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战役发展-《我,薯条,苏联英雄》

  战地时间1941年6月25日16时

  南翼罗马尼亚军队跑路的情况,延迟了很久传到德国驻罗马尼亚军事代表团驻地。

  已经有些头秃的埃里克·汉森,正在和党卫军“罗马尼亚”旗队的首领西马,就一些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

  “霍里亚·西马,你要明白你的身份,我绝对不允许后方的动荡影响前线!”

  “可是阁下的防线,不是已经被撕裂了几次了吗?元首对此很是不满。”

  “不要拿元首压我,我相信元首十分清楚你的小心思!”

  “报告,上将阁下,前线急件!”

  “哼!你必须明白国防军并不需要你的武力!所以管好你的手下!”

  埃里克·汉森,将试图再次发动针对罗马尼亚全国清洗的西马丢在了会客室。

  到达作战室后,汉森看着表情微妙的参谋说道,

  “说吧,又有什么坏消息?”

  已经从参谋表情知道,前线肯定又出什么问题的埃里克·汉森,没想到,这次参谋居然连简报都没有进行,就将一张明显是,直接由无线电操作员抄写的电报纸递了过来。

  上面是驻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的德国顾问团,通过他们自己携带的电台上报的情况。

  其内容让汉森的头发又少了几根,

  “为什么,延迟了这么久?”

  “汉斯他们,刚刚脱离了罗马尼亚人的软禁。”

  嘭!

  作战室的地图桌hp-1。

  “防线还在吗?”

  “在。”

  “给朔贝特发电报,命令他20时之前,必须完成突破!”

  “是!”

  在参谋前往发报时,感觉自己老了十几岁的汉森,在一些问题上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弯。

  (一些解释:

  1、国防军高级将领对纳粹分子的态度

  在军官团刺小胡子案之前,或者说在党卫军秘密警察几乎完全控制国防军的一切之前,除了主动靠近纳粹的将领,其他德国国防军高级将领,对于纳粹的态度,更接近于一种合作态度。

  这些人对于纳粹进行一些反人类行为的态度,在大多数时候是,只要是纳粹不干涉国防军的行动,那么就装作看不见。

  但如果党卫军,试图影响或者直接干涉国防军的作战,通常都会引起国防军军官团的强烈反弹。

  2、罗马尼亚人软禁德国顾问

  说是软禁,实际更接近裹挟。

  历史中,在斯大林格勒外围溃退时,德国顾问团同样未能及时,将情况传递给德军指挥部。

  其根本原因就是,德军对罗马尼亚军队采取的顾问团制度,使得这些德军参谋很难脱离罗马尼亚指挥体系独立工作。

  3、态度转弯

  之前因为担心后方动荡,导致前线后勤士气等方面出现问题的埃里克·汉森,因为前线的糟糕情况。

  改变了之前逐步实现,完全军官罗马尼亚的想法,转而支持,前“铁卫军”头领,霍里亚·西马发动激进清洗(政变)的计划。)

  ………………

  将视角转回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此刻的罗马尼亚军队,还不知道他们的举动,已经成为压垮国内政治的最后一根稻草。

  毕竟他们自认为只是执行了,安东内斯库优先保存实力的命令。

  而且在他们的观念中,他们并没有放弃进攻,只是在面对苏联部队侧翼威胁时,采取了优先保护己方侧翼的策略。

  事实好像也确实如此,面对跑路迅速的罗马尼亚人,“图司机”原先带领空降兵,配合步兵第14军,在苏利纳-索寞瓦一线,实现一场小型的钳形攻势的目标直接落空。

  但当罗马尼亚指挥官,理所当然的向,好不容易找到,运动中的罗马尼亚集团军指挥部的,德军顾问团,解释他的认识时。

  差点没把德国顾问的眼珠子气掉。

  收缩可以,加强侧翼防线可以,但是有必要,在完全不清楚苏军进攻力量强弱的情况下,直接以多瑙河西岸防线作为目标退却吗?

  而且更糟糕的是,根本没有受到任何侧翼威胁的,法尔秀地区的攻势居然也停滞了。

  难道说,在法尔秀地区的罗马尼亚军队,也瞒报了一些重大情况吗?

