌上来。
我看见自己蜷缩在床底,木板缝隙外,母亲跪在地上,肩膀一抽一抽。她手里攥着一封信,纸角被泪水浸透。
“对不起,晚秋……妈妈只能送你走。”她声音极轻,像风穿过枯竹,“铃响三声,你才能出来……记住,三声。多一声,少一声,你都会被他们抓走。”
我屏住呼吸,不敢动。
然后,铃响了。
第一声,清脆,像是从屋檐下传来的。
第二声,沉闷,像是从地底爬出来的。
第三声……拖得极长,像是被人掐住喉咙,硬生生挤出来的。
我数完了。
我爬出来。
母亲已经吊在铜铃下,舌头伸出,眼睛睁着,直勾勾地望着我。她的脚边,就放着那个布娃娃,红笔画的笑脸,正对着我。
门开了。
一个穿黑袍的男人走进来。他脸藏在兜帽阴影里,看不清五官,只有一双眼睛,白得发亮,像死鱼眼。
他蹲下,伸手摸我的脸,指尖冰凉。
“从今往后,你叫林晚秋。”他说,声音像是从井底传上来的,“忘了这里的一切。忘了母亲,忘了铃声,忘了你自己。”
我张嘴想哭,却发不出声音。
他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塞进我衣兜:“等你长大,它会来找你。”
然后,我被抱起,世界颠倒,黑暗吞没一切。
“啪——”
报纸从我手中滑落,摔在地上,像一声闷响。
我跪在档案室冰冷的水泥地上,浑身发抖,冷得像刚从井底捞出来。头顶的灯忽明忽暗,管理员不知何时不见了,整个房间只剩下我,和那张照片。
娃娃的笑脸还在笑。
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那七封未寄出的信,是不是就是母亲写给我的?
而我衣兜里那封……是不是就是其中之一?
我猛地摸向口袋,手指探进去——空的。
可我记得,搬家那天,我在旧衣里翻出过一封泛黄的信,没署名,只有一行字:
“晚秋,当你听见第三声铃响,就是我来找你的时候。”
我把它烧了。
我以为是恶作剧。
我以为是梦。
可现在,我听见了。
从图书馆深处,从地底,从墙缝里,从我脑子里——
叮。
叮。
叮。
三声。
铃响了。
我猛地抬头,档案室的灯彻底熄灭。
黑暗中,我听见脚步声,很轻,一前一后,像是有人拖着什么重物,在走廊尽头缓缓靠近。
然后,一声轻笑。
“晚秋……”那声音像母亲,又不像,“妈妈等你好久了。”
我死死捂住嘴,不敢出声。
可我知道——
我不是被父亲收养的。
我是被“他们”送走的。
而青石巷,从来就没放过我。
那七封信,不是母亲写的。
是“他们”写的。
每一封,都是召唤。
而我,是祭品。
铃响三声,不是让我出来。
是让他们进来。
我慢慢站起身,后退,再退,直到背抵住墙。
可墙是湿的。
我伸手一摸——
全是血。
墙上,用红笔画着一个笑脸。
和娃娃的一模一样。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个穿黑风衣的男人会跳楼。
因为他听见了铃声。
因为他,也收到了信。
而现在,轮到我了。
井底的回声,从来不是回声。
是他们在喊我的名字。
喜欢午夜当铺
图书馆的灯昏黄,走廊空荡,脚步声被吸进墙皮里,连回音都不敢出来。档案室在地下二层,楼梯往下走时,空气越来越冷,像是有人提前把冬天埋在了这里。墙角堆着几摞发霉的报纸,水珠顺着天花板滴落,砸在铁皮桶里,一声,又一声,像在数命。
管理员是个老头,戴着老花镜,镜片厚得像两块冰。他抬头看我,眼神浑浊,却像能穿透皮肉,直勾勾地落在我骨头缝里。
“查青石巷的?”他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你是第三个了。”
我喉咙一紧:“还有谁来过?”
他没立刻回答,只是从抽屉里抽出一叠泛黄的报纸,纸页脆得像枯叶,一碰就要碎。他递给我时,指尖微微发抖。
“一个穿黑风衣的男人,三天前来的。查完就走了,第二天……跳楼了。”他顿了顿,镜片后的眼睛眨了一下,“从顶楼,头朝下栽下来的。听说,落地时嘴里还念着‘铃……响了’。”
我接过报纸,手心冒汗,纸页上的油墨味混着霉味钻进鼻腔,熏得我头晕。1987年12月24日,《晚报》头版赫然印着几个黑体大字:
青石巷命案:母女双亡,疑为邪教献祭
我盯着那行字,心跳慢了半拍。
母亲林素贞,被发现吊死于屋中铜铃之下。女儿失踪,至今未寻获。警方称,现场发现七封未寄出的信,内容不明,已被列为机密。
女儿……失踪?
