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一见钟情-《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方启贤一脸欣喜,“多谢贤弟。”

  沈淮:“……”

  他还以为方启贤会不好意思或者会推托两句,结果人家一点都不客气。

  失策了。

  “几块糕点而已,方兄不必如此客气。”沈淮笑笑,“方才吃饭,表姐还让我多跟方兄走动呢,表姐还夸方兄学问好,叫我向方兄看齐。”

  方启贤的心犹如浇灌了蜂蜜,嘴角疯狂上扬,“你表姐真是这般说的?”

  “方兄应该知晓我表姐的性格,她这个人,向来不屑说谎。”沈淮张嘴就来,“情人眼里出西施,若是表姐不认可方兄,表姐是万万不会对我们这些表亲说这些的。”

  方启贤心情美到冒泡。

  “方兄是怎么认识我表姐的?”沈淮见他心情不错,好奇问道。

  “我们……”刚说两个字,方启贤便顿住了,他看了看周围,然后才压低声音对沈淮说,“这事你得保密,能做到吗?”

  沈淮郑重点头。

  “你肯定想不到,我第一次见到你表姐是在什么地方。”方启贤说这句话的时候,嘴巴翘起,整个人散发着恋爱的酸臭味。

  沈淮大胆猜测,“不会是在县学吧?”

  “还真被你给猜中了,我第一次见你表姐,还真是在县学。”方启贤一边回忆一边说,“当时林姑娘是陪远弟来办入学手续的,我恰好路过,见她们姐弟二人在问路,我便过去主动帮忙。”

  沈淮乐了,“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下也只是遵循本心而已,若无当初之举,何来今日良缘?”

  方启贤很庆幸当初的勇敢,“你表姐长得好看,性格又好,很难不让人心动。”

  啧啧啧!

  谁说古人矜持的?

  这举动,跟自由恋爱没多大区别。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方兄真是勇气可嘉。”沈淮表示佩服之后,又抛出下一个疑惑,“那方兄,你是何时动了成亲的念头呢?”

  “若我说,我第一次见到你表姐,便想好了我们的孩子叫什么名字,你信吗?”

  沈淮震惊当场。

  一见钟情的很多,一见钟情到这个份上的并不多见。

  “远弟进入县学后,我便过去套近乎,知晓你表姐是林家女后,便让我爹娘去林家提亲。”

  “方兄当时,有考虑过门第吗?”

  “我们方家不重这些。”

  “那我表姐很幸运。”

  “遇到你表姐,才是我的荣幸。”

  到了县学,沈淮将状元糕一分为二。

  “方兄,这些你拿回去慢慢品尝。”

  “贤弟若是不嫌弃,日后有什么不懂的,可到这边来寻我。”

  方启贤拿着状元糕,美滋滋的走了。

  沈淮看着减少大半的糕点,失笑的走回宿舍。

  “师兄,我带了状元糕回来,要尝尝吗?”沈淮一进宿舍,拿盘子装糕点放到书桌上。

  陶行简拿了一块,边吃边说,“我去墨香阁接了抄书的活计。”

  “什么要求?”沈淮好奇。

  “路过墨香阁的时候,我就抱着试试的心态,没想到掌柜的让我写了几个字便给我安排活计了。”陶行简如实说道,“抄一份三百千,六十文,要求字迹工整,不得有错别字。”

  “纸张是墨香阁出还是自己出?”

  “墨香阁出,但有数量要求,超出书肆提供的数量,便要自己垫上,而且还要押一百文在书肆。掌柜的说,日后熟练了还能加价,或者抄四书五经,这些价格更高。”

  “三百千大概两千七千多字,你要抄多久?”

  “我打算每天抽一个时辰抄书,若无意外,三天就能抄完。”

  主要是三百千内容通俗易懂,不用对照书籍便能默写出来。

  要是四书,便没那么快了。

  “那挺好的,三天便能赚到六十文,一个月就能赚六百文,一年下来也能赚个五六两。”

  “师弟,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呢,给墨香阁抄书的人很多,并不是每次都有活计。”

  也是。

  青萍县就这么大,读书郎有限。

  “除了抄书的活计,应该还有别的赚钱门路吧?”沈淮看着陶行简,“我记得墨香阁二楼有卖字画,师兄的字不错,下次交稿的时候,不妨问问。”

  “交稿了我在问问掌柜。”陶行简吃完糕点,评价道,“这糕点味道不错,在哪里买的?休沐回家,我去买点带回去给我娘尝尝。”

  “这是林府大厨做的,外面没有卖,师兄喜欢吃糕点的话,可以试试锦记的糕点。”

  “等我赚了银子,再去试试。”拍了拍手,陶行简提笔抄书,“方教授布置的策论,你写完了吗?”

  “今天光顾着去吃席,还没写呢。”

  沈淮收好篮子,提桶去打水,冲了个冷水澡后,开始写作业。

  方教授布置的课业,不难。

  但沈淮对一些时政条令不是很清楚,便去找了方启贤。

  方启贤见他来,很热情的招手。

  得知沈淮是过来请教的,立马审题分析。

  事后,沈淮还偷偷的问方启贤,能通过什么渠道拿到邸报小抄,没想到方启贤一点不把他当外人,当场就给他说了。

  邸报这种东西,只要不涉及机密,还是能流传出来的。

  只要你有门路。

  道了谢,沈淮回了宿舍。

  第二天下课,他私底下找林致远聊,林致远也没隐瞒,如实相告,临走前还叫沈淮不要声张。

  上完下午的课,沈淮去宅基找沈继业。

  沈继业知道此事的重要性,没多问便掏了银子。

  沈淮拿到银子便去找方启贤,方启贤告诉他,邸报不是每个月都有,有的时候,会抄送一份给他。

  转眼间,沈淮到县学差不多一个月了。

  他的时间很规律。

  卯时起来练枪,天亮了晨读,上午上一节课,下午上一节课,晚上在宿舍自习或者去藏书阁。

  月考的时候,他成绩第一。

  直接被分进甲班。

  林致远和陶行简还有秦靖西分到乙班,其余人分到丙班。

  也是这个时候,沈淮感受到了区别。

  教谕上课,跟教授和直讲上课,区别还是蛮大的。

  教谕是同进士出身,他分析问题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观点,跟教授完全不同,沈淮在这里就像一团海绵,拼命的吸收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