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平走了之后,隔了两天,静安打开铁皮屋的锁头,准备收拾一下房间。
一进去,就想到了葛丽华。这个女人,各方面条件都比静安好一些,只是,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收拾房间的时候,忽然发现面板下面垫着一条围裙,把围裙打开,是紫茄花的围裙,葛丽华的。
她走得匆忙,没有带走这条围裙。
也许,从小吃部出去,葛丽华就再也没有干面案子的活,不需要系围裙。
静安想,如果葛丽华一直在小吃部工作,她也许不会是这样的命运吧?
她想把围裙送到葛家,也想看看葛丽华的案子,有没有找到凶手。
去刑警队,碰到老谢。老谢也知道这个案子。
老谢回来开会,询问了静安几句。静安说的,都是那天被盘问时说过的话。其余的她没有说。
静安问:“谢哥,到底是谁把葛丽华害了?”
老谢说:“还没查出来。”
静安说:“她家在哪儿?我想把她的围裙送回去。”
老谢帮她问了葛丽华家的地址,静安跟老谢告辞,骑着自行车,去了前杨家。
其实,不用警察告诉,静安也能找到葛丽华的家,只不过,用这个借口,来问问害葛丽华的人,有没有抓到。
按道理,静安是恨葛丽华的,如果没有她招惹葛涛,葛涛的大姨子就不会错打了她,不仅让她脸上留疤,心里也有抹不去的创伤。
但是,当她知道葛丽华已经不在人世,她跟葛丽华的仇恨,就一笔勾销,再也不恨葛丽华。
没法恨了,她都没了。人死灯灭。
她不仅不恨葛丽华,还同情她,可怜她。她怎么走了这么一条路啊!
究竟是谁,把她推上了绝路?
静安沿着长白公路,一直往南骑着自行车。
快到拘留所了,从道边那条砂石路下去,就是往前杨家那条路。
安城,过去就是个屯子,后来,几个屯子连到一起,就变成了镇子,再后来,变成市。
这些屯子有:四棵树,前杨家,后杨家,前地局子,后地局子,还有东大坝,渔民社,黑鱼泡,老坎子码头。
前杨家,据说过去是一个姓杨的大户,周围的土地和房屋,都是他的。
下了砂石路,再往前杨家走,那是一条很窄的路。
道路两侧的庄稼要收了。高粱红了,裹住了风,让这条路有些密不透风。
静安飞快地蹬着自行车,有点害怕,这里太闷了,压抑,紧张,好像很多坏蛋,藏在高粱杆后面,窥伺着这条路上的年轻女人。
到了前杨家,跟街里差不多,都是平房,只不过,这里的房子院子大,院子里都有菜园。
有的人家,后院也有菜园。
到了这里,世界倒有些安宁了。
院落里静悄悄的,前后院的庄稼,一动不动。路上有风,到了屯子里,没有风了。
一只狗叫了起来,房间里出来人,问:“找谁?”
静安说:“老葛家,他们家有个姑娘,叫葛丽华。”
那人伸手往屯子里一指,说:“从我门前这条路,简直走,到一个食杂店门前,问食杂店,就知道了。”
那人随后又问:“你找她啥事?害她的人,找到没有?”
看来,葛丽华的事情,屯子里都知道了。
静安骑着自行车到了食杂店,食杂店里坐了很多闲人,他们热情地告诉静安,甚至,把静安领到葛丽华的家。
葛丽华家的院子,跟别人家的院子一样长,房子好像是最近几年新盖的。
送静安去葛丽华家的那个人:“葛丽华在外面挣了大钱,房子翻盖了,哥哥娶媳妇,彩礼都是她掏的——”
静安心里揪着的难受,葛丽华咋挣的这么多的钱?一个女人,不做生意,用什么办法挣钱?静安自己买房子,大家不也是这么认为吗?
推开门,屋子里阴冷,幽暗。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房间里,有人有气无力地说:“谁呀?”
