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守门人-《上古天真诀,逍遥人间仙》

  风雪在楚帆身周呼啸,却仿佛被一层无形的屏障隔开。

  王老师的声音再次在手机里响起,他语调沉稳,带着一种历经沧桑的学者特有的沉静与悠远,仿佛正坐在堆满古籍的书斋中,娓娓道来一段被岁月尘封的秘辛:

  “楚帆,你看到的倒悬铁城、九重煞炁漩涡、青铜巨门……古籍中称之为‘九幽酆都’!它不是传说,是真的存在,而且是所有幽冥地府的‘源头’和‘禁区’!”

  “你能触发黎烛留下的最后灵引,看到‘九幽酆都’的真容,这便是缘法,也是责任的开端。不必过于焦虑,时间固然紧迫,但理解它,远比盲目对抗更重要。”

  “世人常言‘九幽’,多以为那是地府深处,是惩罚恶魂的十八层地狱之下。谬矣。”

  王老师的声音笃定,“九幽,非在地府之下,而是与幽冥界并存,甚至……更古老。它更像是一个附着于我们世界之上的‘阴影界面’,是天地未分、清浊未判之时,那原始混沌中‘浊’与‘暗’的一面沉淀、演化而成的奇特维度。”

  “你看到的那座倒悬铁城,古籍《幽阙玄章》里有模糊记载,称之为‘幽都’或‘逆界京观’。它并非人造,而是九幽本源寂灭煞炁自然凝结的‘奇观’,是那个世界的‘法则枢纽’。”

  那柄将其几乎劈开的巨刀……据零星残卷推测,极可能是上古某位大能试图斩断九幽与现世联系留下的惊天遗迹,也有说是盘古开天斧的碎片,可惜,终究未能竟全功。

  那四根锁链,也非束缚,更像是……‘锚定’,将这座倒悬之城死死锚定在九幽之门上方,防止其彻底沉入更不可测的深处,那或许才是真正的万劫不复。

  王老师顿了顿,似乎是在斟酌用词:“至于那九重煞炁旋涡,你观察得很仔细,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它们并非简单的毒气或能量,每一种颜色,都代表一种根源性的‘负面法则’或者说‘宇宙的阴暗面’。”

  赤煞主焚心业火,能引动一切生灵内心最深处的狂躁与毁灭欲;

  橙煞乃灾厄诅咒,象征命运的不公与扭曲;

  黄煞惑乱心智,放大贪婪与欺骗;

  绿煞滋生腐败与瘟疫;

  青煞编织幻象与执念;

  蓝煞带来沉寂与绝望;

  紫煞……最为诡异,它能侵蚀神通法力,使万法凋零。

  而最后的黑白双煞,黑为‘混沌’,吞噬一切,化归虚无;

  白为‘寂无’,则是绝对的死寂与终结,连混沌都将在此止步。

  “据史料记载,黎烛一脉守护的青铜巨门,正是隔绝这九种本源煞炁大规模涌入我们世界的最后关卡。”

  守门人……他们更像是一个调节阀,用自己的身体和灵魂作为过滤器,缓慢地、可控地转化泄露出的一丝丝煞炁,使其不至于瞬间冲垮现实。

  “这是一种悲壮而永恒的平衡。”王老师的语气充满了敬仰与沉重。

  “至于你看到的白骨星梯与黑玉匣……”王老师的声音透出几分追索与不确定,“那涉及到一个更为久远的传说,甚至在守门人一脉出现之前。”

  有猜测说,那白骨星梯并非通往什么秘宝,而是……一条‘试炼之路’,或者说‘认证之路’。

  那些星芒,或许是历代试图接近九幽本源、寻求掌控或净化方法的先贤们留下的印记。

  而那个黑玉匣,《万渊秘录》中有过一词半语的提及,称之为‘契’,而非‘钥’。它缺失的一角,暗示着这份可能与九幽本源建立的‘契约’或‘联系’,自古以来就是不完整的。

  或许,补全它,就能真正理解甚至影响九幽,但这条路,注定由白骨与星芒铺就,艰难无比。”

  “门后的存在……”王老师沉吟片刻,“不必全然视之为恶。它们更像是九幽法则本身孕育出的‘意志体现’,是混沌与寂无的化身。那只竖瞳巨手,或许只是其中一种形态。”

  “楚帆,”王老师最后总结道,语气深沉而充满期望,“你已继承黎烛的‘阴阳磨盘’,这是守门人的凭证,也是枷锁。但你要做的或许比黎烛更多——那条白骨星梯,那个缺角的黑玉匣。这意味着,你的道路,或许不止于‘镇守’。但切记,慎之,慎之!”

  王老师没有再多说,甚至连再见也没有说就挂断了电话,将深思与抉择的空间完全留给了楚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