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从饭店出来,径直去了父母的商店。
把老谢跟她说的话,跟母亲说了。
静安说:“妈,你嘴千万要严实,这个房子将来肯定能挣钱。”
母亲这一次,相信了九成。
静安让母亲陪着去看房,她已经给房主打了电话。母女两人到了趴趴房,没想到,门前还有一对看房的男女。
房东姓王。王先生骑着摩托来了,打开门锁,领两户买房人进去看房。
母亲和静安什么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房。
两间房,房间里还可以,能住人,就是太破太旧,白墙都黄了,墙上一道道的黄渍,是雨水浇漏了房子。
门窗也都是豆腐块的窗户,是三十年前,甚至是四十年前盖的房子。
一问王先生,王先生说,是1956年盖的房子。真的是40年前的房子。
另外看房子的是一对夫妻,好像刚结婚不久,女人怀孕了,他们一直跟婆婆居住,想买个房子,搬出来。
女人没相中这个房子,嫌房子太破,不过,她也急着想从婆家搬出来。
男人是彻底没相中这个房子,一个劲地抱怨,说:“房子太破了,住几天,都可能塌了,太危险——”
男人硬把女人拽走了。
现在,就剩下母亲和静安。
母亲也指出房子的各个弊端。
她说:“房子年头太多,房顶要铺上油毡纸,房子里面要刷墙,要抹水泥,还有,院墙也不行,大门也得修,要是买这个房子,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
母亲转身问静安:“这房子,你还买吗?太破了。”
静安说:“我先听听房子的价格。”
静安看向王先生:“您的房子打算多少钱卖?”
王先生说:“少两万不能卖。”
静安一听,心里有数了。
她住的房子才20多平米,还花了两万多。这个土房大约能有40平米,两万以内买下来是合适的。
母亲知道房屋拆迁,一平米房子补偿多少钱的事情。
母亲说:“太贵了,万一过两年拆迁,不合算。”
王先生说:“拆迁的话,咋也能给到两万,你赔不上。”
这个房子院子狭长,能盖两间仓房。
厨房里,自来水管子被类似棉被的东西,紧紧地缠绕着。
静安对王先生说:“你的房子太贵,你们家现在都没有人住,到了冬天,你不烧炉子的话,自来水都冻裂了。不如便宜点,我和孩子也有个安身的地方,你也省的冬天回来烧炉子。”
母亲听静安这么一说,也开始演苦情戏。
母亲说:“我闺女离婚了,自己带个女儿生活,在饭店给人打工,每个月二三百块钱,根本买不起房子,我们要借钱买房子,你要是不便宜点,真买不起。”
王先生说:“就是两万,少不了。我要是便宜点早卖了。”
静安说:“我原本以为这么破的房子,一万多块能买呢,我才进来看看,要是早知道两万,那我就不进来,也不麻烦你跑一趟。”
王先生见静安母女走,他也把话往回拉。
他说:“两万也不是固定的,也能便宜点,不过,便宜不多。”
母亲连忙问:“能便宜多少?”
王先生说:“也就便宜三百五百的。”
母亲说:“那就算了,要是一万五,我们就买,马上就交定金。一周之内,我把钱凑齐交给你,要是我们没凑上钱,定金也不要了。”
王先生没同意,静安和母亲就从房子里走出来。
母亲问:“你贵姓啊?””
王先生说:“我姓王。”
母亲说:“你原先在哪个单位上班?”
王先生说:“我在机械厂上班,后来单位废了,我就调到轴承厂上班。”
母亲说:“那你父母都在哪儿上班?”
王先生说:“也在机械厂上班。”
母亲说:“你认识一个叫王大力的吗?”
房主说:“认识,那是我表弟——”
静安觉得母亲问的这些话,都没有用。
王先生骑着摩托走了。
静安和母亲往市场上走,静安说:“妈,你说这房子他多少钱能卖?”
母亲说:“看起来,最低也得一万八。”
静安说:“一万八也行,院子里可以盖个仓房,办个房本,将来占了都能给钱。”
母亲说:“你别着急,我刚才不是问了嘛,他爸跟你们一个厂子,也是机械厂的老工人,他是王大力的表哥。”
静安不明白:“知道这些有用吗?”
母亲说:“接下来,该轮到你爸上场了!”
