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琼林宴-《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游街仪式结束,众人还沉浸在兴奋之中。

  对他们而言,这是一种无上荣耀。

  传胪时的心跳如雷,金榜题名时的热血沸腾,游街时的风光无限,这三桩盛事,都发生在同一天,所带来的精神震憾,足够让他们终身难忘了。

  三月二十七日,不再是普普通通的一天。

  而是……意义重大且非凡的一天!

  京兆衙署周围,早就严格进出。

  一众新科进士聚在衙署门前稍作休息。

  “手中的香囊,你们打算怎么处理?”

  崔鹤汀晃了晃手中的香囊,视线在沈淮和卢龄之的身上游移。

  “这些香囊针脚细密,可见是用了心的,我们戴着不合适,丢弃又可惜,不如送给府中的丫鬟,让她们也沾沾喜气。”

  听了卢龄之的话,崔鹤汀点点头,“这倒是个好办法。”

  进士游街所得的香囊、鲜花,被视为一种祝福。

  即便把香囊带回家,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但也没有进士会戴就是了。

  一般都是送给府中下人,大家一起沾沾喜气。

  “这些花我要带回去,制成花干押画。”沈淮说,“至于这些香囊,我打算放到店铺里去,让店里的伙计也沾沾喜气,说不定店里的生意会更旺呢。”

  “没想到沈状元还擅押画之技。”

  一位二甲进士上前搭话。

  “兄台谬赞了,沈某之所以想到押花画,不过是不想浪费这些花罢了,待会还要去琼林赴宴,这些花能不能存得住还是个未知数呢。”

  琼林宴又叫‘荣恩宴’,由礼部高官主持。

  按照惯例,所有新科进士都要参加,除此之外,十二名读卷官,参与会试、殿试帮忙的官员也会参加。

  被邀请之人,一般不会拒绝,还会以参加宴会而感到荣幸。

  毕竟这宴是皇帝特赐的。

  沈淮等人没休息多久,便有礼部官员前来整合队伍。

  大家按照殿试名次列队。

  沈淮站在前排中间,左右两侧是崔鹤汀和卢龄之。

  荣恩宴是为新科进士举办的最高规格庆功宴,流程相对严谨且富有仪式感,入宴之前,由礼部官员跟一众新科进士讲解宴会流程、注意事项。

  比如饮酒环节和赐物环节,需要注意的细节有哪些。

  作为新科进士,没人想在这种场合失仪。

  所以大家听得很认真。

  礼部官员也说的很详细。

  大致讲了一刻多钟,才带领大家朝皇城而去。

  荣恩宴设在翰林。

  由礼部尚书主持。

  中午时分,礼部尚书率先进场,新科进士随后按序进入。

  宴上来了很多大臣。

  沈淮看到了周相、六部各尚书郎中、大理寺的、翰林院的、詹事府的,还有鸿胪寺和光禄寺的。

  不知是不是宴席设在中午的原因,沈淮总觉得这些大臣来这么齐,好像不是来参加荣恩宴的,而是来蹭饭的。

  当然,光禄寺河鸿胪寺除外。

  毕竟光禄寺要准备宴席食材酒水,还负责行酒供膳;鸿胪寺官员负责赞礼,引导众人行礼、就坐,维持宴会秩序。

  最忙的就是他们两个部门了。

  开宴之前,新科进士需要向礼部尚书行礼,感谢朝廷栽培。

  这个环节的核心,主要是彰显‘君恩至上’的理念。

  礼成!

  开宴!

  礼部尚书宣读贺词,简述本朝科举的意义,以及对新科进士的期许。

  老尚书佝偻着身子,缓慢宣读。

  在红袍官帽的加持下,没人觉得他老态龙钟,反而尽显文官风范。

  贺词宣读完毕,老尚书宣布宴会开始。

  荣恩宴的第一杯酒,被称为‘谢恩酒’,由状元沈淮代表新科进士举杯。

  沈淮早就打好腹稿,在赞礼官的指示下,跨出列队,双手持着酒杯,面向主座的礼部尚书,言语恭敬有力:

  蒙圣上隆恩,赐我等今日殊荣;又得钟尚书亲自主宴,教诲栽培,晚辈与同科诸生铭感五内。

  此杯薄酒,代全体进士恭谢天恩,亦谢大人提携之恩 。

  愿我朝文脉昌盛,国泰民安!”

  老尚书举杯回敬,语气庄重温和,“诸位皆是天子门生,历经十年寒窗,闯过秋闱,鏖战春闱,方得今日荣光。

  圣上特赐此宴,既是嘉勉诸位才华,更是期冀尔等日后为官,当怀忠君之心、济民之志,不负圣贤教诲,不负朝廷栽培。”

  顿了顿,继续,“今饮此酒,愿诸位牢记初心,他日朝堂之上,皆为栋梁;州县之间,皆成循吏。共辅盛世,不负今日翰林一聚!”

  全体新科进士举杯回应。

  接着向主考官、同考官敬酒。

  沈淮作为状元,需要代表新科进士主动向考官行礼。

  谢道珩作为会试主考官,殿试读卷官,在受敬一列。

  第二杯酒,应该敬的是谢道珩。

  但周相位高权重,按理应该先敬他。

  于是沈淮朝周相的位置走去,态度十分恭敬,“晚生初入仕途,见识浅薄,幸得相国大人亲临赐教,此杯敬谢大人提携,日后还望相国大人不吝赐教。”

  周相通身儒雅,举杯回敬,“沈状元过谦了,此杯,祝尔前程万里。”

  接下来才得敬谢道珩。

  举杯间,师徒对视,一切尽在不言中。

  然后是祝大学士、六部的尚书或侍郎,大理寺、詹事府的大人。

  一圈下来,足足有二十几人。

  好在杯量小,一杯就一口。

  要是换成酒盏,沈淮和诸生怕是早就醉了。

  敬酒仪式结束后,进入赏赐环节。

  赏赐主要以彰显身份为主,朝廷特制的‘金花帖子’,由宫廷金牌匠人专门设计,样式有点像乡试颁发的举人帖,但要高级得多。

  金花帖以素绫为轴,贴以金花,宽有三寸,长四寸左右。

  所用的纸张是御用级别的沁烟纸,以金粉泼洒制成的纸笺被称为‘黄花笺’,这种纸笺一直被视为顶级用笺,十分昂贵。

  帖中用金粉书写考生的名字、名次、籍贯、主考官姓名。

  除此之外,还有礼部和皇帝玉玺盖章。

  这个帖子,除了用料昂贵,最贵的应该要属这个玉玺印章,加盖此印,才能彰显出天子门生的特殊性和巨大荣誉。

  金花帖在手,沈淮喜气洋洋。

  心想,要是爷爷奶奶在此,肯定会将此帖供起来,以示荣耀。

  【作者有话】这几章查了很多资料,写写停停,效率艰难,大家将就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