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和萧家人在认亲的时候不在,因着大元这边的风俗是等新娘子回门之后再认亲姐妹,因此认亲当日发生的事,是萧家人在去刘家等待新娘子回门回来后听刘老爹和孟氏说的。
萧家人听得也是感慨,刘氏也没想到大嫂竟然变得这么好,他们刘家以后肯定不会差了。
萧婉也想着,自己的金簪真是送的值了,只要大家都和睦相处,一心向好,萧婉舍些东西也没什么心疼的。
众人围坐说话,陈晴和刘彦青回门子的回来了,只见刘彦青脸上挂着的笑意,就知道陈有礼两口子对刘彦青十分满意。
陈晴还要对萧婉行礼,萧婉赶紧拉住陈晴,尴尬的笑道:“小舅母,您这是折煞我呢,过去的事都是过去,您现在是我的小舅母,是我该给您行礼的。”
说完,还接着行了个礼,叫了舅母。
陈晴还是有些不适应自己的东家主子变成了自己的亲外甥女这个事实,她赶紧拦住了萧婉。
“县主可不要如此大礼,我当不起的。”
萧婉调皮一笑,开口说道:“那舅母以后也不要行大礼了,我也当不起啊,您可是我的亲舅母。”
刘氏也赶紧上前劝着陈晴,陈晴这才稳住心神,不再对着萧婉,试着把萧婉当成外甥女对待。
小鱼儿也来凑热闹:“舅母舅母,小鱼儿给舅母行礼啦。”
陈晴看着外甥女可爱的脸庞,喜欢的不行,抱起小鱼儿,赶紧将自己给大姑姐一家准备的针线礼物送上。
刘氏自是也给了见面礼,是一套精致的屏风摆件,她知道陈晴是个爱读书,又喜欢精致物件的,因此听从闺女的意见,给了这件屏风摆件。
果然陈晴十分喜欢,谢过姐姐。
萧珍儿也跟着凑趣:“小舅母,您以后可是我的长辈啦,但是店里还离不开您呢,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帮衬着外甥女呢。”
陈晴羞红了脸,但面上端庄的应下来。
她此刻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父母满意自己相公,婆家也是一派安乐祥和的气氛,公婆为人开明大方,对她更是关心。
大姑姐也不是挑事的,反而处处贴心,她只觉得前十几年的颠沛流离的日子终于在此刻彻底离自己远去了。
刘彦青的婚事告一段落,刘家又热闹了一阵子。
原因无他,不少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求到了刘家。
有的是听说靠山村的作坊做工的人,每月月钱极高,逢年过节还发许多的好东西,那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差事。
刘彦青现在是销售队的负责人,他们想让刘彦青带着自家的小子闺女去靠山村的作坊做事,于是纷纷找上了刘家,甚至为了争名额还差点打起来了。
丝毫没有了平日里的亲戚之间的礼尚往来。
刘彦青头都大了,干脆的说自己不负责招工,若是想去做事,自己去作坊应聘。
亲戚们当即就不乐意了,指责刘彦青自己富贵了不认他们这些穷亲戚了,有的更是膨胀,仗着自己的辈分大,直接说教起了孟氏和刘老爹。
气的刘彦青骂了他们一顿,直接撵出去了。
说什么宗族一个姓的,他们家从前日子清苦的时候,也没见他们宗族帮什么,自家现在日子过得去了,反而都上赶着来讨生计了。
你讨生计归讨生计,千不该万不该,你们不该说教他爹娘。
有的则是看上了刘彦志儿子刘金贵的养鸭场,以及刘金贵这个人。
刘金贵得了县主表妹的指示,又将养鸭场扩大了些,这样一来,就不得不招一些人手帮忙了。
自己爹娘虽然也能来帮忙,但刘金贵私心里可不想累到爹娘,娘戴上那玉镯子和金簪可真是贵气,刘金贵不想让自己爹娘再过多的操劳。