母亲说这话的时候,是唱着说的,她心情很好。
能帮女儿做点事,母亲很有成就感。
晚上,父亲领着静安去了王大力的家,王大力和他父亲住在一起。
东拉西扯,寒暄了半天,最后,父亲说到买房的事情。
王大力的父亲说:“你姑娘买房,那必须得便宜,又不是别人买房,我跟我侄子说,我侄子最听我的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天后,房子到手,静安花了一万七,买的两间房。
在买房的过程中,静安也跟母亲学到了一些东西。
自己一个人,人单势孤,该求人的时候,一定要求人。借助一些力量办成事儿,这不丢人。
朋友多了路好走,谁帮了咱们,将来咱们也帮别人。大家就是互相帮助。
买了房子之后,静安给老谢打电话,老谢说,过些天回去,让她在院子里盖上两间仓房,到时候一起办房本。
静安想在院子里盖两间房的事情,也跟父母说了。
父亲说:“想要盖房,你要是用旧的砖,旧的门窗门框,旧的檩木,就能便宜很多。要是全都用新的太费钱,也犯不上花这笔钱。”
静安说:“旧的材料去哪买呀?”
母亲说:“那还用买?九光工地上就有的是。”
静安吃惊地说:“九光工地上不都是新的吗?”
父亲说:“九光那个工地,还有一片没拆迁完呢,那些拆迁下来的砖头,檩木都能用。”
静安立刻说:“不行!”
跟九光说这件事,静安不同意。当初九光掐着她脖子,那种狰狞的样子,她永远也忘不了。
母亲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你和他还有个共同的孩子,他不仁,你不能不义,尽量缓和关系,你接孩子也顺当一点,将来说不定孩子会给你呢。”
九光主动把孩子给静安,静安不相信。
父亲说:“要不他的旧料,咱们花钱买,买别人的贵,买九光的会便宜。”
静安说:“爸,别跟他来往。”
父亲说:“上次他工程款没下来,还是我们借钱给他的呢。静安呢,爸的原则是,你离他远点是对的,不能和他同处一室,但也不能把他当仇人。你妈说得对,他是冬儿的爸爸。你跟他相处记住分寸。”
第二天,父亲骑着自行车去找九光,他没说是静安的房子,只说是自己亲戚的房子,打算用点旧的木料和砖头。
九光马上派了一辆四轮车,把盖两间仓房的旧木料,都拉到静安新买的院子里。
看到房子不行了,九光就找了个几个瓦工,把仓房里外抹了一遍,又找刮大白收拾了一下。
两间仓房,也是九光派工地上的人,给盖起来的。
最后,父亲给了九光一笔钱,九光又还给父亲一半。
九光说:“爸,这些旧料不值钱,你给我的钱,就当是给工人发工资了。”
当然,这笔钱是静安给父亲的,父亲把剩回一半的钱给了静安。
父亲说:“他不知道是你盖房子,我们也没透露。”
静安心里有数,九光也不傻,他能不知道这是静安的房子吗?
也无所谓了,九光就是再骂她难听的话,她都不在乎,他骂她的,她过自己的日子。
静安把趴趴房租了出去,仓房又租了另外一家,每月她有一百五十元的房租收入。
母亲跟静安开玩笑:“我闺女现在是包租婆了。”
静安现在没有收入,只有房租收入。
静安跟母亲说好,这房子将来占了,多得的一部分钱,她跟母亲一人一半。母亲说不要。
静安说:“那我也得给。”
每天,静安伏案看书,死记硬背,就等着十月份的自考,能结业四科。
汉语言文学,一共是12科。每次考试考四科,要是每次四科都能结业,那么,进三次考场,就能结业。1997年的11月,静安就能把自考证书拿到手了吧?
每个周末,静安都会去接冬儿回来。白天,送冬儿去画画,下午,领冬儿去江边玩。
九光有九光的长处,舍得给冬儿花钱,他给报了美术班,据说,将来还要送冬儿去学舞蹈。
晚上,静安买几条江鲫鱼,带着冬儿回娘家,给父母做顿饭。
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聚在一起。
一切,似乎都变得美好起来。
不过,有些暗流在深夜里涌动,谁也不知道,这暗流终将往何处去。
老谢赶在周一回来一趟,说要帮静安去办房本。
那是周一的上午,老谢的车,就停在静安的门前,静安坐上车,老谢开车,车子一直向北。
老谢说:“静安,咱哥俩相处有几年了,我啥人,你清楚吧?”
静安说:“大哥是个好人——”
老谢说:“怎么个好法?”
静安以为老谢开玩笑,就笑着说:“你乐于助人,非常仗义,还很正直,反正,你是个好人。”
老谢说:“你还忘记一点。”
静安扭头看向老谢,发现老谢脸色凝重他,她不解地问:“哪点?”
老谢神情凝重:“我还是个警察!有一个案子,牵涉到你,需要你配合调查!”
