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胡老爷子的病症-《觉醒系统:四合院里享受生活》

  这天傍晚,陈小满刚下班回到93号院,还没来得及换下工装,就听见院门外有人客气地询问:“请问,陈小满陈处长是住这儿吗?”

  安雨琪闻声先去开了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个穿着整洁中山装、年纪约莫四十岁上下、气质沉稳的中年男人,脸上带着些许焦急,但礼数周全。

  “您是?”安雨琪疑惑地问。

  “您好,冒昧打扰,我姓王,是受安老爷子指点,特地来请陈处长出诊的。”中年人语气恭敬,“家里一位长辈病得有些沉重,不方便移动,听闻陈处长医术高明,仁心仁术,所以特来恳请陈处长能辛苦一趟,上门瞧瞧。”

  这时陈小满也走了过来。一听是安老爷子介绍的,他神色认真起来。

  安老爷子为人持重,若非情况特殊且信得过的人,绝不会轻易把他的名字报出去。

  陈小满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谨慎地问:“王同志,您好,不知病人大概是什么情况?

  我也好心里有个数,看看是否在我的能力范围内。”

  王同志压低了声音:“病人是家里一位长辈,姓胡,今年六十有八了。

  以前身子骨挺硬朗,就这入秋以来,不知怎么,双腿日渐无力,近来更是疼痛难忍,几乎无法下地行走,精神也差了很多。看了几位大夫,汤药吃了不少,效果却不明显。

  安老爷子说,陈处长您思路活,或许能有不同的见解。”

  陈小满凝神听着,心里快速盘算。下

  肢疼痛无力,多见于老年人,原因很多,风寒湿痹、气虚血瘀、甚至是……

  骨骼方面的恶疾都有可能。

  确实棘手,但并非毫无头绪。

  有系统在,至少能提供一些超越当下时代的诊断思路和保守治疗建议。

  他考虑了一小会儿,便点了点头:“既然是安老爷子介绍的,病情又拖不得,我这就跟您去一趟。

  请您稍等,我拿下药箱,跟家里交代一声。”

  “太感谢您了!真是太感谢了!”王同志连声道谢,明显松了口气。

  陈小满回屋,快速取出那个备用的药箱,又低声对安雨琪说:“雨琪,我出去一趟,安爷爷介绍的病人,情况听起来挺重。

  你看好家,照顾好中华,要是回来晚,有事就去95院叫爸妈。”

  安雨琪有些担心,但知道丈夫有分寸,点头道:“你放心去,路上小心,治病要紧,但也别太逞强。”

  “嗯,我知道。”陈小满拍拍她的手,拎起药箱就跟着那位王同志出了门。

  王同志推着一辆自行车等在门口,车把上挂着一个手电筒。

  陈小满也推了自己的车,两人骑上车,穿过渐渐暗下来的胡同。

  路上,王同志一边引路,一边更详细地介绍了情况。

  原来这位胡老爷子并非寻常百姓,早年是参加过革命工作的,退休前在某个文化部门担任要职,如今在家颐养天年。

  儿子女儿都在外地重要岗位工作,平时就老两口和一个帮忙的保姆在家。

  这次病来得突然且凶猛,儿女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家里人都急坏了,经人辗转介绍,才求到了安老爷子那里。

  陈小满默默听着,心里更加有数。

  这胡老爷子背景不简单,这病看得需更加谨慎小心,但医者父母心, 他都会尽力而为。

  自行车拐进了一条更为幽静的胡同,停在了一个青砖灰瓦、门楼略显气派的三合院门前。

  王同志上前叩响了门环。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面容憔悴的老太太探出身,看到王同志和陈小满,眼中立刻燃起希望的光芒:“小王回来了?这位就是陈大夫吧?快请进,快请进!”

  陈小满拎着药箱,迈步走进了这处弥漫着淡淡药味和一丝焦虑气息的院落。

  陈小满跟着王同志和胡老太太走进正屋。

  屋里光线有些暗,点着一盏橘黄色的白炽灯,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中药味和老年人屋里特有的气息。

  靠墙的炕上,靠着被褥半躺着的,正是病人胡老爷子。

  老爷子头发花白,面容清癯,即使被病痛折磨,眉宇间仍能看出几分往日的不凡气度。

  只是此刻他双眼紧闭,眉头因痛苦而紧锁,脸颊消瘦凹陷,露在薄被外的双手干枯,不时地微微颤抖。

  他的双腿盖在被子下,但偶尔因疼痛引起的轻微抽搐却清晰可见。

  “老头子,大夫来了,安老爷子介绍的那位陈大夫。”胡老太太走到炕边,轻声呼唤。

  胡老爷子缓缓睁开眼,眼神有些浑浊,但看到陈小满如此年轻,似乎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还是勉强点了点头,声音虚弱:“有劳……大夫了……”

  “老爷子,您别客气。我先给您瞧瞧。”陈小满放下药箱,语气平和沉稳。

  他先净了手,然后坐到炕沿准备好的凳子上。

  他并没有一上来就碰触患处,而是先仔细询问病情:“老爷子,这腿疼是怎么个疼法?是针刺似的疼,还是酸胀的疼?什么时候开始疼的?是一条腿还是两条腿都疼?晚上是不是比白天更厉害些?”