  好吧,这其实是德军顾问团,再次将德军的严密的组织能力,套在了罗马尼亚军队头上。

  法尔秀地区的罗马尼亚军队停止攻击,完全是因为之前撤退时,跑的最快的罗马尼亚集团军司令部,在发出混乱的转进命令后,就立即停止工作跑路了。

  这直接导致法尔秀地区的罗马尼亚军队,先收到奇怪的撤退命令,然后又因为根本无法联系到指挥部,错误判断了局势。

  只是停止进攻,而不是直接转进,已经是驻法尔秀地区的德国参谋顾问,发挥三寸不烂之舌之后的结果了。

  并且,如果不是驻集团军指挥部的德国顾问,通过内部联络的方式,得知此事,并询问罗马尼亚指挥官。

  罗马尼亚的集团军指挥部,可能真的要等到,指挥部一路从索寞瓦跑到多瑙河西岸防线。

  然后从行军状态转变为工作状态,重新恢复与各部队的联络,才能发现这种乌龙事件。

  于是,在德军顾问的极力要求下,觉得多少有些丢了面子的罗马尼亚军队。

  放弃了一路跑到多瑙河西岸的想法,转而重新在索寞瓦外围,建立针对多瑙河三角洲的防线。

  并再次开始组织针对伊兹梅尔地区的攻势。

  不得不说,罗马尼亚人这次虚晃,除了代价比较大外,确实是将步兵第14军的防线成功扯动了。

  毕竟苏军想破脑袋也想不通,有人使诈装跑路,跑的和真的一样。

  特别追击罗马尼亚军队,几乎冲出多瑙河三角洲的“图司机”,在发现罗马尼亚军队居然刚好卡在,红海军炮塔射程外重新开始建立阵地后。

  也不得不暂时停下脚步,观察罗马尼亚人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高人指点。

  ……………………

  战地时间1941年6月25日18时

  在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重新恢复攻势的同时。

  因为两翼进攻均遇到极大困难,而收到加强攻势命令的德军,开始在中部战线发狠了。

  德国步兵成功抓住,苏军装甲部队因为后勤问题,被迫后退休整的空窗期,发动了对步兵第48军防线的进攻。

  同时德国空军也依靠更加系统的空中管制能力,在持续了大半天的空军混战中,占得上风,为48军提供空中掩护的苏联飞机,逐步被赶出最为关键的空域。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兵力优势的德军,已经坚持了大半天的步兵第48军防线开始动摇,并很快被多处突破。

  等到时间接近黄昏,机械化第18军的坦克师,再次通过侧翼攻势,阻止德军的快速推进时。

  德第11与第30步兵军的前锋已经将战线推进了数公里。

  连带罗马尼亚第3军也开始向别利奇方向运动,试图掩护德军进攻部队侧翼。

  对此,面对超宽的防御正面,兵力严重不足的南方面军司令部,只好向位于后方的步兵第55军下达增援命令。

  双方第一日的大规模战斗,在夜色降临后逐步停止。

  ………………

  傍晚苏德双方指挥部,都开始研究如何解决当前的糟糕情况。

  对于德军来说,第一日的推进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超出预料的苏军坦克部队,和北翼苏军离谱的阵地建设,似乎都是第11集团军无法单独应对的问题,再加上罗马尼亚人,不在德军眼皮子底下的部队搞的小动作。

  让朔贝特觉得,在第一装甲集群推进到,能够威胁罗马尼亚战线苏军侧翼的位置前,提前发动攻势完全就是个错误。

  但现实的窘况,又逼迫朔贝特和他的参谋们,哪怕是为了稳住罗马尼亚人,也必须想出一个维持攻势的办法。

  只是在西欧和巴尔干从来没有面对过,如此局面的德军参谋们,暂时还没有学会,未来德军在东线勉力进攻的套路。

  面对如此问题,最终也只能给出继续集中兵力,寻找苏军防线薄弱处的敷衍式策略。

  这让朔贝特成了,第一个对“巴巴罗萨”计划可行性产生严重动摇的,德军集团军级指挥官。

  而对于苏军来说,第一日的战斗也谈不上表现良好。

  首先是,中部防线可能无法完全挡住德军的攻击,虽然是方面军司令部早有预料的。

  但防线动摇是因为,己方后勤组织出现问题,却是方面军司令部无法接受的。

  为此,作为第一个有时间,在战争一开始就审视,苏军众多根本问题的方面军级司令部,又一次开始酝酿足以改变整个苏军的组织架构的改革。

  当然,相比这种根本无法快速解决的事情,方面军司令部,更为关心的是,南翼被寄予厚望的空降突击,一拳打在棉花上的现实问题。

  对此,司令部内部已经分成两派,一派认为,空降突击已经失败,应当立即停止此类冒险行动,将力量收缩回来,以填补南翼力量薄弱的防线。

  保证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守住边境防线的命令能够顺利完成。

  这种认识对于这一时期的苏联军官来说,几乎是本能反应。

  另一派,或者说,此前一力推动这一计划执行的秋列涅夫大将,却坚持认为,只有依靠主动出击,牵扯敌人,才能让需要防守超宽正面的第9集团军,坚持更久。

  只是第一次行动的结果不佳,让大将同志,很难说服军事委员们,继续支持自己的“冒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