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阑尾穿孔-《觉醒系统:四合院里享受生活》

  在95号院吃完了晚饭,又坐着说了会儿话,看着天色不早,陈小满一家三口才起身回了隔壁的93号院。

  一进家门,安雨琪就忙着给玩得一身灰土、开始揉眼睛犯困的陈中华洗澡。

  小家伙如今快三岁了,虎头虎脑,精力旺盛,但也到了知好歹、能听话的年纪。

  安雨琪一边给他洗着澡,一边顺手拿起旁边写着字的硬纸片,教他认上面的简单汉字。

  她本就是医科高材生,教孩子启蒙认字自然不在话下。

  陈中华咿咿呀呀地跟着学,浴室里充满了水声和稚嫩的童声。

  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却也有滋有味地又过去了一个月。

  春意更浓,院里的柿子树叶子已经舒展开来,绿意盎然。

  这天下午,陈小满轮休在家,正坐在窗边的椅子上看书。

  安雨琪则带着陈中华在院子里和小伙伴们玩泥巴,不时传来孩子们欢快的嬉笑声。

  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敲门声打破了这份午后宁静。

  “小满!小满兄弟在家吗?”门外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是隔壁91号院的白大爷,平时大家都叫他老白,是个热心肠的老工人。

  陈小满立刻放下书去开门:“白大爷?我在家,您这是怎么了?快进屋说。”

  老白满头是汗,也顾不上进门,一把拉住陈小满的胳膊,语气又急又快:“哎哟可找着你了!快跟我去看看吧!我们院儿老赵家的大小子,不知怎么的,突然肚子疼得满地打滚,额头冷汗直冒,脸色白得吓人!

  眼瞅着就不对劲了!

  这会儿送去医院怕是来不及,想着你是厂里医务处的领导,懂行,先请你过去给瞅瞅,拿个主意!”

  正说着,在院里玩儿的安雨琪也听到了动静,抱着陈中华走了过来,脸上带着关切:“白大爷,您别急,慢慢说,赵家孩子怎么回事?”

  她到底是学医的,遇到这种情况本能地冷静。

  陈小满一听是急症,神色也凝重起来。

  他立刻对安雨琪说:“雨琪,你在家看着中华,我过去看看。”

  同时,他脑海里迅速与《社会精英系统》无声沟通,瞬间,一个简洁的、基于当前时代医疗条件的急腹症初步鉴别诊断列表和处置建议已浮现在他意识中。

  “我跟你一起去!”安雨琪立刻说,“多个人多个帮手。中华,乖,先跟小姑姑玩一会儿。”她说着,就把孩子递给了闻声从屋里出来的邻居家姑娘。

  “也好!”陈小满点头,转身就从屋里拎出那个他总是备着的急救箱,这里面有些常备药和基础器械,来源自然经得起推敲,但东西比一般人家的要齐全些。

  夫妻俩也顾不上多话,跟着心急如焚的老白就快步朝91号院跑去。

  一进91号院赵家的门,就听见里面传来孩子痛苦的呻吟和大人焦急的哭泣声。

  只见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蜷缩在炕上,双手死死捂着右下腹,满头大汗,表情痛苦不堪。

  陈小满立刻上前,一边温声安抚:“孩子别怕,叔叔看看。”

  一边按照系统提示的思路,迅速而专业地进行检查,触诊麦氏点是否有压痛反跳痛、询问疼痛开始部位和转移情况、测量体温……

  安雨琪也没闲着,立刻帮忙疏散开围得太近的邻居,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同时轻声询问孩子父母发病前后的细节,比如有没有呕吐、发烧等等。

  很快,陈小满心里有了初步判断,这极有可能是急性阑尾炎,而且看样子很可能已经穿孔或者即将穿孔,情况危急!

  他立刻抬头,语气果断地对赵家父母和老白说:“不能再耽搁了!

  像是急性阑尾炎,很可能要穿孔,必须马上送医院手术!

  老白大爷,麻烦您赶紧去借辆三轮车,铺上被褥,要稳当点的!

  赵大哥,您赶紧收拾点孩子住院用的东西!

  雨琪,你帮着照看孩子,尽量让他保持这个姿势别乱动!”

  他的语气沉着冷静,安排得条理清晰,瞬间让慌乱无措的赵家人找到了主心骨。

  老白应了一声,立刻跑出去借车。

  赵家父母也赶紧忙活起来。

  陈小满则利用等待的短暂时间,从急救箱里拿出有限的止痛针剂,同时再次确认系统的建议与自己的判断无误。

  很快,三轮车借来了。

  陈小满和几个邻居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抬上车,安雨琪细心地在一旁护着。

  陈小满对安雨琪说:“雨琪,你先跟车一起去医院,路上照顾好孩子和赵家婶子。

  我骑自行车随后就到,顺便去95院跟我爸说一声,万一需要帮忙也好有个照应。”

  “好!你放心!”安雨琪毫不犹豫地点头,此刻的她,仿佛又回到了医学院那个沉着干练的实习生。

  看着三轮车急匆匆地蹬出胡同,陈小满深吸一口气,立刻转身骑上自行车,先拐去95号院简单跟父亲陈大昌说明了情况,然后飞快地向医院骑去。

  夕阳照在他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他的心情有些沉重,但更多的是救死扶伤的责任感和在系统辅助下的笃定。

  他知道,在这个年代,急性阑尾炎也不是小病,但他尽力了,也为孩子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

  这或许就是他的系统和所学的医术,在这个时代最能体现价值的地方——守护这些平凡邻居的健康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