我手指猛地一颤,纸页哗啦作响。
可我就是那个女儿啊。
我叫林晚秋,父亲是城东小学的教员,母亲早逝,我从小被他抚养长大。记忆里,我家住在城东老街,红砖房,院子里有棵老槐树,夏天蝉鸣吵得睡不着。我从未听过青石巷,也从不知道自己有个亲生母亲叫林素贞。
可为什么……这个名字像一把锈刀,狠狠插进我太阳穴?
我翻到下一页,一张现场照片猝不及防地撞进视线。
照片已经泛黄,边缘卷曲,像是被水泡过又晾干。画面中央,一个女人吊在房梁上,脖子扭曲,长发垂落,遮住半张脸。她脚下,放着一个布娃娃——棉布缝的,眼睛是两颗黑纽扣,嘴巴用红笔歪歪扭扭地画着,笑得极不自然。
我猛地倒退一步,后背撞上铁架,冷汗顺着脊椎滑下去。
那个娃娃……是我的。
我五岁那年,母亲送我的生日礼物。她说:“晚秋,它会替妈妈看着你。”后来搬家时弄丢了,我哭了整整三天。父亲说,小孩子的东西,丢了就丢了。
可它怎么会出现在命案现场?和一个死去的女人,一起留在1987年的照片里?
我蹲下身,手指颤抖地抚过照片。娃娃的笑脸在昏黄灯光下忽然扭曲了一下,仿佛那红笔画的嘴角,正缓缓上扬。
就在这时,一阵尖锐的耳鸣刺穿大脑。
眼前一黑。
记忆像井水倒灌,从地底深处涌上来。
我看见自己蜷缩在床底,木板缝隙外,母亲跪在地上,肩膀一抽一抽。她手里攥着一封信,纸角被泪水浸透。
“对不起,晚秋……妈妈只能送你走。”她声音极轻,像风穿过枯竹,“铃响三声,你才能出来……记住,三声。多一声,少一声,你都会被他们抓走。”
我屏住呼吸,不敢动。
然后,铃响了。
第一声,清脆,像是从屋檐下传来的。
第二声,沉闷,像是从地底爬出来的。
第三声……拖得极长,像是被人掐住喉咙,硬生生挤出来的。
我数完了。
我爬出来。
母亲已经吊在铜铃下,舌头伸出,眼睛睁着,直勾勾地望着我。她的脚边,就放着那个布娃娃,红笔画的笑脸,正对着我。
门开了。
一个穿黑袍的男人走进来。他脸藏在兜帽阴影里,看不清五官,只有一双眼睛,白得发亮,像死鱼眼。
他蹲下,伸手摸我的脸,指尖冰凉。
“从今往后,你叫林晚秋。”他说,声音像是从井底传上来的,“忘了这里的一切。忘了母亲,忘了铃声,忘了你自己。”
我张嘴想哭,却发不出声音。
他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塞进我衣兜:“等你长大,它会来找你。”
然后,我被抱起,世界颠倒,黑暗吞没一切。
“啪——”
报纸从我手中滑落,摔在地上,像一声闷响。
我跪在档案室冰冷的水泥地上,浑身发抖,冷得像刚从井底捞出来。头顶的灯忽明忽暗,管理员不知何时不见了,整个房间只剩下我,和那张照片。
娃娃的笑脸还在笑。
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那七封未寄出的信,是不是就是母亲写给我的?
而我衣兜里那封……是不是就是其中之一?
我猛地摸向口袋,手指探进去——空的。
可我记得,搬家那天,我在旧衣里翻出过一封泛黄的信,没署名,只有一行字:
“晚秋,当你听见第三声铃响,就是我来找你的时候。”
我把它烧了。
我以为是恶作剧。
我以为是梦。
可现在,我听见了。
从图书馆深处,从地底,从墙缝里,从我脑子里——
叮。
叮。
叮。
三声。
铃响了。
我猛地抬头,档案室的灯彻底熄灭。
黑暗中,我听见脚步声,很轻,一前一后,像是有人拖着什么重物,在走廊尽头缓缓靠近。
然后,一声轻笑。
“晚秋……”那声音像母亲,又不像,“妈妈等你好久了。”
我死死捂住嘴,不敢出声。
可我知道——
我不是被父亲收养的。
我是被“他们”送走的。
而青石巷,从来就没放过我。
那七封信,不是母亲写的。
是“他们”写的。
每一封,都是召唤。
而我,是祭品。
铃响三声,不是让我出来。
是让他们进来。
我慢慢站起身,后退,再退,直到背抵住墙。
可墙是湿的。
我伸手一摸——
全是血。
墙上,用红笔画着一个笑脸。
和娃娃的一模一样。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个穿黑风衣的男人会跳楼。
因为他听见了铃声。
因为他,也收到了信。
而现在,轮到我了。
井底的回声,从来不是回声。
是他们在喊我的名字。
喜欢午夜当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