  胡老爷子断断续续地描述着,老太太在一旁补充。

  陈小满听得非常仔细,不时追问细节。

  同时,他脑海里,《社会精英系统》无声地运转,根据描述快速罗列着可能的诊断: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

  老年性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或是……更不好的情况?

  问诊之后,便是触诊。

  陈小满小心翼翼地掀开被子一角,露出老爷子消瘦的双腿。

  只见腿部肌肉已有轻微萎缩迹象,皮肤温度偏低。

  他手法专业而轻柔地按压着老爷子的腰椎、臀部以及双腿的各个部位,仔细询问按压时的感觉。

  当他按压到老爷子腰椎的某个部位时,老爷子突然“嘶”地倒吸一口冷气,脸上痛苦之色骤增。

  “是这里特别疼吗?”陈小满轻声问。

  “对……对……就那儿……像过电一样……窜到腿上去……”老爷子喘着气说。

  陈小满心里有了初步判断。

  他又仔细检查了老爷子的双脚,发现脚背动脉搏动略显微弱。

  结合年龄、症状和体征,他大致推测,胡老爷子这病,很可能是腰椎退行性病变压迫了坐骨神经,导致了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和无力,同时可能伴有下肢血管循环不畅的问题。

  这在老年人中并不少见,但如此严重确实折磨人。

  “老爷子,您这病,我大概心里有数了。”陈小满收回手,替他盖好被子,“主要是年纪大了,腰部的骨头和关节有些老化,压迫到了腿上的神经,所以又疼又麻使不上劲。

  加上气血不通,就更严重了些。”

  胡老爷子浑浊的眼睛亮起一丝微光。之前请的几位大夫,有的说是风寒湿痹,有的说是气虚血亏,灌了无数汤药,却总说不到这具体的痛处上来。

  这年轻大夫几句话,却似乎点到了要害。

  “那……陈大夫,这……这还能治吗?”胡老太太急切地问,声音带着颤抖。

  “根治可能比较难,毕竟年纪在这儿。”陈小满实话实说,但话锋一转,“但想办法缓解疼痛,改善无力的情况,让老爷子少受点罪,慢慢能下地活动,还是有希望的。”

  他打开药箱。

  药箱里除了常见的听诊器、血压计、银针、一些常备西药和中药粉剂外,还有几贴系统“优化”过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膏药,效果比市面上的要好上不少,但外观并无特异。

  他先取出银针:“老爷子,我先给您扎几针,疏通一下气血,缓解一下疼痛,您放松。”

  说着,他手法娴熟地在老爷子的腰部、臀部和腿部的几个穴位下了针。

  行针时,他暗暗调动了系统赋予的一丝微弱的生物电流刺激,以期更好地激发经络反应。

  不一会儿,胡老爷子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了一些,长长吁了口气:“嗯……好像……好像松快点了……那股拧着的劲儿……缓了些……”

  胡老太太和王同志在一旁看着,脸上都露出了惊喜的神色。

  起针后,陈小满又拿出两贴膏药,在炭盆上稍微烤化,仔细地贴敷在老爷子疼痛最剧烈的腰部和膝后窝处。

  一股淡淡的、带着药力的温热感缓缓渗入。

  “这膏药两天一换,我再给您开个方子。”陈小满拿出纸笔,斟酌着写下一个方子,主要是活血化瘀、强筋健骨、兼补气血的药材,剂量和配伍却颇为精妙,既符合中医理论,又融入了一些现代药理的认识,“按这个方子抓药,先吃七剂看看。

  最重要的是,疼痛减轻些后,要慢慢试着活动腿脚,但不能着急,一点一点来,我过几天再来复诊调整。”

  他又详细交代了一些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比如保暖、按摩手法等。

  胡老太太拿着药方,如获至宝,连连道谢。

  王同志更是掏出准备好的诊金,用红纸包着,塞给陈小满。

  陈小满推辞不过,只象征性地收了一小部分:“老爷子看病抓药都要用钱,剩下的留给老爷子买点营养品吧。”

  临走时,胡老爷子挣扎着握了握陈小满的手,虽然无力,却很郑重:“陈大夫……谢谢……你是个有本事……又仁义的……”

  离开胡家小院时,已是繁星满天。

  晚风吹在身上,带着凉意,陈小满却觉得心里很踏实。能用自己的所学和能力,减轻一位老人的痛苦,这比什么都让他感到满足。

  他知道,胡老爷子的病需要时间调养,后续可能还要多次复诊。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经此一事,安老爷子的引荐,加上确实的疗效,或许会为他打开另一扇门,一扇用更高超的医术帮助更多人的门。

  而这,正是他享受这份“社会精英”生活的深远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