顶多就是给自己做做饭,打打下手啥的。
刘金贵的招工还没贴出来,就已经有亲戚闻风而至,刘彦青那边暂时先放放,刘金贵一个二流子,还是小辈的,总得给自己这些长辈面子吧。
萧家人听得也是感慨,刘氏也没想到大嫂竟然变得这么好,他们刘家以后肯定不会差了。
萧婉也想着,自己的金簪真是送的值了,只要大家都和睦相处,一心向好,萧婉舍些东西也没什么心疼的。
众人围坐说话,陈晴和刘彦青回门子的回来了,只见刘彦青脸上挂着的笑意,就知道陈有礼两口子对刘彦青十分满意。
陈晴还要对萧婉行礼,萧婉赶紧拉住陈晴,尴尬的笑道:“小舅母,您这是折煞我呢,过去的事都是过去,您现在是我的小舅母,是我该给您行礼的。”
说完,还接着行了个礼,叫了舅母。
陈晴还是有些不适应自己的东家主子变成了自己的亲外甥女这个事实,她赶紧拦住了萧婉。
“县主可不要如此大礼,我当不起的。”
萧婉调皮一笑,开口说道:“那舅母以后也不要行大礼了,我也当不起啊,您可是我的亲舅母。”
刘氏也赶紧上前劝着陈晴,陈晴这才稳住心神,不再对着萧婉,试着把萧婉当成外甥女对待。
小鱼儿也来凑热闹:“舅母舅母,小鱼儿给舅母行礼啦。”
陈晴看着外甥女可爱的脸庞,喜欢的不行,抱起小鱼儿,赶紧将自己给大姑姐一家准备的针线礼物送上。
刘氏自是也给了见面礼,是一套精致的屏风摆件,她知道陈晴是个爱读书,又喜欢精致物件的,因此听从闺女的意见,给了这件屏风摆件。
果然陈晴十分喜欢,谢过姐姐。
萧珍儿也跟着凑趣:“小舅母,您以后可是我的长辈啦,但是店里还离不开您呢,以后还得多麻烦您帮衬着外甥女呢。”
陈晴羞红了脸,但面上端庄的应下来。
她此刻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父母满意自己相公,婆家也是一派安乐祥和的气氛,公婆为人开明大方,对她更是关心。
大姑姐也不是挑事的,反而处处贴心,她只觉得前十几年的颠沛流离的日子终于在此刻彻底离自己远去了。
刘彦青的婚事告一段落,刘家又热闹了一阵子。
原因无他,不少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都求到了刘家。
有的是听说靠山村的作坊做工的人,每月月钱极高,逢年过节还发许多的好东西,那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差事。
刘彦青现在是销售队的负责人,他们想让刘彦青带着自家的小子闺女去靠山村的作坊做事,于是纷纷找上了刘家,甚至为了争名额还差点打起来了。
丝毫没有了平日里的亲戚之间的礼尚往来。
刘彦青头都大了,干脆的说自己不负责招工,若是想去做事,自己去作坊应聘。
亲戚们当即就不乐意了,指责刘彦青自己富贵了不认他们这些穷亲戚了,有的更是膨胀,仗着自己的辈分大,直接说教起了孟氏和刘老爹。
气的刘彦青骂了他们一顿,直接撵出去了。
说什么宗族一个姓的,他们家从前日子清苦的时候,也没见他们宗族帮什么,自家现在日子过得去了,反而都上赶着来讨生计了。
你讨生计归讨生计,千不该万不该,你们不该说教他爹娘。
有的则是看上了刘彦志儿子刘金贵的养鸭场,以及刘金贵这个人。
刘金贵得了县主表妹的指示,又将养鸭场扩大了些,这样一来,就不得不招一些人手帮忙了。
自己爹娘虽然也能来帮忙,但刘金贵私心里可不想累到爹娘,娘戴上那玉镯子和金簪可真是贵气,刘金贵不想让自己爹娘再过多的操劳。
顶多就是给自己做做饭,打打下手啥的。
刘金贵的招工还没贴出来,就已经有亲戚闻风而至,刘彦青那边暂时先放放,刘金贵一个二流子,还是小辈的,总得给自己这些长辈面子吧。