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成功接头-《抗战风云之组团打鬼子》

  夜里周遭的一切都静悄悄的,只有寒风呼呼地刮着,它掠过枯草,发出簌簌的声响。

  周锐带领四名队员,如同暗夜中的狸猫,悄无声息地接近了平绥铁路线白沙屯据点附近。

  远远望去,据点炮楼上的探照灯有规律地扫过黑暗的原野,冰冷的铁轨在微弱的星光下泛着寒光。

  按照李大牛提供的联络方式和暗号,周锐让其他队员在隐蔽处等待,自己则独自摸到据点外围一个约定的废弃砖窑附近,学了几声蛙鸣。

  不一会,窑洞里也回应了几声。一个缩着脖子,穿着伪军军大衣的身影鬼鬼祟祟地溜了出来,正是吴金贵派来的心腹传话兵。

  “长官…我们连长说了,今晚是他值班,下半夜两点,涵洞那边巡逻的会‘打瞌睡’半小时。就半小时!多一分钟都没有!”

  那伪军声音发颤,快速说道,“过了涵洞,往南走十里地,有个三岔路口,往西是鬼子检查站,千万别走!得往东,进山沟…后面…后面的路我们就不知道了。连长还说,千万…千万别出岔子,不然他全家老小…”

  “放心,规矩我们懂。”

  周锐沉稳地打断他,将两个银元塞进对方手里,“告诉吴连长,他的情,我们独立一团记下了。”

  返回潜伏点,周锐低声传达了情况。五人耐心等待,时间仿佛过得格外慢。

  凌晨两点整,炮楼上的探照灯果然停止了对那段区域的扫描,周围陷入一片死寂。

  “行动!”

  周锐一挥手,五人如离弦之箭,弓着腰,利用地形掩护,快速冲向铁路路基下的涵洞。

  黑暗中,能听到涵洞另一侧隐约传来伪军士兵压低的闲聊和哈欠声,果然“心不在焉”。

  他们屏住呼吸,脚步轻捷如棉,迅速穿过了阴冷潮湿的涵洞。成功踏上路基南侧的土地那一刻,每个人都稍稍松了口气,但神经立刻绷得更紧——这里,已是敌占区纵深。

  不敢丝毫停留,五人按照指示,向着东南方向疾行。十里路在快速急行军下很快走完,找到了那个三岔路口。没有丝毫犹豫,他们拐进了东侧那条愈发崎岖荒凉的山沟。

  然而,刚进入山沟没多久,负责断后听觉最灵敏的川子突然停下脚步,压低声音:

  “班长,有动静!后面…好像有尾巴!”

  周锐心中一凛,立刻示意全员隐蔽到乱石后。仔细倾听,果然听到远处传来细微却杂乱的脚步声,还夹杂着几句压低的日语!

  “是鬼子!不是伪军!”周锐瞬间判断,“妈的,吴金贵这老滑头耍花样?还是被鬼子发现了?”

  来不及细想,追兵正在逼近。“铁蛋,川子,左边山坡设绊雷!其他人,准备战斗,速战速决,不能让他们缠住!”

  两名战士迅速行动。几分钟后,黑暗中传来一声沉闷的爆炸和一声惨叫,追兵的脚步顿时大乱,惊呼和咒骂声传来。

  “打!”

  周锐一声令下,三支步枪和两支驳壳枪同时开火,精准的点射将追在前面的几个黑影撂倒。

  “八嘎!敌袭!反击!”

  日军小队显然训练有素,遭遇突袭后迅速卧倒,凭借精准的射击进行还击。子弹啾啾地打在岩石上,溅起火星。

  “撤!交替掩护!往山里撤!”

  周锐果断下令,不恋战。他们的任务是送信,不是歼灭敌人。

  五人边打边撤,利用熟悉夜战和地形的优势,很快将那股日军甩开了一段距离。但在一阵激烈的对射中,队员“山猫”——一个入伍不久却极其机敏的年轻战士,为了掩护战友,被一颗子弹击中胸口,当场牺牲。

  “山猫!”铁蛋红着眼睛想冲回去背他。

  “来不及了!走!”

  周锐心如刀绞,却不得不狠下心肠,拉着悲愤的队员们继续后撤。将战友的遗体留在敌占区,是每个战士心中最大的痛,但任务重于一切。

  他们不敢停歇,一路狂奔,直到天色微明,彻底听不到后面的动静,才在一个隐蔽的山洞里停下来喘息。

  清点人数,牺牲一人,其余两人是小伤,弹药消耗也不小。

  “班长,肯定是吴金贵那王八蛋坑了我们!”