静安愣住了,感觉后背升上一股凉意。
喜欢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
把老谢跟她说的话,跟母亲说了。
静安说:“妈,你嘴千万要严实,这个房子将来肯定能挣钱。”
母亲这一次,相信了九成。
静安让母亲陪着去看房,她已经给房主打了电话。母女两人到了趴趴房,没想到,门前还有一对看房的男女。
房东姓王。王先生骑着摩托来了,打开门锁,领两户买房人进去看房。
母亲和静安什么都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看房。
两间房,房间里还可以,能住人,就是太破太旧,白墙都黄了,墙上一道道的黄渍,是雨水浇漏了房子。
门窗也都是豆腐块的窗户,是三十年前,甚至是四十年前盖的房子。
一问王先生,王先生说,是1956年盖的房子。真的是40年前的房子。
另外看房子的是一对夫妻,好像刚结婚不久,女人怀孕了,他们一直跟婆婆居住,想买个房子,搬出来。
女人没相中这个房子,嫌房子太破,不过,她也急着想从婆家搬出来。
男人是彻底没相中这个房子,一个劲地抱怨,说:“房子太破了,住几天,都可能塌了,太危险——”
男人硬把女人拽走了。
现在,就剩下母亲和静安。
母亲也指出房子的各个弊端。
她说:“房子年头太多,房顶要铺上油毡纸,房子里面要刷墙,要抹水泥,还有,院墙也不行,大门也得修,要是买这个房子,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
母亲转身问静安:“这房子,你还买吗?太破了。”
静安说:“我先听听房子的价格。”
静安看向王先生:“您的房子打算多少钱卖?”
王先生说:“少两万不能卖。”
静安一听,心里有数了。
她住的房子才20多平米,还花了两万多。这个土房大约能有40平米,两万以内买下来是合适的。
母亲知道房屋拆迁,一平米房子补偿多少钱的事情。
母亲说:“太贵了,万一过两年拆迁,不合算。”
王先生说:“拆迁的话,咋也能给到两万,你赔不上。”
这个房子院子狭长,能盖两间仓房。
厨房里,自来水管子被类似棉被的东西,紧紧地缠绕着。
静安对王先生说:“你的房子太贵,你们家现在都没有人住,到了冬天,你不烧炉子的话,自来水都冻裂了。不如便宜点,我和孩子也有个安身的地方,你也省的冬天回来烧炉子。”
母亲听静安这么一说,也开始演苦情戏。
母亲说:“我闺女离婚了,自己带个女儿生活,在饭店给人打工,每个月二三百块钱,根本买不起房子,我们要借钱买房子,你要是不便宜点,真买不起。”
王先生说:“就是两万,少不了。我要是便宜点早卖了。”
静安说:“我原本以为这么破的房子,一万多块能买呢,我才进来看看,要是早知道两万,那我就不进来,也不麻烦你跑一趟。”
王先生见静安母女走,他也把话往回拉。
他说:“两万也不是固定的,也能便宜点,不过,便宜不多。”
母亲连忙问:“能便宜多少?”
王先生说:“也就便宜三百五百的。”
母亲说:“那就算了,要是一万五,我们就买,马上就交定金。一周之内,我把钱凑齐交给你,要是我们没凑上钱,定金也不要了。”
王先生没同意,静安和母亲就从房子里走出来。
母亲问:“你贵姓啊?””
王先生说:“我姓王。”
母亲说:“你原先在哪个单位上班?”
王先生说:“我在机械厂上班,后来单位废了,我就调到轴承厂上班。”
母亲说:“那你父母都在哪儿上班?”
王先生说:“也在机械厂上班。”
母亲说:“你认识一个叫王大力的吗?”
房主说:“认识,那是我表弟——”
静安觉得母亲问的这些话,都没有用。
王先生骑着摩托走了。
静安和母亲往市场上走,静安说:“妈,你说这房子他多少钱能卖?”
母亲说:“看起来,最低也得一万八。”
静安说:“一万八也行,院子里可以盖个仓房,办个房本,将来占了都能给钱。”
母亲说:“你别着急,我刚才不是问了嘛,他爸跟你们一个厂子,也是机械厂的老工人,他是王大力的表哥。”
静安不明白:“知道这些有用吗?”
母亲说:“接下来,该轮到你爸上场了!”