领静安进去的人说:“是你们家丽华的朋友,来看你们——”
静安走进屋子里,两间房,一铺炕,房间里倒也干净。炕上躺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拖着一条腿,坐了起来。
男人上下打量静安:“你找我闺女啥事?我闺女都没了——”
邻居对静安说:“这是丽华她爸,股骨头坏死,这条腿,花了老钱了,也没治好——”
炕上的男人一声长叹:“我的腿,拖累我闺女了——”
男人说着,眼睛红了。
房间里,摆设很简单,桌子上放着两个玉米面饼子,用毛巾盖着,露出一角。两只苍蝇叮在大饼子上,死劲地叮着。
静安后悔,来的时候,应该在水果摊,买点水果,送给丽华家。
静安把洗干净的围裙,轻轻地放到炕沿上:“大叔,这是丽华在我那里干活,留下的围裙。”
葛丽华的父亲看到围裙,颤抖着手抓起围裙,捂着脸,老泪纵横。
邻居问静安:“你是做啥买卖的?”
静安说:“我开小吃部——”
父亲又哭了:“都说我们丽华在外面不学好,干了坏事,才让人害了,你看,这不是在小吃部干活吗?”
静安从包里掏出二十块钱,放到炕沿上:“大叔,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静安没有再待下去,骑着自行车,匆匆地走了。
这是别人的命运,别人的道路。
看别人的路,能看清自己以前看不清的事情。
人还得走正路。当然,走正路,也有意想不到的事情。
可走歪路,意想不到的灾难会更多。
葛丽华这件事,最后就不了了之,没有人过问。
没有抓到害死葛丽华的人。
葛涛关了几天就出来了,调查结果,跟葛涛无关。
葛涛的媳妇艳子还被调查了,但她也很快放出来。
到底是谁害死了艳子,捅她一刀,还要把她推入江里?
没有证人,只有一把刀。
静安有冲动,想写一篇小说,想写葛丽华的小说。
冲动来了,灵感来了,她不想放弃,把自考的书籍先放到一旁。
她坐在写字台前,从早晨写到晚上,一直写到天黑,屁股坐疼了,腰都僵硬了,两个胳膊也酸疼。
尤其是右手的食指内侧,一直攥着钢笔,被钢笔摁了一个深坑儿。
写完最后一个字,静安用左手揉着右手食指的那个坑,疼。
但心里是欢喜的。终于写完了一篇小说。
第二天早晨,静安把地上的稿纸捡到一起,修改了一遍。
对葛丽华能做的,好像也只有这些了。
用这篇小说,纪念葛丽华曾经那么美好的鲜艳过,很热烈地活过。
喜欢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
一进去,就想到了葛丽华。这个女人,各方面条件都比静安好一些,只是,她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收拾房间的时候,忽然发现面板下面垫着一条围裙,把围裙打开,是紫茄花的围裙,葛丽华的。
她走得匆忙,没有带走这条围裙。
也许,从小吃部出去,葛丽华就再也没有干面案子的活,不需要系围裙。
静安想,如果葛丽华一直在小吃部工作,她也许不会是这样的命运吧?
她想把围裙送到葛家,也想看看葛丽华的案子,有没有找到凶手。
去刑警队,碰到老谢。老谢也知道这个案子。
老谢回来开会,询问了静安几句。静安说的,都是那天被盘问时说过的话。其余的她没有说。
静安问:“谢哥,到底是谁把葛丽华害了?”
老谢说:“还没查出来。”
静安说:“她家在哪儿?我想把她的围裙送回去。”
老谢帮她问了葛丽华家的地址,静安跟老谢告辞,骑着自行车,去了前杨家。
其实,不用警察告诉,静安也能找到葛丽华的家,只不过,用这个借口,来问问害葛丽华的人,有没有抓到。
按道理,静安是恨葛丽华的,如果没有她招惹葛涛,葛涛的大姨子就不会错打了她,不仅让她脸上留疤,心里也有抹不去的创伤。
但是,当她知道葛丽华已经不在人世,她跟葛丽华的仇恨,就一笔勾销,再也不恨葛丽华。
没法恨了,她都没了。人死灯灭。
她不仅不恨葛丽华,还同情她,可怜她。她怎么走了这么一条路啊!
究竟是谁,把她推上了绝路?