  铁蛋咬着牙,拳头砸在石壁上。

  周锐喘着气,摇摇头:“不像…如果是他设套,来的不该只有一个小队鬼子,我们恐怕早就被包围了。

  更可能是鬼子的秘密巡逻队恰好撞上了,或者吴金贵的行动被鬼子安插的眼线发现了。”

  暂时安全后,巨大的悲痛和疲惫袭来。但任务还没有完成。他们简单地处理了伤口,怀着沉重的心情,继续向南寻找。

  接下来的两天,他们昼伏夜出,躲避着日伪军的巡逻队和岗哨,按照师部提供的大致区域,像梳头一样仔细搜寻着兄弟部队可能留下的痕迹。

  饿了就啃几口冰冷的干粮,渴了就喝山泉水。敌占区的气氛压抑,村庄大多有敌人设立的保甲制度,他们不敢轻易进村,只能依靠出发前记忆的地图和有限的侦察。

  第三天夜里,他们几乎快要绝望时,负责探路的川子突然兴奋地跑回来:

  “班长!有发现!前面那个山坳里有火光,很微弱,像是故意遮住的!还有…我好像听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调子,有人用口哨吹的!”

  所有人精神一振!八路军部队的习惯!周锐立刻带人悄悄摸上前去。

  果然,在一个极其隐蔽的山坳深处,发现了几间简陋的茅屋和窝棚,外面有人影晃动,穿着灰布军装,哨兵警惕地注视着黑暗。

  “是咱们的人!”铁蛋激动地差点叫出来。

  周锐压下心中的激动,保持冷静:“先别急,确认身份。发信号。”

  他让一名战士用手电筒,向着营地方向,有规律地闪烁了几下——这是八路军内部常用的联络信号。

  对面显然注意到了,一阵轻微的骚动后,同样的光信号回复了过来。

  暗号对上了一半。周锐深吸一口气,压低声音向对面喊道:“地振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

  这是出发前师部告知的,与第三游击支队接头的口令。

  对面沉默了一下,随即一个沉稳的声音回应:“门朝大海,三河合水万年流!”

  口令完全正确!

  周锐这才带着队员们,高举双手,慢慢从隐蔽处走出来:

  “同志!别开枪!我们是八路军独立一团的!奉命来寻找冀中军区第三游击支队的同志!”

  窝棚里立刻涌出十几名战士,枪口仍保持着警惕,但脸上已露出惊喜。一名看似干部的人走上前,仔细打量了周锐他们狼狈却难掩兴奋的样子:

  “独立一团?黑风寨的独立一团?”

  “是!我们是赵大勇团长派来的!带来了赵团长和牛政委的亲笔信!”

  周锐从贴身内衣袋里取出那封被体温焐热的信。

  那名干部接过信,就着微弱的光亮迅速浏览,脸上的表情从警惕变为激动,再到狂喜:

  “太好了!太好了!真是你们!我们是第三游击支队!我是支队参谋刘长河!你们可算来了!快!快跟我去见支队长和政委!”

  周锐五人被热情地迎进营地。营地条件极其艰苦,战士们面有菜色,装备也很简陋,但精神面貌却很好。

  很快,他们被带到了支队部。支队长张云山和政委王诚激动地握住了周锐的手,迫不及待地阅读了信件。

  信上,赵大勇和牛剑锋阐述了连片发展的战略构想,并表达了合作的迫切愿望。

  “好!好!好!”

  张支队长连说三个好字,眼眶有些湿润,“我们被敌人封锁在这山里太久了,物资困难,消息闭塞,早就盼着能和兄弟部队联系上!赵团长和牛政委的建议,真是雪中送炭!我们完全同意!”

  王政委也感慨道:“谢谢你们,谢谢独立一团的同志!你们穿越封锁线,一定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吧?”

  周锐沉痛地汇报了山猫同志牺牲的经过。

  张支队长和王政委沉默片刻,脱帽致敬:“山猫同志永垂不朽!他的牺牲,是为了我们所有抗日力量能更好地联合起来!我们绝不会让战友的鲜血白流!”

  当晚,第三游击支队用所能筹集到的最好的食物——一些野菜糊和烤红薯,招待了周锐他们。虽然简陋,却充满了浓浓的战友之情。

  周锐详细介绍了独立一团的情况和穿越铁路线的经验。张支队长和王政委也介绍了三支队面临的困难和周边敌情。

  双方迅速就建立秘密交通线、物资人员输送、情报共享、战术协同等达成了初步共识。

  张支队长和王政委当场写了一封回信,交给周锐,并郑重承诺:

  “请转告赵团长、牛政委,十五天后,月黑之夜,我三支队一定派出得力部队,在老鸹岭一带积极活动,制造最大动静,吸引铁路线守敌注意力,全力接应你们下一步的行动!”

  周锐暗暗庆幸,任务圆满完成!虽然付出了牺牲,但找到了兄弟部队,建立了至关重要的联系。

  休整一夜后,周锐四人带着三支队的回信和承诺,怀着对牺牲战友的缅怀与对未来的希望,再次踏上了返回之路。

  有了来的经验,回程虽然依旧充满危险,但他们更加小心,最终有惊无险地再次穿过铁路线,返回了黑风寨。

  他们的归来和成功的消息,为独立一团打开了通向更广阔战场的大门,牺牲的战友的英灵,也将激励着生者继续在这条用勇气和信念铺就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