母亲说这话的时候,是唱着说的,她心情很好。
能帮女儿做点事,母亲很有成就感。
晚上,父亲领着静安去了王大力的家,王大力和他父亲住在一起。
东拉西扯,寒暄了半天,最后,父亲说到买房的事情。
王大力的父亲说:“你姑娘买房,那必须得便宜,又不是别人买房,我跟我侄子说,我侄子最听我的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几天后,房子到手,静安花了一万七,买的两间房。
在买房的过程中,静安也跟母亲学到了一些东西。
自己一个人,人单势孤,该求人的时候,一定要求人。借助一些力量办成事儿,这不丢人。
朋友多了路好走,谁帮了咱们,将来咱们也帮别人。大家就是互相帮助。
买了房子之后,静安给老谢打电话,老谢说,过些天回去,让她在院子里盖上两间仓房,到时候一起办房本。
静安想在院子里盖两间房的事情,也跟父母说了。
父亲说:“想要盖房,你要是用旧的砖,旧的门窗门框,旧的檩木,就能便宜很多。要是全都用新的太费钱,也犯不上花这笔钱。”
静安说:“旧的材料去哪买呀?”
母亲说:“那还用买?九光工地上就有的是。”
静安吃惊地说:“九光工地上不都是新的吗?”
父亲说:“九光那个工地,还有一片没拆迁完呢,那些拆迁下来的砖头,檩木都能用。”
静安立刻说:“不行!”
跟九光说这件事,静安不同意。当初九光掐着她脖子,那种狰狞的样子,她永远也忘不了。
母亲说:“冤家宜解不宜结,你和他还有个共同的孩子,他不仁,你不能不义,尽量缓和关系,你接孩子也顺当一点,将来说不定孩子会给你呢。”
九光主动把孩子给静安,静安不相信。
父亲说:“要不他的旧料,咱们花钱买,买别人的贵,买九光的会便宜。”
静安说:“爸,别跟他来往。”
父亲说:“上次他工程款没下来,还是我们借钱给他的呢。静安呢,爸的原则是,你离他远点是对的,不能和他同处一室,但也不能把他当仇人。你妈说得对,他是冬儿的爸爸。你跟他相处记住分寸。”
第二天,父亲骑着自行车去找九光,他没说是静安的房子,只说是自己亲戚的房子,打算用点旧的木料和砖头。
九光马上派了一辆四轮车,把盖两间仓房的旧木料,都拉到静安新买的院子里。
看到房子不行了,九光就找了个几个瓦工,把仓房里外抹了一遍,又找刮大白收拾了一下。
两间仓房,也是九光派工地上的人,给盖起来的。
最后,父亲给了九光一笔钱,九光又还给父亲一半。
九光说:“爸,这些旧料不值钱,你给我的钱,就当是给工人发工资了。”
当然,这笔钱是静安给父亲的,父亲把剩回一半的钱给了静安。
父亲说:“他不知道是你盖房子,我们也没透露。”
静安心里有数,九光也不傻,他能不知道这是静安的房子吗?
也无所谓了,九光就是再骂她难听的话,她都不在乎,他骂她的,她过自己的日子。
静安把趴趴房租了出去,仓房又租了另外一家,每月她有一百五十元的房租收入。
母亲跟静安开玩笑:“我闺女现在是包租婆了。”
静安现在没有收入,只有房租收入。
静安跟母亲说好,这房子将来占了,多得的一部分钱,她跟母亲一人一半。母亲说不要。
静安说:“那我也得给。”
每天,静安伏案看书,死记硬背,就等着十月份的自考,能结业四科。
汉语言文学,一共是12科。每次考试考四科,要是每次四科都能结业,那么,进三次考场,就能结业。1997年的11月,静安就能把自考证书拿到手了吧?
每个周末,静安都会去接冬儿回来。白天,送冬儿去画画,下午,领冬儿去江边玩。
九光有九光的长处,舍得给冬儿花钱,他给报了美术班,据说,将来还要送冬儿去学舞蹈。
晚上,静安买几条江鲫鱼,带着冬儿回娘家,给父母做顿饭。
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聚在一起。
一切,似乎都变得美好起来。
不过,有些暗流在深夜里涌动,谁也不知道,这暗流终将往何处去。
老谢赶在周一回来一趟,说要帮静安去办房本。
那是周一的上午,老谢的车,就停在静安的门前,静安坐上车,老谢开车,车子一直向北。
老谢说:“静安,咱哥俩相处有几年了,我啥人,你清楚吧?”
静安说:“大哥是个好人——”
老谢说:“怎么个好法?”
静安以为老谢开玩笑,就笑着说:“你乐于助人,非常仗义,还很正直,反正,你是个好人。”
老谢说:“你还忘记一点。”
静安扭头看向老谢,发现老谢脸色凝重他,她不解地问:“哪点?”
老谢神情凝重:“我还是个警察!有一个案子,牵涉到你,需要你配合调查!”
静安愣住了,感觉后背升上一股凉意。
喜欢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