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母女都爱哑巴姑爷-《99岁被亲孙捅死:重生狂宠孙女》

  其实上辈子杨玉贞就从没担心过自己的养老问题,像杨玉贞这样有钱有闲有心思的人,哪怕无儿女,也不会落到无人养老的地步。

  别的不说,杨宝成的孩子对她就极孝顺,虽然那孩子跟他爹一样,文不成武不就的,但是真的特别孝顺!

  一辈子没正经上过班,跟着杨玉贞后面开小车,一个月也能挣两万多工资。

  杨玉贞还帮他买了房、成了家,除此之外,还有好几个她帮过的孩子,也都记着她的好,时常来探望,后期 还是交了几个小网红,其中 也有几个挺善的。

  可即便如此,杨玉贞还是打算现在多 “囤” 几个靠谱的人在身边,组成自己的 “养老队”。

  因为她活得太久了,只用一批养老队是不行的。

  她到了五十多岁之后,每隔十五年,就得换一批养老队,不然腾明远比她就小几岁,有什么资格给她养老,腾明远十之八九都活不过她。

  比如说小月亮,这孩子现在才五岁,性子就倔得很,等她长大了要谈恋爱、找对象,杨玉贞知道自己肯定管不过来,因为上辈子管过了,杨玉贞办法用尽,但管不了就是管不了。

  恋爱脑是绝症,越是聪明清醒的人,陷进去了,就越爬不上来。

  反正她多囤些人,到时候要是孙女婿敢欺负月亮,身边有腾明远、何景行这些 “叔叔” 帮着出头,多几个人轮流“揍” 孙女婿一顿,也能帮小月亮撑腰。

  腾明远情商高、能力强,有他帮着管家里这些事,杨玉贞也能轻松不少。

  何景行呢,手里有钱,还大方,随便搭个桥,月亮以后创业也会舒服 得多。

  杨玉贞也没指望孙女儿这辈子能有多大出息,只要她手上有个事情忙和着,生活幸福快乐就行了。

  奶奶之爱,为之计深远!

  小月亮才五岁,杨玉贞就已经为她的未来铺了这么多 “后路”,这些安排就像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至于以后能用到谁、能帮上多大忙,就看往后的日子了。

  杨玉贞对腾明远道:“你们年纪都不小了,十月一号,我看能不能组织起来集体会亲,然后元旦集体结婚。”

  腾明远商量道:“那日子要提前错后一些才好,不要抢这些营业黄金期。”

  平时中午可能都不翻台,晚上会翻一次台,但节假日真是有可能翻一天的台,用那种营业高峰期结婚,不合适。

  杨玉贞笑道:“你说的对,相亲后边 的一些事情,你和你家小周接手,你们两个商量着办,有什么不好办的再来问我吧。”

  她只想当个吉祥物,不想事事操心。

  另一边,刘兰芝家里人知道杨玉贞给她找了工作后,激动得差点也要给杨玉贞磕一个。

  之前相亲成功后,何景行因为忙着店里的事,后续联系暂时断了,刘兰芝家里人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只能干着急抓空气,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结果有一天,杨老三的媳妇跑回刘家村传话:“我大姐给兰芝找了一份工作,就在大酒店的办公室里,活儿轻松又舒服!让她赶紧收拾着,周末我家男人带她去清水市。 ”

  这话一传开,刘兰芝在村里立刻出了名,家家户户都羡慕刘家找了个好亲家。

  刘家见腾明远、何景行都有了对象,还得了这么好的工作,心里更急了,又赶紧把刘兰芝的堂妹刘兰草也带着,想让她也跟着去清水市,看看能不能也找个像何景行这样靠谱的退伍兵。

  刘家村全村都姓刘,虽说刘兰草是刘兰芝的堂妹,但已经是四服开外的远亲了,不过刘兰草自己是初中生,模样周正,条件也还算不错。

  刘兰芝的父亲拉着女儿反复叮嘱:“你在那边要是和景行定亲、结婚,一定要回来说一声,咱们家的日子随便杨家大姑定,她怎么安排咱们就怎么来。”

  “到了杨家大姑面前,你一定要听话,她叫你做啥你就做啥,孝顺些、勤快些,平时多帮着扫扫地、洗洗衣服。特别是天冷了,我要是知道你让杨家大姑自己洗大件衣服,你就等着挨揍吧!”

  刘兰草的妈妈拉着女儿,私下里细细叮嘱:“你到了清水市,可别挑那些看着花里胡哨的大头兵,一定要盯着杨家大姑的徒弟选。要是能挑个残疾不那么严重的嫁了,就算是你的福气。我听说杨家大姑手下有个哑巴徒弟,那可太好了 —— 又能干,在饭店里还有地位,关键是没长嘴,以后就算有啥不顺心的,也不会跟你抱怨,你有啥做得不对,他也不会骂你,我的天啊,这天下哪有比哑巴更省心的丈夫?”

  她顿了顿,又特意强调:“那些眼睛不好的、缺胳膊断腿的可不行,四肢都得有用才行;聋子也不行,你跟他说话他听不见,以后有啥事儿都没法好好商量,便宜不了你。”

  其实刘兰草妈妈心里还有个没说出口的念头 —— 她家老头嘴碎又刻薄,她天天都想找哑药把老头毒成哑巴,现在有个不会说话的,还不会遗传,简直完美,正合她心意。

  刘兰草一直点头,觉得她妈说的太对了。

  别说她妈,她都有时候想拿点药把她爹给搞哑巴了。太能白活了!

  等到放假,杨老三带着儿子杨宝成,还有两个妻妹,四个人坐了清早的火车往清水市赶。

  他们没提前通知杨玉贞,想着不用麻烦人来接 —— 杨宝成之前在清水市住过好几个月,认路,知道出了火车站坐三路公交车就能直接到火锅店附近。

  那 “鱼水情” 火锅店在当时的清水市,也算是小有名气的地标式建筑了,招牌做得醒目,隔着好几条街都能看见。

  公交车到站时,售票员高声喊:“火锅店到了,要下车的乘客赶紧准备啊!”

  杨老三父子和两个妻妹一起下了车,杨宝成看着不远处的火锅店招牌,忍不住吹牛:“我姑太牛了!她开的店,现在都变成公交站牌名了!”

  四个人听着,都不由自主地昂首挺胸,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骄傲,仿佛这火锅店的荣光也分了他们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