静安沿着长白公路,一直往南骑着自行车。
快到拘留所了,从道边那条砂石路下去,就是往前杨家那条路。
安城,过去就是个屯子,后来,几个屯子连到一起,就变成了镇子,再后来,变成市。
这些屯子有:四棵树,前杨家,后杨家,前地局子,后地局子,还有东大坝,渔民社,黑鱼泡,老坎子码头。
前杨家,据说过去是一个姓杨的大户,周围的土地和房屋,都是他的。
下了砂石路,再往前杨家走,那是一条很窄的路。
道路两侧的庄稼要收了。高粱红了,裹住了风,让这条路有些密不透风。
静安飞快地蹬着自行车,有点害怕,这里太闷了,压抑,紧张,好像很多坏蛋,藏在高粱杆后面,窥伺着这条路上的年轻女人。
到了前杨家,跟街里差不多,都是平房,只不过,这里的房子院子大,院子里都有菜园。
有的人家,后院也有菜园。
到了这里,世界倒有些安宁了。
院落里静悄悄的,前后院的庄稼,一动不动。路上有风,到了屯子里,没有风了。
一只狗叫了起来,房间里出来人,问:“找谁?”
静安说:“老葛家,他们家有个姑娘,叫葛丽华。”
那人伸手往屯子里一指,说:“从我门前这条路,简直走,到一个食杂店门前,问食杂店,就知道了。”
那人随后又问:“你找她啥事?害她的人,找到没有?”
看来,葛丽华的事情,屯子里都知道了。
静安骑着自行车到了食杂店,食杂店里坐了很多闲人,他们热情地告诉静安,甚至,把静安领到葛丽华的家。
葛丽华家的院子,跟别人家的院子一样长,房子好像是最近几年新盖的。
送静安去葛丽华家的那个人:“葛丽华在外面挣了大钱,房子翻盖了,哥哥娶媳妇,彩礼都是她掏的——”
静安心里揪着的难受,葛丽华咋挣的这么多的钱?一个女人,不做生意,用什么办法挣钱?静安自己买房子,大家不也是这么认为吗?
推开门,屋子里阴冷,幽暗。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房间里,有人有气无力地说:“谁呀?”
领静安进去的人说:“是你们家丽华的朋友,来看你们——”
静安走进屋子里,两间房,一铺炕,房间里倒也干净。炕上躺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拖着一条腿,坐了起来。
男人上下打量静安:“你找我闺女啥事?我闺女都没了——”
邻居对静安说:“这是丽华她爸,股骨头坏死,这条腿,花了老钱了,也没治好——”
炕上的男人一声长叹:“我的腿,拖累我闺女了——”
男人说着,眼睛红了。
房间里,摆设很简单,桌子上放着两个玉米面饼子,用毛巾盖着,露出一角。两只苍蝇叮在大饼子上,死劲地叮着。
静安后悔,来的时候,应该在水果摊,买点水果,送给丽华家。
静安把洗干净的围裙,轻轻地放到炕沿上:“大叔,这是丽华在我那里干活,留下的围裙。”
葛丽华的父亲看到围裙,颤抖着手抓起围裙,捂着脸,老泪纵横。
邻居问静安:“你是做啥买卖的?”
静安说:“我开小吃部——”
父亲又哭了:“都说我们丽华在外面不学好,干了坏事,才让人害了,你看,这不是在小吃部干活吗?”
静安从包里掏出二十块钱,放到炕沿上:“大叔,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静安没有再待下去,骑着自行车,匆匆地走了。
这是别人的命运,别人的道路。
看别人的路,能看清自己以前看不清的事情。
人还得走正路。当然,走正路,也有意想不到的事情。
可走歪路,意想不到的灾难会更多。
葛丽华这件事,最后就不了了之,没有人过问。
没有抓到害死葛丽华的人。
葛涛关了几天就出来了,调查结果,跟葛涛无关。
葛涛的媳妇艳子还被调查了,但她也很快放出来。
到底是谁害死了艳子,捅她一刀,还要把她推入江里?
没有证人,只有一把刀。
静安有冲动,想写一篇小说,想写葛丽华的小说。
冲动来了,灵感来了,她不想放弃,把自考的书籍先放到一旁。
她坐在写字台前,从早晨写到晚上,一直写到天黑,屁股坐疼了,腰都僵硬了,两个胳膊也酸疼。
尤其是右手的食指内侧,一直攥着钢笔,被钢笔摁了一个深坑儿。
写完最后一个字,静安用左手揉着右手食指的那个坑,疼。
但心里是欢喜的。终于写完了一篇小说。
第二天早晨,静安把地上的稿纸捡到一起,修改了一遍。
对葛丽华能做的,好像也只有这些了。
用这篇小说,纪念葛丽华曾经那么美好的鲜艳过,很热烈地活过。
喜欢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